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核彈」級升級!英偉達最強GB300 AI工廠性能提升5000%

2025-05-20 07:42

原標題:「核彈」級升級!英偉達最強GB300 AI工廠性能提升5000% 來源:鈦媒體

剛剛,「AI教父」、皮衣老黃、英偉達CEO黃仁勛(Jensen Huang)再向世界扔出AI「核彈」!

5月19日消息,黃仁勛在亞洲*的電子科技展會之一Computex 2025電腦展進行首場主題演講,發佈全新NVIDIA GB300 NVL72平臺、NVIDIA NVLink Fusion半定製專用AI芯片、RTX PRO Server企業級AI計算平臺等眾多產品,重新定位為AI基礎設施建設公司。

其中,全新Grace Blackwell GB300,是專為 AI 推理性能而設計,採用全液冷機架,將72個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個基於Arm的NVIDIA Grace CPU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並針對測試時間擴展推理進行了優化,配備了升級版Blackwell芯片,其推理性能提升了1.5倍,HBM內存容量增加了1.5倍,網絡連接能力翻倍,帶來全新 AI 推理性能。同時,與Hopper相比,GB300 NVL72用户響應速度(每用户TPS)提升10倍,吞吐量(每兆瓦TPS)提升5倍。搭配Quantum-X800 InfiniBand 或 Spectrum-X 以太網等技術進步共同作用,使英偉達GB300 AI工廠整體產出實現50倍的顯著提升,即將推理模型輸出效率提升5000%。

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公司一直在開發一種新型計算機,旨在增強推理速度,將傳統AI發展爲一種能夠實時思考和推理擴展的自主「思考型AI」。爲了滿足對更大計算能力的需求,英偉達推出了一種名為「Grace Blackwell」的新系統,它將普通計算機轉變為強大的超級計算機。

「我很高興地宣佈,我們的Grace Blackwell系統在經歷了艱難的開發過程后,現在已全面投入生產。基於HGX主板的Blackwell系統自去年以來已全面投入生產,並於2月開始交付。Grace Blackwell已被多家雲服務提供商採納,並獲得廣泛認可。」黃仁勛稱,基於NVIDIA產品測算,未來AI計算能力每10年提升大約100萬倍。

在黃仁勛看來,從Agentic AI到物理 AI,是AGI路程的關鍵一步,而通用機器人將開啟下一個萬億美元產業。

此次黃仁勛近兩個小時演講中,反覆提及三類詞:Agent/Agentic(智能體)、Token/Model(模型)以及Robot(機器人)。因此意味着,這將成為未來英偉達發展的關鍵要素。

黃仁勛希望證明,英偉達依然是推動全球 AI 芯片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黃仁勛加速AI芯片迭代,下一代GPU將達1.3萬億晶體管

老黃的演講會場熱度一如既往地高。雖然19日上午9點半纔開放入場,11點開講,但8點多已有數千人開始排隊。

此次Computex 2025電腦展上,黃仁勛依然主要圍繞四個方向展開演講:消費級RTX、B300服務器數據中心芯片、英偉達Omniverse等軟件產品,以及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技術。

首先是消費級AI PC電腦的RTX顯卡系列。

黃仁勛宣佈,英偉達發佈RTX PRO 服務器,採用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服務器版 GPU構建,將NVIDIA Blackwell架構的*性能和能源效率擴展到幾乎可以運行所有企業工作負載的數據中心,從而推動從基於 CPU 的系統向高效的 GPU 加速基礎設施的轉變。而英偉達正在利用 NVIDIA RTX PRO服務器和新的NVIDIA Enterprise AI Factory驗證設計AI工廠,這些設計可為 AI、設計、工程和商業應用提供通用加速。

同時,英偉達稱,客户還可以使用NVIDIA HGX B200 系統構建他們的Blackwell AI 工廠,以應對大規模、高要求的 AI 工作負載。

黃仁勛稱,NVIDIA RTX PRO服務器加速萬億美元企業 IT 行業向 AI 工廠轉型。「AI 正在徹底改變各行各業——每家公司都會建造或租賃 AI 工廠來運營業務並增強產品智能。藉助我們的全球合作伙伴生態系統,我們正在幫助企業將 AI 融入員工隊伍,實現工廠自動化,並打造 AI 原生產品。」

目前,RTX PRO服務器合作伙伴包括思科、戴爾科技、惠普企業和聯想,以及研華、ASRock Rack、華碩、仁寶、富士康、技嘉、英業達、神達、微星、和碩、廣達雲計算、超微、緯創等。此外,軟件和服務層面,英偉達還與Ansys、Cadence、CrowdStrike、Elastic、Red Hat(紅帽)、西門子Siemens和新思科技Synopsys、戴爾、HPE、IBM、NetApp、埃森哲、德勤、安永等機構合作,支持廣泛的工作負載。

