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消費電子 · 周報】AI 眼鏡密集發佈,看好軟硬件方案成熟帶動滲透率提升

2025-06-02 21:4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AI眼鏡:雷鳥、Rokid、李未可等AI眼鏡發佈,看好AI眼鏡融合部分手機場景功能,軟硬技術成熟加持下滲透率持續提升。1) AR頭部企業雷鳥創新舉辦RayNeo X3 Pro暨Air 3s雷鳥旗艦AR眼鏡新品發佈會。正式發佈了新一代雙目全綵Micro-LED衍射光波導AR眼鏡——雷鳥X3 Pro,新一代巨幕觀影眼鏡雷鳥Air 3s,以及AI拍攝眼鏡全新型號雷鳥V3 Slim。雷鳥X3 Pro搭載了驍龍AR1平臺,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時還能提供卓越的AI處理和多媒體功能,實現續航與體驗的雙重提升,還通過RayNeo AR虛擬機,實現了AR眼鏡與安卓生態系統的深度結合。2)Rokid與高德地圖戰略合作,聯合發佈首個全場景智能眼鏡導航應用。Rokid Glasses是一款雙目衍射光波導AR眼鏡,搭載了高通驍龍AR1芯片,集成AI多模態識別技術。此次Rokid與高德地圖的合作將深度融合 Rokid 的 AI+AR 能力與高德地圖的空間智能,目標通過「語音+視覺+環境感知」維交互重構導航體驗。3)AR眼鏡市場熱度持續回升,帶動上游近眼顯示項目的投資熱度上升。多個國產企業在今年推動Micro OLED項目的落地與建設,進一步擴充國產Micro OLED的產能。4)5月25日,李未可科技推出了三款AI眼鏡新品,分別定位不同用户羣體的需求。面對小米等大廠入局,李未可科技選擇聚焦商旅細分賽道,以「技術+數據+場景」優勢構建壁壘,目標年內銷量突破 10 萬台,推動 AI 眼鏡成為用户日常佩戴的第一選擇。LAWK View:強勁的技術優勢為用户帶來了突破性的交互體驗。此外,李未可推出了號稱 AI 眼鏡的首個智能體——零級智能體 ZeroAgent。

海外科技:英偉達GB200出貨加速,海外算力投資延續。1)英偉達5月29日公佈了2026財年第一財季財報,英偉達2026財年Q1營收440.62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26%。按業務部門劃分的多項營收增長迅速。英偉達GB200 AI服務器機架的過熱及液冷泄漏等關鍵技術難題已解決,富士康等合作伙伴確認,GB200機架已於第一季度末開始出貨,目前產能正快速爬升。英偉達第一財季因H20芯片庫存過剩產生了45億美元的費用,不過隨着Blackwell產品的出貨增長,H20的影響將逐步弱化。2)微軟發佈2025財年第3財季財報:營收7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運營收入為320億美元,增長16%(固定匯率增長19%)。微軟智能雲端營收強勁、AI貢獻顯著。Microsoft 本季三大核心業務全面成長,不僅反映雲端與AI帶動企業升級需求,也顯示消費業務在娛樂與搜尋端的韌性恢復。微軟正加快建設數據中心,以應對生成式AI訓練與工具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外,微軟第三財季包括租賃在內的資本支出為214億美元,這是兩年多以來首次低於上一季度,反映出數據中心投資的減少。3)Meta公佈2025財年第1財季財報:營收423.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166.44億美元,同比增長35%。Meta公司預計2025年公司全年的總支出將在1140億美元至1190億美元之間,資本支出將在60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之間,主要用於支持生成式AI和核心業務。並且未來幾年,Meta還將投入數千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DeepSeek:DeepSeek-R1更新,思考更深,推理更強。1)DeepSeek R1 模型升級后,在多個基準測評中的整體表現已接近國際頂尖模型。DeepSeek R1 模型已完成小版本升級,當前版本為DeepSeek-R1-0528,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思維深度與推理能力。相較於舊版 R1,新版在複雜推理任務中的表現有了顯著提升。2)DeepSeek-R1 更新后,在多個方面取得升級進步。根據DeepSeek內部優化方向和自身的感知,這次升級集中在響應質量、響應速度、對話穩定性和API和接口兼容性等多個方面。3)DeepSeek-R1-0528模型繼續開源,展現真正可落地的頂級大模型。DeepSeek-R1-0528模型以其強悍的表現,配合其開源、商用友好、免費可用等特性,真正展現了什麼叫做可落地的頂級大模型——不僅強,還用得起、用得上。

面板:消費電子新品發佈,看好屏幕環節重點受益,關注摺疊、HUD、疊層OLED等產品創新機遇。1)電視面板市場供需博弈加劇:品牌廠商自4月起陸續下調採購訂單。為應對市場變化,面板製造商在5月勞動節期間主動實施產能調控措施,預計5月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將環比下降6-7個百分點。在供需雙方的動態調整下,電視面板價格趨於穩定。2)顯示器面板維持上漲行情:受益於關税豁免政策及部分品牌廠商的積極備貨,顯示器面板自3月以來的價格上漲趨勢在5月得以延續。不過受電視面板需求走弱的影響,價格上漲幅度可能有所收窄。3)筆記本面板市場保持平穩:供需雙方均持審慎態度。二季度,筆記本面板預計仍將維持價格穩定,面板廠或將採取更靈活的價格策略以爭取訂單和市場份額。4)TCL與阿里雲宣佈達成全棧AI戰略合作。雙方將聚焦半導體顯示、智能終端等領域,基於阿里雲全球化的「雲+AI」能力,共同打造垂直領域專業大模型,助力中國科技製造業智能化轉型。TCL與阿里雲宣佈達成全棧 AI 戰略合作。

