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14 10:18
原標題:國產大飛機產業鏈全解
01 產業鏈全景圖
02 大飛機概念
在航空領域里,大飛機通常是指能載 150 人以上,起飛重量超 100 噸的運輸類飛機,這既包括民用運輸機,也涵蓋軍用運輸機。在國內,一般把能坐 150 人以上的客機命名為 「大型客機」,它主要承擔航空干線的客運任務,在民航里是運用範圍最的廣主力機型。
説到國外大飛機的典型代表,民用方面有很多。窄體客機里,波音 737 和空客 A320 很常見;寬體客機那更是有名,像波音 747 被大家親切地稱為 「空中女王」,還有波音 777、波音 787「夢想飛機」,以及空客 A380、A350 等,都是響噹噹的機型。
我國的大飛機研發也在蓬勃發展。中國商飛(COMAC)開發的窄體單通道中短程商用飛機 C919,已經在 2023 年 5 月 28 日商業首飛了,這是我國民用航空的一大進步。而寬體長程商用飛機 C929 正在研製當中。據《南華早報》2024 年 5 月 13 日消息,C939 寬體客機的研發工作也已全面啟動,這標誌着我國在大飛機領域正不斷前進開拓,逐步構建起自己的商用飛機產品譜系,努力在全球航空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為我國民航事業以及航空工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干線客機按機身寬度能分成兩類。窄體客機就像 「單行道」,機身寬度小於 4.72 米,只有一條通道,平時常見的波音 737 系列、空客 A320 系列就屬這類。寬體客機則像 「雙行道」,機身寬度不小於 4.72 米,有兩條通道,比如波音 777 系列、空客 A350 系列這些機型,這樣通過通道數量和寬度的對比,就能快速區分開了。
C919
C919 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窄體客機,其國際上的同類可比機型主要為波音 737、空客 A320。
C919 座位有多種佈局,158 至 174 座不等,航程 4075 - 5555 千米,直接和波音 737Max、空客 A320Neo 競爭。它大部分性能與兩者相當,但氣動力佈局更優,如同跑步姿勢更順。C919 有后發優勢,採用更多先進技術,自動化程度高,未來市場潛力大。
民用大飛機制造技術複雜,屬高附加值產業,技術含量決定全球利益分配。研發設計、發動機製造等是核心技術,如同房子大梁,資本與技術雙重密集,附加值高。
03 大飛機產業鏈分工模式與供應鏈協同策略
04 上游產業鏈
04-1、機體結構
C919 的製造就像搭積木,分好幾步:*步是工藝準備,好比蓋房子前先畫圖紙、做模具;第二步零件製造,毛坯加工、機械切割、鈑金塑形、非金屬材料處理,各環節像給積木打磨倒角;第三步部件裝配,把零件拼成機翼、機身等 「大塊積木」;最后是總裝調試,把所有大塊積木拼成全機,調試功能。
這些流程需要西飛、成飛、上飛等多家國內廠商分工合作 —— 其中裝配環節最磨人,耗時佔整個製造流程的 50%,花錢佔總成本 40% 以上,就像拼圖時對齊每一塊邊角,費時間又費功夫。
C919 的機身結構基本是 「中國造」:
西飛是* 「積木供應商」,負責中機身(含中央翼)、外翼盒段,佔整個機身結構的 35% 以上,相當於搭起飛機的 「腰腹核心」;
成飛做機頭,相當於給飛機 「捏腦袋」;
洪都造前機身和中后機身,沈飛負責后機身和垂尾(飛機尾巴),兩家分工拼接 「軀干和尾巴」;
哈飛做複合材料部件,比如主起落架艙門、前起落架艙門等,相當於給飛機做 「輕量化盔甲」;
商飛上飛既生產平尾和部分中機身,又負責 「總拼裝」,最后把所有部件連成整機,像組裝樂高的 「總工程師」。
這麼多廠家各司其職,才讓 C919 從圖紙變成能飛的大飛機。
04-2、複合材料
從航空歷史發展來看,第四代飛機以輕質鋁合金為主要材料,輔以鈦合金和複合材料;第五代飛機則轉變為以複合材料為主,鋁合金和鈦合金作為輔助材料。複合材料在第四代飛機之后應用逐漸廣泛,其中纖維增強材料在商用飛機領域使用較多。
國外大飛機的材料應用按承力需求區分:主承力結構(如機翼、機身等關鍵部位)通常採用 T800 級碳纖維 / 增韌環氧材料,次承力結構(如艙門、整流罩等非關鍵部位)常使用 T300 級碳纖維 / 非增韌環氧材料,熱塑性複合材料、液體成型材料等其他類型複合材料也會在特定部件中應用。
