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聯想ThinkVision系列顯示器閃耀China P&E,引領商務影像顯示新潮流

2025-05-19 15:05

隨着影像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對顯示設備的性能與便攜性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作為影像創作領域的重要風向標,第26屆中國國際照相機械影像器材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China P&E」)於2025年5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展覽館盛大啟幕。

本屆展會以「影像無處不在」為主題,匯聚了全球頂尖影像品牌及創作者。作為影像后期製作與輸出環節的關鍵設備,顯示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聯想旗下專業顯示器品牌 ThinkVision 攜兩款高性能產品-全球首款27英寸4K裸眼3D顯示器ThinkVision27 3DM14d便攜顯示器亮相展會,與眾多影像行業相關專家開展了深入交流,涵蓋影像創作、產品技術應用、商業採購等多個領域。

此次參展,展示了聯想在專業顯示領域的技術實力。其前沿的裸眼3D技術與便捷高效的移動辦公解決方案,精準契合了當前影像創作者與內容生產者對沉浸感與靈活性的新興需求。在滿足影像內容更高質量呈現的同時,也為生產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全新思路與發展路徑。

前沿科技賦能創作,ThinkVision帶來雙重驚喜

隨着沉浸式視覺體驗的要求不斷提升,用户對3D顯示的畫質精度、空間感還原及使用便捷性有了更高層次期待,針對新生行業需求,聯想以創新技術拓展顯示邊界。此次China P&E上,聯想展出全球首款27英寸4K裸眼3D顯示器-ThinkVision27 3D,這款產品打破了傳統3D顯示的技術壁壘,無需佩戴3D眼鏡即可呈現立體影像,同時,用户還可隨意在2D/3D之間切換。

該產品通過精密的人眼追蹤算法、AI智能圖像處理與高分辨率的屏幕技術相結合,打造出更加自然、精準的立體視覺體驗,憑藉廣色域覆蓋3D Explorer解決方案支持,這款顯示器尤其適用於對沉浸感有極高要求的醫學影像可視化、教育科研三維模型展示等新興領域,為未來遠程教育,醫療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這款顯示器內部配備了一個3D 信號的處理芯片,使用過程中可以把一部分的3D 圖像處理工作轉換到3D 顯示器的芯片里面去,極大的節省我們電腦顯卡和 CPU 的運算強度,從而實現更好的3D 視頻信號的輸出。同時,相比於佩戴式3D設備,這款顯示器大大減少了眼睛,頭部、頸部的疲勞感,從而實現更長時間3D 顯示數據的一個處理和設計。」在現場,聯想集團中國區顯示器高級產品經理林世英向記者介紹了這款產品在生產力提升方面的出色表現。

另一款亮相的明星產品——ThinkVision M14d便攜顯示器,則瞄準當下日益增長的移動辦公與靈活創作需求。它採用14英寸2.2K超清IPS面板,支持觸控Type-C一線連接,不僅能實現多種設備快速連接,還兼具輕盈便攜的特性,整機厚度僅約4.9毫米,重量控制在600克,在同類產品中屬於領先水準。

「一瓶礦泉水稍微多一點的一個重量,就可以獲得非常出色的顯示效果。」林世英向現場體驗的用户詳細介紹了這款產品的優點及使用場景:「我們這款產品主要針對的是一些經常需要出差的,或者説像一些公共窗口的行業,比如説:金融行業、保險行業、醫療行業等。甚至是我們的快消品行業,都是M14d非常好的應用場景。「

媒體聚焦:從「看得見」到「看得更好」

聯想的此次展出不僅吸引了觀眾駐足,更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北京電視臺在展會現場對林世英進行了專訪,針對聯想對顯示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交流。

顯示技術的發展從‘能看見’到‘看得準、看得透’,再到今天的「裸眼3D顯示器、「便攜性顯示器」,每一步都在推動創作者效率和靈感的提升。聯想顯示器始終堅持以用户為核心,結合AI智能優化、多場景與人體工學適配,不斷打磨更具專業價值的顯示解決方案。

這不僅體現了聯想在顯示器領域的深厚技術積澱,也彰顯出其對行業趨勢的敏鋭洞察與前瞻佈局。

同時,聯想顯示器更以實際行動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在產品設計上貫徹節能高效理念,助力用户實現綠色辦公,更向用户提供免費的環保回收處置服務,對失去使用價值的設備進行專業化、環保化的拆解與處理,確保電子廢棄物在回收過程中符合環保標準,構建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體系。

618福利加持,助力商務辦公效率飛躍

隨着China P&E的舉辦,不少攝影師、影視從業者、設計師紛紛表示出對聯想顯示器新品的濃厚興趣。藉此熱度,聯想ThinkVision將在即將開啟的618購物節期間,面向創作者羣體推出多款顯示設備的專屬優惠,覆蓋3D裸眼顯示器、便攜式顯示器與專業色彩管理顯示器等多個細分領域。

屆時,用户可通過聯想ThinkVision官方旗艦店享受限時優惠、贈品套裝等福利活動,真正將前沿技術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產力工具,助力創作更上一層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