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今天,杭州減肥IPO了

2025-05-27 14:4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赴港上市。

投資界-天天IPO消息,今日(5月27日),派格生物醫藥(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派格生物」)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15.6港元,但首日下跌。截至午間收盤,市值約為35億港元。

成立17年,派格生物融資超過13億元,身后雲集一眾VC/PE:君聯資本、元禾控股、凱風創投、聯想之星、雲鋒基金、盈科資本、泰格醫藥天士力、前海母基金、一村資本…可謂是生物醫藥領域的明星項目。

IPO前夕,派格生物引入杭州國資作為基石投資人,並將公司從江蘇蘇州遷至浙江杭州。如此一幕,正是全國城市爭搶新興產業的一縷縮影。

減肥藥撐起一個IPO

一切要從掌舵人徐敏説起。

出生於醫生世家,1986年徐敏從湘雅醫學院畢業后,留任附屬醫院工作。后來,他赴美深造,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蛋白質結構研究。

博士后期間,徐敏參加了MBA課程,第一次接觸到VC領域。1997年回國后,他加入新加坡匯亞集團(Transpac)任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負責醫藥行業的風險投資和項目孵化。彼時,徐敏幾乎把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第一代公司看了個遍,先后出手了多個項目。

正是這段「醫生+科研+投資」複合經歷,為徐敏日后創業埋下伏筆。

兜兜轉轉,到了2008年,徐敏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成立派格生物,今年2月遷至浙江杭州。這是一家專注於自主研究及開發慢性病創新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重點關注代謝紊亂領域。

招股書披露,派格生物已自主開發一款核心產品及其他五款候選產品,以把握2型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祕及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癥等常見慢病及代謝疾病的市場機會。

其核心產品PB-119是一款自主研發、接近商業化階段的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主要用於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一線治療。目前,國家藥監局已受理該產品的新葯上市申請,這也是派格生物旗下距離商業化最近的藥物。

讓GLP-1類藥物名聞天下的是一度被稱為「減肥神藥」的司美格魯肽。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GLP-1作為目前最熱門的靶點之一,其藥物2020年全球市場超過130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超過400億美元。

不過,截至目前,派格生物沒有產品獲批進行商業銷售,也因此公司沒有盈利且錄得經營虧損。於2023年、2024年,派格生物其他淨收入分別為1464萬元、701萬元;年內虧損分別為2.79億元、2.83億元。

實際上,徐敏曾幾度帶領公司謀求上市:2021年,派格生物向上交所遞交科創板IPO申請,期間經歷2輪問詢后撤回材料。2022年12月,派格生物再度啟動A股IPO,無功而返。直到2024年,派格生物轉戰港交所。

如今,年逾六旬的徐敏迎來了人生第一個IPO。

身后站滿VC/PE

成立至今,派格生物公開融資至少9輪——招股書顯示,股東有君聯資本、凱風創投、聯想之星、雲鋒基金、盈科資本等機構,還吸引了蘇州工業產業園區基金,也有泰格醫藥、天士力等產業方的身影。

當中的融資故事頗為久遠。早年間的一次路演后,徐敏接到了名力中國成長基金徐立新博士的電話,就這樣獲得了共180萬美元的A輪系列融資。

而聯想之星對派格生物的第一次出手,可以追溯到2011年。當時聯想之星與名力中國成長基金、協力投資、元禾控股等參投了派格生物350萬美元B輪融資。派格生物也是聯想之星投資的第一家新葯企業和第一個追投項目。

隨后幾年,派格生物的融資進程加快。招股書顯示,C輪融資發生在2014年,聯想之星、元生創投與君聯資本等共同投資了750萬美元。次年的D輪融資,君聯資本、凱風創投和元生創投繼續加註,中億明源、石河子鑫悦、蕪湖眾創及香港錦城等機構入場。

產業方也來了,2017年的E輪融資2100萬美元由天士力領投。兩年后,泰格醫藥參與E1輪境外融資,而E1輪境內融資則由盈科資本與翼朴資本共同完成。當時,派格生物與天士力簽訂了協議,以推動相關產品的商業化。

最大一筆融資來自2020年,派格生物完成近8億元人民幣融資,由雲鋒基金、盈科資本和泰福資本等機構領投,前海母基金、元生創投、中鑫資本和園豐資本等多家機構跟投。

此次IPO,派格生物引入了杭州拱墅區國資旗下益澤康醫藥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金額為1.98億港元,佔發售股份總數的 65.82%。

隨着上市鍾聲的響起,聯想之星收穫一個早期IPO。「祝賀派格生物成功上市,聯想之星有幸長期陪伴並與其一路成長。」聯想之星總裁、主管合夥人王明耀表示,「憑藉深厚積累和技術優勢,相信他們在生物醫藥行業能夠繼續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中國藥谷爭奪戰

原本在江蘇蘇州BioBay紮根十多年的派格生物,於IPO前夕將註冊地遷至浙江杭州,並進一步更名為派格生物醫藥(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爭搶生物醫藥產業,杭州不遺余力。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杭州共有超過140家醫療健康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涵蓋創新葯、醫療器械、細胞及基因治療多個領域,天境醫藥、劑泰醫藥、浩博醫藥等更是以超億元融資金額,成為頭部明星企業。IPO方面,去年同源康醫藥、沃氪醫療先后上市,杭州生物醫藥上市企業超過65家。

此外,細分賽道的知名企業也紛紛落地杭州。貝達藥業華東醫藥、歌禮、賽諾菲等醫藥企業在杭州紮根;啟明醫療、諾輝健康、泰格醫藥等醫療器械及外包服務等公司也陸續落户。

在科技六小龍、直播之都的標籤之外,杭州的生物醫藥產業也悄然成長為參天大樹。

早在本世紀初,杭州就創造性地提出「信息港」和「新葯港」兩港建設,將生物醫藥產業「一號工程」規劃發展,甚至連杭州首家上市公司都是來自生物醫藥——1993年上市的天目藥業,是中國中藥製劑第一股。

自2004年起,杭州每年都會安排產業發展資金,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此后相關政策不斷涌現:2018年喊出打造 「千億生物醫藥生態產業集羣」的目標;2019年首次提出「生物經濟」;2020年提出集中科研力量高質量發展;2021年打造生物醫藥與健康萬億級產業;2022年推出生物醫藥25條政策……

去年6月,杭州出臺「中國醫藥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到2026年,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總營收達6000億元,製造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500億元,「一核四園」製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

實際上,中國藥谷爭奪戰在長三角早已如火如荼。

2024年,上海專門制定出台生物醫藥全鏈條支持政策,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研發、臨牀、審評審批、應用推廣、產業化落地等關鍵環節,推出了共計37條政策舉措。

不止於此,去年年底上海宣佈成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併購基金,並很快落地——兩個月后由上實集團發起設立的百億元規模上海生物醫藥併購基金完成首關。基金首期規模約50.1億元,得到了來自市級母基金、產業集聚區引導基金、中央金融機構、龍頭「鏈主」企業如上海醫藥東富龍等多種類型出資人的參與。

生物醫藥高地蘇州,同樣在發力。去年,蘇州發佈《關於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築峰強鏈」的若干措施》,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產業高地。

目之所及,生物醫藥已成為新興產業兵家必爭之地。於各地而言,一個攸關城市命運的機遇已然擺在眼前。

(轉自:天天IPO)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