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5 11:36
以接近23億港元的對價發售新股,國內最知名的海洋公園運營商海昌海洋公園,即將面臨易主。
海昌海洋公園發佈的公告,將以0.45港元/股的價格,發行51億股新股,總對價約為22.95億港元。認購方為祥源控股集團,以及祥源星海旅遊(開曼)有限公司。
公告稱,發行前海昌海洋公園控股持有上市公司62.85%的股權,發行及配售后,祥源控股將間接持有海昌海洋公園38.6%的股本,成為控股股東。
這也意味着,僅用了不到23億港元對價,祥源控股便將成為海昌海洋公園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發行0.45港元/股的作價,相較於公告發布之前0.84港元/股的收盤價,折讓幅度達到46.43%。但公告表示,相較於每股淨資產0.2251港元的價格,溢價率達到99.5%。
從行業角度來看,這或許是兩大文旅集團的聯合。海昌海洋公園目前在國內有7家海洋公園,祥源控股則有張家界、黃山、丹霞山等國內5A級景區的自然旅遊資源資產。祥源控股的入主,讓「山川」和「海洋」文旅資源結合,讓祥源控股的文旅資產進一步擴大。
從企業而言,儘管今年來各地旅遊復甦,但持有大量重資產的海昌海洋公園運營情況,卻未能在疫情后復甦,在鉅額債務壓力之下,不得不出售控股股權,解決公司的流動性危機。
不過,隨着海昌海洋公園配股籌資的傳出,公司股價應聲下跌。截至6月4日收盤,股價報收0.73港元/股,股價連續兩日下跌。
海洋公園運營「巨頭」遭遇財務壓力
海昌集團1992年成立於大連,最早以石油貿易、油品運輸等業務起家。1997年,開始涉及房地產、商業地產和旅遊地產業務。2002年,大連老虎灘極地海洋動物館開業,海昌正式涉足海洋公園旅遊運營,並逐漸成為國內這一領域的頭部企業。
在之后20多年時間里,海昌在青島、重慶、成都、天津、上海、三亞、煙臺等地陸續建設海洋公園,並在2010年成立了海昌旅遊集團。2014年,海昌海洋公園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港交所首家主題公園運營商。
作為早年有過房地產開發經驗的運營商,海昌海洋集團自身的重資產模式,帶有較強的房地產開發印記,早前和碧桂園、華僑城等地產企業也有過深入合作。這樣的深入合作,讓海昌海洋公園的擴張步伐,和地產行業發展產生同頻。
2017年,海昌進軍中原市場,和碧桂園合作的鄭州海昌海洋公園啟動,投資規模接近42億元;2018年,海昌在上海投資50億元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開業,和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正面迎戰」;2020年,投資13.3億元獲得三亞海棠灣林旺片區地塊使用權,作為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的配套用地。
鉅額而果決的投資速度,和當時火熱的地產行業尤其是文旅地產有着相似之處。然而之后出現的問題,也同樣熟悉。
2017年前后,海昌海洋公園的財務壓力已經出現,當時的公司淨負債率已經升高。相較於當時住宅地產高周轉的回報速率,旅遊地產投資重、回收周期長的特徵,讓資金壓力進一步凸顯。
正因為如此,時任海昌海洋公園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旭光曾透露,海昌海洋公園決定和傳統景區、地產商合作,進行輕資產業務輸出。
然而疫情的出現,讓文旅地產普遍遭遇重創,海昌海洋公園也不例外。從2020年-2024年期間,海昌海洋公園有4年時間均出現虧損,僅有2021年顯示淨利潤回正,4年累計虧損超過37.85億元。
2024年公司年報顯示,去年營收18.18億元,較上年僅有0.08%的增長,但公司年內虧損則擴大至7.49億元,較上年虧幅增加313.8%。財報坦言,面對複雜的外部經濟環境,公司業務受到一定影響。
更為嚴峻的是海昌海洋公園的債務壓力。根據2024年財報顯示,截至期末,公司銀行結余及現金僅為6473.8萬元,較2023年期末的17億元現金表現,鋭減16億多元。然而公司的短期借款,則高達15.71億元,償債壓力巨大。
「斷尾求生」難挽困境,祥源控股順勢入主
海昌海洋公園也曾嘗試通過資產出售、項目收儲等方式解決危機。
2021年10月,海昌海洋公園就以65.3億元的價格,將武漢、成都、天津、青島等4個已建成的海洋公園的股權,以及當時尚未開業的鄭州海昌海洋公園66%的股權,出售給了韓國私募基金MBK Partner,通過將重資產出售,緩解資金壓力。
2024年10月,曾有消息稱海昌海洋公園要出售資產、私有化,或控股股東出售所持股權,但之后公司對這一消息進行澄清。
然而進入11月,公司公告與一家產業基金簽訂一項示意性條款清單,該基金認購海昌海洋公園發行的1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用於公司一般性資本開支和流動資金。
今年5月,三亞市土地儲備中心對海棠區一宗「開發商無力開發」且閒置多年的土地進行收儲申報公示,《中國房地產報》之后印證這宗地塊正是海昌在2020年拿下的夢幻海洋不夜城配套地塊,收儲金額仍為13.3億元。
而隨着海昌海洋公園通過配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祥源控股正式控股,去年10月的傳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證實。
如果説海昌海洋公園是國內海洋公園運營商中的領軍者,那麼祥源控股在以山川旅遊為主要資源的運營商中,角色也不可小覷。
祥源控股集團實控人俞發祥是浙江嵊州人,2024年曾以135億元的財富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他最早在海南通過裝飾公司起家,之后同樣進入房地產開發行業。
2008年,祥源控股開始涉足旅遊目的地的建設,2010年公司將文旅產業確定為主業。2017年通過收購萬家文化控股股權「借殼上市」,2021年將文旅資產注入,並在2022年更名為祥源文旅(維權)。
祥源控股在官方發文中表示,公司旗下景區分佈於大湘西、大黃山、大南嶺等旅遊目的地,以及長三角、華南、華北等區域,40多個旅遊目的地年遊客接待量逾4000萬人次。
因此,併購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可以實現旅遊產品形態互補、區域佈局協同,商業模式迭代等目標。
文章還提到,海昌目前在北京、福州、乃至出海至沙特的輕資產輸出模式,與祥源「國內50+國際50旅遊目的地佈局」戰略不謀而合。
祥源控股曾表示,未來公司瞄準年接待旅遊人數1億人以上,公司要做到行業領先水平。而通過併購海昌海洋公園這一文旅巨頭,祥源是要講好一個新的文旅故事,還是資本市場擴張道路的再次上演,也讓市場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