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豬王」牧原股份欠債赴港IPO,河南首富秦英林提拔表弟媳

2025-06-05 10:36

專題:「豬茅」牧原股份擬赴港上市:總市值逾2100億 去年淨利潤暴增519%

  來源:預審IPO

/瑞財經 李姍姍

在過去的河南農村,幾乎每家每户都會養豬,特別是60后到80后的農村孩子,基本上都有一段關於餵豬的童年記憶。

  那時候餵豬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來自自家農田,飼養成本不高,還能為家庭帶來額外的經濟收入,因此成了一項不可或缺的農活。

  而在河南能把養豬這件事做到千億規模的,秦英林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世紀90年代,他從22頭豬起家,到如今牧原股份(002714.SZ)已發展成為千億市值的「豬王」。截至64日收盤,牧原股份報41.75/股,市值為2281億元。

  5月27日,牧原股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意在實現「A+H」雙上市,劍指海外生豬養殖,拓展全球商業版圖。

Wind顯示,自A股上市以來,牧原股份已累計募資近750億,但現金流壓力仍然不小。截至2025年4月末,牧原股份尚存在382.41億元短債缺口,流動負債淨額達176.43億元。

不僅如此,伴隨着豬周期,牧原股份也難逃行業定律,業績呈現「過山車式」波動,給衝刺港股IPO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

01

夫妻養豬致富,22頭小豬仔撬動2281「豬王」大生意

  一個養豬場,二十二頭豬仔,是秦英林創業的起點,也是撬動他傳奇人生的支點。

  1965年,秦英林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一個農民家庭,通過艱苦學習、奮發圖強,他成功考入了河南農業大學。

  1989年畢業后,秦英林順利進入南陽市食品公司肉聯廠工作,職業生涯拉開序幕,但他並不安穩於這份令人艷羨的「鐵飯碗」工作。

  1992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秦英林和妻子錢瑛雙雙辭去國企的工作,回到老家開起了第一個養豬場——內鄉馬山養豬場,命運的齒輪就此開始轉動。

  與秦英林所學畜牧專業不同,錢瑛畢業於鄭州畜牧獸醫專科學校中獸醫專業,兩人一個擅長生豬養殖,一個負責動物疾病預防,可謂天作之合。

但夫妻倆的養豬之路卻以天崩開局。1995年,豬場爆發了嚴重的豬瘟疫情,70多頭豬因病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錢瑛憑藉獸醫專業的知識,最終成功控制住了疫情。

經歷這次風波后,秦英林夫婦對於養豬行業的瞭解更加深入,也有了技術的積累和經驗的沉澱,逐漸步入規模化養殖的軌道。

  1997年,養豬場已經發展到擁有45名員工,當年出欄商品豬破萬;2000年,內鄉縣牧原養殖有限公司成立,秦英林開始嘗試公司化運作;2008年,生豬出欄量達到22萬頭;到了2013年,更是突破百萬頭。

  2014年,在秦英林的帶領下,牧原股份成功登陸深交所,正式進入資本市場。上市后,牧原股份藉助資本的力量,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2018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首次突破1000萬頭大關之后,一路猛增至2024年的7160.2萬頭,6年時間出欄量翻了7倍。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在國內23個省份設立運營超過1,000個生豬養殖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國出欄生豬共計7.03億頭,意味着全年生豬出欄7160.5萬頭的牧原食品,生豬出欄量佔全國總量的10.18%。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21年起,按生豬產能及出欄量計量,牧原股份是全球第一大生豬養殖企業,生豬出欄量連續四年全球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豬王」。

02

家族成員牢牢佔據董事會,遞表前夕外籍董事離職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牧原股份合計擁有54.63億股已發行A股,其中約54.91%由秦英林、錢瑛及牧原集團持有,其為公司控股股東,並行使公司55.87%的投票權。

憑藉牧原股份,秦英林、錢瑛夫妻二人已連續多年蟬聯河南首富。202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秦氏夫婦以130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全球第118名。儘管較2024年的財富峰值1350億元略有縮水,但仍穩居河南榜首。

