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20 12:21
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指數早盤強勢,截至午間收盤,恆指漲1.29%,恆科指漲1.32%,國企指漲1.3%。
藍籌中,翰森製藥(03692)漲9.36%,石藥集團(01093)漲6.9%,中國生物製藥(01177)漲4.68%,京東健康(06618)漲4.07%,小米集團(01810)漲3.92%;跌幅方面,阿里健康(00241)跌4.26%,攜程集團(09961)跌2.03%,申洲國際(02313)跌1.32%,安踏體育(02020)跌1.11%,港交所(00388)跌0.42%。
機器人概念再獲炒作,小米集團漲近4%,首程控股(00697)漲3.59%,德昌電機控股(00179)漲2.85%,地平線機器人(09660)漲2.54%,小鵬汽車(09868)漲2.06%,中芯國際(00981)漲1.77%,速騰聚創(02498)漲1.35%。根據最新商標註冊信息顯示,特斯拉於2025年5月初提交了"TESLA OPTIMUS"商標申請,這一動作被業界視為量產前的重要法律準備。太平洋證券指出,近期人形機器人產業催化不斷,仍是市場焦點:5月12日,華為與優必選在深圳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美的宣佈旗下的類人形機器人,已經從美的中央研究院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送往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準備落地。5月13日、5月14日特斯拉連續發佈了兩段人形機器人跳舞視頻,展示出其在平衡與動作協調方面的最新能力。5月16日,中證指數公司發佈中證科創創業機器人指數。該行表示,與此同時,從機器人使用場景看,外骨骼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的應用也在加速發展,外骨骼機器人:5月1日,智元研究院發佈國內首款消費級智能外骨骼機器人踏山AsExo-TK1000。同時五一假期,登山外骨骼機器人在黃山、泰山、華山等知名景區出現,輔助登山。軍用機器人:軍用機器人是未來戰場新質作戰的關鍵力量。5月11日,人民日報刊文:「向新而生,向質圖強。當前,大量高新技術武器用於實戰,智能技術、無人裝備、大數據應用等成為戰鬥力新的增長點。加快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是打贏未來戰爭的時代要求。」
醫藥股多數走高,三生製藥(01530)漲35.72%,翰森製藥漲9.36%,石藥集團漲6.9%,中國生物製藥漲4.68%,遠大醫藥(00512)漲4.22%,藥明康德(02359)漲3.74%,藥明生物(02269)漲3.58%。東海證券表示,特朗普發佈行政令,要求製藥企業按照可比發達國家「最惠國」價格在美國銷售藥品,該行政令的落地尚面臨司法挑戰和執行細節的調整,短期仍有不確定性。長期來看,若現行國際藥價梯度被打破,或推動全球藥企調整定價策略;我國創新葯具備研發成本低、效率高的優點,或成為BD交易首選,中國有望成為低成本研發與生產中心,加速從「仿製跟隨」向「創新主導」轉型。該行指出,大型跨國藥企在更嚴格的定價體系下可能積極尋求降低研發生產成本的路徑,我國CXO產業鏈或將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仿製藥方面,美國仿製藥市場因價格壓縮可能引發生產商退出,導致供應短缺,我國具備ANDA批件積累的仿製藥企業有望搶佔市場份額。
個股方面, 零跑汽車(09863)績后漲3.22%。零跑公佈,截至3月31日止首季虧損1.3億元人民幣,而去年第四季度盈利8000萬元人民幣,不過較去年同期虧損約10.1億元人民幣則大幅收窄。零跑表示,按年虧損收窄主因毛利改善水平高於費用開支的增加,按季虧損增加主因毛利總額下降大於費用開支的下降。零跑上季度收益100.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1.87倍,按季減少25.6%,按季下降主要由於春節假期帶來的季節性影響導致銷量下降,不過與去年同期比較銷量有所增加;毛利率14.9%創新高,去年同期毛損率1.4%,改善主要由於銷量上升帶來的規模效應、持續進行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及產品組合的優化。集團第一季度汽車交付量約8.75萬輛,按年增長2.6倍,截至4月9日累計交付超70萬輛,而5月1至5日取得訂單超過1.5萬輛。
三生製藥漲近36%。消息面上,公司與輝瑞就前者專有CLF2平臺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簽訂了獨家許可協議 。根據協議,輝瑞將獲得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內地)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 ,集團將收到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並可獲得總額最多為48億美元的潛在付款,包括開發、監管批准及銷售里程碑付款。上述所有款項均不可退還且不可抵扣。集團亦將就許可地區的產品淨銷售額收取雙位數百分比的梯度特許權使用費。輝瑞應負責承擔許可產品在許可地區內的所有未來試驗的開發及監管事務的所有費用。另外,據公告,輝瑞將於生效日期根據股份認購協議(「正式協議」)所載條款,按30日成交量加權平均價(視乎適用規則及法規(包括上市規則)的批准及規定而定)認購公司價值1億美元的普通股(「可能認購事項」),該協議將由訂約方於許可協議日期后另行磋商及協定。公司將向輝瑞(或其代名人)配發及發行新股份的確切條款及數目將於正式協議中釐定及最終確定。
中泰國際表示,當前港股面臨內資獲利了結與估值修復動能減弱的雙重壓力,AH溢價指數跌至近四年低位,南向資金兑現意願增強,疊加騰訊、阿里等科網巨頭業績后缺乏增量催化劑,技術性超買或使市場進入震盪整固階段。基本面內外承壓格局未改——內需疲弱下居民與企業信貸持續低迷,出口鏈仍受累計關税壓制,企業盈利預期仍有下修風險。外部風險則聚焦中美博弈從關税向技術圍剿升級,或加劇科技股估值壓制。短期看,恆指23,200點以上已部分透支關税暫緩利好,疊加南向資金流入動能衰減,市場或面臨技術性回踩(支撐位22,500點)。策略上可階段性獲利,傾向防守為主,靜待政策加碼或博弈拐點的催化,關注高股息防禦板塊(電訊、公用事業),政策提振及消費轉型板塊(文旅、服務消費、新消費龍頭),「自主可控」政策對衝主線(AI算力、半導體設備)有望受益國產替代而迎來結構性機會。
*本文由FIU金融資訊智能生成算法生成,版本為 V1.0.4,生成時間 202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