建議關注:消費電子零組件&組裝:工業富聯立訊精密聞泰科技(維權)領益智造藍思科技博碩科技鵬鼎控股歌爾股份長盈精密國光電器長信科技、舜宇光學科技(港股)、高偉電子(港股)、東山精密德賽電池欣旺達(與電新組聯合覆蓋)、信維通信科森科技環旭電子兆威機電(機械組覆蓋)、比亞迪電子(港股)、智迪科技雷柏科技

消費電子材料:創新新材(與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維權)世華科技

連接器及線束廠商:連接器及相關:立訊精密、華豐科技中航光電(與軍工組聯合覆蓋)、鼎通科技(通信組覆蓋)、博威合金;線束:沃爾核材新亞電子兆龍互連金信諾電連技術

被動元件:上游原材料:潔美科技國瓷材料;MLCC:三環集團風華高科達利凱普;電感:順絡電子麥捷科技鉑科新材(金屬材料組覆蓋);晶振:泰晶科技惠倫晶體(維權)

面板:京東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馬A聯得裝備(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測電子奧來德鼎龍股份(與基礎化工組聯合覆蓋)、萊特光電(化工組覆蓋)、清溢光電菲利華深科達頎中科技匯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鈺韋爾股份中穎電子易天股份

CCL&銅箔&PCB:建滔積層板、生益科技金安國紀南亞新材華正新材中英科技嘉元科技(電新組和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諾德股份(維權)德福科技方邦股份、鵬鼎控股、東山精密、深南電路興森科技滬電股份(與通信組聯合覆蓋)、景旺電子勝宏科技

消費電子自動化設備:科瑞技術智立方思林傑大族激光賽騰股份傑普特華興源創博傑股份榮旗科技天準科技(電新組與機械組聯合覆蓋)、凌雲光、精測電子、博眾精工(機械組覆蓋);

品牌消費電子:傳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創新(與家電組聯合覆蓋)、小米集團(港股);

摺疊屏產業鏈:東睦股份(金屬材料組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研科技統聯精密、科森股份、凱盛科技(與建築建材組聯合覆蓋)、長信科技、長陽科技匯頂科技

汽車電子:電連技術、水晶光電、舜宇光學科技、聯創電子裕太微和而泰科博達德賽西威(計算機與汽車聯合覆蓋)、菱電電控(維權)美湖股份(與汽車組聯合覆蓋)、華陽集團東軟集團(與計算機組聯合覆蓋)、保隆科技(汽車組覆蓋)、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四維圖新、百度集團(海外組覆蓋)、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經緯恆潤伯特利(汽車組覆蓋)、中鼎股份天潤工業中科創達誠邁科技、小鵬汽車(汽車組與海外組聯合覆蓋)、理想汽車(汽車組與海外組聯合覆蓋)、蔚來、上汽集團、比亞迪(汽車組與電新組聯合覆蓋);

自動駕駛:禾賽科技、圖達通、四維圖新、百度集團(海外組覆蓋)、地平線、黑芝麻智能、德賽西威、華陽集團、東軟集團(與計算機組聯合覆蓋)、經緯恆潤、保隆科技(汽車組覆蓋)、伯特利(汽車組覆蓋)、大華股份海康威視

風險提示: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風險,新產品創新力度不及預期風險;地緣政治衝突風險;消費電子產業鏈外移影響國內廠商份額風險。

1. 周觀點:AI眼鏡密集發佈,看好軟硬件方案成熟帶動滲透率提升

1.1. 近期多個國產AI眼鏡新品發佈,AI眼鏡成大模型落地新風口

1.1.1. AR頭部企業雷鳥創新舉辦RayNeo X3 Pro暨Air 3s雷鳥旗艦AR眼鏡新品發佈會

5月27日,AR頭部企業雷鳥創新舉辦RayNeo X3 Pro暨Air 3s雷鳥旗艦AR眼鏡新品發佈會,正式發佈了新一代雙目全綵Micro-LED衍射光波導AR眼鏡——雷鳥X3 Pro,新一代巨幕觀影眼鏡雷鳥Air 3s,以及AI拍攝眼鏡全新型號雷鳥V3 Slim。價格方面:雷鳥X3 Pro的起售價爲8999元,享受國家補貼后到手價為7649元,目前已在京東、天貓平臺開啟預售,6月15日正式上市。雷鳥Air 3s售價1499元,國家補貼后價格1274元起;Air 3s Pro售價1599元起,國家補貼后價格1359元起,並於5月27日上線京東、天貓正式發售。雷鳥V3 Slim售價1799元起,國家補貼后價格1529元起,並於5月27日上線京東、天貓、博士眼鏡旗艦店正式發售。

