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生中國2024年經營偏謹慎,香港特首之子將任副董事長

2025-05-28 21: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説

作為香港本地老牌銀行,恆生銀行2024年不是容易的一年,這一年該行不良率飆升至近十年來最高位,降薪裁員已經提上日程,高管變動也是意料中事。

此種背景下,恆生中國去年經營表現也偏「謹小慎微」,收緊了貸款步伐,業績當然也出現下滑。

01

恆生銀行不良率創新高

恆生銀行成立於1933年,總部位於香港,曾經受擠兑風波影響而被匯豐收購,現在是匯豐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業務範圍涵蓋個人理財、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及跨境金融服務等。

根據披露,2024年,恆生銀行實現營業利潤215.58億港元,同比增長8%。其中,該行淨利息收入同比減少5%,而非利息收入大幅上升26%。對此,恆生銀行方面表示,這得益於該行積極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並擴大目標客户羣。

該行去年的不良貸款數據頗受關注。恆生銀行在2024年不良貸款比率上升至6.12%,主要受到香港商業房地產客户現金流壓力的影響。

恆生銀行行政總裁施穎茵在業績發佈會上坦言「今年(2024年)不是容易的一年」。她透露,因長期高息環境,部分香港商業房地產(CRE)客户面臨現金流壓力,要求延迟還款,令該行不良貸款比率上升。她表示,不確定性在2025年仍然存在,貿易和地緣政治等因素都會為企業帶來壓力。

在此背景下,該行今年以來展開了近年來罕見的大規模裁員行動。

據消息報道稱,恆生銀行多個部門「削人頭」,裁員幅度從10%到50%不等。被波及的不只是基層,連中高層也要「重新面試」。有部門主管甚至要跟另一個部門主管,爭一個位子。另外,恆生更是推出了「重新申請機制」——所有崗位重新開放招聘,員工必須和外部應聘者一起競爭。

面對輿論,恆生銀行沒有否認,該行作出迴應稱。個別部門削減幅度為10%-50%,裁員計劃擬於6月底前完成。該行表示,此次業務調整僅影響核心業務員工總數約1%,同時因應市場變化創造新職位,並將通過透明遴選程序,為受影響員工提供申請機會。

高管層面也出現大幅調整。

2月19日,恆生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董事長利藴蓮將於今年5月卸任,結束其近11年的董事會任職。現任永泰地產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維新將接替利藴蓮。

消息報道稱,利藴蓮來自老牌「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利希慎家族,其祖父利希慎是與杜月笙齊名的一代煙王,也是留下半個銅鑼灣給后代的香港傳奇商業人物。其繼任者鄭維新同樣家世顯赫,祖籍潮汕,其父鄭翼雄曾是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界翹楚,也是永泰集團創始人。

恆生中國也出現了高管的重大調整,香港特首李家超之子李文龍出現其中。

4月14日,恆生銀行宣佈新一輪高層管理人員任命。其中,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長子李文龍(Gilbert Lee)獲委任為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任命待監管機構批准后生效。

李文龍現年47歲,加入恆生銀行11年。目前,他為恆生銀行策略及企業發展總監兼行政總裁辦公室主任,同時擔任恆生中國非執行董事及恆生指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等職務。在李家超2022年參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時,他已任現職,為該行10多名核心管理層之一。

與此同時,恆生銀行還委任吳威為恆生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候任)兼企業銀行部主管,恆生中國現任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將調任匯豐集團其他職位。

02

恆生中國業績下滑

恆生中國為恆生銀行全資附屬公司,於2007年5月正式成立,總行設於上海,是恆生銀行在中國內地業務的載體,在中國內地近20個主要城市設有網點。該行在2024年同樣是不容易的一年。

恆生中國2024年業績下滑。財報顯示,恆生中國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同比下降17.72%,淨利潤2.57億,同比下降16.56%。

營業收入結構中,除了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外,利息淨收入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均下降,這點和內資銀行類似。繼續來看利息淨收入,其中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均下降,但利息收入的降幅較利息支出更大,導致利息淨收入下降。

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下降幅度倒不大,其中除了信用承諾及擔保手續費下降外,其他都微增。

利息收入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內地整體利率下行影響,另一方面該行也收緊了放貸步伐,2024年恆生中國發放貸款和墊款458.4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3.32%。

帶動貸款下降的是該行收緊了個貸,企業貸款仍然保持了增長。從貸款行業來看,該行第一大貸款行業是批發零售業,在該行貸款佔比為19%,這點與很多內資行不同,內資行很多是製造業為第一大貸款行業。此外該行在內地也免不了俗,對房地產業也是重點投放領域,2024年末該行房地產業貸款為其第二大貸款行業。

但實際上在2023年末時,房地產貸款還是該行的第一大貸款行業,金融業為第二大貸款行業,批發和零售業貸款佔比為11%為第三大貸款行業,2024年房地產貸款和金融業貸款余額均下降,批發和零售業貸款余額增長,最終佔到第一大貸款行業。

目前該行業務分部涵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東南沿海地區,其中長三角是其重點發力地區,該行長三角地區貸款余額佔比達45%。

該行年報中沒有披露不良貸款率具體數據,不過根據該行信用減值損失減少、覈銷減少來推測,大概率不良率下降,但水平如何無法判斷。

存款方面同樣企業客户是主力,該行2024年存款余額增長,其中公司存款是主流,個人存款中,個人定期存款下降,這點與內資銀行也很不同,內資銀行近兩年來個人定期存款在持續上升。

資本充足率方面,數據顯示,該行目前資本很充足,2024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8.8%,資本充足率為2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