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為什麼越來越多的A股龍頭赴香港上市

2025-06-04 16:37

尤其是寧德時代最高募資50億美元,也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接下來,排隊赴港上市的還有:峰岹科技均勝電子安井食品百利天恆三花智控天岳先進東鵬飲料南華期貨吉宏股份三隻松鼠賽力斯……都已經向港交所遞表。「A+H」公司IPO數量和募資金額將面臨爆發式增長。(來源:《財經》,以上個股不構成投資建議)

0

1

為什麼要赴港上市?

綜合媒體報道分析,已經在A股上市的公司,赴港二度敲鍾,主要原因包括:

1、拓展出海業務,面向海外機構融資

港股市場募集的是港元,可以自由兑換成美元,出海擴張業務更加方便;

如寧德時代港股融資用於歐洲電池工廠建設,美的集團通過港股募集資金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

同時也方便海外股東入股,吸引更大規模的長線機構資金;

例如藥明康德在港股上市后被納入MSCI指數,外資持股比例從A股的5%提升至港股的35%;

2、港交所提供政策便利,提高流動性

今年5月,中國香港特首表示,港交所開通「科企專線」,加快科技和生物公司來港上市。港交所為內地優質公司提供上市便利,也是爲了改善自身市場結構,進而提升流動性和成長性;

3、A+H雙重上市,促進跨境資本流動

雙重上市企業可發行離岸人民幣股票(如「港股通」標的),促進跨境資本流動,構建「離岸+在岸」資金池,應對行業周期波動。

4、充分利用不同市場的規則,減少單一市場的依賴

相比對A股單一市場的依賴,到港股市場再上市,能對衝地緣風險。

0

2

港股市場與A股有哪些不同?

港股市場相對A股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市場風格、定價效率等方面有諸多不同

1、投資者結構不同

港股市場作為離岸市場,國際資本參與度高,機構投資者佔比超30%,市場行為更趨理性和長期化;

相比A股,港股市場流動性受全球資金流動影響大,對美債利率變化敏感。例如,2024年9月美聯儲開啟降息,推動外資顯著迴流港股。

2、市場風格不同

由於投資者結構的差異,港股市場的龍頭效應更強,頭部320只股票貢獻90%成交額,部分小市值個股甚至出現「老千股」;

而A股這三年以來,微盤風格相對佔優,尤其是TMT板塊,出現不少十倍股。

3、交易規則不同

港股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靈活性更強;同時沒有漲跌幅限制,做空機制成熟,因此日內價格波動更大,情緒預期定價更為充分。

4、估值溢價不同

A股市場估值水平受到本土敍事影響較大,同時受益國內政策和流動性溢價較高;

相比之下,港股的流動性和估值溢價長期受制約。

恆生指數估值長年維持在10倍左右的低位。AH溢價長期維持在130以上的水平,進一步説明港股與A股同股不同價的現象。

(來源:wind,指數歷史走勢不預示未來)

(來源:wind,指數歷史走勢不預示未來)

但可喜的是,2025年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未來港股估值有望打破「低估值」怪圈:

1、阿里巴巴、小米等港股龍頭公司估值由消費轉為科技敍事

在AI產業趨勢下,平臺公司的技術和現金流優勢得到體現,算力投入加大,還自研芯片、大模型等AI技術突破,正在對標「美國科技七姐妹」重新定價;

2、港股稀缺標的和估值窪地也在吸引內地資金

1-4月南向資金通過港股通累計淨流入鞏固市場超6000億港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對港股市場定價權大大提升;

3、受A+H上市熱潮影響,龍頭公司有望吸引增量資金的關注

目前10家科技巨頭公司(阿里、網易、比亞迪中芯國際等)在港股流通市值佔比已經接近30%。

0

3

寧德時代、恆瑞醫藥H股火爆上市

釋放了這些信號:

1、AH溢價現象正在改變

寧德時代、恆瑞醫藥上市首日成交火爆、甚至出現超越A股的「倒掛」現象,驗證了港股市場相對A股流動性已經大幅改善的信號;

2、國際長線資金正在迴歸

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收穫了不同國家、不同類型資金的長線投資,體現海外資金正在重新把目光投向中國資產;

3、港股市場估值中樞正在提升

市場估值受到流動性和成長性的雙重製約。

資金面上,隨着南向資金的持續湧入,恆生科技、恆生醫藥、港股消費等被動指數型基金也間接為港股不斷注入流動性;

市場結構上,隨着【消費+科技】逐漸取代【地產+金融】佔據港股市場的主導地位,或成港股成長新引擎,經濟周期性壓力對港股市場的影響或被弱化。

納斯達克中概股的潛在迴流趨勢,內地更多科技企業受到鼓舞赴港二次上市,或能進一步增強港股的成長屬性。

0

4

如何參與港股市場的估值抬升機遇?

沒有港股賬户的投資者,也可以沿着紅利、科技、醫藥、消費四重主線指數化佈局。

相關標的:

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恆生互聯網ETF(513330)

恆生醫藥ETF(159892)、港股消費ETF(513230)

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

風險提示:指數歷史表現不預示未來,不代表產品業績。ETF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等於基金淨值表現。本資料僅作為信息分享,不構成投資依據和建議。涉及個股不作為推薦。

上述基金為股票基金,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分股及備選成分股,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 

上述ETF屬於中高風險(R4)品種,具體風險評級結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提供的評級結果爲準。

上述基金為ETF基金,投資者投資於上述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上述基金主要投資於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 還面臨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匯率風險、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等。

T+0特別風險提示:跨境ETF實行T+0迴轉交易機制(即當日買入,在交收前可以於當日賣出),資金運作周期短,可能帶來短期波動風險,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變動不代表基金淨值表現。投資人應當認真閲讀法律文件,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