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今年618,建議你關注這10個新趨勢

2025-05-26 09:27

(轉自:劉潤)

618購物節,不知不覺走入了它的第17個年頭。

經歷了式微的前兩年,進入2025年后,618看上去還沒有「認命」,反而正在積極進行一場深刻的「模式再造」。

我翻看了各平臺的規則,有種明顯的感覺:以前平臺和商家,總要消費者去遷就618,而今年更多是618在遷就消費者。以前平臺、商家、技術各自為戰,到今年,則更多是變成朝彼此靠攏。

今天,為你總結了10條有意思的新趨勢。每一條背后,都可能預示着電商乃至整個零售行業未來幾年的走向。

話不多説,我們開始吧。

趨勢1:618出海了

前兩天,我和一位阿里國際站的朋友通了電話。末了,他給我發來一張圖:

朋友告訴我,這段時間,每天都是被「叮叮叮」的美國訂單通知吵醒。真替他感到開心。

不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前段時間不是因為關税,各自按兵不動了嗎?

朋友和我分享説,對於外貿人而言,中美協議后的90天窗口期,已然成為「關税下降,趕緊出貨」的黃金窗口期。

90天里,中美各退一步,降低了關税加徵和反制。這一次,不再是按兵不動了,而是要加快行動。

5月14日,關税調整生效當天,阿里國際站就緊急上線了「美國專場」。首日美國訂單飆升,給他們猛猛打了一針強心劑。

(5月14日阿里國際站上線的美國專場)

緊接着,他們舉辦了6月大促,上線了「外貿618」。

中國商品,被一貨櫃一貨櫃地訂。還有不少買家,已經開始為聖誕囤貨。

有位阿里國際站上的賣家分享,145%關税時,有位美國客户依然下單了一個集裝箱的貨,買他的房車遮陽篷。生產需要一個月,剛好到16號才發貨。

房車遮陽篷這個品類,現在關税從153.8%直降到38.8%,降幅超過了100%。客户連聲説自己「賭對了」,繼續跑來下單。10萬美金一個的貨櫃,彷彿不要錢似的,開始猛催生產。

還有許多美國買家,嚷嚷着「不講價、只求快」。義烏的工廠機器,轉得冒了煙。

(義烏工人們正在趕工美國新訂單)

有的商家,不僅把過去一個月因為關税原因的錢賺回來,還收到了往年此時都不容易收到的大單。

中國企業的敏捷性,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B2B重新又回到掘金美國市場的主賽道。對美貿易,正在進入結構性轉變的下半場。

趨勢2:618活動時間變長

回到國內。

不知你發現沒。今年的618,來得特別早。各平臺幾乎都比往年提前了大約一周。

往年,不同平臺爲了搶佔先機,會在啟動時間上,玩一些「錯峰」的小心思。比如去年,京東5月31日,天貓5月20日,唯品會5月17日。你搶跑,我更早。火藥味十足。

結果今年,平臺們的活動周期,突然步調統一了。

淘寶天貓、京東這兩大頭部平臺,都是5月13日8點同步啟動,一直持續到6月18日24點結束。有的平臺,還會多兩天返場期。戰線,被拉長到了近乎40天。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可上下滑動)

時間拉長,商家、消費者、平臺,都有了更多反應時間。

商家,可以有更從容的時間去備貨,可以去規劃營銷節奏。比如啟動期的普遍預熱,中期的分品類優惠,末期的衝刺。就不用像以前那樣,在短短几天內,着急把彈藥打完。

消費者,也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去做決策、去比較。而不是在信息爆炸的幾天內匆忙下單,又瘋狂退貨。

當速度讓位深度,商品的價值和購物的體驗,纔有機會被好好看顧。

平臺呢?當他們的競爭不在時間上,注意力,就可以在細節上雕花了。

比如,挽單服務。

趨勢3:「挽單」服務興起

挽單,就是把那些「臨門一腳」又猶豫了的用户,拉回來。

但這件事,不容易。

你可能看中了一件商品,已經加入了購物車,甚至到了支付頁面。最后一刻,后悔了,點了「取消訂單」。或者突然想起做別的去了,退出了頁面。

又或者,你已經完成購買,東西送到家門口。但你不想要了,打開了「申請退貨」頁面。

以前,這個訂單可能就這麼流失了。怎麼把你拉回來?「挽單」服務應運而生。

不少平臺,在今年618前夕,升級了商家后臺服務,推出了智能挽單工具。

這類工具,能識別出這些丟單的場景。識別了,然后呢?

(圖片來自網絡)

比如京東平臺。商家可以設置,在你取消訂單或支付失敗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推送挽留方案,比如現金紅包、小額優惠券等。有的,還會彈出一個專屬客服和你溝通。

「親,看到您剛剛有個訂單沒有完成支付,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了?現在下單,可以額外享受XX元優惠哦!」

收到樣的信息,你會不會心動一下?

