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48對殘疾夫妻活出精彩人生

2025-05-17 02:09

閲讀提示

陳超是肢體殘障人士,毛小慶是聾啞人,他們是一對相識在流水線上的恩愛夫妻,有一個幸福的家。在譚木匠公司,有48對像陳超和毛小慶這樣的殘疾夫妻,他們用勤勞奮鬥改變命運,活出了精彩人生。

每到工作日,陳超便拉着妻子毛小慶的手,走進位於重慶市萬州區龍寶河畔的生產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

陳超是肢體殘障人士,毛小慶是聾啞人,他們是一對相識在流水線上的恩愛夫妻,有一個幸福的家。

在譚木匠公司,有48對像陳超和毛小慶這樣的殘疾夫妻,他們用勤勞奮鬥改變命運,活出了精彩人生。

靠雙手養活自己

譚木匠公司是一家有30年曆史的民營企業,主要生產木梳。公司創始人譚傳華在18歲時因一次意外失去右手。「我吃過很多苦。因為淋過雨,更想給別人撐起一把傘!」譚傳華説,公司目前940名員工中,殘疾人就有341人。

只有殘缺的身體,沒有殘缺的人生。

「10多年了,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廠里很多都是殘疾人,沒有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陳超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干活很賣力,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不僅有了工作,還在這里找到了心愛的人。」説起妻子毛小慶,陳超眼里滿是深情。33歲的毛小慶是一名聾啞人,在插齒車間上班。

很快,勤懇踏實的陳超俘獲了毛小慶的芳心。流水線上的愛情純粹而温暖,開始的時候,兩人需要用紙筆進行交流。后來,陳超學會了簡單的手語。現在,只需要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想表達什麼。

5年前,陳超考取了公司的兼職技師,成了一名管理人員,毛小慶也成長為公司的技術能手。夫妻倆買了房、購了車,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生活幸福美滿。

「靠雙手養活自己,活出了自我,活出了自信。」陳超説。

找到愛的歸宿

「廠里不僅給予員工真情關懷,還想方設法讓他們找到愛的歸宿。」譚傳華説。

今年48歲的幸春燕身高1.3米,因為患有矮小症,從小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長大。2002年,經人介紹,幸春燕成了一名插齒工。雖然個子矮小,手藝活卻做得很出色:粘膠、嵌入梳齒,把把梳子都穩固、整齊,合格率最高的時候能達到100%。

經譚傳華撮合,幸春燕結識了同在公司上班的王強。王強比幸春燕小兩歲,是一名肢殘人士,在幸春燕的前道工序上班。

「前道工序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后道工序的合格率。」幸春燕笑着説,爲了「考驗」王強,做事認真的她有時故意到前道工序「挑刺」,一來二去,兩個人很快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在別人眼中我是一個另類,可王強將我當成寶。」2003年,兩個人結婚。當年,他們在萬州城區買了一套電梯房,並將幸春燕的父母接到一起生活。

「只要心中有光,未來就有希望。」王強説,雖然童年時遭受意外失去右腿和父母離異的雙重打擊,但他一直沒有消弭對生活的熱忱。

結婚第二年,幸春燕通過自學繪畫,考入漆藝工序——在梳子上作畫。因為是技術工種,工資高的時候一個月能拿一萬元左右。沒過多久,她又被推選為車間的殘疾人代表,管理40多名工人。

在幸春燕的鼓勵和影響下,王強成功競聘為車間管理員。5年前,他考取了駕照,經常在節假日開車帶着家人自駕遊。

以前幸春燕不願意出門,總擔心被別人嘲笑。如今,活得有滋有味的她,一年前代表公司參加萬州區產業工人演講大賽,還獲了獎。

「公司為我們提供了與正常人一樣的晉升渠道,我要用行動證明,殘疾人不比正常人差,我也可以成功。」王強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如幸春燕畫在木梳上的圖案,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人生沒有白過」

安靜禮貌、談吐得體的黃立波今年42歲,是一名肢殘人士,來自貴州興義市的他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軟件工程系,已在公司工作了26年,是同事眼中的高才生。

「路的盡頭仍然是路,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從青葱歲月到不惑之年,黃立波一步一個腳印,從操作工做起,一直到協助公司成功引進生產成本系統,提升管理效率,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特別是那次南京之行,讓我真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不停止奮鬥的腳步,殘疾人一樣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幾年前,黃立波與公司300多名殘疾人一起到南京藝術大學進行學術和木藝雙向交流。

雖然心中忐忑,但當他與學子們一起走進教室,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分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時,感受到身邊人投來的敬佩目光,自信心油然而生。

「從那以后,自卑感完全沒有了。」黃立波説,現在他做什麼事情都充滿活力和必勝的信心。

「你不是常説,留在萬州,這里有你的事業,更有你的真愛嗎?」妻子吳沙打趣道。在車間當操作工的吳沙也是一名肢殘人士,家住萬州城郊太白村,兩人已結婚13年,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

「萬州是我的第二故鄉,這里有我幸福温暖的家,我覺得人生沒有白過。」黃立波感慨地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