在民用航空領域,碳纖維複合材料是應用最廣泛的複合材料類型。C919 大型客機是國內*採用 T800 級高強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民用機型。與 T300 級材料相比,T800 級材料的強度、模量更高,韌性更強,抗衝擊性能更優。因此,C919 上受力較大的關鍵部件(如后機身等)均選用了 T800 級碳纖維複合材料,以滿足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需求。
04-3、機載設備
機載設備是飛機的 「核心配件」,分成航電系統和機電系統兩大塊,直接關係到飛機的安全、操控和經濟性,相當於給飛機裝上 「大腦神經」 和 「動力骨骼」,在整機成本里佔了 25%-30%。
先説航電系統,C919 用了全球一流的開放架構 IMA 平臺,這就像給手機裝了一套兼容性*的 「安卓系統」,能讓各種電子設備流暢協作。中國民機航電產業藉着 C919 項目,從設計、開發到製造、認證,全流程跟着國際標準 「練級」。爲了搞定這套系統,C919 找了 GE、霍尼韋爾這些全球*的 「電子配件大佬」 合作,一起開了昂際航電、鴻翔飛控等合資公司,用 「聯手研發」 的方式,專門為 C919 定製航空電子設備。
再説機電系統,它負責管理飛機的 「能量供應鏈」—— 把機、電、氣、液等二次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過程串起來,相當於飛機的 「動力樞紐」,直接影響飛行性能。目前國內企業正在猛砸研發投入,要麼拉着國外先進企業成立合資公司 「偷師」,目標很明確:未來幾年內,讓機電系統的核心技術不再依賴進口,實現 「國產替代」。
商飛公司航電機電系統一級供應商
04-4、發動機
2022 年 12 月 9 日,全球首架 C919 在上海交給了*個 「用户」 中國東航,這意味着 C919 開始正式 「上崗」 了。但現在 C919 有個 「小短板」—— 作為飛機 「心臟」 的發動機,暫時用的是美國 GE 和法國賽峰合資的 CFM 公司 LEAP-1C 發動機,其中核心的熱端部件由美國 GE 設計製造。這就像手機芯片依賴進口一樣,存在未來被 「卡脖子」 的可能。同系列的 LEAP-1A 和 LEAP-1B,分別裝在空客 A320neo 和波音 737MAX 上。
好在咱們有自己的 「備胎計劃」—— 長江 1000A 發動機。它完全是按 C919 的 「體質」 量身定製的,做了不少創新設計。比如它的渦扇直徑達到 2.25 米,涵道比 9.6,相當於把發動機的 「進氣口」 做得更大更高效,是目前世界上*的渦扇發動機之一;壓氣比 23,意味着壓縮空氣的能力*,處於全球*水平。這些設計帶來的好處很實在:油耗比 LEAP-1C 低 5%,航空公司能省不少 「油錢」;推力 150 千牛,能讓 C919 在 4000 米高原機場順利起降,也能在炎熱的中東地區暢飛,適應性拉滿。而且它的噪聲和排放達到了國際最嚴標準,環保這塊也沒落下。
目前長江 1000A 還在 「成長階段」,中國航發作為研發主力,已經把 CJ1000A 發動機裝在運 - 20 改造的試飛臺上試過飛了。未來,C919 有望徹底換上自主研發的 「中國心」,不再依賴進口,真正實現 「心臟自由」。
目前全球商用航空發動機市場就像 「少數玩家的棋盤」,基本被歐美幾家巨頭牢牢把控。根據《Commercial Engines 2023》對波音、空客發動機交付量的統計,2022 年 6 月到 2023 年 6 月這一年間,全球一共交付了 2376 臺商用航空發動機,全部被 GE、CFM、P&W 和羅羅四家公司 「包攬」。其中 CFM 和 P&W 兩家聯手就吃下了 84% 的市場份額,相當於每賣出 10 台發動機,超過 8 台都是它們的產品。
相比之下,我國在商用航空發動機領域起步較晚,早期戰略佈局的原因導致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一款能真正用在商業航線上的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 這類發動機是商用大飛機的 「核心心臟」,目前仍處於空白階段。
2009 年 1 月 18 日,隨着中國大飛機項目 「紮根」 上海,專門造航空發動機的中國商發在上海成立了。這家公司規劃了三個 「發動機家族成員」,專門給不同的國產大飛機當 「心臟」:
CJ-1000 發動機:專為 C919 這種大型窄體客機設計,以后 C919 飛上天就靠它;
CJ-2000 發動機:未來會搭配 CR929 大型寬體客機,這種飛機體型更大,需要更強勁的動力;
CJ-500 發動機:負責給 C909 支線客機的改進型 「供血」,適合中短途飛行的需求。
這三個系列就像為不同體型的飛機量身定製的 「動力套餐」,覆蓋了窄體、寬體、支線客機的全產品線。
05 中游產業鏈
05-1、市場格局
