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日本捲土重來,韓國芯片,慌了!

2025-06-04 14:59

原標題:日本捲土重來,韓國芯片,慌了!

來源:內容編譯自koreajoongangdaily。

爲了重奪其在芯片行業的主導地位,日本採取了大膽舉措,瞄準了韓國半導體領域的「皇冠明珠」——用於人工智能(AI)的存儲芯片。

該項目旨在開發用於人工智能應用的下一代存儲芯片,整合了軟銀的資金支持、英特爾的技術、東京大學的科研實力,以及日本在材料、零部件和設備方面的優勢。

據日本財經報紙《日經新聞》周六報道,軟銀和英特爾成立了一家名為Saimemory的公司,致力於引領人工智能低功耗存儲芯片的研發。該公司的目標是開發高帶寬內存(HBM)的替代方案,目前HBM市場由韓國芯片製造商主導。HBM是一種先進的內存技術,堆疊了多層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用於英偉達和AMD等公司生產的人工智能加速器。SK海力士和三星電子控制着全球約90%的HBM市場。

但軟銀和英特爾並不打算在HBM領域直接競爭,而是計劃開發一種能夠顯著降低功耗的「堆疊式DRAM芯片」。這實際上是在尋求重塑市場,而非進入現有市場。

據東京電視臺報道,Saimemory將於7月開始運營,軟銀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英特爾擔任首席技術官,東京大學擔任首席科學官。一位前東芝高管將擔任首席執行官。

在最初的100億日元(6970萬美元)項目資金中,軟銀將出資30億日元。該公司還計劃尋求日本政府的支持。該項目將利用英特爾的芯片堆疊技術以及東京大學持有的數據傳輸專利。其他潛在合作伙伴包括日本先進基板製造商Shinko和理化學研究所。

如果研發成功,軟銀將優先獲得芯片。

日本的DRAM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曾是全球強國——在13年前因美國貿易壓力和韓國競爭對手的崛起而落后,實際上已經消失。日本最后一家DRAM製造商爾必達(Elpida)於2012年破產,並被美國美光公司收購。東芝分拆出來的鎧俠(Kioxia)目前只生產NAND閃存。

鑑於該行業的資本密集型特性,日本全面恢復 DRAM 生產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然而,Saimemory 將自己定義為一家無晶圓廠芯片設計和知識產權管理公司,這與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則採用綜合設計和製造存儲芯片的方式。

日本的做法與英偉達類似,后者設計 AI 芯片,並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等代工廠。日本媒體猜測,Saimemory 也會將生產外包給中國臺灣的一家代工廠,同時暗示,在豐田、索尼和軟銀的支持下,成立於 2022 年的半導體公司 Rapidus 最終可能會接管制造業務。在日本和中國臺灣都擁有 DRAM 生產設施的美光科技也被提及是其潛在的合作伙伴。

日本政府正與軟銀攜手合作,重建該國的半導體產業。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迄今已承諾向Rapidus投資1.82萬億日元,併爲此修改了《信息處理促進法》等法律。

去年4月,軟銀開始在北海道建設日本最 大的數據中心,投資額達650億日元,其中約45%由政府補貼。該設施位於Rapidus附近,引發了人們對其將從這家新代工廠採購芯片的猜測。如果這一猜測成真,Rapidus將有望克服后來者代工廠面臨的最 大挑戰之一——爭取大客户。

「日本半導體產業曾被認為已死,只剩下材料和設備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韓國芯片製造商高管表示。「但現在,通過與美國和中國臺灣合作——例如為Rapidus引進臺積電工廠和IBM的技術——他們正在迅速填補這一空白。韓國內存製造商則面臨被孤立的風險。」

韓國生產全球 71% 的內存,以及 51% 的 NAND

半導體(芯片)是韓國最 大的出口產品,2022年佔韓國出口總額的18.9%。分析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全球對與新IT設備以及人工智能(AI)和雲計算等創新服務相關的芯片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韓國是存儲芯片製造領域的領 導 者,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佔據了全球DRAM市場73%的份額,以及NAND閃存市場的51%。然而,對於微處理器和傳感器等其他類型的半導體產品,韓國企業則依賴政府主導的各種國家發展計劃來推動行業發展。

在截至 2025 年 3 月的第 一季度,SK 海力士在全球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芯片市場動態中佔據了 36% 的最 大份額。

這是 SK 海力士自 1983 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全球範圍內主導

市場三十多年的存儲器霸主三星電子以34%的份額被擠到第二位,美光科技以25%的份額緊隨其后。

美光科技的反撲主要是因為人工智能熱潮的持續推動,HBM芯片的需求強勁。

HBM芯片對於運行AI加速器至關重要,它是與圖形處理單元(GPU)和中央處理單元(CPU)並列的訓練AI所需的關鍵設備。

SK 海力士在向全球最有價值的人工智能公司 Nvidia 公司的人工智能器獨 家提供最新的 12 層 HBM3E 芯片后,在 1 月至 3 月季度控股了全球 HBM 銷售額的 70% 以上。

這家韓國芯片夥伴的成功源自過去 10 年對 HBM 開發的加速投資。

當它在 2013 年在全球首次開發出 HBM 時芯片時,市場對這種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較低。

但這家芯片製造商一直在積極推進其HBM技術,因此當人工智能熱潮來臨時,它可以輕松地憑藉領 先地位主導HBM市場。Counterpoint分析師Choi Jeong-ku表示:「SK海力士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應對HBM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在取得領 先地位之前,傳統內存芯片的需求正在解除,價格正在恢復,原因是中國企業依靠更廉價的替代品迅速崛起。 

參考鏈接

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news/2025-06-02/business/tech/JapanUS-AI-memory-chip-consortium-poses-isolation-risk-to-Korea/232092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