其次是重頭戲——數據中心部分,英偉達發佈B300服務器數據中心芯片、英偉達Grace CPU C1等產品。

其中,DGX部分,黃仁勛宣佈,英偉達聯合宏碁、華碩、戴爾科技、技嘉、惠普、聯想和微星等企業打造 NVIDIA DGX Spark、DGX Station個人系統,是AI-First DGX 個人計算系統,搭載NVIDIA GB300 Grace Blackwell Ultra桌面超級芯片,可提供高達20 petaflops AI性能和784GB統一系統內存。同時,該系統還包含ConnectX-8 SuperNIC,支持高達800Gb/s網絡速度,可實現高速連接,可以使用本地數據運行高級 AI 模型,為數據科學家和 AI 開發團隊提供個人雲服務。

DGX Spark將於7月起通過宏碁、華碩、戴爾科技、技嘉、惠普、聯想、微星等渠道合作伙伴發售。

HGX部分,英偉達發佈NVIDIA GB300 NVL72,配備72個Blackwell Ultra GPU、288GB HBM3E 內存和 1.4kW 功率,性能較GB200 NVL72 AI 服務器提升 50%。該服務器專為高級 AI 推理和測試時間擴展而設計,支持複雜的 AI 工作負載。量產將於 2025 年第三季度開始,並已獲得大量訂單。

黃仁勛稱,全新GB300 Blackwell Ultra AI 平臺增強了訓練和測試時間擴展推理——在推理過程中應用更多計算以提高準確性的藝術——使世界各地的組織能夠加速 AI 推理、Agentic AI 和物理 AI 等應用。

談到網絡層面技術,黃仁勛稱,英偉達與臺積電合作促成了一種名為COOS-L的新工藝,使得大規模芯片的製造成為可能,同時我們開發了全球最快的交換機NVLink,目前運行速度為7.2TB。NVLink主干網具有令人震驚的帶寬,達到每秒130TB,連接了總計72個GPU,採用創新的佈線和結構化同軸電纜。每秒傳輸的九個數據流相互連接,通過強大的框架連接交換機,凸顯了NVLink架構背后的強度和設計。

「我們下一代超級計算機採用了核心技術,實現了每秒14.4TB的全連接帶寬,利用NVLink Spine、定製的盲插背板以及5000條銅線,達到驚人的每秒130TB帶寬。這台規模龐大的AI超級計算機組裝正進行中,組件來自富士康、緯創、廣達、戴爾、華碩、技嘉、HPE和超微等全球合作伙伴,最終形成一個由120萬個零件組成、重達1800公斤的系統。該系統整合了72個Blackwell處理器或144個GPU芯片,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廣泛的GPU系統,配備兩英里長的銅線,擁有總計1.3萬億個晶體管。」黃仁勛稱。

邊緣端CPU部分,英偉達推出CPU Grace CPU C1芯片,用於邊緣端、電信、存儲和雲部署。黃仁勛稱,Grace CPU C1能源效率與傳統CPU相比提高了2倍,這在分佈式和電力受限的環境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優勢,可以加速AI訓練和推理,包括複雜推理和物理AI任務,首批合作伙伴包括Foxconn, Jabil, Lanner, MiTAC Computing, Supermicro and Quanta Cloud Technology等。

再次是英偉達Omniverse、CUDA-X等軟件部分,這次黃仁勛重點談量子計算層面的部署。

其中,英偉達宣佈,臺積電、Cadence 、KLA、西門子和新思科技等半導體企業利用 NVIDIA Blackwell 和 CUDA-X 加速設計製造。

例如,Cadence宣佈推出Millennium M2000平臺,該平臺專為EDA市場打造,基於NVIDIA Blackwell架構。M2000 是一款可擴展的交鑰匙解決方案,可部署英偉達Grace Blackwell和CUDA-X庫,並配備全套Cadence加速設計工具。

另外,英偉達和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今天宣佈,雙方將深化長期合作伙伴關係,併合作打造一臺AI工廠超級計算機,為研究人員、初創企業和各行各業提供*進的NVIDIA Blackwell基礎設施。而鴻海科技集團將通過其子公司大創新公司(Big Innovation Company)作為英偉達合作伙伴提供AI基礎設施。該AI工廠配備10000個NVIDIA Blackwell GPU,將顯著擴展AI計算的可用性。

黃仁勛表示:「AI引發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科學和工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很高興能與富士康合作,助力建設AI基礎設施,並支持臺積電和其他*企業在 AI 和機器人時代推動創新。」

臺積電董事長兼CEO魏哲家表示:「在臺積電,創新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核心。通過利用先進的 AI 基礎設施,我們賦能研究人員加速半導體技術的突破,為我們的客户和全世界提供下一代解決方案。這座 AI 工廠的落成,強化了我們不斷突破AI驅動創新極限的承諾。」