雷鳥創新在發佈會上,也正式推出了備受關注的新一代旗艦產品——雷鳥X3 Pro AR眼鏡。雷鳥X3 Pro在技術層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芯片性能、交互體驗、空間計算效果、外觀設計及光學顯示效果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全面升級。比如在最核心的顯示效果是,雷鳥X3 Pro搭載了全球體積最小的全綵Micro-LED光引擎,並與應用材料公司合作開發了RayNeo光波導技術,實現了43英寸的空中全綵3D顯示效果。另一方面,爲了提升空間識別的精度,讓用户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雷鳥X3 Pro採用的獵鷹影像Plus系統,可以輸出最高 4K 的照片,以及1440P的視頻。同時將將誤差精度直接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內,這意味着通過攝像頭,AR眼鏡不僅可以理解你周圍的空間,未來或許能精確記錄用户的動作,提供更多的交互方式。

雷鳥X3 Pro搭載了驍龍AR1平臺。作為驍龍目前最新的AR平臺,驍龍AR1提供了多種全新的功能支持,並且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時還能提供卓越的AI處理和多媒體功能,實現續航與體驗的雙重提升。而在軟件生態上,雷鳥X3 Pro將搭載的最新的RayNeoOS 2.0系統,集成了智能翻譯、空間導航、智能錄音和語音轉文字等功能。此外,它還是全球最早支持可視化Live AI互動的AR眼鏡之一,內置由通義獨家開發的多模態大模型,讓用户能隨時獲得智能響應。據雷鳥創新介紹,未來雷鳥還將進一步推出AI Agent應用平臺,為用户提供更加豐富的AI應用服務。

雷鳥X3 Pro還通過RayNeo AR虛擬機,實現了AR眼鏡與安卓生態系統的深度結合。首批支持抖音、B站、王者榮耀等眾多熱門應用,用户可在AR眼鏡和手機間自由切換。雷鳥創新也宣佈將與阿里雲、高德地圖及螞蟻集團等企業,致力於在智能出行和智慧城市領域探索更多的AI+AR應用。

1.1.2. Rokid 與高德地圖戰略合作,聯合發佈首個全場景智能眼鏡導航應用

Rokid與高德地圖戰略合作,聯合發佈首個全場景智能眼鏡導航應用。Rokid Glasses是一款雙目衍射光波導AR眼鏡,搭載了高通驍龍AR1芯片,集成AI多模態識別技術。此次Rokid與高德地圖的合作將深度融合 Rokid 的 AI+AR 能力與高德地圖的空間智能,目標通過「語音+視覺+環境感知」維交互重構導航體驗。在交互方式上,用户可通過語音直接與智能眼鏡 Rokid Glasses 進行交互,切換步行、騎行、駕車三種導航模式,且在導航過程中也能實現模式的無縫切換。Rokid Glasses目前已開啟預約,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開售,售價2499元。Rokid創始人祝銘明曾表示,Rokid Glasses銷量目標為30-50萬部。

Rokid Glasses智能眼鏡所顯示的畫面簡潔清晰不復雜,並且畫面呈現的視覺效果在視線遠處,而非緊貼眼前,無需用户頻繁切換視覺焦點,減輕了用户的視覺疲勞,降低了安全風險。以騎行模式為例,以往騎行者常需頻繁掏手機查看導航,面臨小地圖展示不清晰、無法及時獲取紅綠燈提示以及忽視后方來車等安全隱患。而藉助 Rokid Glasses,騎行者不僅能提前知曉紅綠燈信息,還能實時監測后方來車情況,保障騎行安全。若騎行途中想順路買奶茶,只需語音添加途徑點,還能詢問剩余到達時間。滿足用户多樣化需求,助力用户更好地規劃跑步路線。步行模式方面,當用户想知道前面商場有哪些餐廳時,Rokid Glasses可根據用户飲食喜好推薦沿途餐廳,如用户不喜歡吃辣,便會推薦當前地點相對合適的粵菜餐廳,並當用户追問粵菜招牌菜時,能推薦紅米腸,甚至讀出相關評論實現精準導航至該餐廳。

后續,Rokid 將會和高德一起探索,不僅針對駕駛場景拓展專門的導航模式,還將聯手推出更多出行場景新體。除了導航服務外,雙方計劃將生活服務、文旅景區等豐富內容融入Rokid Glasses中。例如,在生活服務方面,用户可通過智能眼鏡獲取周邊商家優惠信息、生活服務等功能;在文旅景區,智能眼鏡可為遊客提供景區導覽、歷史文化講解等服務,提升用户的出行體驗。未來,雙方將基於此進一步完善智能眼鏡導航服務,不斷優化算法、豐富數據,提升導航的精準度和實用性。

1.1.3. AR眼鏡市場熱度持續回升,帶動上游近眼顯示項目的投資熱度上升

奕瑞科技擬建硅基OLED微顯示背板項目,總投資18億元,以滿足下游近眼顯示企業與終端客户的需求。該項目建設預計將新增硅基OLED微顯示背板產能 5,000 張/月,以滿足特定客户及視涯科技需求。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在奕瑞合肥現有廠房等建築物內購置先進生產設備,新增硅基OLED微顯示背板產能,實現規模化量產。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12個月。奕瑞科技擬與視涯科技及特定客户建立合作關係,其中視涯科技向特定客户提供硅基OLED微顯示模組產品,公司作為特定客户批准的供應商,向視涯科技供應其生產所需的核心材料—硅基OLED微顯示模組背板。

