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5-05-26 07:43
華盛資訊消息,小米集團-W 將於5月27日(周二)港股盤后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據彭博分析師預期,小米Q1營收為1089.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4%;調整后淨利潤為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調整后每股收益為0.29元,同比增長71%。
近期共有37位分析師給出「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59.95港元。
5月22日晚7點,小米舉行了戰略新品發佈會,發佈了包括首款SoC芯片玄戒O1、首款SUV YU7等新品。市場對小米首款SoC芯片玄戒O1評價頗高,其採用了最新的臺積電第二代3nm工藝,和當下的旗艦芯片處於同一水平。小米也成為繼蘋果、高通、聯發科后,全球第四家發佈自主研發設計3納米制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企業。
年初至今小米集團-W漲超54%,隨着新品發佈帶來的熱度和Q1財報的臨近,小米后市股價能否更進一步?
小米Q1財報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據Canalys的最新研究,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在今年一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 3%至 4180 萬台,全球份額 14%。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達7090萬部,受到國家補貼政策提振及消費復甦推動,同比温和增長5%,延續了自2024年開啟的復甦趨勢。
其中,小米國內出貨量達1330萬部,同比增長40%,時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場份額19%。東方證券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渠道體系優化,以及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帶來的短期換機需求提振。天風證券預計 25Q1 小米手機業務同比增長 8%至 504.2 億元,毛利率穩健提升至 12.5%。
建銀國際指出儘管海外市場低迷,小米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大幅上升,且單價更高,推動整體平均售價同比提升約4%。平均售價上漲加上成本壓力緩解,使毛利率改善,該行預計25Q1毛利率約為12.2%(24Q4為12.0%)
華興證券預計電車業務方面,小米當季收入為176億元人民幣,板塊毛利率為20.8%。
富瑞預計今年首季,小米電動車SU7的銷量將按季升9%至約7.4萬輛。
天風證券指出,25Q1 小米 SU7 交付量達 7.6 萬台,預計對應收入 188 億元,毛利率環比提升至 22.5%YU7 預計 6~7 月上市,預計 YU7 作為 SUV 車型,其熱銷程度或延續SU7現象級熱度。此外根據現有小米產品圖譜和產能規劃, 上調預測 2025 年小米汽車出貨量為40萬台。
天風證券表示目前小米空調已經完成全產品線佈局和全棧自研,小米空調智能製造工廠會在今年年內投產,預計 25Q1 AIoT 收入同比增長 52%至 309.25 億元,毛利率在業務邏輯切換的背景下繼續延續上升趨勢至 24.1%。
華興證券預計小米集團物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1%至307億元人民幣。基於更強勁的IoT銷售及毛利前景,將小米2025至2027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上調3%至6%
其他大行觀點
摩根士丹利:上調小米集團-W目標價至62港元,予「增持」評級,預期推出新車「YU7」可能成為今年重要催化劑,加上AIoT和智能手機業務亦成為增長雙引擎,預期2030年前,小米股價有望突破100港元。
里昂:維持小米「高度確信跑贏大市」評級。預計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升44.6%至1090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升54%至100億元。其智能手機、物聯網及電動車銷售在中國表現強勁,受以舊換新補貼與份額增長助力,毛利率環比上升,電動車虧損或縮窄至6.5億元。里昂上調小米今年電動車交付量預測至40萬輛,同時上調今明兩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目標價69港元。
交銀國際:預測今明兩年集團總收入分別年增 33% 及 20%,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 381 及 503 億元人民幣,對應每股盈利分別 1.51 及 1.98 元人民幣。該行以 SOTP 估值法,小米目標價 60 港元,報告表示,小米智能手機高端化及新興市場持續拓展,該行預測 2025 及 2026 年小米智能手機收入年增 12%及8%。
高盛:基於小米集團更強勁的IoT銷售及毛利前景,將其2025至2027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上調了3%至6%,並將目標價上調至62港元,評級維持「買入」。高盛認為,小米集團在未來數月將迎來多重催化劑,5月底公佈的首季業績、6月3日的投資者日,以及下月的618購物節等,這些都將為小米集團的股價表現提供有力支撐。
昨晚小米發佈了一系列新品后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在此附上小米一季度業績電話會的直播鏈接,方便各位發友點擊收看。
預約直播:小米集團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電話會 | 5月27日19點
聚焦相關投資標的
小米財報亮相在即,還有哪些相關行業概念股值得關注?發友又如何看待小米后續走勢和投資邏輯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多多留言!
市場 | 名稱 |
智能手機概念 | 蘋果 |
高偉電子 | |
瑞聲科技 | |
丘鈦科技 | |
舜宇光學科技 | |
比亞迪電子 | |
新能源汽車概念 | 蔚來 |
比亞迪股份 | |
小鵬汽車 | |
理想汽車 | |
特斯拉 | |
吉利汽車 |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