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14 11:37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上海5月14日電(記者 高少華)半導體IP(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知識產權核)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金字塔頂端的價值節點,不僅是芯片設計的核心驅動力,更是支撐人工智能、大算力時代的關鍵基石。中國半導體IP行業近年來快速發展,但產業自足率仍不到10%。業界認為,新工藝與新技術為國產半導體IP創造了新機會,其發展需要加大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生態共建。
全球半導體IP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半導體IP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的關鍵節點,它是將半導體領域當中可複製、可標準化的模塊交由專業公司設計,通過知識產權授權或者版税模式提供給制造、設計、封裝各個環節去使用,以降低集成電路研發成本。
據業內人士介紹,半導體IP處於集成電路產業鏈上游,從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來看,半導體IP的銷售佔比不到2%,但它是非常典型的用小支點撬動大槓桿的產業。相較於傳統芯片研發模式,半導體IP授權模式可以幫助廠家節約時間和資金成本達到50%以上。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着全球智能設備與網絡技術的迭代升級,半導體IP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特別是近兩年人工智能產業全面爆發,大模型訓練推動芯片架構創新,半導體IP作為「樂高積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在近日於上海舉行的2025半導體IP產業研討會上,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漢明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今天,對尖端芯片和可靠性芯片的需求持續強勁,半導體IP是構建複雜芯片的關鍵因素,也是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進程中不可缺失的關鍵環節之一。
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總部發布的《中國半導體IP產業發展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IP市場規模達到84.9億美元,同比增長20.2%,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半導體IP市場空間廣闊,隨着AI、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國內IP市場有望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目前,中國從事半導體IP業務的相關企業主要聚集在長三角地區。上海作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重要的策源地,擁有大陸地區近三分之一的半導體IP企業。近年來,國產半導體IP產業已經獲得了百億元以上的融資,融資規模還在隨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興起而進一步擴張。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祕書長郭奕武認為,「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國和消費市場,背靠廣大的終端應用市場和國產化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半導體IP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國產自足率不到10% 接口IP將成重要增長動能
目前全球半導體IP市場仍為國際大廠所主導,前三大廠商安謀(ARM)、新思(Synopsys)、楷登電子(Cadence)合計市場佔比高達70%。儘管中國市場半導體IP需求佔比近30%,但本土IP自給率僅為約8.52%,產業自給水平依然較低。
中國半導體IP本土化探索起步相對較晚,但目前國產半導體IP廠商也在加速追趕,多家企業正加快自主研發步伐,積極突破技術瓶頸,通過細分市場競爭優勢努力提升市場份額。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半導體技術的持續演進和應用場景的不斷發展,半導體IP行業正在經歷技術革新與市場變革的雙重驅動,特別是新工藝技術的涌現、芯粒(Chiplet)技術變革以及國產化替代浪潮等,為國產半導體IP廠商帶來了新機遇。
半導體IP通常分為處理器IP、接口IP以及其他功能IP,其中,處理器IP與接口IP市場合計佔據全球市場超75%的份額,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領域。特別是接口IP,憑藉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成為未來半導體IP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統計,近年來接口IP市場份額逐漸擴大,2020年時其市場佔比約為20%左右,到2024年時已增至30%。接口IP市場快速增長的原因在於,大量AI算力要依賴於多處理器之間的數據交互,而這就需要接口IP的支持。
國投創益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國投聚力首席投資官夏兵認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進入爆發期,算力需求指數級躍升,算力芯片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窗口。與此同時,AI芯片設計複雜度不斷提升,對半導體IP依賴度日益提高,半導體IP成為支撐AI芯片高性能、低功耗、高效率設計的關鍵「積木」。尤其是接口IP,隨着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HPC)領域高速發展,市場需求更加強勁。
國產半導體IP企業芯耀輝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曾克強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大模型,隨着大模型的發展和應用,大模型參數量的指數級增長直接驅動了算力需求的爆發式提升。接口IP是AI算力的「隱形支柱」,技術迭代速度將超越摩爾定律。未來十年,接口IP將定義AI芯片的競爭力,它決定着算力的傳輸效率與系統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高速接口IP已經成為市場需求最迫切、增長最迅速的關鍵領域。
深化生態合作,構建「IP-芯片-應用」一體化生態
國產半導體IP正迎來廣闊發展機遇,但受制於發展時間較短,國產廠商在技術積累、生態建設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目前,半導體IP企業正在從單一產品競爭轉變為生態競爭,在此形勢下,構建「IP-芯片-應用」一體化生態體系,與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同,成為國產半導體IP企業構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
近年來,國內半導體行業也在加速構建完善的IP生態網絡體系,協同共建產業生態也已成為行業共識。新思科技中國區副總裁姚堯認為,未來半導體IP產業的成功,並不單屬於某一個企業,需要行業能夠真正擁抱技術開放、對產業有一定包容性。新思科技一方面把技術和資源帶入中國市場,支持中國芯片設計企業進行研發創新;另一方面,也會和中國友商一起合作。
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主要為芯片設計企業提供製造服務,同時也提供相關工藝服務。據臺積電(中國)副總經理陳平介紹,半導體IP和工藝息息相關,半導體IP建立在工藝平臺之上,在這方面臺積電也和國際IP廠商以及中國合作伙伴有着緊密合作。
國產圖形處理器(GPU)企業在芯片研發過程中,也在積極通過自主IP等生態建設,構建更好的技術護城河。燧原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張亞林表示,國產圖形處理器企業當前要在相對合理的工藝節點上打磨出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公司也希望與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共同把產業生態打造好。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周峰認為,在半導體IP生態共建方面,要鼓勵國內外機構多方合作,國內企業要借鑑國際經驗,實現共融共通、共同發展。
編輯:葛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