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4 11:42
Agency News
在廣告界,一段長達二十年的合作關係突然終止,往往意味着一場地震正在醖釀。美國娛樂巨頭派拉蒙影業(Paramount)最近的一項決定,就在麥迪遜大道掀起不小的漣漪。
據《Deadline》獨家報道,派拉蒙已正式終止與WPP旗下媒體代理公司Wavemaker(前身為Mediaedge:cia)持續超過20年的合作,將其全球媒體代理業務交由陽獅集團(Publicis Groupe)接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變動並非來自常見的比稿流程,而是一次沒有預警、沒有公開招標的「閃電換將」。
這不禁引發外界諸多猜測:派拉蒙為何突然出手?此舉是否與Skydance的合併案相關?又將對整個廣告生態帶來哪些影響?
二十年合作劃句號,WPP「毫無徵兆」出局
派拉蒙與WPP的合作歷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派拉蒙聘請Mediaedge:cia(后更名為MEC)擔任其全球媒體代理。此后,該公司在2017年與Maxus合併爲今天的Wavemaker,始終隸屬於WPP集團。
2021年,派拉蒙的前身ViacomCBS曾進一步擴大合作,將旗下多個子品牌的媒體業務一併交由Wavemaker管理。一時間,WPP與派拉蒙的關係看似穩固、密不可分。
然而,今年初開始,行業內便有傳言稱,派拉蒙在考慮調整其代理體系。如今傳言坐實,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決定並非源於代理商比稿,甚至沒有通知競標流程。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調整令WPP團隊措手不及,連派拉蒙內部的中高層都感到震驚。
背后推手:成本壓力與Skydance合併懸案
外界普遍認為,派拉蒙此舉並非單純出於業務優化,更可能是戰略重組壓力下的一環。
當前,派拉蒙正處於與Skydance Media合併的關鍵期。自2023年7月宣佈合併計劃以來,這項交易已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歐盟委員會的批准,但仍需等待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放行。
同時,派拉蒙也面臨另一重政治壓力——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就CBS News對其提起的訴訟尚未了結。這一案件已令部分監管機構對交易的合規性心存疑慮,也讓派拉蒙的未來走向更加撲朔迷離。
據知情人透露,在這場不確定的博弈中,公司高層希望提前「瘦身」,降低運營成本,為合併掃清障礙。轉交媒體代理業務、重組外包體系,也就成了「必須做出的選擇」。
6億美元廣告投放預算的洗牌效應
派拉蒙的媒體預算規模龐大。據業內估算,其年度全球廣告投放總額高達6億美元,涵蓋旗下流媒體平臺Paramount+的國際廣告資源,以及電影業務中包括《碟中諜》等大片的全球市場推廣。
其中,美國本土的流媒體業務目前仍由Horizon Media代理,但也傳出其可能轉交至宏盟集團(IPG)旗下代理公司的動向。
此次陽獅的「閃電上位」,或許不止是一次簡單的資源轉移,更是派拉蒙廣告業務佈局全球化、數據化、成本敏感化趨勢的集中體現。
一位熟悉內情的高管透露,陽獅勝出的關鍵在於其「整合型能力」——不僅能提供數據驅動的媒體策劃,還能在創意、購買、效果評估之間打通閉環流程,符合派拉蒙當前追求高效率與高可控的訴求。
「不是因為不好,而是因為必須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換將」背后並非WPP能力不濟。多位派拉蒙內部人士表示,過去數月中,高層對WPP團隊的評價整體積極,尤其是中后臺的執行與溝通效率。
「這不是一場失敗,而是一場形勢逼迫下的斷舍離。」一位廣告圈資深策略人評論説,「不是因為WPP不好,而是因為派拉蒙現在不能不變。」
與創意營銷機構不同,媒體代理通常不會因票房成績或收視滑坡而直接「背鍋」。然而,在資本市場對業績波動的容忍度趨於下降的大背景下,代理公司也不再是「安全地帶」。
新掌門哈利:「打破常規」的推手
在這場劇變中,一個人被多次提及——Mike Halley,現任派拉蒙全球銷售與合作事務負責人。自2022年上任以來,他不斷打破派拉蒙營銷系統的舊有規則。例如,他果斷終止了公司延續數十年的傳統upfront(媒體招商展示會),改為面向代理公司和品牌主的小型高定晚宴。
據悉,此次換掉WPP Media,也與Halley主導的「扁平化」「數字化」「數據閉環」導向有關。在他眼中,媒體代理不只是「買廣告」的中介角色,而應成為連接品牌戰略、消費者行為與內容營銷之間的關鍵節點。
派拉蒙的「破局」還在繼續
這一次,派拉蒙不僅「換了人」,更換了一套思維方式。它在用一種更快速、更果斷、更以終為始的方式,迎接娛樂產業、傳媒生態與資本格局共同推動的巨大變革。
對廣告行業而言,這是一次關於「未來合作模式」的預演。對WPP而言,是一個關於「老客户風險管理」的警鍾。而對陽獅集團,則是一個意義重大的突破口,標誌着它在全球娛樂行業中進一步搶佔話語權。
而對我們這些長期關注品牌、代理公司與媒體關係的人來説,這場突如其來的「換帥」,或許只是派拉蒙接下來的更多動作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