Micro OLED技術在2025年迎來進一步的發展,並帶動上游核心器件項目的投資也進一步加大。隨着未來終端市場對於Micro OLED認可度與需求度的持續上升,Micro OLED產業鏈也將進一步擴大發展,往更成熟的階段前進。奕瑞科技此次大手筆的投入建設硅基OLED(Micro OLED)微顯示背板項目,不僅僅是因為下游視涯科技所帶來的穩定需求,更是看好近年多個Micro OLED微顯示項目涌現所帶來的產能擴展,將推動未來Micro OLED微顯示背板需求的持續上升。另有多個國產企業在今年推動Micro OLED項目的落地與建設,進一步擴充國產Micro OLED的產能,其中包括宏禧科技、熙泰科技、睿顯科技等。從終端需求來看,對於Micro OLED微顯示屏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在中短期時間內,Micro OLED仍在AR眼鏡應用佔有重要一席之地。除此之外,Micro OLED應用範疇還包括安防監控、數碼相機取景器、軍事瞄準設備、醫療設備、工業檢測、車載顯示器等領域,因此Micro OLED未來應用發展仍值得期待。

1.1.4. 李未可科技推出了三款AI眼鏡新品,分別定位不同用户羣體的需求

5月25日,李未可科技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了一場新品發佈會,正式推出了三款全新的AI智能眼鏡——LAWK City、LAWK City Air以及LAWK View,三款產品分別定位不同用户羣體的需求。其中,LAWK City 系列包括兩款AI智能音頻眼鏡,採用快拆結構,提升了佩戴的便捷性和靈活性。LAWK City 鈦架款重量僅33克,續航可達12小時,適合日常長時間佩戴;而 LAWK City Air 則在保持14小時續航的基礎上,將無框款重量降低至23克,更加輕盈舒適。該系列起售價爲799元,兼具性價比與實用性,無論是日常通勤還是休閒娛樂,都能輕松搭配,成為用户時尚造型中的科技感點綴。而LAWK View作為一款AI智能拍攝眼鏡,重量僅38g,日常續航達到8小時,其售價爲1799 元,定位高端拍攝需求的用户羣體。面對小米等大廠入局,李未可科技選擇聚焦商旅細分賽道,以「技術+數據+場景」優勢構建壁壘,目標年內銷量突破 10 萬台,推動 AI 眼鏡成為用户日常佩戴的第一選擇。

LAWK View:強勁的技術優勢為用户帶來了突破性的交互體驗。LAWK View搭載了第一代驍龍AR1平臺,該平臺集成高通Adreno GPU為LAWK View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以實現卓越的拍攝體驗與智能交互。第一代驍龍AR1平臺具備出色的處理性能,能夠應對複雜的計算任務,無論是實時的語音翻譯、高清視頻錄製,還是智能圖像識別等場景,都能確保流暢無卡頓的操作體驗。索尼IMX681攝像頭的加入,使LAWK View在拍攝方面的表現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1200萬像素的高解析力,搭配F2.4光圈和95°廣角配置,能夠捕捉豐富細膩的畫面細節,無論是壯麗的風景、活潑的人物動態,還是精緻的靜物特寫,都能一一呈現,為用户帶來如臨其境的視覺享受。此外,該攝像頭利用第一代驍龍AR1平臺先進的ISP功能,帶來了卓越的鏡頭畸變控制能力,極大地提升了畫面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避免了因鏡頭畸變導致的畫面失真問題。在運動拍攝場景下,EIS電子防抖功能則能有效減少手部抖動帶來的畫面模糊,確保每一幀畫面都清晰穩定。爲了能讓AI眼鏡滿足大眾日常佩戴需求,李未可將機身輕量化作為重要目標之一。李未可View AI拍攝眼鏡機身僅重38g,兼顧時尚與質感的外觀可滿足商務及休閒出行佩戴場景。在鏡片防護等級上也做到了IP5X防塵和IPX4防潑濺,日常實用性大幅增強。

此外,李未可推出了號稱 AI 眼鏡的首個智能體——零級智能體 ZeroAgent。基於自研的WAKE-AI大模型與「零級智能體(ZeroAgent)」系統,新品實現三大突破:1)羣體智能協作:李未可首創「智能體廣場」生態,支持AI自主調用包括翻譯、行程規劃等多個功能型Agent,真正實現跨任務、跨場景的智能協同處理;2)自然交互革命:通過集成科大訊飛的定向降噪算法和阿里雲通義大模型,ZeroAgent具備98%的高喚醒率,同時支持37種語言自動識別和無縫切換,大幅提升了語音交互的自然度和效率;3)場景生產力升級:聯合米奧會展打造的「AI慧記」「AI慧寫」等功能,能自動生成會議紀要和商務信函,極大提升跨國商務交流與信息處理效率,特別適用於多語種、高頻溝通的會展場景。

1.2. 近期以微軟和Meta為代表的海外科技股財報表現整體較為亮眼,多家科技巨頭加碼AI

1.2.1. 英偉達 2026 財年 Q1 營收 440.62 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26%

