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周外盤頭條|美債美股美元「三殺」 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徵收50%關税 比特幣突破11.1萬美元 耐克宣佈在美漲價

2025-05-24 07:36

專題:一周外盤頭條

  美債收益率日前再度攀升,30期美債收益率升破5%關口,20年期美債拍賣需求明顯不足。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和特朗普政府推動減税法案刺激了「拋售美國」交易,債券市場開始高度關注美國財政問題。

  特朗普表示,美國與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因此建議從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直接徵收50%的關税。此外,蘋果、三星公司或面臨至少25%的關税。

  比特幣價格近日突破111000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市場對加密貨幣的看漲情緒持續升溫。伴隨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支持態度明確化,以及機構資金大舉湧入,比特幣再次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耐克預計最早將於本周內,最迟於6月1日前,提高鞋類、服裝和運動器材的價格,幅度在2到10美元之間不等。耐克表示,關税等外部因素給公司的經營造成「不確定性」,同時,打擊了消費者信心。

  據新華社,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積極評價美中經貿會談成果,表示願繼續深耕中國資本市場,更好服務跨國公司來華展業和中國公司海外發展。

  【一周要聞】美國失去最后一個3A評級,股匯債三殺,美債收益率升破5%

  美債收益率日前再度攀升,30期美債收益率升破5%關口,20年期美債拍賣需求明顯不足。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和特朗普政府推動減税法案刺激了「拋售美國」交易,債券市場開始高度關注美國財政問題。

  上周五美股收盤后,穆迪宣佈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最高級別的Aaa下調至Aa1。穆迪這一決定這意味着美國已被三大評級機構全部降級。此舉也使外界對美國作為全球最優質主權借款國的地位產生疑問。

  穆迪指出,此次下調反映出美國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比例在過去十多年中持續攀升,現已遠高於同等級別的其他主權國家。該機構表示,預計未來十年,由於福利類支出不斷增長而政府收入維持平穩,美國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政府債務和利息負擔也將不斷上升。

  當地時間周一,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警告,即使穆迪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也只反映了美國國債風險的冰山一角,美債面臨的真實風險比穆迪降級示警的還嚴重。

  達利歐認為,穆迪這樣的評級機構沒有考慮到美國聯邦政府可能會通過印錢來償還債務的風險。持債者將因美債的美元投資回報貶值而蒙受損失,可能遠超預期。

  達利歐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換句話説,對那些關心自己金錢價值的人來説,美國政府債務的風險比評級機構傳達的要大得多。」

  達利歐評論當天,美國股債匯三殺,但盤中跌勢緩和,並未在穆迪宣佈降級后持續大跌。

  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低開,盤初刷新日低時,道指跌約317點、跌超0.7%,標普500指數跌1.05%,納指數跌逾1.4%,但此后逐步收窄大部分跌幅,道指轉漲后保住漲勢,一度漲187點、漲逾0.4%,標普和納指曾小幅轉漲。

  美國國債價格周一盤中也收窄跌幅,收益率盤中衝高回落。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美股盤前曾升破4.56%,美股早盤下破4.50%。

  當地時間周三,受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推動全面減税法案影響,美國國債拍賣表現慘淡,凸顯投資者對美國財政赤字的焦慮情緒,受此影響,美國市場再次出現股匯債三殺局面。

  美國財政部當日進行20年期國債拍賣,最終以5.047%的高得標利率出售了160億美元的國債,比上個月的4.810%高出了約24個基點,較預發行利率5.035%高出約1.2個基點,為2020年重新拍賣該期限國債以來的最高利率。投標倍數也表現不佳,從上月的2.63倍下滑至2.46倍,反映市場對美債需求疲軟。

  拍賣結果公佈后,美債遭遇拋售,收益率迅速上升。截至當日收盤,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4.595%,為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3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5.089%,為2023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美股也應聲下跌,三大股指創下自4月2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元指數(DXY)跌破100點,收於99.548,連續第三天下跌。

  此次拋售發生之際,美國國會共和黨領導層正舉行緊張會談,以推動特朗普的全面減税法案在眾議院進行投票,該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減税逾4萬億美元。分析人士預測,這將在未來十年使美國債務至少增加3萬億美元。一些投資者表示,他們擔心美國出現滯脹的前景,即幾十年來從未遇到過的低增長和高通脹的糟糕組合。

  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周三向特朗普發出嚴厲警告,敦促他在税收問題上讓步,就像他在關税問題上所做的那樣。

  薩默斯在X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國家風險交易又回來了」,美債、美股和美元同時遭到拋售,是經濟脆弱性上升的跡象。

  薩默斯説:「再有幾天像今天這樣的日子,經濟衰退就有可能發生。」他同時補充説,發生「金融事故」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指的是銀行、對衝基金和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流動性枯竭,進一步加劇危機。

  薩默斯呼籲特朗普重新考慮他提出的税收議程,並將其與特朗普最近的關税轉變相提並論。薩默斯説:「特朗普總統需要在税收問題上后退,就像他在關税問題上后退一樣。」這指的是最近幾周在政治和市場反彈后,特朗普放棄了激進的關税提議。

