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三大指數午后回暖 恆指全日漲0.43% 石藥集團(01093)漲5.83%

2025-05-27 16:16

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指數午后回暖,全日探底回升,截至收盤,恆指漲0.43%,恆科指漲0.38%,國企指漲0.48%。

藍籌中,石藥集團(01093)漲5.83%,中國生物製藥(01177)漲4.68%,華潤萬象生活(01209)漲4.03%;跌幅方面,中升控股(00881)跌3.63%,紫金礦業(02899)跌3.15%,海爾智家(06690)跌2.35%。

板塊方面,汽車股受壓,蔚來-SW(09866)跌2.06%,吉利汽車(00175)跌1.74%,比亞迪股份(01211)跌1.65%,華晨中國(01114)跌1.57%,北京汽車(01958)跌1.00%,零跑汽車(09863)跌0.96%。據一財報道,近日,比亞迪、吉利銀河、上汽通用等車企陸續發佈降價促銷活動引發市場關注,中國汽車市場或掀起新一輪價格戰。此前,記者走訪多家供應商發現,隨着中國汽車市場打起「價格戰」,上游企業利潤空間持續壓縮至10%,賬期也長達120天。業內人士認為「價格戰」可能導致供應商陷入虧損和汽車質量安全問題。此外,日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接受內媒訪問時,稱汽車產業中,已經出現「恆大」,只不過仍未爆破。魏建軍指出,純電車虧損都特別嚴重,根本不能形成商業閉環,現時資本已經賺走他們想要的錢,甚至一些「老股」已經賣掉,只剩下產業,質疑大家賠錢賣車,今后如何發展。指出有些產品從22萬至23萬元人民幣(下同)降到12萬至13萬元,質疑怎樣的工業產品,降價10萬元仍能保證質量。

醫藥外包概念股走強,維亞生物(01873)漲12.73%,康龍化成(03759)漲6.25%,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漲6.00%,凱萊英(06821)漲3.50%,泰格醫藥(03347)漲3.08%。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醫藥板塊2025年上半年表現出過去三年以來最好的市場收益,得益於集採等政策趨勢優化、商業醫療保險推動、AI產業催化賦能等醫藥外部環境的向好,以及在醫藥創新進入收穫期和關税擾動背景下自主可控趨勢的驅動下,該行認為2025年下半年醫療健康產業的業績和估值修復趨勢將較為確定,同時分化也將更加明顯,擁抱創新驅動和國際化+自主可控+院外營銷模式改革,將是下半年相對更有確定性的佈局方向。從板塊估值來看,目前大部分成長型醫藥企業PEG水平低於1;從全年角度來看,業績和估值或將有望迎來雙擊,現在佈局正當時。該行表示,海外需求正逐步回暖,頭部CXO企業海外業務訂單已恢復增長;新分子(多肽、ADC等)領域研發熱情依然高漲,有望持續帶動細分產業鏈高景氣度;國內政策頻出支持真創新,國內CRO企業的頭部效應和競爭力未來有望進一步顯現。

個股方面,地平線機器人(09660)漲11.39%。花旗發研報指,比亞迪於5月23日宣佈多款車型採取固定價格(一口價)政策,根據該行的估計,新增折扣最高達3,000人民幣(約為建議零售價的1.5%)。該行預計,比亞迪及新能源車板塊因降價帶來的銷售增長,可能有利於2025年第三季度預計禾賽(HSAI)及地平線機器人的出貨可見度。

浪潮數字企業(00596)漲7.38%。國證國際發研指,浪潮數字企業作為中國ERP領域的領軍企業,在行業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其控股股東浪潮集團,是中國領先的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商,擁有山東國資委背景,這為浪潮數字企業在國產化替代浪潮中賦予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當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信創)成為國家戰略的大環境下,加之企業上雲趨勢的不斷加強,浪潮數字企業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該行續指,過去五年雲服務業務的收入增長尤為突出,2024年達到27.6億元,同比增長38.1%,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此外,管理軟件收入同比增長3.7%,延續低位數增長趨勢。2024年雲服務業務經營利潤率超預期改善至4.8%,同比提升7.6個百分點,實現扭虧為盈,成為公司利潤增長的重要動力。管理軟件業務經營利潤率為16.9%,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盈利率也有所提高。

摩根士丹利基金一位人士分析認為,近期全球資本的迴流影響估值修復的港股資產,從中長期維度仍面臨着很高的配置價值,雖然也需要關注海外市場的波動與內需驅動的國內環境之間適時的開展再平衡策略,但考慮到目前國內政策上具備很強的戰略定力,港股的白馬低估值行業普遍具有很高的左側佈局價值,前期估值消化明顯的影視院線、調味發酵品以及非白酒食品等具有不錯的操作價值,而備中長期發展邏輯的行業如科技成長、高端製造、新消費則值得持續重視。

*本文由FIU金融資訊智能生成算法生成,版本為 V1.0.4,生成時間 2025-5-27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