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四大地緣趨勢,影響歐盟對華政策

2025-05-16 06:21

  參考消息

  【今日導讀】華盛頓最近在國防、貿易和技術方面的舉動讓布魯塞爾在與北京打交道時沒有多少選擇。

  在我們最近訪問布魯塞爾和巴黎期間,我們與歐洲政策制定者、專家和商界領袖進行了交談,他們向我們明確表示,鑑於大西洋兩岸在關税和其他問題上出現了新的分歧,他們越來越擔心美國會拋棄他們。因此,許多人正在考慮與中國重歸於好。

  爲了解歐洲對北京的態度將如何變化,我們確定了近年來影響歐洲對華政策的四個更廣泛地緣政治趨勢。它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里繼續影響歐洲對華政策的發展。

  第一,歐洲人越來越感到自己被夾在迅速加劇的美中戰略競爭之中。第二屆特朗普政府採取了更具對抗性的方針,明確聚焦經濟脱鈎和關税急劇升級。這些舉措反映了更廣泛的「美國優先」經濟戰略。

  歐盟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捲入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競爭。與此同時,歐盟政策制定者擔心美中貿易關係緊張帶來的日益嚴重的影響可能會損害歐洲的關鍵產業。儘管布魯塞爾一些人士支持加深與北京方面的接觸與和解,但其他人警告稱,這可能會損害歐洲的長期競爭力和政策獨立性。平衡這些相互衝突的壓力,將是歐盟不斷演變的對華戰略的核心。

  第二,在美國是否會繼續在全球和歐洲充當安全保障者這個問題上,歐洲面臨着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自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美國的國內兩極分化和全球緊縮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特朗普政府迅速縮減了美國的全球參與,質疑對烏克蘭的支持,試圖與俄羅斯和解,並對歐盟出口產品徵收關税。這些舉動加深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之間的政治、經濟和安全裂痕,促使歐洲重新進行戰略評估。

  第三,俄烏衝突破壞了歐洲的安全架構。

  考慮到最近大西洋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歐洲對中國保持強硬立場的決心正在減弱。儘管許多政策制定者繼續將北京視為對歐洲安全構成長期風險的系統性競爭對手,但其他人現在對戰略接觸持更開放的態度,主張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中重新調整歐中關係。

  第四,來自中國的經濟和技術挑戰日益加強,儘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了一項「去風險」戰略,但歐盟內部仍存在分歧。

  一些成員國反對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因為它們在經濟上依賴中國。與美國實施嚴格的技術和投資控制不同,歐盟採取了更為謹慎、非對抗性的做法。

  我們布魯塞爾和巴黎之行的主要發現是,歐盟和中國之間的歷史性和解已經擺在桌面上。

  本文由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13日刊發,原題為《美國如何推動歐盟向中國靠攏》,作者為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瓦爾博娜·澤內利、非常駐研究員佐爾坦·費赫爾。

  微信審覈 | 陳鵬

  內容編審 | 李浩 謝開華

  微信編輯 | 郭慶娜

責任編輯:凌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