  當地時間周四,達利歐再次就美國不斷飆升的債務和赤字發出警告,稱這應該讓投資者對國債市場感到擔憂。

  「我認為我們應該害怕債券市場,」達利歐在紐約佩利媒體理事會的一次活動上表示。「這就像……我是一名醫生,我正在看病人,我告訴你,這非常非常嚴重,我無法告訴你確切的發病時間。我想説的是,如果我們真的看未來三年,或前后一兩年,我們正處於那種極其嚴峻的局面。」

  融資成本上升,加上支出持續增長和税收下降共同導致政府赤字飆升,將美國國家債務推過36萬億美元大關。在2024年,美國政府在利息支付上的支出已經超過了除社會保障、國防和醫療保健之外的所有其他開支。

  達利歐表示:「我們將面臨約佔GDP 6.5%的赤字——這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

  達利歐説,他不指望美國的政客們能夠化解分歧,減輕國家的債務負擔。他表示:「我並不樂觀。我必須現實一些。」他認為,「我們國家挑戰的本質在於,任何與兩黨合作和克服政治障礙有關的事情……實質上都意味着‘給我更多’,而這最終導致了這些赤字。」

  周四,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至約5.14%,創下自2023年以來的新高。

  本周早些時候,薩默斯警告説,美國面臨着類似於2022年英國金融危機的財政危機的風險,即「利茲·特拉斯時刻」,指的是在那場危機發生后不久被趕下臺的英國前首相。

  「我們正在朝着這樣一集的方向發展。我認為這對我們的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將是非常昂貴的,」他説。

  特朗普關税大棒再度來襲:歐盟面臨50%關税,蘋果、三星也遭殃

  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建議從6月1日起對歐盟直接徵收50%的關税。

  特朗普稱,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在貿易上佔美國的便宜,與他們打交道一直非常困難。他們強有力的貿易壁壘、增值税、荒謬的企業罰款、非貨幣貿易壁壘、操作貨幣、針對美國公司的不公正訴訟等等,導致其對美貿易逆差每年超過2.5億美元,這一數字完全不可接受。

  特朗普解釋稱,美國與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因此建議從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直接徵收50%的關税。如果產品在美國製造或生產,則不徵收關税。

  特朗普表示,目前不尋求與歐盟達成協議。如果歐盟開始轉向美國,可能會討論推迟對其徵稅。

  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大多數美國貿易伙伴一直在「非常真誠地」進行談判,但歐盟是個例外。

  貝森特表示,歐盟的提議「比其他國家的還差」,並稱希望特朗普的發帖能「促使歐盟認真對待談判」。

  貝森特表示:「我希望這會讓歐盟感到一些壓力。」

  作為迴應,歐洲官員試圖傳達出剋制與繼續對話的意願,多位官員使用「冷靜」一詞來形容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在面對與最大貿易伙伴的潛在緊張經濟關係時所需保持的態度。

  消息引發市場波動,歐美股市大跌。

  歐洲主要股指收盤集體下跌,德國DAX30指數跌1.5%,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24%,法國CAC40指數跌1.65%,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1.8%。

  道指周五收跌256.02點,跌幅為0.61%,報41603.07點;納指跌188.53點,跌幅為1.00%,報18737.21點;標普500指數跌39.19點,跌幅為0.67%,報5802.82點。

  比特幣、以太坊、歐元兑美元均大跌,現貨黃金則升破每盎司3350美元。

  交易員加大對歐洲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押注。

  貨幣市場預期2025年歐洲央行將進一步降息65個基點,這意味着在剩余五次預定議息中,歐洲央行可能會有三次降息,每次25個基點。在特朗普發出關税威脅之前,交易員們對歐洲央行的降息預期只有兩次。

  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談判團隊正向歐盟施壓,要求其單方面降低對美國商品的關税,並警告若歐盟不讓步,雙方將無法推進避免20%對等關税的談判進程。

  未具名消息人士稱,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將於周五告知歐盟貿易專員馬洛什·塞夫科維奇,布魯塞爾此前提交的談判「解釋性説明」不符合美方預期。報道指出,歐盟一直在推動制定雙方共同認可的談判框架文本,但目前雙方立場分歧顯著。

  本周早些時候,歐盟與美國分享了一份修改后的文件,其中包括有關國際勞工權利、環境標準、經濟安全以及逐步將雙方非敏感農產品和工業品的關税降至零的建議。

  該提案還概述了能源、AI和數位連接方面的相互投資和策略採購。

  一名歐盟官員稱,美國先前的提議是一份不切實際、單方面要求的願望清單。歐盟致力於與美國合作,尋求達成平衡、互利的協議。歐盟官員和許多成員國仍然懷疑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否類似。

  今年3月,美國對歐盟汽車、鋼鐵和鋁材加收25%關税;4月又對其它歐盟商品徵收20%關税,隨后將該税率減半至7月8日,設定了90天談判窗口期以達成更全面的關税協議。

  作為迴應,由27國組成的歐盟已暫停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税的計劃,並提議雙方全面取消工業品關税。

  今年3月,美國對歐盟汽車、鋼鐵和鋁材加收25%關税;4月又對其它歐盟商品徵收20%關税,隨后將該税率減半至7月8日,設定了90天談判窗口期以達成更全面的關税協議。

  作為迴應,由27國組成的歐盟已暫停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税的計劃,並提議雙方全面取消工業品關税。

