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14 07:30
(轉自: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行 業 周 報
汽車
吉利汽車擬私有化極氪,4 月乘用車零售同比+14.5%
行業概括:汽車板塊本周(2025.5.6-5.9)汽車板塊本周上漲 2.03%,跑贏滬深 300 指數 0.03 個百分點。整車板塊下,乘用車子板塊上漲 1.83%,跑輸滬深 300 指數 0.17 個百分點,商用車子板塊下跌 0.18%,跑輸滬深 300指數 2.18 個百分點,貨車子板塊下跌 0.25%,跑輸滬深 300 指數 2.26 個百分點,客車子板塊下跌 0.04%,跑輸滬深 300 指數 2.04 個百分點。本周汽車零部件板塊上漲 2.42%,跑贏滬深 300 指數 0.41 個百分點;汽車服務板塊上漲 0.9%,跑輸滬深 300 指數 1.1 個百分點。本周上證綜指低於滬深 300指數 0.08 個百分點,汽車板塊整體表現有所提升。
從估值水平來看,截至 5 月 9 日,汽車行業 PE-TTM 為 26.1,較上周下跌 0.29。汽車子板塊估值:乘用車、商用車和零部件板塊估值分別為 26.58、34.62 和24.28,本周乘用車板塊下跌 1.35,商用車板下跌 1.82,零部件上漲 0.4。從汽車相關概念板塊來看,本周(5.6-5.9)汽車相關概念板塊表現整體向好。其中,智能汽車、車聯網、鋰電池指數、傳統汽車、充電樁指數、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汽車熱管理漲幅為 2.08%、2.74%、3.74%、2.03%、4.22%、2.66%、4.6%、-4.02%。從原材料價格來看,截至 5 月 9 日,滬鋁指數、滬銅指數、螺紋鋼指數、滬膠指數分別為 19515.51、76883.71、3023.65、14754.46 點,本周分別變化 -1.73%/ 0.13%/ -2.33%/ 0.53%,PP(拉絲)、99.5%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分別為 7200 元/噸和6.523 萬元/噸,本周價格分別變化 -0.69%/ -3.92%。
吉利汽車計劃收購極氪全部股份並將其私有化。5 月 7 日,吉利汽車宣佈,計劃收購極氪已發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車目前持有極氪約 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極氪將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併。此舉是進一步落實《台州宣言》,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的重要步驟,將強化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根據公司公告,吉利汽車建議購買價為每股極氪股份 2.57 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票 25.66 美元。
4 月我國乘用車零售同比+14.5%,環比-9.4%。5 月 11 日,乘聯會發布2025 年 4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數據。2025 年 4 月,乘用車生產 223.0 萬輛,同比增長 11.2%,環比下降 10.3%;今年以來,乘用車生產 854.4 萬輛,累計同比增長 13.7%。4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 175.5 萬輛,同比增長 14.5%,環比下降 9.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 687.2 萬輛,同比增長 7.9%。
風險提示:原材料漲價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新能源車技術迭代不及預期。
公 司 動 態 點 評
順絡電子(002138.SZ)
新興領域增速顯著,25Q1 營收/歸母創歷史新高
事件:公司發佈 2025 年一季報,2025 年 Q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4.61 億元,同比增長 16.03%,環比下降 14.16%;實現歸母淨利潤 2.33 億元,同比增長 37.02%,環比增長 12.09%;實現扣非淨利潤 2.20 億元,同比增長 39.76%,環比增長 18.95%。
汽車&數據中心業務增速顯著,Q1 營收歸母創新高:2025 年一季度,公司銷售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創歷史同期新高,通訊及消費電子業務略顯平淡,汽車電子、數據中心等新興市場領域增速顯著,新產品及新市場領域保持了持續較快的同比增速,銷售業務結構進一步改善,經營效率持續提升。盈利能力方面,2025 年 Q1 公司毛利率為 36.56%,同比 -0.39pct;公司淨利率為17.84%,同比+2.19pcts,淨利率同比顯著提升。費用方面,2025 年 Q1, 公司銷售、管理、研發及財務費用率分別為 1.68%/ 5.05%/ 7.91%/ 1.49%, 同比變動分別為 -0.36/ -0.49/ -0.62/ -0.38pct,整體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明顯。
全面覆蓋海內外客户,汽車業務同比高增:汽車電子方面,公司持續佈局汽車電子新產品、新應用,汽車新品不斷放量;此外,公司已得到海內外頭部大客户的認可,汽車電子業務已實現全球頂級汽車電子及新能源汽車頭部客户的全面覆蓋。在 2024 年新能源整車銷量增速下降的趨勢下,公司車載業務連創新高,汽車電子及儲能業務 2024 年 1-3 季度同比增長 90.47%。公司持續看好汽車電子、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前景。未來,隨着汽車電子業務新產品導入加速,新應用拓展,各類提前佈局的車載應用及產品持續拓展和推廣、核心大客户市場份額繼續提升,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新興領域開拓順利,超大電流功率電感放量可期:根據 IDC 數據,2024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2.4%,達到 3.317 億部,連續第六個季度保持增長。