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江西省水」潤田即將上市夢圓,2024年淨賺1.77億

2025-05-29 17:29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 整點消費

  原創 讓消費更純粹的

  「帶着潤田出去的江西人,去哪都不會水土不服。」——透過「江西老表」們的評價,足見「潤田」在江西瓶裝水市場的地位。

  不止如此,多年來一直苦戰資本市場的江西潤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潤田實業」),也成爲了廣大投資者的「香餑餑」。5月29日,準備收購潤田實業的國旅文化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國旅聯合,下稱「ST聯合(維權)」)迎來複牌。不出意外,ST聯合股價開盤漲停,開於漲停價4.97元/股。

  同日,ST聯合還發布多則重磅公告,種種跡象都在彰顯着潤田離資本市場近在咫尺,即將成為繼泉陽泉、西藏水資源、農夫山泉、華潤飲料之后,又一家以飲用水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

  圖片來源:@潤田

  而面臨巨頭聚集的瓶裝水市場,潤田曲線上市之后,又將如何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呢?

  01

  「潤田」曲線上市

  早在5月14日,ST聯合突發公告稱,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潤田實業部分或全部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以實現對潤田實業的控制,公司股票停牌。

  圖片來源:ST 聯合公告(截圖)

  在當日盤中,ST聯合的股價就開始「聞到」財富的味道,以5.11%的漲幅漲停。

  值得一提的是,ST聯合和潤田實業的控股股東均為國有企業江西省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旅遊」)。江西旅遊分別持有ST聯合和潤田實業19.6%和52.4%的股權。

  圖片來源:ST 聯合公告(截圖)

  而潤田實業的股東分別為江西邁通健康飲品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江西邁通」)、江西潤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潤田投資」)和南昌金開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開資本」)三家股東,分別持股51%、24.7%、24.3%。其中,江西邁通為江西旅遊100%控股的下屬公司,因此,此次交易也構成關聯交易。

  根據ST聯合的最新公告顯示,公司擬通過向江西邁通、潤田投資及金開資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潤田實業100%股份,其中發行股份支付比例為70%,現金支付比例為30%。

  對於發現股份,ST聯合擬採用詢價方式向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完成后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0%,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本次交易中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的100%。

  當然,ST聯合在公告中也提及,此次交易還存在諸多不確定的風險,但明眼一看也就是「臨門一腳」的事。而此次曲線上市,也是潤田實業離資本市場最近的一次。

  圖片來源:@潤田

  在此之前,潤田實業已經奮戰了10 余年。

  2007年9月獲得賽福投資基金、清科創投、聯創永宣的3.19億美元A輪融資,當時潤田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已聘請上市保薦人並計劃在2009年上半年申報材料,但最后並未有實質性的動作。

  而從2008年開始,潤田實業就頻頻出現在當地政府印發的「擬上市企業認定名單」上;

  2022年,公司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準備衝刺上交所主板。后來因股東股權架構規範問題和間接控股股東江西國控旗下擁有其他礦泉水公司,存在有潛在同業競爭問題遭證監會問詢。

  2023年,潤田實業完成上市輔導。截至2023年6月4日,潤田間接控股股東江西國控已將同業競爭的解決請示上報至江西省國資委,江西省國資委正在協調解除一致行動協議事宜。

  如今,潤田實業準備借道ST聯合上市,無疑是做好了各項充分準備。

  02

  「保殼」與「借殼」

  對於此次資產重組,可謂是兼具「天時地利人和」,否則二級市場也不會如此簇擁。

  一方面,作為資產注入的上市公司ST聯合,在2000年9月成功上市,但在過去十多年里一直都在「保殼」。並在今年3月15日,因財務信息披露違規被出具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從「國旅聯合」帶帽ST。

  根據ST聯合的財報顯示,公司從2004年開始,其扣非淨利潤就一直為虧損態勢,而營收、淨利潤兩大指標也是忽高忽低。

  2024年,ST聯合收入3.6億元,同比縮水37.1%,離上市公司新規要求的年營收3億元以上越來越近,比起2021年時的超8億元營收可謂是「膝蓋斬」;同期,ST聯合的歸母淨利潤為-6370萬元,同比下滑275.6%。2024年,ST聯合的營業收入構成為互聯網廣告佔比78.61%,電商業務佔比13.92%,旅遊飲食服務業佔比7.38%,其他業務佔比0.09%。