  同日,特朗普還表示,如果蘋果、三星等公司在美國出售的手機不在美國生產製造,將徵收至少25%的關税。

  特朗普發文稱:「我早就通知過蘋果公司的蒂姆·庫克,我希望他們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在美國生產製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

  特朗普表示,將在六月底前對蘋果公司和三星徵收關税。

  目前,蘋果、三星暫未迴應。

  【一周市場】美元周期拐點將至?摩根資產管理:美元或步入多年下行周期

  自穆迪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以來,美元開啟新一輪跌勢。周三,美元指數再次失守100關口,美聯儲官員對經濟前景和商業情緒的謹慎言論打壓了市場情緒。周五美元延續跌勢,對美國政府債務攀升的擔憂繼續構成拖累,其背景是美國眾議院周四通過了特朗普的税收和支出法案。

  美國共和黨議員佔多數的美國國會眾議院22日以微弱優勢通過一項大規模税收與支出法案。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此前警告,該法案將大幅推高聯邦債務。眾議院當天以215票贊成、214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這一法案。所有民主黨議員和兩名共和黨議員投了反對票,另有一名共和黨議員投棄權票。

  德國商業銀行的外匯分析師Antje Praefck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該法案旨在使特朗普的減税政策成為長期措施,但其所需資金的來源並不牢靠,可以認為預算赤字將繼續膨脹。她表示:「我很想知道市場何時會意識到,這是美元面臨的下一個重大結構性負擔。」

  最新數據顯示,貨幣期權交易員對美元今后一年間走勢的看空情緒達到歷史頂峰。 德意志銀行發起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投資者認為美國正走在不可持續的債務道路上。超過一半的人預計未來的危機將促使立法者削減赤字,而26%的人認為量化寬松是可能的解決方案。

  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外匯策略師哈達德(Elias Haddad)在給客户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元的廣泛下跌是違反直覺的,但表明金融市場正在對美國政策失去信心。」他説,滯脹風險上升和特朗普政府對弱勢貨幣的隱含支持也在拖累美元。

  花旗集團由高島修率領的貨幣策略師團隊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政府不太可能 「積極推動」 美元貶值,但隨着美國與貿易伙伴達成降低關税的協議,美元最終將貶值。

  美銀全球研究的策略師在周四一份關於利率和貨幣的報告中表示,「關税擔憂、經濟衰退風險和美國財政政策擔憂正在拖累市場」。他們説,這些擔憂可能導致一個「不安的夏天」,相對於其他廣泛交易的貨幣,「被高估的」美元可能會繼續普遍走軟。

  報告稱,儘管標普500指數自特朗普4月2日宣佈大規模全面關税震驚市場以來已經恢復,但美元仍面臨壓力。根據FactSet的數據,ICE美元指數(衡量美元兑其他六種主要貨幣的指標)自那些「解放日」關税推出以來已下跌近4%。 報告指出,儘管美元因本月早些時候中美兩國達成的為期90天的臨時關税協議而「獲得了一些喘息」,但美銀策略師們對美元的中期前景持「看跌」態度,因為當前水平的關税仍將導致物價上漲和經濟活動放緩。策略師還對「美國財政政策不可持續的前景」表示擔憂。

  摩根士丹利上調了對美國股票市場和國債的預期,但認為隨着美國相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優勢減弱,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利差收窄,美元將繼續走弱。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周二晚間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由於「美國利率和經濟增長正趨於與其他主要經濟體趨同」,預計美元將繼續承壓。「我們預計,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但仍擴張的背景下,美元計價資產整體將優於全球其他資產,唯一顯著的例外就是美元本身,」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寫道。

  摩根資產管理的美洲首席市場策略師Gabriela Santos表示,美元跌勢暫止,但這只是數年下跌的開端。「我們實際上正處於美元多年下行周期的初期階段,」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美元估值由極端水平迴歸正常的過程,而類似的周期我們過去也曾見過。」Santos舉例稱,2000年至2008年,美元貶值約40%。「現在我們看到美元跌勢暫歇。我們關注這場關於財政問題的討論,這可能會成為美元進一步下跌的另一個催化劑,」她表示,「這一點再度變得很有意思,因為其更多關乎對美國資產風險溢價的重新評估,而非利差。」

  歐元和日元將受益於美元的跌勢。「已超配美國的歐洲和日本投資者如今轉向本土市場,這預示着歐元和日元將走強,」Santos表示,「這與其説資金迴流或‘賣出美國’,不如説是把新的資金投入到本土市場。」「很多外國投資者此前持有的美國敞口並未對衝,」她表示,並稱現在他們開始降低未對衝敞口的佔比,這也加劇匯率波動。

  日本國債遭遇拋售,什麼信號? 石破茂稱財政狀況比希臘還差

  當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集中在美債走勢之時,日本超長期國債的結構性風險正悄然地攀升。近日,日本政府債券連續下行,日本長期政府債券拍賣結果不佳導致收益率創下新高,而日本央行也正在減少日本國債的購買。日本首相石破茂更是直言,日本的財政狀況並不比希臘好。

