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16 10:56
出品 | 網易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 | 李姝
在2025財年,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用户與AI雙輪驅動」的成績單。
5月15日,阿里巴巴(下稱阿里)公佈了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第四季度,阿里營收為2364.54億元,同比增長7%。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為298.47億元,同比增長22%。(注:阿里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為2025財年)。
2025財年全年,阿里營收為9963.47億元,同比增長6%。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1581.2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淘寶、天貓、閒魚、1688等在內的淘天集團Q4營收1013.69億元,同比增長9%。全年營收為4498.27億元,同比增長3%;包括阿里雲、釘釘、夸克等在內的雲智能集團Q4營收301.27億元,同比增長18%。全年收入更是達到1180億元,年度收入同比增幅達11%。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本季度和整個財年的業績顯示,我們的‘用户為先、AI驅動’戰略持續見效,核心業務增長繼續加速。展望未來,我們將堅定聚焦核心業務,推動AI+雲成為我們長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
阿里還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
業績發佈后,阿里股價跌約8%,明顯跑輸大盤。但摩根士丹利Gary Yu及其團隊認為,阿里的股價下跌主要源於市場對阿里雲業務20%增長的過高預期,但實際公佈的18%增速符合大摩的預測。同時,考慮到行業需求超過供應、千問模型的協同優勢和AI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雲業務的增長邏輯依然穩固,預計下一季度能實現22%的收入增長,而這將成為股價回升的重要催化劑。
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針對雲業務增速細節作出解讀,指出一季度增長數據需結合春節周期特性客觀看待:「一、二、三月里因為包括春節,很多節奏其實並不是像正常的月份那樣平均,所以我認為參考的意義不大。但是在春節前后,我們確實有相當多的新客户的需求,這些新客户的需求大部分由推理應用或者推理場景推動的。實際上,真正的大規模需求上線可能是在后面這幾個月,也許是在二月、三月甚至四月、五月。因此,我覺得后面幾個月的增速看上去可能會更接近於大家可以預測的正常工作情況。總而言之,我們看到‘由推理帶動的客户需求’還是在持續、穩定地往上走。」
淘天營收1013.69億元 菜鳥卻拉了后腿
「用户為先」 戰略正在重塑阿里電商根基。
淘天集團作為阿里電商核心板塊,2025財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013.69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創6個季度新高,遠超市場預期。這一增長得益於平臺對用户體驗的持續優化,如通過發佈《淘寶網開店規範》《無貨源店鋪實施細則》等系列規則,嚴厲打擊違規經營,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推動平臺交易環境持續向好。
截至第四季度,88VIP會員數突破5000萬,這一高淨值用户羣體的持續擴大,不僅帶動了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2%,用户的粘性進一步提升。
在國際業務方面,阿里國際數字集團同樣表現出色,第四季度營收335.79億元,同比增長22%。隨着越來越多的商家啟動出海,今年以來速賣通持續加碼「百億補貼」,加大品牌扶植力度,吸引了包括宇樹機器人在內的眾多高科技企業出海,推動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阿里巴巴大文娛集團經調整EBITA轉正,實現盈利。第四季度營收為55.54億元,相較2024年同期的49.45億元增長12%,主要是由於優酷經營業績改善。
本地生活集團第四季度營收為161.3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28億元增長10%,主要由高德和餓了麼的訂單增長,以及市場營銷服務的收入增長所帶動。
菜鳥卻成了六大核心業務中唯一拉后腿的,第四季度營收為215.73億元,相較2024年同期的245.57億元下降12%。而這也是阿里電商業務進一步整合物流服務的結果。
「CPU計算正轉向AI計算」 雲集團營收301億
AI 浪潮正成為阿里雲智能集團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2025財年第四季度,雲智能集團營收301.27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第七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同比增長。這一爆發式增長,得益於阿里雲在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研發及行業應用場景的全面佈局。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就上季度而言,雲業務的營收增速提升到了18%,這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受益於AI相關需求的帶動。從數字上來看,與AI相關的需求我們已經看到連續七個季度保持三位數的增長,大部分增長其實來源於很多新的企業在使用我們的AI服務。」這一數據印證了阿里的AI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轉折。
阿里自2023年啟動組織變革,將集團拆分成「1+6+N」的數個獨立公司。即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而吳永銘則同時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將AI驅動的科技業務視為重點。
具體而言,在大模型研發方面,從基於Qwen2.5-Max的多模態模型在國際評測中領先,到新一代開源模型Qwen2.5-VL降低開發者門檻,再到最新發布的千問3模型登頂全球最強開源模型,截至4月底,阿里通義已開源200余個模型,全球下載量超3億次,衍生模型數超10萬個,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羣。
在行業應用方面,2月13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會上,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確認了與蘋果公司的合作。阿里將助力蘋果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AI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在垂直領域,阿里的AI應用也同樣亮眼。3月,新夸克升級為 「AI 超級框」,為2億用户帶來全新智能搜索體驗;高德發佈全球首個基於地圖的 AI 導航智能體 (NaviAgent),提升了導航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餓了麼推出 「商家 AI 入駐助手」 和 「騎手 AI 助手」,顯著提高了商家入駐效率和騎手配送效率,而這也成為本地生活集團營收的重要推動力。
此外,阿里表示AI編碼助手通義靈碼也在企業客户中獲得廣泛採用。目前,通義靈碼插件下載量已超1300萬,累計生成超20億行代碼,已服務建設銀行、中信證券、平安集團、中國人壽等上萬家企業,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輔助編程工具。
正如吳泳銘所言:「根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行業趨勢,由於AI需要使用雲服務,越來越多公司之前那些基於傳統的CPU計算正在轉向AI計算。我們對未來幾個季度阿里雲的營收增速保持在上升通道還是抱有比較強的信心。」
阿里電商事業羣CEO蔣凡進一步表示:「AI在電商領域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我們現階段更加關注的是AI對用户體驗的提升。我們也會關注AI對「淘寶小二」、內部員工以及商家的工作效率提升。從長期來看,AI也會產生新的交互方式。無論是對淘寶長期的用户體驗提升還是商業效率提升來説,AI技術都會是非常關鍵的驅動力之一。」
從財報披露的技術佈局與業務進展可見,阿里正通過 「開源生態構建+垂直場景深耕」 雙輪策略,將AI技術轉化為切實的商業增長力。
隨着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 「AI+」 深水區,阿里所代表的 「雲+AI」 雙引擎模式,能否重新定義科技公司服務產業的底層邏輯 ,即通過技術賦能,幫助企業在生產、營銷、服務等全鏈條實現效率躍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