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沃爾瑪漲價,僅僅是個開始

2025-06-01 05:48

1962年,山姆·沃爾頓在美國阿肯色州創立沃爾瑪時,或許未曾料到,這個以「天天低價」征服全球的零售帝國,會在63年后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風暴眼」。

近日,沃爾瑪宣佈,因美國關税政策帶來成本激增問題,計劃上調部分商品在美售價,且上調幅度在6月份將體現得更明顯。這一決定不僅引發了消費者擔憂,更招致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指責,要求其「自行消化關税成本」。

這場漲價風波,折射出美國經濟政策與市場規律的激烈衝突。

早在20世紀70年代,沃爾瑪就自建了國際物流網絡和全球採購體系,進入21世紀之后,更是將商品價格壓至同行難以企及的低點。集裝箱貨輪載着中國製造的玩具、墨西哥組裝的電器、越南縫製的服裝……源源不斷注入美國市場,構築起全球化供應鏈的黃金時代。如今,這條橫跨太平洋的「成本動脈」卻在關税政策的重擊下逐漸淤塞。

今年4月份,美國政府對世界多國商品加徵關税,導致沃爾瑪供應鏈成本激增。儘管部分税率在中美貿易談判后回調,但以「微利模式」著稱的沃爾瑪依舊無法消化這巨大的壓力。沃爾瑪首席財務官雷尼5月15日發出預警表示,「任何零售商都有承受的極限」,消費者會從5月底左右開始「看到價格上升」,到6月份物價上漲會更明顯。沃爾瑪公司第一財季財報(今年1月30日至4月30日)顯示,該季度公司淨利潤為44.9億美元,同比減少超過12%。

顯然,除了漲價,沃爾瑪別無選擇。沃爾瑪首席執行官道格·麥克米利恩表示,在關税壓力下,利潤率狹窄的零售行業難以獨自消化全部關税成本,只能通過提高商品價格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作為零售業巨頭和美國最大的食品雜貨商,沃爾瑪被視為衡量零售業和美國消費市場健康狀況的風向標。沃爾瑪在美國擁有超過4700家門店,90%的美國人居住在距離沃爾瑪門店16公里的範圍內,他們每周都會去沃爾瑪超市購物或在該公司網站上下單。有分析認為,關税導致的漲價將給絕大多數普通美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事實上,沃爾瑪並非率先宣佈漲價的公司。由美國濫施關税引發的「漲價潮」,正向美國消費市場的多個領域蔓延:科技巨頭微軟宣佈對Xbox主機、遊戲及配件實施調價;汽車製造商福特將對墨西哥工廠生產的3款車型提價,最高漲幅達2000美元;玩具行業龍頭美泰將部分芭比娃娃售價提升近43%;家電企業惠而浦的單台洗衣機價格平均上漲約80美元;豪車品牌法拉利部分車型價格漲幅達10%;奢侈品牌愛馬仕也宣佈對美國市場提價……有關報告還提到,目前價格尚未受到關税成本影響的部分商品,未來很快也會面臨漲價。

美國政府將關税視為重塑貿易秩序的「戰略槓桿」,但現實數據撕裂了這一幻象。美國税務基金會測算顯示,2025年新增關税將使每個美國家庭多繳税1200美元。密歇根大學日前公佈的美國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50.8,為連續5個月下降,創下自2022年6月份以來的最低紀錄,這也是美國該指數有記錄以來的倒數第二低值。這表明,在關税衝擊下,美國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正在加劇。

沃爾瑪漲價只是美國經濟困境的一個縮影。隨着生活成本的上升,民眾的消費能力不斷被壓縮,經濟增長預期自然也會受到衝擊。4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3%,為3年來首次負增長。美聯儲理事邁克爾·巴爾表示,美國的關税政策可能會在今年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並引發失業率上升,美國可能會陷入困境。

更糟糕的是,這種影響並不是短期的。當消費者縮減開支擠壓企業利潤,企業保守策略就會加劇就業市場壓力,就業不確定性又反過來抑制消費意願——這種環環相扣的傳導鏈條,會將關税政策的短期陣痛「鍛造」成長期的結構性創傷。

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宣稱「關税保護本國產業」,終究還是本國民眾承受了一切。當更多消費者感受到生活成本上升,當各項經濟數據一再下滑,這個被精心包裝的「政治正確」謊言終究會被真相擊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