英偉達5月29日公佈了2026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偉達第一財季營收為440.62億美元(現匯率約合316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2%;淨利潤為187.75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1350.3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6%,環比下降15%。英偉達預計,2026財年第二財季公司營收為450億美元(現匯率約合3236.53億元人民幣),上下浮動2%。按業務部門劃分的多項營收增長迅速:1)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為 391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2812.1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73%,環比增長 10%;2)遊戲和 AI PC 業務營收為 38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273.31 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記錄,同比增長 42%,環比增長 48%;3)專業可視化業務營收為 5.09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36.61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9%,環比持平;4)汽車業務營收為 5.67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40.7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72%,環比下降 1%。其他數據方面:英偉達第一財季毛利潤為 266.68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1918.0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1%;毛利率為 60.5%,與上年同期的 78.4% 相比,下降 17.9 個百分點;運營支出為 50.30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361.7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44%;運營利潤為 216.38 億美元(現匯率約合 1556.2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8%。

英偉達GB200 AI服務器機架的過熱及液冷泄漏等關鍵技術難題已解決,富士康等合作伙伴確認,GB200機架已於第一季度末開始出貨,目前產能正快速爬升。在季度財報發佈前夜,英偉達迎來關鍵利好消息,該公司新一代GB200 AI服務器機架的技術障礙已獲突破。據《金融時報》5月28日報道,英偉達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已攻克GB200 AI服務器機架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出貨量正在迅速攀升。這一進展緩解了市場對其430億美元季度營收目標的擔憂,也為周三的財報披露注入強心劑。作為英偉達新一代AI基礎設施,GB200機架堪稱「算力怪獸」:單台整合36個「Grace」中央處理單元和72個Blackwell圖形處理單元,通過英偉達的NVLink通信系統連接。

英偉達第一財季因H20芯片庫存過剩產生了45億美元的費用。5月29日,在英偉達最新一季財報電話會上,談及中國市場,公司CEO黃仁勛表示:「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的AI行業都將繼續前進,他們擁有訓練和部署先進模型的算力。」。英偉達方面表示,由於從4月9日起受到新的H20出口限制影響,第一財季因H20芯片庫存過剩產生了45億美元的費用。在新的出口管制出臺之前,第一財季H20產品的銷售額已錄得46億美元,若未受限制,公司本應錄得25億美元的額外銷售額。

不過隨着Blackwell產品的出貨增長,H20的影響將逐步弱化。英偉達在數據中心核心芯片市場的份額仍在持續走高,這得益於Blackwell產品的強勁需求。英偉達的下季度指引更是體現了市場對Blackwell的強烈需求。通過比較英偉達數據中心增速和全球四大核心雲廠商資本開支的增長表現,可以看出英偉達在數據中心市場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1.2.2. 微軟發佈2025財年第3財季財報:營收7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

微軟公司4月30日發佈公告,公佈了2025財年第3財季(截至3月31日)財報業績,營收7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按固定匯率增長15%);運營收入為320億美元,增長16%(固定匯率增長19%)。微軟該季度淨利潤為258億美元,增長 18%(固定匯率增長19%);微軟雲服務(Microsoft Cloud)營收達424億美元,同比增長20%(固定匯率增長22%)。微軟公司2025財年第3財季財報多個業務表現同樣亮眼:1)生產力與業務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營收為299億美元,增長10%(固定匯率增長13%),其中Microsoft 365 商業雲服務增長12%。2)智能雲(Intelligent Cloud)營收達268億美元,增長21%(固定匯率增長22%),Azure 及其他雲服務增長高達 33%。3)個人計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營收為 134 億美元,增長 6%(固定匯率增長 7%),Xbox 內容與服務增長 8%。此外,微軟在本季度向股東返還了97億美元,通過股息和股票回購彰顯了對投資者的承諾。

微軟智能雲端營收強勁、AI貢獻顯著:微軟的智能雲部門表現強勁,收入達到268億美元,同比增長21%。這一增長主要由Azure及其他雲服務收入增長33%推動,而AI服務對Azure的增長貢獻了16個百分點。智能雲的營業收入增長17%,達到111億美元,突顯了該部門的盈利能力。微軟在AI方面的戰略重點是其智能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公司加速擴建數據中心,以滿足對AI工作負載增長的需求,第三季度資本支出達214億美元。這項投資支持AI服務在微軟平臺上的部署,包括Azure、Microsoft 365和GitHub。這些服務的AI集成不僅增強了其能力,還提高了客户的採用率,推動該部門的收入增長。展望未來,微軟預計其智能雲部門將繼續增長,並預測下季度收入在287.5億美元到290.5億美元之間,主要受AI及雲服務持續需求的推動。

Microsoft 本季三大核心業務全面成長,不僅反映雲端與AI帶動企業升級需求,也顯示消費業務在娛樂與搜尋端的韌性恢復。AI 佈局已不再僅為「未來想象」,而是實際嵌入各部門收入模型中的核心成長引擎。無論是Copilot增強Office工具效益、或是Azure帶動智慧雲收入與資本擴張,Microsoft正走向一個更加整合的AI平臺型企業。若能持續以「營收變現力」作為AI投資的導向,並強化資本支出的效益轉換,Microsoft將有望延續目前的動能與市場領先地位。