量子計算層面,英偉達宣佈開設量子 AI 技術全球商業研發中心 (G-QuAT),該中心擁有世界上*的專用於量子計算的研究超級計算機 ABCI-Q,有望增強AI 超級計算機,解決醫療保健、能源和金融等行業中一些全球最複雜的挑戰,並且朝着實現實用化加速量子系統邁出重要的一步。

今年1月,黃仁勛表示,量子計算投入使用至少還需要20年時間,但3月份又公開表示對量子計算應用時間的預測言論是錯誤的。此次演講中黃仁勛表示,英偉達正在開發量子經典或量子GPU計算平臺,他預測未來所有超級計算機都有量子加速部分,超級計算機將擁有GPU、QPU(量子處理單元)和CPU。

黃仁勛宣佈,在物理世界中製造機器人「不切實際」,必須在遵循物理定律的虛擬世界中訓練它們。英偉達與DeepMind和Disney Research研究合作開發了全球*進的物理引擎Newton,計劃於七月開源。Newton完全支持GPU加速,具有高度可微性和超實時操作能力,能夠通過經驗實現有效學習。其正在將該物理引擎整合進Nvidia的ISAAC模擬器,這一整合能夠以真實的方式讓這些機器人「活」起來。

最后是機器人方向。

黃仁勛表示,英偉達正在與汽車行業並行推進我們的機器人系統,使用Isaac Groot平臺,Isaac Groot平臺由一種名為Jetson Thor的新處理器驅動,專為機器人應用而設計,適用於從自主車輛到人機系統。英偉達的Isaac操作系統管理所有神經網絡處理、傳感器處理和數據管道,利用一支專業機器人團隊開發的預訓練模型來增強系統能力。

同時,黃仁勛宣佈,英偉達推出NVIDIA Isaac GR00T N1.5,這是英偉達開放、通用、完全可定製的人形機器人推理和技能基礎模型的首次更新,以及生成合成運動數據的藍圖NVIDIA Isaac GR00T-Dreams、新型Cosmos Predict世界基礎模型(WFM) NVIDIA Cosmos Reason,包含24000 條用於開發GR00T N模型的高質量人形機器人運動軌跡的開源物理 AI 數據集,開源機器人學習框架NVIDIA Isaac Lab 2.2,開源模擬和合成數據生成框架NVIDIA Isaac Sim 5.0,以及加速人形機器人開發的NVIDIA Blackwell 系統。

黃仁勛表示:「物理 AI 和機器人技術將引領下一場工業革命。從機器人的 AI 大腦到可供實踐的模擬世界,再到用於訓練基礎模型的 AI 超級計算機,NVIDIA 為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每個階段提供構建模塊。」

目前,人形機器人和機器人開發商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Fourier、Foxlink、Galbot、Mentee Robotics、NEURA Robotics、General Robotics、Skild AI和小鵬的機器人正在採用NVIDIA Isaac平臺技術來推進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和部署。

黃仁勛表示,全球勞動力短缺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3000萬至5000萬,這將限制全球增長潛力。我們的工程師正利用數字代理提高編碼效率和生產力,標誌着向智能AI驅動工作流程的轉變。「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智能代理的層級體系,類似於數字員工的人力資源系統,以支持IT行業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

「正如AI改變了一切一樣,AI也必然改變了企業IT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將向您展示一些新產品,這些產品為我們打開了企業和IT的大門。它必須與傳統IT行業合作,它必須增加新的能力。」黃仁勛稱,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研究人員,每一位科學家,每一家初創公司,每一家大型成熟公司都應該使用AI。我們正處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擺在我們面前的機會是非同尋常的。從PC到互聯網,到雲,到移動雲,但這一次,我們不僅是在創造下一代IT。

「事實上,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行業。這個全新的行業將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機遇。我期待着與你們所有人合作,建立AI工廠,企業AI Agent,機器人,你們所有人,了不起的合作伙伴,與我們一起圍繞一個架構建立生態系統。」黃仁勛強調,英偉達不僅是科技公司,事實上已成為AI基礎設施公司,tokens產能很快將以小時衡量,AI基礎設施市場將以數萬億美元計量。

老黃再度開啟「兆元宴」,並將54億投資量子計算企業補錯誤

黃仁勛於上周五(5月16日)抵台,隔日先宴請供應鏈大咖,並擔任火炬手之一,18日在演講彩排前預告,演講中將公佈一些新產品、系統及軟件。

5月17日晚間,黃仁勛再度在「磚窯古早味懷舊餐廳」宴請供應鏈企業高管。這家餐廳也因為黃仁勛三度在此宴請供應鏈高管,成爲了臺北人氣餐廳。

整理的名單顯示,參加此次宴會的供應鏈高管包括:聯發科CEO蔡力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緯創總經理林建勛、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和碩共同執行長鄭光志、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光寶科總經理邱森彬、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科技楊麒令、仁寶董事長陳瑞聰、矽品董事長蔡祺文、緯穎董事長洪麗寧、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臺達電董事長鄭平、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等。與會重量級貴賓身價合計「破兆(萬億)元」。