2024 年全年同比增長 6.4%,出貨量達到 12.4 億部,這標誌着在經歷了兩年充滿挑戰的下滑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強勁復甦。IDC預計,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在 2025 年繼續增長,並預計 2025 年中國新一代AI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 1.18 億台,同比增長 59.8%, 整體市場佔比 40.7%。手機增加 AI 功能,預計將增加更多的功能集成需求,且需要配合使用更多的被動元件。隨着 AI 手機滲透率的逐步提升,對於各類磁性器件的用量和技術要求,也將會處於一個持續提升的趨勢。公司在元件小型化、精細化和複合化方面長期處於全球行業前沿。高性能的元器件需求大量提升,公司作為優秀的元器件供應商有望受益明顯。同時,作為行業眾多頭部企業認證的合格供應商,公司一直積極與頭部服務器大客户協作,共同開發應用於未來的新產品,尤其是超大電流功率電感方面的業務進展順利。
風險提示:技術研發風險;匯率波動風險;新產品拓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公 司 動 態 點 評
歌力思(603808.SH)
多品牌矩陣多點發力,國內市場持續突破
2024 年收入實現增長,海外業務拖累業績表現。公司 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30.36 億元,同比增長 4.14%;實現歸母淨利潤-3.10 億元,同比下降392.99%;實現扣非后淨利潤-3.13 億元,同比下降 489.37%;基本每股收益為-0.85 元,上年同期為 0.29 元。同時,為公司整體戰略考慮,進一步優化公司經營質量和資產結構,公司於 2024 年 12 月轉讓了子公司東明國際持有的唐利國際(Ed Hardy 品牌)50%股權,2025 年 Ed Hardy 品牌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
多個品牌表現各有亮點,IRO 海外業務面臨嚴峻挑戰。2024 年,主品牌歌力思 ELLASSAY 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全面發展,公司高度重視標杆門店的開設和投入,在上海新天地開設全新旗艦店,對北京 SKP 店進行擴位重裝,並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開設深圳灣全國旗艦店。在線下渠道穩步發展的同時,線上渠道取得快速增長,同比增幅達 55%,整體品牌實現 8.4%的穩健增長。此外,歌力思男裝繼深圳寶安壹方城店后,又在深圳萬象天地等核心商圈開設店鋪。國際品牌方面,德國 Laurèl 品牌全面提升品牌力,強化專有 IP「芮心人」,不斷挖掘卓越女性,詮釋「人生由我」的女性力量,全年門店數量增至94 家,收入實現 19%的快速增長。未來 Laurèl 品牌將繼續強化西服這一拳頭產品,持續佔領顧客心智。英國 self-portrait 品牌 2024 年銷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長 21%,已突破 5 億元,持續創下年度業績新高,門店總數達到 73 家,線下標杆門店持續突破,北京三里屯 300 平米概念店於 2025 年元旦正式開業。法國 IRO 品牌中國區表現良好,中國區門店增至 63 家,收入實現 17%的良好增長。2024 年,公司聘請演員王子文作為品牌代言人,以「天生主角」為年度推廣主題,快速提升品牌影響力,並打造全新 IP「摩登片場」,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造型課堂沙龍。同時,由於海外通脹壓力、消費信心疲軟,宏觀環境的壓力持續帶來嚴峻的挑戰,導致 IRO 品牌歐美業務銷售下滑較大,而固定成本高企進一步加大了虧損。針對歐美業務的不利局面,公司聘請專業機構實施降本增效方案,2025 年也將加快並加大對歐美業務的調改措施,大力優化低效不良店鋪,嚴控各項成本。
2024 年毛利率保持平穩,期間費用率提升致淨利率下降。公司 2024 毛利率為 67.36%,同比下降 0.42pct;費用端,2024 年期間費用率為63.72%,同比上升6.16pct,其中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50.00%、9.41%、1.71%、2.60%,同比分別上升 3.92pct、上升 1.07pct、上升 1.06pct、上升 0.11pct。2024 年公司淨利率為-8.42%,同比下降13.98pct。
25Q1 國內市場可比口徑同比增長 8.1%,三大國際品牌國內業務均有雙位數增長。公司 2025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6.90 億元,同比下滑 7.82%;實現歸母淨利潤 0.41 億元,同比增長 40.24%;實現扣非后淨利潤 0.30 億元,同比增長 1.37%;基本每股收益為 0.11 元,上年同期為 0.08 元。2025Q1收入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 EdHardy 不再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剔除此影響的可比口徑下,營收同比增長 1.5%,其中 self-portrait 品牌、Laurèl 品和 IRO中國區同比分別增長 17%、13%和 14%;ELLASSAY 品牌不考慮制服業務確認收入時間差異影響后,同比基本持平;綜合,國內市場可比口徑收入同比增長 8.1%。
投資建議: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品牌時裝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旗下品牌主要包括中國高端時裝品牌 ELLASSAY、德國高端女裝品牌 Laurèl、法國設計師品牌 IRO、英國當代時尚品牌 self-portrait 以及加拿大功能性羽絨品牌nobis。公司現已形成包含通勤、社交、休閒、商務、街 頭等多屬性的品牌矩陣,覆蓋不同細分市場需求,同時,公司打造了適應高端多品牌矩陣的營銷體系,靈活覆蓋線上線下各個平臺與渠道,在品牌推廣端形成了明顯的協同效應。
風險提示: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導致業績下滑的風險,不能準確把握時裝流行趨勢的風險,產品被仿冒及非法網購的風險,傳統電商渠道流量紅利消退、新型電商渠道拓展不利導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