全球商業客機市場就像 「兩大巨頭的天下」,空客和波音幾乎壟斷了整個行業,2023 年兩家交付量佔全球 90%,相當於每 10 架新飛機里 9 架都是它們的。根據 FlightGlobal 的數據,未來十年空客預計交付 1.12 萬架,波音交付 8800 架 —— 這意味着空客能拿下 51% 的市場份額(*多數),波音佔 40%,剩下 9% 的 「小蛋糕」 由巴西航空工業、中國商飛等其他廠商分食。
對其他國家來説,想擠進大飛機市場難如登天:
日本三菱飛機直接放棄研發計劃;
俄羅斯伊爾 - 96-400M 是四發客機,經濟性差,沒人願意買;
加拿大龐巴迪被外部壓力 「擠」 到專注做公務機;
只有巴西航空工業的 E195-E2 客機,能勉強和 C919 打個對臺。
而中國商飛是少數成功 「破局」 的玩家,C919 系列正快速落地,算是在兩大巨頭壟斷的市場里撕開了一道口子。
在民航飛機里,干線飛機中的窄體機就像手機里的 「暢銷款」,是當下最主流的機型。
國際市場上,波音 737 和空客 A320 這兩款窄體機堪稱 「銷量擔當」。2023 年數據顯示:
波音全年交付 528 架飛機,比上一年多賣了 10%,其中 737 系列就佔了 396 架,足足 75% 的份額,相當於每 4 架波音飛機里,3 架都是 737;
空客交付 735 架,同比增長 11%,A320 系列貢獻了 571 架,佔比 77.7%,差不多每 10 架空客飛機里,近 8 架是 A320。
從累計銷量來看,截至 2023 年底,波音 737 和空客 A320 分別賣出 11508 架和 11263 架,遠遠甩開其他民用機型,穩坐窄體機市場的 「頭兩把交椅」。
05-2、市場規模
未來 20 年全球民航市場就像一場大規模的 「換機潮」,中國商飛預測,總共會有 43863 架新客機 「上崗」,其中近 3/4 都是單通道噴氣客機。
具體來看,現在飛在天上的飛機里,78.9%(約 19009 架)會在未來 20 年 「退休」 或 「轉行」—— 要麼改成公務機、貨機,要麼徹底退役,這部分都需要新機來頂替。同時,隨着航空需求增長,全球還需要 「擴招」 24854 架新客機。兩部分加起來,就是 43863 架新機的總需求,總價值約 6.6 萬億美元,相當於給全球機隊 「大換血」。
而在這些新機里,單通道噴氣客機依舊是 「主流選手」,佔比 74.3%,就像手機市場里的中端機型,性價比高、需求穩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民航公司採購的重點。
05-3、國內情況
在中國民航的運輸機隊里,窄體客機就像 「*主力選手」,2023 年佔比達到 76.7%,妥妥的 「大頭」。
截至 2023 年底,全行業運輸飛機在冊總數 4270 架,比上一年多了 105 架。這些飛機里大部分是客運飛機,其中干線飛機又是 「主力中的主力」,佔整個運輸機隊的 87.8%,相當於每 10 架里近 9 架都是干線飛機。而在干線飛機中,窄體飛機數量達到 3276 架,佔比 76.7%—— 這意味着整個運輸機隊里,每 4 架就有 3 架是窄體機,穩穩佔據 「C 位」。
05-4、中國C919
C919 的產能規劃:2024-2029 年,生產目標從 50 架逐年爬坡到 200 架 ——2024 年 50 架,2025 年 75 架,2026 年 100 架,2027-2028 年各 150 架,2029 年達到 200 架,相當於未來 5 年產能翻 4 倍。
訂單方面,C919 相當 「搶手」:到 2025 年 2 月底,累計訂單達 1495 架,其中 1012 架是客户 「確定下單」 的確認訂單,剩下 483 架是意向訂單。交付進度也在穩步推進,目前已累計交付 16 架,東航拿到 10 架,國航、南航各 3 架,相當於首批 「用户體驗官」 已陸續收到 「產品」。
06 下游產業鏈
2023 年國內民航客運有點 「苦盡甘來」 的意思:國內航線客運量不僅回到疫情前水平,還比 2019 年多了 1.5%。但拉通國際市場看,全年旅客運輸量 6.2 億人次、貨郵 735.4 萬噸,雖同比暴增 146.1%、21%,卻只恢復到 2019 年的 93.9% 和 97.6%—— 主要是國際航線拖了后腿,沒達到年初預期,成了整體恢復的 「短板」。
飛機維修
飛機維修這塊 「剛需市場」,近幾年像開了 「加速鍵」:國內企業靠性價比高、貼近本土的優勢快速崛起,市場規模從 2019 年 639 億元漲到 2023 年 786 億元,預計 2030 年達到 1251 億元,2024-2028 年複合增長率約 6.18%,相當於穩紮穩打地 「爬坡」。
維修類型里,發動機維修是 「*頭」,佔 38% 的市場份額,畢竟發動機是飛機的 「心臟」,維護需求最複雜、技術門檻最高,自然成了維修領域的主導業務。
07 行業核心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