微軟正加快建設數據中心,以應對生成式AI訓練與工具日益增長的需求。但最近幾個月,公司放緩了部分建設項目,這引發了投資者的討論——這是出於財務審慎還是反映了雲計算和AI的長期需求減弱。微軟當季繼續大舉投資基礎設施以支持人工智能工作負載。季度資本支出(不包括融資租賃)達到了167.5億美元,增長近53%,分析師此前預計為163.7億美元。第三財季包括租賃在內的資本支出為214億美元,這是兩年多以來首次低於上一季度,反映出數據中心投資的減少。這些投資旨在推動微軟雲計算業務增長。電話會上,微軟首席財務官Hood表示,在7月開始的新財年,資本支出將繼續增長,儘管增速有所放緩。微軟的數據中心容量短缺情況將持續更長時間,比此前預期的更長,無法滿足人工智能的需求。

1.2.3. Meta公佈2025財年第1財季財報:營收423.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

Meta公司4月30日公佈了2025財年第1財季(截至3月31日)的財報業績,營收達到423.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166.44億美元,同比增長35%。Meta在2025財年第1財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總營收達到 423.14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364.55億美元增長16%,若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率更是高達19%。淨利潤從去年的123.69億美元躍升至166.44億美元,增幅達 35%;每股攤薄收益(EPS)從4.71美元提升至6.43美元,增長37%;運營利潤為175.55億美元,同比增長27%,運營利潤率從38% 提升至41%。Meta 旗下應用同樣表現不俗。Meta 旗下應用家族(Family of Apps)的日活躍用户(DAP)平均達34.3億,同比增長6%;廣告曝光量(Ad Impressions)同比增長5%,每條廣告平均價格上漲10%,推動廣告收入達到 413.92 億美元,佔總營收的絕大部分。Meta AI 的月活躍用户接近10億,顯示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佈局。現金流表現強勁,經營活動現金流為240.26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103.34億美元,現金及有價證券總額達702.3億美元。Meta公司對2025財年第2財季營收做出預測:Meta 預計2025財年第2財季營收將在425億至455億美元之間,全年總支出預計為1130億至1180億美元,資本支出將增加至640億至720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持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建設。

Meta公司預計2025年公司全年的總支出將在1140億美元至1190億美元之間,資本支出將在60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之間,主要用於支持生成式AI和核心業務。扎克伯格表示,現在每天有超過33億人至少使用Meta的一款應用。「我們在人工智能、眼鏡和社交媒體的未來方面繼續取得良好進展。我很高興看到這些努力在2025年進一步擴大。」Meta的首席財務官Susan Li表示,今年對核心業務的投資將使Meta有機會在2025年繼續實現強勁的收入增長。

扎克伯格預計,Meta今年的資本支出將在60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之間,將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未來幾年,Meta還將投入數千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但扎克伯格也表示,現在就對AI的基礎設施、資本支出等方面形成強烈意見和判斷可能還為時過早,這里面同時發生着一系列趨勢。克伯格稱,Meta不會因此減少AI支出,「我仍然認為,從長遠來看,大力投入資本支出和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一種戰略優勢。」

1.3. DeepSeek-R1更新,思考更深,推理更強

1.3.1. DeepSeek R1 模型升級后,在多個基準測評中的整體表現已接近國際頂尖模型

DeepSeek R1 模型已完成小版本升級,當前版本為DeepSeek-R1-0528,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思維深度與推理能力。DeepSeek-R1-0528 仍然使用2024年12月所發佈的 DeepSeek V3 Base 模型作為基座,但在后訓練過程中投入了更多算力,更新后的 R1 模型在數學、編程與通用邏輯等多個基準測評中取得了當前國內所有模型中首屈一指的優異成績,並且在整體表現上已接近其他國際頂尖模型,如 o3 與 Gemini-2.5-Pro。

相較於舊版 R1,新版在複雜推理任務中的表現有了顯著提升。例如在AIME 2025 測試中,新版模型準確率由舊版的70% 提升至87.5%。這一進步得益於模型在推理過程中的思維深度增強:在AIME 2025 測試集上,舊版模型平均每題使用 12K tokens,而新版模型平均每題使用 23K tokens,表明其在解題過程中進行了更為詳盡和深入的思考。同時,DeepSeek團隊蒸餾 DeepSeek-R1-0528 的思維鏈后訓練 Qwen3-8B Base,得到了 DeepSeek-R1-0528-Qwen3-8B。該8B模型在數學測試AIME2024中僅次於DeepSeek-R1-0528,超越 Qwen3-8B(+10.0%),與Qwen3-235B相當。

1.3.2. DeepSeek-R1 更新后,在多個方面取得升級進步

根據DeepSeek內部優化方向和自身的感知,這次升級集中在響應質量、響應速度、對話穩定性和API和接口兼容性等多個方面:1)響應質量優化:複雜推理、多步驟計算更準確;長文理解與生成更連貫、邏輯更清晰;數學、編程等專業性輸出更可靠。2)響應速度小幅提升:在網頁端、App、API接口中響應更敏捷;尤其在處理超長文本輸入時,延迟有所降低(約提升10%至20%)。3)對話穩定性增強:上下文記憶更穩定,尤其在超長對話中(支持最多128K上下文);減少偶爾「遺忘設定」或「跑偏」的情況。4)API和接口兼容性保持穩定:如公告所説,API調用方式、參數、返回結構完全不變;用户無需調整現有集成,即可無縫使用新版本。