  秦英林夫婦做養豬生意發家,同時也不忘帶親戚們致富。

  2000年7月,牧原股份正式創立時,註冊資本為980萬元,由秦英林通過內鄉縣馬山養豬場的資產出資94.9%,而剩下的5.1%股權則由錢瑛的哥哥錢運鵬通過實物出資。

經歷數次增資和股權轉讓,截至2009年9月,公司註冊資本增至3500萬元,由秦英林、牧原集團(秦英林、錢瑛分別持有85%、15%)、錢運鵬分別持有72.29%、25.77%、1.94%股份。

同年10月,秦家和錢家的家族成員們湧入牧原股份的股東行列。其中,包括秦英林的兄弟秦英澤、秦英會、秦英凡(秦英凡的股份於2010年5月由其配偶徐勤榮、兒子秦沛、女兒秦少楠分割繼承)和姐姐秦英荷、表妹徐玉梅;錢瑛的弟弟錢小鵬、表弟曹治年和表弟媳楊瑞華、妹夫薛玉振。

除了在股權上分給親戚「一杯羹」,牧原股份的董事會也都是家族成員,可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目前,牧原股份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裁為秦英林;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常務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為曹治年;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為楊瑞華;非執行董事為錢瑛。其中,楊瑞華於2024年5月剛剛獲任。

作為牧原股份董事會成員,其薪酬十分豐厚。2022年-2024年,秦英林年薪分別為482.34萬元、235萬元、372.19萬元;曹治年分別領薪218.77萬元、180.18萬元、210.26萬元;楊瑞華為240.29萬元、230萬元、220.74萬元。

不過,作為創始股東之一的錢運鵬卻沒能成為秦英林的「親信」,未在董事會中獲得一席之地。

有意思的是,秦氏夫婦的兒子名為秦牧原,正是牧原股份的命名出處,這似乎也暗示着牧原股份日后的接班人選。現年30歲的秦牧原目前擔任牧原股份屠宰事業部總裁,並持有公司0.2%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遞表港交所前一個月,公司董事Ram Charan突然離職,此后,牧原股份董事會7名成員中,除了3名獨立董事,再無任何一名「外姓成員」。

履歷顯示,Ram Charan現年87歲,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博士、工商管理碩士(MBA),為Charan Associates Inc.總裁,曾於2018年8月獲任牧原股份董事。

2016年開始,Ram Charan一直為牧原股份提供諮詢服務,成為公司董事后,相關服務構成關聯交易。截至2024年末,牧原股份累計向其支付957.75萬元諮詢費用。

Ram Charan同一時期辭任的還有公司首席智能官(CAIO) 張玉良,牧原股份表示,是因工作變動原因,此后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不過,辭任的張玉良年薪與公司其他高管相比差距十分大。以2024年為例,公司首席人力資源官王春艷年薪達239.25萬元,首席法務官袁合賓薪酬為181.08萬元,養豬生產首席運營官李彥朋381.82萬元,肉食總經理徐紹濤263.34萬元,均為百萬年薪,而同有「首席」頭銜的張玉良僅有65.41萬元。

03

上市以來累計募資近750億,尚存382億短債缺口

  在牧原股份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融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最早投資牧原股份的是國際金融公司(「IFC」),2010年12月,IFC以980萬元認購公司5.66%股權(對應1200萬股股份),為此,牧原股份還曾改製爲外商投資企業。

  2014年1月,牧原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以24.07元/股的發行價格首發融資7.22億元。

上市后,牧原股份幾乎每年都在進行着緊鑼密鼓的融資活動,發佈了大量融資計劃。

  2015年12月,公司向秦英林、錢瑛以及首個員工持股計劃發行合計3287.31萬股A股非公開發售股份,募資約10億元。

  2017年,牧原股份向牧原集團及第二個員工持股計劃發行合計1.25億股股份,又通過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累計融資61.77億元。

  2018年-2020年,分別募資69.76億元、66億元、34億元。

2021年9月,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95.5億元。截至2024年末,尚未行使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相關的本金總額為95.43億公司核心關聯人士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人包括秦英林、牧原集團、錢瑛、曹治年及楊瑞華,分別對應債券本金金額的6.69億元、9.86億元、1.17億元、2246.49萬元及2485.24萬元。