  資料顯示,日本債務/GDP比率已超250%—263%,遠高於希臘債務危機時的180%。這一現狀加劇了市場對日本財政可持續性的疑慮。再加上日本央行加息的預期一直存在,市場對日本國債信用的質疑加劇。一些分析甚至認為,日本有可能成為全球金融風險的潛在中心。而去年8月,日元大幅升值曾一度拉爆全球股市。

  5月20日,日本20年期國債拍賣遭遇自2012年以來最差結果,投標倍數跌至2.5倍,尾差飆升至1987年以來最高水平。當天,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3.165%,一度逼近3.17%,創下約25年來新高。4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跳升至3.672%,為2007年該債券品種設立以來的最高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尾差一般被視為債券拍賣的「温度計」,尾差越大意味着市場需求極為低迷。瑞穗證券駐東京首席全球策略師大森翔樹(Shoki Omori)認為,日債標售結果不佳,凸顯了日本超長期國債市場供需持續失衡的局面,加劇了市場對於日本央行縮減購債規模后,買家持續缺位的擔憂,容易引發后續「拋售螺旋」。

  日本央行長期充當日債市場「終極買家」的角色,被視為日本債券市場的穩定器。

  一直以來,日本央行大額購買日本財務省超發的、利率極低甚至是負利率的日本國債,導致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減少。而日本「財政赤字貨幣化」,導致國債規模擴張缺乏約束,進一步加劇了日本債券市場結構的嚴重失衡。

  數據顯示,日本央行目前仍持有日本國債市場52%的份額,為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

  日本債券市場的供需失衡也令日本央行陷入兩難局面,一方面若日本央行持續推進量化緊縮(QT),可能導致長端債券收益率繼續上行,引發債市劇烈波動,使持債機構面臨巨大賬面損失,最終甚至可能迫使央行重啟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或重新實施負利率。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央行選擇提前放棄緊縮政策,重新啟動量化寬松(QE),雖然有助於緩解市場波動,但可能加劇通脹壓力,導致日元大幅貶值、資本外流。

  從日本央行后續的加息路徑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日本債券市場波動不太可能直接影響其加息路徑,但債券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可能會削弱企業信心,引發市場對進一步加息的恐慌或抵觸情緒,抑制消費和貸款需求。

  此外,國內的政治因素也使得日本央行關於量化緊縮的決定變得複雜。

  據央視新聞,日本財務省5月9日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4財年末,由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構成的國家債務總額達到1323.7155萬億日元,較2023財年末增加26.554萬億日元,連續九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媒體報道稱,這一增長反映出日本政府應對物價上漲等支出擴大,而税收無法完全覆蓋的財政困境。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在國會表示,日本的財政狀況「無疑非常糟糕,比希臘還差」。他反對通過發行國債來為減税提供資金,暗示在政府借貸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必須謹慎對待進一步的財政支出。

  從全球影響來看,日本國債市場波動可能導致日元套利資金平倉,影響全球流動性。若收益率繼續上升,日本財政可持續性將面臨更大挑戰,可能引發日元進一步貶值和全球金融市場波動。

  日本金融機構歷來是美國國債的重要買家,尤其通過「日元融資套利交易」支持了全球債券市場。這種策略的核心是低息借入日元,再將資金轉換為高收益貨幣,並投資於對應貨幣的債券。但這一長期盛行的交易模式如今正面臨終結的風險。

  興業銀行策略師阿爾伯特·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指出,如果日本國內的高收益率吸引本土資金迴流,那麼這一套利交易的「平倉」可能會對美國金融市場產生劇烈影響。他形象地表示,這可能會在美債與美股市場引發「一陣巨大的吸力聲」。

(全球長期債券收益率攀升) (全球長期債券收益率攀升)

  愛德華茲在周四的研究報告中寫道:「目前很多評論人士將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5%的原因歸結為本土財政因素,忽略了全球市場聯動的背景。美債、美國股市甚至美元本身,過去都受到來自日本的資金流推動。」他進一步強調:「當前對投資者來説,理解與追蹤日本長期國債市場的暴漲,是最重要的事情。」

  德意志銀行駐法蘭克福的研究員喬治·薩拉維洛斯(George Saravelos)表示,有些市場人士將日本國債收益率飆升視為對日本財政狀況的擔憂,但他認為,這更可能是對美國國債市場構成的威脅。他説:「JGB(日本國債)的拋售,讓日本本土資產變得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這將進一步加快其從美國市場的撤資步伐。」

  比特幣突破11.1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加密法案和機構買盤推動

  比特幣價格近日突破111000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市場對加密貨幣的看漲情緒持續升溫。伴隨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支持態度明確化,以及機構資金大舉湧入,比特幣再次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周四盤中,比特幣一度上漲3.3%,觸及111878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格。雖然此后漲幅略有回吐,整體漲勢強勁。其他加密貨幣也普遍上揚,以太坊盤中漲幅一度達到7.3%。

  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部分來自美國參議院推進的一項穩定幣法案,這被市場視為特朗普政府有望為加密行業帶來更清晰監管框架的積極信號。特朗普此前多次表態支持加密貨幣產業,被認為是「親加密派」總統候選人。

  與此同時,「比特幣巨鯨」Strategy(原名Microstrategy)的購買也助推了這輪上漲。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累計持有價值超600億美元的比特幣。該公司周四再度提交文件,計劃通過發行最高21億美元的10%永續優先股,進一步加倉比特幣。分析師指出,此舉展現出機構對比特幣的堅定信心。