1.3.3. DeepSeek-R1-0528模型繼續開源,展現真正可落地的頂級大模型

DeepSeek-R1-0528模型以其強悍的表現,配合其開源、商用友好、免費可用等特性,真正展現了什麼叫做可落地的頂級大模型——不僅強,還用得起、用得上。DeepSeek-R1-0528 與之前的 DeepSeek-R1 使用同樣的 base 模型,僅改進了后訓練方法。私有化部署時只需要更新 checkpoint 和 tokenizer_config.json(tool calls 相關變動)。模型參數為 685B(其中 14B 為 MTP 層),開源版本上下文長度為 128K(網頁端、App 和 API 提供 64K 上下文)。DeepSeek-R1-0528與舊版本的 DeepSeek-R1 保持一致,此次的開源倉庫(包括模型權重)仍然統一採用 MIT License,並允許用户利用模型輸出、通過模型蒸餾等方式訓練其他模型。

1.4. 面板:消費電子新品發佈,看好屏幕環節重點受益,關注摺疊、HUD、疊層OLED等產品創新機遇

1.4.1. 面板各應用領域呈現出明顯的分化特徵,終端市場差異化需求明顯

電視面板自4月起需求出現明顯回調,主要因品牌客户庫存已達合理水平疊加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開始下調採購訂單。進入5月后,隨着需求減弱趨勢進一步確認,部分品牌客户要求面板廠給予更大價格優惠。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為應對價格下行壓力,面板廠商在五一假期期間主動實施減產計劃,預計5月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將環比下降6-7個百分點,通過調節供給端來平衡市場價格。在此背景下,5月電視面板價格有望繼續保持整體平穩態勢。

1.4.2. 顯示器面板維持上漲行情

顯示器面板市場延續了3月以來的上漲行情,與電視面板價格走勢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輪價格上漲主要受到關税因素驅動:美國對部分顯示產品關税的豁免政策刺激了品牌客户的備貨需求。5月份顯示器面板價格仍將維持上漲態勢,但受電視面板需求疲軟的溢出效應影響,預計漲幅將較前期有所收窄。

1.4.3. 筆記本面板市場保持平穩

筆記本面板市場近期維持平穩運行態勢,整體價格在4月至5月期間呈現橫盤整理格局。從供需兩端來看,市場參與者均保持審慎態度:綜合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面板價格的波動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需求端驅動與制約並存,中國大陸的「以舊換新」等政策在初期有效提振了電視面板需求,但政策效應后期有所減弱。而北美市場的季節性促銷結束后,也導致需求出現回落。品牌方的庫存水位成為影響其採購策略的關鍵因素,高庫存抑制了后續的採購意願。

二是供給端策略與突發事件交織,面板廠的產能調控策略對市場供需平衡和價格穩定起着重要作用。年初臺灣地區的地震對部分面板廠的生產造成了潛在影響,一度引發市場對供給的擔憂。上游零部件(如偏光片)的供應狀況也直接影響面板的成本和出貨。三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關係是貫穿整個季度的重要不確定因素,直接影響品牌商的備貨節奏和供應鏈佈局,進而對面板需求和價格預期產生影響。

LED在線預計:二季度筆記本面板預計仍將維持價格穩定,面板廠或將採取更靈活的價格策略以爭取訂單和市場份額。

1.4.4. TCL與阿里雲宣佈達成合作助理中國科技製造業

TCL與阿里雲宣佈達成全棧AI戰略合作。雙方將聚焦半導體顯示、智能終端等領域,基於阿里雲全球化的「雲+AI」能力,共同打造垂直領域專業大模型。TCL和阿里雲將基於Qwen3、Qwen-VL、QWQ等模型持續迭代優化半導體顯示專家大模型星智X-Intelligence。星智大模型將作為「決策大腦」,提供半導體垂直領域專業知識問答,高效解決研發、生產等技術問題,推動TCL華星在研發、製造、運營全鏈條的智能化佈局。

未來星智大模型將成長為TCL華星研發與製造的「最強大腦」及AI Agents中心。TCL聚焦B端與C端積極推進AI應用落地,涵蓋從研發、製造到運營等多個場景。在去年12月的TIC大會上,TCL發佈「TCL全領域全場景AI應用解決方案」,該套AI應用解決方案從研發、製造到運營,從交互、畫質到平臺,全方位賦能企業服務端與消費者端應用場景。2024年TCL通過推進落實AI應用,創造經濟效益達5.4億元。

華陽集團為小米YU7提供PHUD技術支持,開啟智能座艙的新時代。小米YU7採用天際屏全景顯示屏取代了物理儀表盤,該顯示屏採用全景曲面投影技術,由三塊Mini LED屏幕,將信息直接反射到前擋風玻璃下的黑色塗層區域,1.1m超寬的全景顯示108PPD超視網膜級高清顯示,1200尼特峰值亮度,全局903分區控光,內嵌超黑顯示塗層,融合畸變矯正算法,反射率SCE<1%,透光率≤0.01%。