這種「挽單」服務,巧妙運用了一些心理學原理。

比如,價格點。你原本覺得有點小貴,但突然多了一份意外優惠,你的心理天平,可能就會向「購買」傾斜。

還比如,損失厭惡。當你看到提示「確認放棄XX元優惠?」或者「送您一張X元無門檻券,繼續支付可用」時,你可能會覺得,如果不完成這個訂單,就好像損失了什麼。

別小瞧這些看似簡單的小步驟。據報道,這些新推出的挽單服務,比起之前。挽單成功率能提升4-5倍。

又比如快手。針對那些退款訂單,它們會被標記為「優先發貨」,而且不需要商家來承擔額外的費用。這樣能解決不少客户因為發貨時間長選擇退款的問題。

就把錢給付了吧。把貨給收了吧。反正,原來也挺想要的。商家和平臺也這麼給誠意了。

每一次猶豫,都是精細化運營的戰場。

趨勢4:平臺拆牆謀共生

過去幾年,如果你關注電商領域,一定對平臺之間的「二選一」、「屏蔽外鏈」等新聞不陌生。

那種揪着頭發在地上扭打的對抗,彷彿是行業的常態。

近年,能明顯感覺到,風向變了。

巨頭平臺之間,開始走向互聯互通。

去年雙11開始,阿里、騰訊、京東,在支付接口、外部鏈接跳轉、物流信息共享等方面,都邁出了「拆牆」的第一步。

你可以去操作試試:

微信里不用再跳轉去淘寶APP就可以打開淘寶鏈接;

京東可以用支付寶和余額寶支付;

淘寶天貓接入了京東物流;

......

到了今年的618,這種「抱團」合作,更多了。

比如,微信支付可以順暢地在淘寶天貓下單。又比如,抖音直播間可以直接跳轉到天貓京東的店鋪。

你會看到,以前那種「有你沒我」的零和博弈思維,正在被「合作共贏,做大蛋糕」的理念所取代。

拆掉藩籬,不是向對手低頭,而是向趨勢致敬。

不僅是電商平臺之間,內容平臺也加入了聯結。

種草即拔草。

趨勢5:「內容+電商」全面融合

以往,你可能在小紅書、B站看到好東西,心動了,怎麼辦?

大概率是截圖,再去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臺,搜索購買。

這個過程,不僅麻煩,而且很容易因為找不到同款。或者,比價后猶豫,最終放棄購買。對吧?

今年618前夕,小紅書和淘天推出「紅貓計劃」,和京東打通了小紅書直鏈功能。

對於一些試點品牌,你在小紅書瀏覽的種草筆記,評論區放上鍊接的,可以直接一鍵跳轉到淘寶天貓完成購買。

淘寶天貓也加大投入,為商家種草筆記進行加熱、投流,提升消費互動。品牌商家們,也可以更直觀地觀測到投放效果,提升投放效率。

去年開始,B站就和京東進一步升級了「京火計劃」。所以你會看到,近兩年,UP主的推薦視頻下方,開始嵌入京東商品鏈接。

京東B站,還針對特定品類,比如數碼、家電,推出聯合營銷活動。另外,UP主們也可以參與平臺推出的各種618專項扶持、投流推廣優惠。

(B站的「必火推廣」)

在小紅書被種草了口紅,一點鏈接就去天貓下單。看到B站UP主推薦的相機不錯,視頻下面直接有京東鏈接。

這樣的場景,在今年618變得越來越普遍。看完筆記,看完視頻,不用再自己切換出去,各平臺漫山遍野地搜了。

內容平臺不再僅僅是「流量池」,它們正在變成重要的交易場和練兵場。

而電商平臺,也樂於和這些手握優質內容和用户粘性的平臺合作,共同挖掘用户價值。

對於品牌來説,如何在內容平臺做好「種草」,引導用户「拔草」,就成了一門必修課。

趨勢6:規則變簡單

這幾年,如果是爲了在618薅到最多的羊毛,你不得不研究各種複雜的規則。有時,爲了湊夠滿減門檻,還買了一堆自己並不那麼需要的東西。

那一邊,參與的角色在變多變複雜。但這一頭,是平臺優惠規則在明顯變簡單。

今年618,在各種平臺上,你看到的商品價格,很多是優惠后的價格,或者優惠力度一目瞭然。

比如淘寶天貓,今年大規模取消了「滿200減20」「滿300減50」等跨店滿減玩法,改成了更直接的「官方立減」或者「商品直降」。部分加活動的商品,買一件也能減,折扣力度15%起。

抖音電商在618期間,也主推「一件立減」、「官方補貼」、「特價秒殺」這些簡單明瞭的促銷形式。

京東雖然保留了部分滿減券、品類券和店鋪券,但核心優惠也趨向於直接降價和補貼,並通過「百億補貼」、「國家補貼」的疊加。

優惠券幾乎都在關聯頁,或者首頁醒目的地方一鍵領取。不用你掘地三尺地找。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因為消費者真的累了。「買個衣服搞得跟高考似的」、「以后哪個平臺活動簡單明瞭就買哪個」......