  與此同時,一家由Tether、軟銀與Cantor Fitzgerald合作發起的新公司Twenty One Capital,也將效仿Strategy的商業模式,打造「以比特幣為核心資產的公司金庫(Treasury)」。

  此外,由Vivek Ramaswamy共同創辦的Strive Enterprises旗下子公司,正在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sset Entities Inc.合併,目標同樣是建立比特幣儲備型企業。Caladan加密做市公司COO Julia Zhou:「與以往的牛市不同,這一輪上漲並非純粹由市場情緒驅動,而是建立在持續且可量化的供需錯配基礎之上。」

  比特幣與其他「山寨幣」之間的表現差異正在拉大。截至2025年,比特幣年內漲幅達18%,而追蹤主流山寨幣的指數則下跌約40%。

  在投資工具方面,美國市場的12支比特幣現貨ETF吸引了大量資金,僅在5月已有約42億美元資金淨流入。

  期權市場方面,本周早些時候,交易者在Deribit交易所上建倉了多個高達30萬美元的比特幣看漲期權,其中6月27日到期的11萬、12萬和30萬美元行權價的合約持倉量居高不下,顯示出市場對比特幣進一步上漲的強烈預期。IG集團市場分析師Tony Sycamore表示:「從1月高點跌至4月低點7.5萬美元的過程,是牛市中的技術性調整,一旦比特幣穩穩突破11萬美元大關,下一個目標位將指向12.5萬美元。」

  高盛:對衝基金第一季減持美股科技七巨頭 買進中國ADR

  高盛的策略師表示,對衝基金在第一季度減持了所謂的美股科技七巨頭,同時增加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投資。

  Ben Snider等策略師在5月20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儘管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基金仍增加了對中國公司ADR的投資。報告稱,對衝基金持有的最熱門ADR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

  這一轉變凸顯了中國科技股的魅力日增,由於中國在開發新技術方面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科技股對外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今年早些時候,AI新創公司DeepSeek的進展震驚了全球市場,導致美股科技七巨頭下跌,併成為全球投資者如何看待中國科技行業的轉捩點。

  中國科技公司具有額外的吸引力,因為它們的估值通常低於美國同業。阿里巴巴的預期市盈率約為13,拼多多的市盈率不到10。數據顯示,在美股科技七巨頭中,只有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市盈率低於20。

  【一周數據】民調:特朗普支持率追平新任期低點 經濟憂慮罩頂

  路透/益普索最新民調顯示,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略微下降至42%,追平新任期最低水平,美國民眾持續不看好他處理美國經濟的方式。

  這項為期三天、於周日結束的民調結果顯示,與一周前相比,特朗普的支持率稍微下降,當時調查的支持率為44%。民調的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從歷史標準來看,特朗普的支持率較低,但仍然高於他第一個任期內的多數時間,也優於拜登在2021-2025年任期后半段的支持率。

  特朗普支持率的最高點仍是 1 月重返白宮后數小時內創下的 47%。最近幾周,他的支持率變化不大。民調中僅有39%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在管理美國經濟方面做得很好,與一周前持平。

  經濟學家表示,特朗普為美國經濟帶來黃金時代的承諾,幫助他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但他重塑全球商業的激進措施--包括對主要貿易伙伴徵收高額關税--增加了經濟衰退的風險。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在拜登任內飆升,但近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在路透/益普索的最新民調中,約33%受訪者認可特朗普管理生活成本的方式,高於一周前的31%。路透/益普索民調於5月16日至18日在網上和全國範圍內對1,024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特朗普關税導致洛杉磯港5月初貨運量暴跌30%

  受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關税政策影響,美國最繁忙的集裝箱樞紐——洛杉磯港的入境貨運量在5月初暴跌30%。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Seroka)周一在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集裝箱數量減少意味着碼頭作業量下降,從響應貨運班次需求的勞工團隊數量,到卡車司機和倉庫工人都會受到影響。5月第一周幾乎立即感受到了這種衝擊。」

  港口活動的下降正值進口商和零售商應對特朗普4月初宣佈的關税政策之際。

  在此之前,進口商為規避關税紛紛趕在徵前將貨物運抵美國。根據洛杉磯港的一份聲明,上個月該港處理了約84.3萬個20英尺標準箱(TEU),較去年4月增長9.4%。

  塞羅卡指出,由於其他國家以報復性關税迴應,美國農產品和製成品出口在4月連續第五個月下降。

  他表示,90天相互降低關税臨時協議可能有助於扭轉部分頹勢。隨着進口商搬運在「極高」關税期間囤積在倉庫的庫存,6月和7月貨運量可能回升。

  不過,塞羅卡警告稱,關税仍處於高位且貿易政策不明朗,因此預測貨運量仍將困難。他説,本月迄今80個航次中已有17個取消,預計下月還將有10個航次取消。

  與洛杉磯港共享聖佩德羅灣的長灘港在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繁忙的4月后,也在為貨運量減少做準備。該港上個月處理了867493個標準箱,同比增長15.6%。