  圖片來源:@潤田

  相比之下,潤田實業實力就強多了。公開數據顯示,潤田2021年營收超10億元。

  據官網顯示,潤田在全國佈局10大包裝飲用水生產基地(其中,有 5 個純淨水生產基地,分別是武漢生產基地、沈陽生產基地、江西南昌昌北生產基地、豐城生產基地和九江生產基地; 2 個礦泉水生產基地,分別是宜春明月山生產基地和吉安生產基地。),建立了覆蓋全國22個省級行政區的經銷銷售網絡,2024年位列中國飲料行業包裝飲用水及天然礦泉水全國「雙十強」,「潤田」為「江西省著名商標」。

  圖片來源:ST 聯合公告(截圖)

  根據ST聯合的公告顯示,2023年和2024年,潤田實業的營收分別為 11.52 億元和 12.6 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7 億元和1.77 億元。

  其中,2024年的營收和淨利潤增幅分別為9.39%和20.04%,應該超過了絕大多數同類企業的瓶裝水業務增長水平。作為江西省瓶裝水龍頭,主要在江西及周邊省份售賣,曾有報道稱,潤田在江西省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8%。

  因此,若此番ST聯合和潤田實業成功「合體」,無疑是對兩個企業的「互相成就」。

  正如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對#整點消費 所言:「潤田選擇曲線上市,是其在資本市場尋求突破的重要舉措。這一方式既為連續虧損的ST聯合注入盈利資產以規避退市風險,又為潤田打通資本市場通道。從未來發展看,潤田若能上市成功,綜合實力與抗風險能力將得到提升,有助於增強「護城河」。」

  03

  如何應對競爭?

  據灼識諮詢報告數據,2023年,在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農夫山泉、怡寶、景田、娃哈哈、康師傅的市場份額依次為23.6%、18.4%、6.1%、5.6%、4.9%。

  由此可見,主要依靠江西及周邊市場的潤田,在全國市場的份額不足1%。

  據湖北日報報道,2023年下半年,潤田實業向子公司武漢潤田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潤田」)投資6000多萬元,用於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據該公司生產部負責人介紹,通過智能化改造,公司日產能增長超過四倍,今年一季度公司生產瓶裝飲用純淨水167萬箱,同比增長129%,「公司的生產經營不僅提質,而且增效,目前訂單已排到了10月」。

  而作為潤田實業開拓華中市場的重要基地,武漢潤田明年下半年計劃將新增瓶裝水、桶裝水、果汁水及茶飲料生產線。

  管中窺豹,潤田實業無疑對全國市場充滿覬覦之心。

  其實和大多數區域包裝水企業一樣,潤田之所以能夠取得穩步增長的成績,與其低價定位策略有關。

  圖片來源:潤田

  目前,潤田旗下主要有「潤田」系列飲用純淨水和「潤田翠」系列天然含硒礦泉水兩大品類。前者主要以1元/瓶(550ml)的親民價格狙擊巨頭對本土市場的滲透,當然,也有360ml、1.65L、2.2L、3.2L、4.5L、12L和17L等多種規格來對應不同的消費場景;后者則主要走高品質路線,在其天貓旗艦店,500ml*24瓶的售價爲65元,約合2.7元/瓶。

  官網信息顯示,潤田旗下還有無氣蘇打水和即飲蜂蜜水兩款飲料產品。不過,潤田在官網宣稱,「潤田翠」系列天然礦泉水是潤田公司的核心產品。但整體上看,當下的潤田,依舊有些「勢單力薄」。

  圖片來源:@潤田

  對於潤田的未來發展,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整點消費 表示:「從去年年初農夫山泉‘攪局’中國飲用水開始,整個行業競爭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小型水企幾乎沒有太大的生存空間、發展空間和可持續增長的空間。所以,潤田作為江西本土水企,近幾年也是備受打壓,整體市佔率也在不斷下滑,如果能曲線上市,對其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的增加和護城河建立是有好處的。」

  「從長遠來去看的話,我覺得他也是不行。」朱丹蓬進一步補充道。

  而詹軍豪也提到,包裝飲用水市場競爭激烈,頭部企業價格戰激烈,潤田雖在江西有高佔有率,但全國份額不足,高端產品也面臨競爭壓力。未來,潤田除了通過資本賦能,還需要從品牌戰略視角找準差異化定位,避開與行業巨頭直接競爭,通過產品創新、加大品牌傳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最終纔有可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護城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