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四張圖表解析美國消費者如何陷入經濟擠壓

2025-06-02 00:56

2025 年 5 月 21 日,科羅拉多州 Lone Tree 市,一名購物者在好市多倉庫內查看陳列商品。

2025 年 5 月 21 日,科羅拉多州 Lone Tree 市,一名購物者在好市多倉庫內查看陳列商品。

高通脹與高利率的持續影響,讓許多美國人近年來更難在財務上取得進展。

  而打擊仍在不斷襲來。

  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包括可能導致物價上漲的大幅關税及其反覆無常的施政方式,已引發不確定性,並將消費者信心推至歷史最低水平。

  物價上漲、不確定性與悲觀情緒交織,可能產生徹底的負面影響 —— 消費者和企業支出的縮減會對勞動力市場和整體經濟產生連鎖負面效應。

  迄今為止,以消費支撐美國經濟的消費者表現出了韌性,但他們正日益捉襟見肘。

  債務負擔和違約率均在攀升,消費者壓力指標紛紛亮起紅燈:例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採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食品雜貨。

  受擠壓最嚴重的人羣包括學生貸款借款人,自疫情以來,兩任總統政府對未償還貸款的對立態度讓他們陷入困惑。大幅減少月供、尤其是債務減免的希望已破滅;相反,逾期還款者不僅信用評分大幅下降,還面臨工資被政府扣押的風險。

  以下是美國家庭財務日益緊張的現狀速覽:

疫情后的債務與儲蓄波動

  新冠疫情顛覆了美國經濟,但在此過程中,部分美國人得以迅速償還債務並積累儲蓄。

  刺激支票、還款暫停(部分情況下包括學生貸款和租金)、旅行及其他非必需消費的減少,以及 4300 億美元的 「再融資熱潮」,幫助美國人積累了大量資金並減輕了債務負擔。

  這些儲備的儲蓄推動了疫情后的經濟復甦,信用卡余額也相應飆升。

  創紀錄的余額本身未必是一個麻煩的信號。隨着人口增長、更多人轉向網購,以及經濟和工資持續強勁,信用卡使用量自然上升。

  然而,疫情后的復甦伴隨了數十年一遇的高通脹,美聯儲試圖以同樣創紀錄的高利率加以應對。

  關鍵問題在於,人們如何應對不斷增加且成本高昂的債務。

債務違約率攀升至金融危機后新高

  截至去年底,美國人在應對不斷上升的債務方面愈發困難,部分指標已達到自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過度負債狀態。

  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嚴重逾期的家庭比例創下 14 年新高。

  此外,今年初,人們普遍預計學生貸款逾期情況將惡化。

  為期 3.5 年的還款暫停於 2023 年 9 月結束;然而,敗登政府的一項附加條款提供了一年的 「緩衝期」,借款人可免受逾期還款的負面影響。該寬限期於 2024 年 9 月 30 日結束,逾期還款記錄開始計入信用報告。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第一季度家庭債務與信用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暫停將逾期貸款計入信用報告的政策結束后,學生貸款逾期率從 1% 躍升至 7.74%。

  「LendingTree 首席信用分析師馬特・舒爾茨最近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表示:」 對許多人來説,恢復償還學生貸款顯然超出了他們的還款能力。「

  紐約聯儲研究顯示,當貸款進入嚴重逾期狀態(逾期 90 天以上)時,將嚴重影響人們實現其他目標的能力:信用評分超過 620 分的違約借款人,平均信用評分下降超過 140 分;評分超過 720 分的借款人,平均下降 177 分。

  除了信用評分受影響外,聯邦學生貸款違約者可能會看到自己的工資被教育部扣押。

  舒爾茨説:「現在必須用於償還學生貸款的錢,無法再用於償還信用卡債務、建立應急基金或朝着構建財務穩定基礎的其他目標努力。」

分期付款購買食品雜貨:經濟壓力的危險信號

  「先買后付」 分期付款計劃已越來越普及,各年齡段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將其納入購物習慣。

理想情況下,「先買后付」 貸款可作為信用卡的替代方案,供尋求更靈活付款方式、試圖擺脫財務困境或希望分攤大額交易以更好匹配預算的消費者使用。

  但最令人擔憂的是其 「最壞情況」。

  然而,近幾個月來,人們使用 「先買后付」 貸款購買的商品類型已引發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的警惕。

  LendingTree 在 4 月和 5 月進行的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 「先買后付」 用户表示會用分期付款購買食品雜貨,這一比例較一年前的 14% 有所上升。

  2022 年通脹達到 40 年高點時,這類購買行為激增。

  舒爾茨説:「傳統上,這類貸款用於購買服裝、遊戲機、家俱等物品。但當人們用它們來購買食品雜貨等基本生活物資時,確實令人擔憂。」

  他補充道:「這表明,面對更高的利率、雜貨店和其他領域的物價上漲、學生貸款償還以及其他經濟逆風,人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擴展預算。」

消費者信心跌至近歷史最低水平

  密歇根大學密切關注的消費者信心指標顯示,近幾個月來,消費者信心持續暴跌,5 月仍處於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自 1952 年該校開始追蹤美國人對經濟的看法以來,美國經歷了近十次衰退、幾次石油價格衝擊、幾場戰爭、幾輪通脹、一場重大金融危機和一場全球疫情。

  事實證明,一場大規模貿易戰的影響幾乎超過了所有這些事件。

  特朗普的全面大幅關税和其他政策轉變引發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並導致今年以來每月的信心指數均下滑。該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自 1 月以來已下跌近 30%。

  經濟面臨的最大擔憂是,個人和企業如何應對這種悲觀情緒,以及他們在多大程度上會改變行為。

  消費和企業投資的縮減可能最終導致經濟萎縮和失業率上升。

  「NerdWallet 高級經濟學家伊麗莎白・倫特周五在評論中寫道:」 如果(消費者)通過關注頭條新聞來形成對經濟的看法,他們很可能會感到像被車燈照到的鹿一樣 —— 因擔心汽車在最后一刻轉向而無法動彈。經濟政策幾乎處於持續變化的狀態,消費者對經濟的感受也隨之波動。「

  然而,美國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4 月美國人的收入增長強於預期,儲蓄率也有所提高。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市場策略師加里・施洛斯伯格指出,這最終可能幫助人們抵禦即將到來的關税帶來的負面影響。

  他上周寫道:「穩健的收入增長和較高的儲蓄率應有助於家庭緩衝未來幾個月與關税相關的通脹上漲衝擊,使經濟在下半年出現 ‘ 軟着陸 ’ 而非真正的衰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