  長灘港首席執行官馬里奧・科德羅(MarioCordero)上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成為美國貨運量最大的港口后,我們預計5月進口量將下降逾10%——這種影響將超出碼頭範圍。」

  奧克蘭港周一稱,貿易不確定性和出口需求下降已影響到該港,其4月處理了185,499個標準箱,較2025年3月的總體貨運量下降14.7%。

  美國4月二手房銷量跌至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在高利率和消費者信心低迷的背景下,今年春季美國樓市持續疲軟。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4月年化二手房銷量為400萬套,較3月下降0.5%,創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紀錄。同比去年4月則下滑2%,而住房經濟學家此前預期會有2.7%的增長。

  該數據基於已完成交割的房屋,意味着簽約時間可能發生在2-3月,而抵押貸款利率在4月纔出現上漲。

  NAR首席經濟學家Lawrence Yun在報告中表示:「過去三年房屋銷量始終維持在正常水平或疫情前水平的75%,儘管期間經濟新增了700萬個就業崗位。被壓抑的住房需求持續累積但未能釋放,抵押貸款利率任何實質性下降都將激活這部分需求。」

  庫存環比激增9%,同比漲幅達21%。4月底待售房屋達145萬套,按當前銷售速度相當於4.4個月的供應量,創五年新高但仍低於標誌市場平衡的六個月供應線(去年同期為3.5個月)。

  供應增加開始抑制價格漲勢。4月二手房銷售中位價為41.4萬美元,同比僅上漲1.8%,雖創同期歷史新高但漲幅為2023年7月以來最低(去年漲幅顯著更高)。南部和西部地區房價出現下跌。

  Lawrence Yun指出:「從宏觀層面看,我們仍處於温和的賣方市場。但隨着庫存達到近五年峰值,消費者更有議價優勢。」

  房屋平均待售時間29天,較3月縮短但長於去年同期。首次購房者佔比34%,與去年基本持平。

  合同取消率持續攀升,4月達到交易量的7%(近期平均水平為3%-4%)。

  高端市場表現相對強勁:百萬美元以上房產銷量同比增近6%,而10-25萬美元區間則下滑超4%。

  但Lawrence Yun強調高端市場漲幅正在收窄,認為「部分緣於股市震盪的影響」。

  【一周公司】馬斯克卡塔爾講話:將繼續擔任特斯拉CEO至少5年

  美東時間5月20日周二,在遠程參與卡塔爾經濟論壇期間,馬斯克表示,他計劃至少未來五年繼續擔任特斯拉CEO,除非「我去世」,否則不會放棄領導特斯拉。「是的,對此毫無疑問。」馬斯克強調,他希望保持對特斯拉的控制權並不是出於金錢考慮:「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對公司未來的合理控制問題。」

  這番言論將引發人們猜測,隨着馬斯克辭去美國政府削減成本負責人的全職職位,特朗普和馬斯克之間的親密關係可能會發生變化。馬斯克證實,他已經減少了自己作為「政府效率部」(DOGE)非正式負責人的角色,現在每周只在那里工作兩天。

  特斯拉是馬斯克財富的主要來源,但由於他的政治活動,尤其是與特朗普的合作,特斯拉的品牌受到了嚴重損害。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特斯拉經銷商在美國和其他地方成為抗議和破壞的目標。

  當被問及他是否擔心自己的政治立場會對特斯拉的銷售產生影響時,馬斯克迴應説,他的公司經營得很好。他説:「歐洲是我們最薄弱的市場。我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很強大。目前銷售情況很好,我們預計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銷售短缺,顯然股市也認識到這一點,因為我們現在的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

  馬斯克還言辭激烈地表示,他相信特拉華州有關他鉅額薪酬方案的法律糾紛不會影響他的薪酬。

  他不排除將旗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和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合併的可能性。  當被問及特斯拉和xAI是否有合併的可能性時,馬斯克表示「一切皆有可能」,儘管目前「沒有這樣做的計劃」。他説:「這並非不可能,但顯然需要特斯拉股東的支持。」

  馬斯克還表示,特斯拉與xAI將繼續從半導體巨頭英偉達和AMD採購芯片,未來可能還會選擇其他供應商。這位特斯拉CEO透露,xAI已在田納西州孟菲斯的Colossus計算設施部署了20萬塊GPU,並計劃在孟菲斯郊區新建配備100萬塊GPU的超算中心,但未透露具體訂單數量及完工時間表。  「幾年前我就做出過非常明顯的預測——AI發展的瓶頸將是芯片,」馬斯克表示。

  馬斯克講話后,周二當天美股開盤特斯拉股價應聲走高,盤初漲至354.57美元,刷新2月27日以來盤中高位,日內漲超3.6%,顯示投資者對馬斯克繼續領導公司的決心表示歡迎。

  黃仁勛再次抨擊美對華AI芯片政策 中國仍是英偉達巨大機會

  5月21日,據第一財經消息,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臺北Computex2025大會上表示,美國對華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敗的。「事實證明,最初制定人工智能擴散規則的那些基本假設存在根本性缺陷。」他説道。黃仁勛還透露,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從拜登政府初期的95%下降至目前的50%。這一變化主要歸因於美國政府對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限制,迫使中國客户轉向本土供應商。