  2022年12月,通過向牧原集團定向增發,融資60億元。

  2024年8月,牧原股份用短期融資券募資5億元,其中51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4.49億元用於償還牧原股份及子公司的有息負債。

  2025年至今,牧原股份通過中期票據的形式,合計募資10億元,其中5億元用於償還有息債務,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Wind顯示,上市以來,牧原股份累計募資748.11億元。其中,直接融資160.5億元(包括股權再融資、發債融資、IPO融資等),間接融資(按增量負債計算)587.61億元。

而大量發行債券及取得貸款,牧原股份也支付了高昂的利息費用。2022年-2024年,公司貸款及債券利息支出分別達24.58億元、27.72億元、27.27億元,三年累計近80億元。

而公司融資款流入的另一面,債務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25年4月末,牧原股份債務總額為844.43億元,與2022年的658.79億元相比,三年多擴大了近三成。

其中,包括短期借款490.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01.78億元,短期應付債券10.12億元,長期借款76.87億元,應付債券110.4億元,租賃負債43.88億元、長期應付款10.58億元。

截至2025年4月末,牧原股份貨幣資金為220.29億元,短債累計602.7億元,存在高達382.41億元短債缺口。同時,公司流動負債淨額有176.43億元。

此外,截至2025年4月末,牧原股份還存在應付票據310.48億元,應付賬款145.43億元。

2022年-2024年,牧原股份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4%、62.1%、58.7%

而現金流壓力緊張之下,牧原股份卻慷慨地進行了分紅,2022年度及2024年度,分別派息40.03億元、75.87億元。

04

三年賣出2億頭豬,豬周期下業績波動

雖然成為千億級別的超級「豬王」,但牧原股份也難逃豬周期這一行業定律。

2021年以來,豬價迎來新一輪下跌周期。2021年,豬價從38元/kg高位回落至28元/kg,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顯現;2022年,豬價持續下行至18.5元/kg;2023年,下跌至谷底15.1/kg。

  伴隨着豬價下跌,全行業陷入業績下滑甚至虧損的局面,牧原股份也不例外。

2023年,公司營收1108.61億元,較上年的1248.26億元下降12.6%;淨利潤-41.68億元,較上年149.33億元減少132.14%,成為牧原股份上市以來首虧。

不過,進入2024年,生豬價格開始反彈,上漲至16.7元/kg,牧原股份的業績也開始回暖。

  2024年,牧原股份實現營收1379.47億元,同比增長24.43%;淨利潤達到189.25億元,同比扭虧。2025年一季度,業績持續增長,實現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60.61億元、44.91億元,同比分別增加37.26%、288.79%。

牧原股份的業務主要包括生豬和屠宰肉食兩大板塊。其中,生豬業務包括飼料生產、生豬育種、生豬養殖以及商品豬、仔豬及種豬銷售。而商品豬又是公司支柱性收入來源,報告期各期貢獻95%左右的收入

2022年-2024年,牧原股份的生豬出欄量分別約6120.1萬頭、6381.6萬頭、7160.2萬頭;各期生豬的平均售價分別約為1,956.6元/頭、1,695.9元/頭、1,902.6元/頭,伴隨着豬周期出現波動。

從產能的角度看,截至2024年末,牧原股份擁有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產能,達8100萬頭。以2024年7160萬頭的出欄量計算,牧原股份的產能利用率為88.4%。

此外,公司屠宰肉食業務包括生豬屠宰及銷售鮮、凍肉類產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按屠宰頭數計量,牧原股份2024年的生豬屠宰與肉食業務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一。

報告期內,公司分別銷售肉類產品75.7萬噸、140.5萬噸及141.6萬噸,分別產生收入147.18億元、218.62億元、242.74億元,佔每年總收入的11.8%、19.7%及17.6%。

伴隨着豬價波動,牧原股份毛利率也出現「過山車式」波動。2022年-2024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7.5%、3.1%及19.1%。同期,生豬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8.4%、2.9%及19.2%。

附:牧原食品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聯席保薦人: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中信證券(香港)有限公司、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

法律顧問:凱易律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

審計師及申報會計師: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行業顧問: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諮詢有限公司

獨立生物資產估值師:仲量聯行企業評估及諮詢有限公司

合規顧問:新百利融資有限公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