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為什麼敢欠款2500億!

2025-05-16 13:5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消費電波

  比亞迪,銷量突飛猛進,一躍成爲了中國第一車企,國際市場上,也成了中國製造的代名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愛戴,都一樣,我們都為比亞迪的發展感到驕傲和自豪。

  作為消費者,只有你喜歡,只要你認為比亞迪的某款車型能滿足自己的使用場景,完全可以放心地買,價格絕對親民,20萬讓你享受傳統百萬豪車的感覺。

  但如果你是一個投資者,你敢借錢給比亞迪經營嗎?你敢當比亞迪的股東,每年分紅嗎?

  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把錢借給比亞迪的,否則股票就漲起來沒完了,因為我們並不瞭解比亞迪的發展模式,或者也不完全瞭解比亞迪的經營現狀。

  01

  經營業績向好

  1. 量利雙收,再創佳績

  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 1703.6 億元,同比增長 36.35%;歸母淨利潤 91.55 億元,同比大增 100.38%,創下單季度歷史新高。扣非淨利潤 81.72 億元,同比增長 117.8%。

  2. 毛利率與費用控制

  毛利率提升至 20.07%,環比增加 3.06 個百分點,產品結構優化與垂直整合戰略的是有成效的。研發投入達 142.23 億元,佔營收 8.35%,日均投入 1.58 億元,智能駕駛、固態電池還是很費研發費用的,研發費用比淨利潤都高。

  3. 國內市場新能源穩居第一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 100.08 萬輛,同比增長 59.81%,其中純電車型 41.64 萬輛(+38.74%),插混車型 56.97 萬輛(+75.68%)。3 月單月銷量 37.74 萬輛,創歷史新高,日均銷量超 1.25 萬輛

  比亞迪以 13.6% 的市佔率位居乘用車廠商零售第一,新能源市場佔有率達 28.8%。

  4. 國際市場再創佳績

  全球市場,純電車型銷量 27.84 萬輛,超越特斯拉的 13.48 萬輛,全球純電市場份額達 28.7%。

  海外市場:出口量 20.61 萬輛,同比增長 110.51%,佔總銷量 20.59%。重點區域表現如下:

  巴西:累計銷量 2.17 萬輛,佔拉美市場 89.6%,本地化工廠投產推動增長。巴西也是比亞迪海外銷量最大的國家,2024年銷量為76,811輛。

  歐洲:英國銷量 9271 輛(佔歐洲 55.3%),意大利、西班牙市場穩步增長。

  東南亞:泰國銷量 1.19 萬輛(佔亞太 60.5%),印尼 3 月銷量 3205 輛,同比增長 187.8%。

  5. 財務趨於健康

  資產負債率從 2024 年三季度的 77% 降至 70%,半年內下降 7 個百分點,財務結構顯著優化。資金也充裕,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達 380 億元,主要來自 H 股配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 85.81 億元,雖同比減少 16.1%,這個問題一會再説。

  以上這些數據,都非常的漂亮,收入增長,利潤增長,全球份額提升,足以證明比亞迪是一個優秀的成長性企業,但如果讓你投資比亞迪的話,這些數據肯定不夠,還需要弄明白,比亞迪為什麼發展這麼快,財務上是否有風險,企業經營是否是可持續發展,等等問題。

  02

  比亞迪,並非十全十美

  1. 無息負債佔比過高,存在供應鏈 「擠兑」 風險

  比亞迪的負債結構呈現 「高無息負債、低有息負債」 特徵,截至 2025 年一季度,無息負債佔比達 90%,其中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就高達2527億,同比(1994億)增長了26.7%,當然這個增長速度還是低於銷量增長速度的,是健康的,但這種模式雖降低利息成本,是不是有過度佔用供應商資金的風險呢,嚴重的可能引發供應鏈信任危機。

  若比亞迪未來出現銷量下滑或資金鍊緊張,供應商可能要求提前回款,而公司流動比率(0.9)和速動比率(0.4)均低於行業正常水平,短期償債能力不足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

  2. 存貨與應收賬款壓力

  存貨較年初增長33%至1544億元,應該主要是海外訂單備貨,但佔用現金流也是不少的;應收賬款周期延長至68天,渠道庫存壓力向供應鏈傳導。

  Q1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減少16%,從102億降低到85.8億,這個降低就值得警惕了,因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的支付佔比是提升的,說白了,就是你賣的東西可能便宜了,但你買的東西貴了,説明產品的價格是下降的,但原材料價格沒有下降。

  3. 技術落地與生態建設壓力

  兆瓦閃充技術依賴專屬液冷超充樁,但全球僅部署1200座,遠少於特斯拉V4超充網絡;主力車型仍為400V平臺,與800V架構存在技術斷層,影響充電效率。此外,3萬轉電機量產良率僅65%,可能制約高端車型產能。

  4. 高端化進程與競爭壓力

  售價10萬元以下車型佔比仍超35%,很多競品下探至5萬元區間,低端市場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衝擊;高端品牌(騰勢、仰望、方程豹)銷量僅佔5%,智駕研發投入佔比不足15%,落后於蔚來(35%)、小鵬(40%)。

  5. 全球化擴張的資金壓力

  巴西、匈牙利等海外工廠建設需要持續資本投入,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同比減少 16.1%。儘管通過 H 股配售獲得 380 億元籌資,但過度依賴股權融資可能稀釋股東權益,對於投資者來説,也並不友好。

  6. 供應鏈管理與質量風險

  比亞迪要求供應商 2025 年降價 10%,遠超行業5%的平均水平。部分供應商利潤僅 3%-5%,被迫進一步向原材料方壓價,這種層層的成本壓縮下,可能引發質量隱患。

  比亞迪,不容易

  在比亞迪頻頻傳來捷報的同時,我們也切實感受到了比亞迪的重擔與壓力,面對消費者,要降低價格;面對供應商,要延迟貨款,還要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不斷地壓縮成本;面對國際市場,還要不斷地與地方政府、海關關税做鬥爭。

  難,更顯得比亞迪的難能可貴。

責任編輯:郝欣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