  5月19日,黃仁勛曾接受美國知名科技分析師本·湯普森(Ben Thompson)的專訪,指出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從根本上是錯誤的」,其初衷是遏制中國在AI領域的進步,但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在他看來,這些限制措施激發了中國企業的創新動力,推動了華為等本土芯片製造商的發展,加速了中國在AI芯片領域的自主研發進程。

  此外,黃仁勛提及,美國政府對英偉達H20芯片的出口限制可能導致公司損失高達15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不僅損害了英偉達的商業利益,也對美國的税收收入造成了負面影響。

  儘管面臨挑戰,英偉達仍在積極尋求應對策略。近日,英偉達計劃在上海設立新辦公空間,以「在中國持續深耕」,並確保產品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定。

  另據媒體報道,黃仁勛預計,2026年中國AI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認為未來幾年中國仍是英偉達的巨大機會。「中國擁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我們希望AI研究人員能夠在英偉達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黃仁勛預計資料中心的支出將持續增長,他説,DeepSeek和推理模型使運算需求增加了100倍到1000倍。

  撐不住!受關税戰衝擊 耐克公司宣佈旗下多類產品漲價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當地時間22日報道稱,耐克公司預計最早將於本周內,最迟於6月1日前,提高鞋類、服裝和運動器材的價格,具體漲價幅度在2到10美元之間不等,兒童產品和售價100美元以下商品的價格將不受影響。在美國關税政策壓力下,其競爭對手德國阿迪達斯和彪馬公司也可能會效仿跟進。

  雖然耐克公司在聲明中並未直接將關税作為調整價格的原因,但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5月2日報道,美國鞋業批發商與零售商協會日前向白宮遞交了一封由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安德瑪等76個鞋類品牌聯名簽署的信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税政策對鞋業構成「生存威脅」,要求得到豁免。

  耐克的產品主要在海外生產。這家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在美漲價是「定期評估經營狀況和做出價格調整」的結果,沒有提及美國在全球範圍發動的關税戰。

  對此,有美國媒體指出,由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税政策,以耐克為代表的體育用品製造商正在面臨越來越大成本壓力,漲價成為其唯一的選擇,美國政府的關税戰正在給普通民眾生活帶來衝擊。

  媒體分析,耐克宣佈漲價時沒有提及美國關税政策因素,是為避免刺激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底,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計劃在商品價格中標註「關税成本」,白宮立即作出強烈反應,稱之為「敵對行為」。本月中旬,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公司高管表示,受關税政策影響,本月晚些時候將開始在美國市場上調價格,遭特朗普痛批,后者要求沃爾瑪自行「嚥下關税」。

  市場分析師預期,耐克宣佈漲價,其競爭對手阿迪達斯和彪馬會跟進。路透社援引瑞銀集團體育市場分析師羅伯特·克蘭科夫斯基的話説,「這是阿迪達斯和彪馬一直在等待的時刻」,「不僅限於耐克,整個行業都會受關税影響」。

  谷歌將向美國用户推出AI模式搜索 力抗新興競爭對手

  Alphabet旗下谷歌將向所有美國用户在搜索中推出「人工智能模式」,此舉旨在加快產品推出速度,並在人工智能時代與新興競爭對手保持同步。

  隨着更多人開始使用聊天機器人獲取信息,谷歌正在對搜索引擎進行深刻變革,以確保其核心產品保持相關性。「更多的智能技術變得無處不在,人人可用,」公司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表示。「世界也在予以迴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採用人工智能。」

  Pichai表示,公司的Gemini AI應用下載量超過4億次,而在搜索結果頂部顯示的AI Overviews擁有超過15億用户。

  AI模式是搜索中的一個標籤頁,用户可在此直接與AI模型互動,類似於OpenAI的ChatGPT。谷歌將該產品定位為用户可以提出更復雜問題並進行深入追問的空間。隨着時間推移,谷歌會將AI模式中的功能引入AI Overviews,在搜索主頁上使用AI回答部分問題。

  「這是真正在打造搜索的未來,」谷歌搜索部門負責人Liz Reid在活動前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這使得你可以真正地提出任何問題,搜索過程開始變得輕松自如。」

  【一周人物】摩根大通CEO:從不相信美國例外論,將長期投資中國

  據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22日晚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美國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何立峰表示,近日中美經貿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兩國繼續開展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中國正在着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新發展格局,將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歡迎包括摩根大通集團在內的美資企業持續深化對華互利合作,繼續助力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傑米·戴蒙積極評價美中經貿會談成果,表示願繼續深耕中國資本市場,更好服務跨國公司來華展業和中國公司海外發展。

  另據玉淵譚天,5月22日,應中國貿促會邀請,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到訪北京。譚主統計了他近期的發言,發現自從特朗普就職以來,他至少6次警告美國經濟衰退。即使在中美暫緩高關稅后,戴蒙依舊警告當前的關税仍然是高的。知情人士向譚主透露,戴蒙此次在北京的行程中明確提到:美方不想脱鈎。

  據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會見了來訪的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雙方就全球經濟金融形勢、中美經貿關係、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此前,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周四在上海表示,該行仍致力於在中國進行長期投資。「我們是長期投資者,」他在上海舉行的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是的,儘管有所有這些其他問題,但我們必須應對我們現有的世界,而不是我們想要的世界,我們將繼續發展。」