平臺取消複雜機制,是一種「賦權」,讓消費者重新掌握購物的主動權。

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了。

我們接着説。

趨勢7:極端低價在退燒

這背后,是平臺策略的調整,也是消費者心態的變化。

新華網在去年618做過一個用户調研,發現超過60%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把「極致性價比」定義為價格、品牌、質量、物流、服務等多種因素的最優組合。

麥肯錫的《2025年中國消費者展望》也指出,即便消費信心有所波動,但高線城市的富裕消費者出於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依然計劃在2025年增加日常支出。

2025年的「理性消費者」,不再是單純的「低價搜尋者」,而是進化成了「價值優化者」。

他們追求的,是綜合體驗的最優。

平臺,也在迴應這樣的變化。

除了跨店滿減,你有沒有覺得,今年平臺們喊「全網最低價」的口號,沒那麼響亮了?

就連一直以「低價」為核心心智的拼多多,策略也在微調。

雖然它依然堅守「天天低價」,但對參與618活動的品牌商家,在價格要求上有所松動。

從以前嚴苛的「全網最低」,調整為「店內最低」或者「同款同價即可」。同時,推廣「拼多多驛站」服務,可以支持部分商品送貨上門。

平臺的重心,肉眼可見地,轉向了提升商品品質、物流速度和售后服務。

趨勢8:從「GMV第一」,到「對商家好」

對消費者,往質價比考慮。那麼對商家、對品牌呢?

以往,你可能經常會看到給GMV(總成交額)創新高劃重點的戰報。似乎GMV的數字,就是衡量一個電商平臺成功與否的至高標準。

但今年,你會發現,平臺們在宣傳上,很少再高調地去強調具體的GMV數字或者增速,而是更多地提及平臺為商家和品牌做的事情。

「對商家好」,成了今年618平臺策略的一個重要轉向。

比如,一直以來,售后服務是個老大難。

京東就宣佈,在618期間,針對特定品類的商家,下調運費險的保費。有些費率降幅甚至超過90%。

比如,新手商家容易被邊緣化。

淘寶天貓推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小商家和新入駐商家的託舉政策。

比如流量扶持、運營工具免費使用、低息貸款等政策,降低他們參與大促的門檻和經營成本。

拼多多今年,也在基礎技術服務費、營銷推廣費、交易手續費等方面,進行優化或者階段性減免。

(圖片來自網絡,可上下滑動)

(圖片來自網絡,可上下滑動)

(圖片來自網絡,可上下滑動)

極致的利他,也是在利己。

趨勢9:AI導購出現

人工智能(AI),毫無疑問,成了今年618的新星。

AI驅動的個性化推薦,越來越精準。打開淘天首頁,你甚至會覺得平臺比你還了解你自己。

你試過AI導購助手嗎?

天貓有AI砍價助手,抖音也有自帶的AI導購助手。京東有「京言」,淘寶有「淘寶問問」、「淘寶星辰」。

看圖。打開平臺搜索這些關鍵詞,就能調用: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可上下滑動)

對於商家來説,AI工具的應用更是廣泛。

比如,內容營銷。

阿里媽媽的「萬相臺Unidesk」,商家可以用它批量生成商品圖、短視頻素材、直播腳本和營銷文案。還有京東的「京點點」AIGC平臺、天貓的AIGC工具,也都在幫商家提升運營效率。

比如,智能客服。

京東在618期間,升級了智能客服系統,尤其是夜間客服。確保24小時都能響應用户諮詢。

當然,AI的應用也不僅僅是前端。

在后端的供應鏈管理、市場預測、銷售分析、庫存管理,乃至反作弊和風控環節......AI正從電商各個環節,來輔助提升效率和體驗。

正如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説的那樣,人工智能正從實驗階段轉向企業範圍內的轉型。

可以預見,未來的618,AI的參與度會越來越高。

未來,正在加速到來。

趨勢10:數字人直播賣貨

去年,你或許已經留意到,一些知名企業的總裁、創始人,也開始「親自」下場直播帶貨了。

直播間里,他們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對自家產品的特點、優勢、使用方法如數家珍。

口條之順暢,互動之自然,幾乎不輸那些經驗豐富的專業主播。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中一些「總裁」,並非本尊,而是商家與直播平臺聯合推出的「總裁數字人」。

今年,隨着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各大平臺更是紛紛開放了更多、更易用的數字人直播選項。

(圖片來自網絡)

據36氪報道,京東數字人能把直播成本,降低到真人的10%。更別提,數字人可以做到真人很難做到的24小時7天無休直播。

這意味着,無論你什麼時候進入直播間,都能看到「主播」熱情洋溢地介紹產品,解答疑問。

這種全天候的陪伴感和即時響應,對於追求降本增效的企業而言,很有吸引力。

當然,關於數字人直播,也存在一些討論。比如,它們能否完全複製真人主播的情感連接和信任感?大規模應用后,內容是否會趨於同質化?

但毫無疑問,這已經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從試水,到現在投入應用,數字人直播賣貨,正轉變為電商生產力工具。

好了,關於今年618的新趨勢,先和你聊到這里。

主筆  / 木言聲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609原創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