2. 本周(5/26~5/30)消費電子行情回顧

5月30日申萬電子行業指數為4,234.59,本周(5/26~5/30)跌幅為-0.59%,5月30日滬深300指數為3,840.23,本周(5/26~5/30)跌幅為-1.08%,電子行業跑贏大盤。5月30日申萬電子行業市盈率為48.52,5月30日滬深300市盈率為13.98。

5月30日美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為42270.07,本周(5/26~5/30)漲幅為1.6%,5月30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19113.77,本周(5/26~5/30)漲幅為2.01%。5月30日恆生指數為23289.77,本周(5/26~5/30)漲幅為-1.32%;5月30日恆生科技指數為5170.43,本周(5/26~5/30)跌幅為-1.46%。

本周(5/26~5/30)消費電子行業表現跑輸主要指數。本周(5/26~5/30)上證綜合指數下跌0.03%,同期創業板指數下跌1.40%,深證綜指下跌0.07%,中小板指數下跌1.55%,萬得全A下跌0.02%,申萬消費電子行業指數下跌1.00%。

電子板塊細分行業部分下跌。元件/其他電子/電子化學品/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光學光電子本周漲跌幅分別為2.21%/0.81%/0.57%/-0.59%/-1.00%/-1.00%/-1.27%。

本周(5/26~5/30)消費電子板塊漲幅前10的個股爲:波導股份、捷邦科技協創數據智新電子得潤電子(維權)碩貝德達瑞電子、和而泰、傳藝科技、C天鍵。 

本周(5/26~5/30)消費電子板塊跌幅前10的個股爲:光大同創、光大同創、國光電器、朝陽科技英力股份春秋電子瑞德智能隆揚電子威貿電子福立旺

3. 風險提示

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風險。預測消費電子需求會增長、但並不排除經濟下行導致消費需求降低或者消費降級的風險。

新產品創新力度不及預期風險。預測新產品創新帶動需求,但不排除新產品創新力度與並不匹配市場需求和重點導致產品出貨量降低的風險。

地緣政治衝突風險。消費電子產業鏈各環節和材料供應商來自全球各地,不排除地緣政治衝突導致材料緊缺導致產品產量和銷量不足的風險。

消費電子產業鏈外移影響國內廠商份額風險。不排除消費電子產業鏈因成本和產能向國外遷移導致國內廠商份額降低的風險。

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我們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報告所表述的所有觀點均準確地反映了我們對標的證券和發行人的個人看法。我們所得報酬的任何部分不曾與,不與,也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投資建議或觀點有直接或間接聯繫。

一般聲明

除非另有規定,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權均屬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及其附屬機構(以下統稱「天風證券」)。未經天風證券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複製本報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內容。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識及標記均為天風證券的商標、服務標識及標記。

本報告是機密的,僅供我們的客户使用,天風證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天風證券的客户。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天風證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户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户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天風證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本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過往的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后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天風證券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

天風證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天風證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天風證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特別聲明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天風證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和金融產品等各種金融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天風證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參考依據。

天風電子潘暕團隊成員介紹潘暕 天風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復旦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復旦大學微電子學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第二專業,曾就職於安信證券任分析師,對電子行業有全面深刻見解,挖掘了眾多高成長企業,與產業深入合作幫助企業發展,善於推薦科技創新大周期的投資機會。2019、2020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分別獲得第四名、第二名,2021年新財富入圍,2015-2016年新財富第一團隊成員,2017年新財富第二團隊成員。2015-2016年水晶球第一團隊成員,2017、2019年水晶球分別獲得第二名、第五名。2015-2016年金牛獎第一團隊成員,2017、2020、2021年金牛獎分別獲得第二名、第四名、第二名。2018年Wind金牌分析師第一名,2020-2021年Wind金牌分析師第二名。2019-2021年金麒麟最佳分析師分別獲得第三名、第四名、第六名。2020年上海證券報最佳分析師第三名,2021年21世紀金牌分析師第五名,Choice 2021年度電子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三名。温玉章 分析師。計算機及工業工程專業背景,12年以上蘋果產品(iPod & iPhone)研發和新產品導入工作經驗,對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產業鏈的發展趨勢有較深的認知和理解。駱奕揚 分析師。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香港科技大學集成電路設計碩士。3年電子行業研究經驗,覆蓋半導體制造、半導體裝備材料及部分半導體設計。程如瑩 分析師。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覆蓋半導體IC設計、MCU/SOC/IGBT/模擬芯片行業&公司覆蓋報告。許俊峰 分析師。伯明翰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覆蓋安防、LED、汽車連接器及智能座艙等。李泓依 分析師。美國埃默里大學會計學及金融學學士、會計學碩士,覆蓋半導體封裝測試及部分材料裝備,已撰寫包含汽車芯片、第三代半導體、虛擬顯示等多篇行業深度報告。

馮浩凡 助理研究員。新南威爾士大學信息系統學士,金融學碩士,覆蓋部分汽車電子領域。包恆星 助理研究員。南京大學材料物理本科、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覆蓋消費電子領域。

高靜怡 助理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會計碩士,覆蓋半導體領域。

(轉自:科技伊甸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