  戴蒙還指出,中國最近在一些科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他説:「我看過他們的汽車和人工智能,他們做得相當不錯。我們應該看看美國,然后説,好吧,我們也必須競爭。」

  戴蒙還表示,美國不能再將其作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的地位視為理所當然。在被問及是否擔心美國的地位和美國例外論時,他回答說,他從來都不相信美國例外論,並警告説,監管和他所謂的「愚蠢的官僚主義」正在阻礙美國的發展。戴蒙説:「監管和愚蠢的官僚主義拖累了我們的發展。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做預算了。所以,不,我們不應該假設它是永遠的。」

  他指出了一長串拖累美國經濟的問題:通貨膨脹、赤字、利率上升以及持續不斷的全球衝突。「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不容忽視,」他説,並提到了俄烏衝突、恐怖主義、中東不穩定以及美國的赤字。他還強調了關税帶來的風險,稱儘管美國已經放棄了早些時候的一些關税舉措,但即使是目前的貿易緊張局勢也會讓企業猶豫不決。

  戴蒙説:「即使在這個水平上,你也能看到人們在抑制投資,並仔細考慮他們想做什麼。」

  關於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戴蒙沒有給出明確的預測。相反,他聽從了經濟學家的意見,認為這種可能性「約為50%」。有趣的是,摩根大通分析師今年4與已經美國衰退概率從3月份預測的40%上調至60%。戴蒙説:「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通脹……並導致經濟放緩。」

  儘管面臨挑戰,戴蒙表示,美國仍然是投資的首選,然而,他警告説,這種主導地位並不能保證。「你沒有獲得成功的天賦權利,」他説,「如果我們不把每件事都做好,我們就會失去它。」

  當被問及市場波動時,戴蒙表示,他預計市場波動將繼續下去,並警告稱,不要以為這種波動會很快消失。他説:「我認為,如果認為我們能夠度過目前所經歷的一切,波動性本身就會下降,那就錯了。」

  【下周預告】

  5月26日,周一

  02:40: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

  21:30:歐洲央行管委、德國央行行長Nagel講話

  22:30: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講話

  5月27日,周二

  15:00:歐洲央行管委、法國央行行長Villeroy講話

  16:00: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儲行長Kashkari講話

  17:00:歐元區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初值為-15.2)

  20:30:美國4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預估為-8.2%,前值為7.5%)

  21:00:美國3月FHFA房價指數環比(前值為0.1%)

  21:00:美國3月標普CoreLogic凱斯席勒20城房價同比(前值為4.5%)

  22:00:美國5月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消費者信心指數(預估為87.0,前值為86.0)

  22:30:美國5月達拉斯聯儲製造業指數(前值為-35.8)

  5月28日,周三

  00:00:歐洲央行管委、德國央行行長Nagel講話

  08:00:美國紐約聯儲行長Williams講話

  09:30:澳大利亞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預估為2.2%,前值為2.4%)

  10:00:新西蘭央行利率決策(預估為3.25%,現值為3.5%)

  15:55:德國5月失業率(前值為6.3%)

  16:00: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儲行長Kashkari講話

  22:00:美國5月里士滿聯儲製造業指數(前值為-13.0)

  5月29日,周四

  02:00:美聯儲5月政策會議紀要

  20:30:美國第一季度GDP季調后環比折年率修正值(預估為-0.3%,初值為-0.3%)

  20:30:美國第一季度GDP個人消費季調后環比折年率修正值(初值為1.8%)

  20:30:美國第一季度GDP價格指數季調后環比折年率修正值(預估為3.7%,初值為3.7%)

  20:30:美國第一季度GDP個人消費核心價格指數季調后環比折年率修正值(初值為3.5%)

  20:30:美國周度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前值為22.7萬)

  20:30:美國里士滿聯儲行長Barkin講話

  22:00:美國4月二手房銷售簽約量環比(預估為-1.1%,前值為6.1%)

  22:40:美國芝加哥聯儲行長Goolsbee講話

  29日:韓國央行利率決策(預估為2.5%,前值為2.75%)

  5月30日,周五

  04:00:美國舊金山聯儲行長Daly講話

  07:30:日本東京5月不含生鮮食品的消費者價格(預估為3.5%,前值為3.4%)

  07:50:日本4月零售銷售同比(預估為2.9%,前值為3.1%)

  08:25:美國達拉斯聯儲行長Logan講話

  09:30:澳大利亞4月零售銷售環比(預估為0.4%,前值為0.3%)

  13:00:日本4月新宅開工同比(預估為-23.6%,前值為39.07%)

  16:30:歐洲央行執委Panetta講話

  20:00:德國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初值(預估為2.1%,前值為2.1%)

  20:30:美國4月個人收入環比(預估為0.3%,前值為0.5%)

  20:30:美國4月個人支出環比(預估為0.2%,前值為0.7%)

  20:30:美國4月個人消費支出核心價格指數環比(預估為0.1%,前值為0.0%)

  20:30:美國4月先期商品貿易余額(預估為逆差1,400億美元,前值為逆差1,632億美元)

  20:30:加拿大第一季度GDP季調后環比折年率(前值為2.6%)

  22:00:美國5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預估為50.8,初值為50.8)

責任編輯:劉明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