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16 18:54
基因編輯領域正在迎來一項重大突破,首次使用CRISPR技術(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RSP)進行了定製設計的治療。該療法是為一名名叫KJ Muhell的嬰兒開發的,他出生時患有一種名為氨甲氨甲磷酸合成酶1(CPS 1)的罕見遺傳性疾病。這種情況會阻止肝細胞正確分解蛋白質,導致氨積聚,從而導致不可逆轉的腦損傷,甚至可能死亡。
快照:CPS 1通常採用傳統方法進行治療,例如蛋白質限制、氮清除劑和減少氨的藥物,但該治療可能只能部分有效。肝臟移植也可以是一種解決方案,但患者必須至少一歲,並且必須找到捐贈者。因此,人們尋求了一種實驗替代方案,使用脂質納米顆粒進行CRISPR鹼基編輯療法。
當KJ只有六個月大時,第一次給予低劑量,隨后在仔細監測后進行了更高劑量的靜脈輸注。他剛剛注射完第三劑也是最后一劑,似乎反應良好,血氨濃度降低,對膳食蛋白質的耐受性更好。儘管同時出現病毒感染,但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雖然現在瞭解情況的全部程度還為時過早,但醫生能夠將他接受的藥物減少一半,以減少體內的氨。
分水嶺時刻?雖然CRISPR(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RSP)目前已被FDA批准用於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但這些疾病的治療依賴於一刀切的方法。相比之下,KJ的治療是根據他的基因組成量身定製的,並帶來了希望,即未來的「按需」治療可以設計成適合個體患者的需求。任何基因編輯療法的價格仍然令人望而卻步(個性化療法更是如此),但希望隨着事情朝着基於平臺的方法發展,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費城兒童醫院的首席研究員基蘭·穆蘇努魯博士説:「隨着我們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規模經濟將會發揮作用,成本將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