「磚窯古早味懷舊餐廳」位於敦化南路一段、近八德路口,創立於2011年,主打傳統古早味菜,外牆由紅磚瓦打造,牆面掛着復古電影海報,對於1963年出生的黃仁勛來説,這樣的空間鋪陳與擺設,恰恰呼應了他幼時的生活記憶。據官網,店里單點菜色當中最入門的「高麗菜、地瓜葉」都是160新臺幣(約合38.24元人民幣),黃仁勛必點的老皮嫩肉280新臺幣、白斬雞580新臺幣、豆酥鱈魚620新臺幣、芋頭米粉湯520(小)/880(大),辦桌菜則有8000、10000、12000元(每桌10人)三種選擇,最高超2800元人民幣一桌。

在此之前,黃仁勛還點了2025年度禮盒特別版「噶瑪蘭經典獨奏Vinho葡萄酒桶威士忌原酒單一麥芽威士忌」,售價千元,也引發熱議。

17日宴會尾聲,黃仁勛送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離開時表示,接下來英偉達會在全世界建造AI超級電腦,他稱讚臺積電不斷打造極限,讓全世界科技公司都成為客户,魏哲家是全世界*秀的CEO之一,他努力工作、為顧客提供服務關心,他還稱魏哲家是「My Hero(我的英雄)」。

另外,據科技媒體Information報道,英偉達正處於與量子計算初創公司PsiQuantum的高級投資談判階段。據參與此次交易的四位人士透露,此次談判正值PsiQuantum在一輪融資中籌集至少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之際。

這意味着,英偉達全面進軍量子計算,押注下一個技術浪潮。

另據此前報道,PsiQuantum正尋求以60億美元的投前估值籌集資金,貝萊德預計將領投這輪融資。英偉達的參與此前並未被披露。

而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税談判時,曾要求企業不要賣芯片給中國的報道,黃仁勛迴應稱,特朗普從未説過那些話,英偉達會謹慎遵守美國出口管制政策,但中國是非常大且必須服務的重要市場,英偉達會繼續為中國打造*產品。

美銀發布報告,看好AI芯片龍頭英偉達等芯片股之外,更認為圖形處理單元(GPU)等AI芯片在全球越來越重要,猶如一種「新貨幣」,在地緣政治的談判中起到關鍵作用。此外,近期中東地區的大型項目也顯示對AI運算的長期需求。

該行估計,英偉達、AMD與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Humain合作的AI基礎設施項目,每年投資額將達到30億至50億美元,甚至在未來幾年達150億至200億美元。Humain將從英偉達獲得1.8萬塊Blackwell AI芯片;AMD則與Humain簽署100億美元合作協議,為其數據中心提供500兆瓦的AI運算能力。

美銀預期,英偉達、AMD有望成為沙特計劃的*贏家,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分別上調至160美元及130美元。

此外,美銀指出,在全球4500億至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市場機會中,此類自主 AI 交易市場價值每年可能有超過500億美元(約合3600億元)。

然而,中國市場依然是英偉達的極為關鍵且難以替代的戰略要地。

財報顯示,在截至1月的2024自然年中,英偉達中國區年營收171.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5億元),為史上最高,比前一年103.06億美元增長66%。

同時,英偉達2025財年中,53%的收入佔比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中國是英偉達的第二大銷售額地區:美國佔比47%排*,中國大陸佔比13%排第二。

黃仁勛近期表示,華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過去幾年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們在計算方面非常強大,也在網絡技術和軟件能力方面令人難以置信,中國AI就在美國身后,世界上50%的 AI 研究者是中國人。

黃仁勛還稱,如果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將會是企業「巨大的損失」。他預估,未來兩到三年,中國 AI 市場規模可能達到500億美元。

過去5個交易日,英偉達股價上漲超過16%,市值重回3.3萬億美元上方,超越蘋果,逼近微軟。黃仁勛的個人財富淨值也超過1200億美元。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叫停了拜登政府發佈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稱將對該規則進行全面修改。黃仁勛此前表示,限制美國人工智能技術出口的規則是錯誤的,美國應向全球*限度地推廣AI創新技術。

據統計,2025年,AI加速芯片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500億美元,佔全球半導體總銷售額的22%。而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預測,到2028年AI加速器芯片市場將達5000億美元,相當於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規模的80%。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