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葯暴漲后,接下來買哪個?5月分紅官宣,港股紅利資金流入暴增140%!

2025-05-23 11:15

(轉自:指能添富)

日前,港股行情火爆,創新葯接棒科技板塊衝高,在港股逐漸A股化后,未來板塊將輪動到哪個方向?興證策略首席張憶東認為,港股可着眼攻防兼顧,科技、紅利成為港股兩大核心資產。

主流的$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近期持續創上市新高,標的指數亦逼近去年10月高點,已連續6日獲資金洶涌佈局;昨日,$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官宣分紅后,資金跑步進場、淨流入量環比激增140%,近6日累計淨流入超70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自2024年7月以來,同指數規模最大的$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已連續11個月分紅,到賬日均為每個月月底

今日盤中,$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標的指數成分股漲跌不一,銀行股漲再度衝高,工商銀行漲1.78%,建設銀行漲超1%,匯豐控股、中國銀行等漲幅居前,三桶油、三大運營商等集體飄紅。

近日,有關部門批覆同意中國人壽資管、新華保險參與第三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公開信息顯示,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始於2023年10月,目前已批覆兩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1620億元,其中第二批試點規模1120億元,加上近期第三批批覆的600億元,長期股票投資試點總規模或將達2220億元

當前政策大力疏通險資、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堵點,長線資金為市場重要增量資金來源,其配置方向也頗受關注!那麼2025年Q1,各類長期資金都流向哪里了呢?從三類長期資金配置方向來看,雖然行業側重點各有不同,但總體均傾向於高股息板塊!特別是保險資金,其港股高股息配置偏好明顯。

【險資:入市步伐加速,高股息配置主導】

險資入市步伐加速,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情況顯示,2025年一季度保險行業資金運用余額為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7%,較年初增長5.0%。

險資延續了前期配置高股息資產的思路。從行業來看,華創證券研報統計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險資重倉流通股合計市值達到約5860億元,其中股息率不低於3%的高股息佔比為68%險資重倉持續集中於銀行股。(來源於華創證券20250523《從重倉看四類長錢風格(25Q1):險資買入銀行,社保增持地產》)

此外,從險資年初以來的舉牌情況同樣印證了其對高股息板塊的增持。年初以來險資共舉牌15次(12次為港股),為近五年來舉牌數量新高,且從舉牌企業的行業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銀行、公用事業和煤炭等高股息行業,被舉牌企業最新股息率大多超4%。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Wind,截至20250522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Wind,截至20250522

【國家隊資金:對A股配置強度階段性小幅回落,紅利風格強化】

華泰證券統計,國家隊資金持股市值佔全A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從24Q4的9.6%回落至25Q1的9.4%,階段性小幅回落。

匯金等權威資金在銀行等紅利板塊配置輕度較高。持倉結構上,與公募基金相比,25Q1匯金資金在銀行、非銀行金融、建築板塊的配置強度相對較高,而在電子、醫藥、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板塊的配置強度相對較低。

(來源於華泰證券20250522《策略專題研究:維持紅利,增配港股:25Q1長線資金持倉透視》)

【社保基金:對A股的配置強度環比回落,以高股息板塊為主線】

據華泰證券統計,25Q1社保基金持股佔比小幅回落至1.2%,位於2019年以來74%的高位水平。

持倉結構上,與公募基金相比,25Q1社保基金在銀行、非銀行金融、交通運輸的配置強度相對較高,而在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醫藥等板塊的配置強度相對較低。

(來源於華泰證券20250522《策略專題研究:維持紅利,增配港股:25Q1長線資金持倉透視》)

買紅利,更多「聰明投資者」選擇同指數規模最大的$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

1、高股息率:標的指數股息率同類領先,截至4月30日股息率達8.91%,居所有主流紅利類指數前列。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430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430

2、估值「比價優勢」凸顯:港股估值相比於A股更低,安全邊際更加充分。

3、穩定可預期的高水平分紅:全市場首隻「每月分紅評估」的港股紅利類ETF,一年可最多分紅12次。自2024年7月以來,已連續11月分紅每10份已累計分紅0.30元。

4、行業平衡、成份股聚焦:行業分佈均衡,成份股30只,聚焦優質高股息龍頭。

宏觀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和低利率背景下,跟隨長期資金尋求配置線索,不妨關注「月月評估分紅」$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股息收益相對確定,安全邊際更充分,兩融標的,玩法升級!更有聯接基金方便場外投資者7*24申贖、定投。

港股紅利板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中國石油股份 、中國電信、 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匯豐控股、 工商銀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