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巨頭領航,萬億市值賽道迎佈局良機,港股互聯網ETF(159568)早盤大漲近2%

2025-05-14 10:20

特朗普稱股市將會大幅上漲,隔夜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港股三大指數高開,恆指漲0.9%,國指漲0.99%,恆生科技指數漲1.58%。盤面上,昨日低迷的大型科技股集體上漲,其中,Q1營收、利潤均超預期,京東漲超4%,百度漲近2%,美團、阿里巴巴、騰訊、小米漲超1%。

相關ETF方面,港股互聯網ETF(159568)高開高走,盤中漲近2%,成交額破6000萬,交投活躍。成分股中多數上漲,京東健康漲超6%;中旭未來漲超5%;阿里健康、美團-W、網易雲音樂漲超2%;美圖公司、中國民航信息網絡、騰訊控股、金蝶國際、金山軟件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1%。

中概股退市的議題再燃,中信證券表示,我們認為根據《加速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規定,中概股美股最早可能在2026年上半年再次面臨退市壓力。另外美方也可能就VIE架構繼續對中概股的攻訐。

回顧歷史上中概股監管演變的關鍵時點,我們發現兩地上市中概股在美成交佔比與退市風險爆發后的股價變化存在負相關,但截至25Q1,兩地上市個股在港成交佔比已達37%,新的退市風險衝擊或小於歷史區間。

回顧基金持倉數據,兩地上市的中概股美股在整個退市風險發酵期間有將近一半的基金持倉市值轉換為港股持倉,反映中概股港股在美股退市風險下確實有承接美股交易與投資者的能力。

而目前整體機構與基金對兩地上市中概股的持倉市值佔比為24.09%,當中我們估算將有103.4億美元市值,或兩地上市中概股市值1.46%的持倉在美股退市假設下被迫賣出。

另外我們不認為港股無法承接中概股大規模迴流,一方面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已明顯改善,另一方面美股強迫退市實際上是將美股的交易轉換至港股進行,給港股帶來增量流動性;並且在短期的股價衝擊下,港美兩地都將有買盤支撐。並且美股強迫退市不改企業內在價值或基本面,短期的負面衝擊或是買入的好時機。

張憶東也發文表示,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中國資產的風險溢價將逐步從過去四年的歷史高位迴歸正常,甚至可能回到歷史低位水平。相反,美國的風險溢價,自2023年以來一直處於負值區間,處於歷史低位。我們認為,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將會在未來得到提升,而中國的風險溢價,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會回落。

因此,內地資金將着眼於權益資產的進一步配置。我們認為,港股將受益於內地財富向權益資產配置的浪潮,也將受益於全球投資者對非美資產和美國以外股市配置的新趨勢。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先后經歷經濟預期下行、Deepseek技術突破引發的中國科技核心資產價值重估、中美貿易摩擦衝擊過后的企穩回升。近期,開源證券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短期政策博弈型品種波動率仍在,中期仍需評估關税政策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潛在壓力導致港股市場繼續顯著回升的漲幅受限,震盪市重點聚焦中國經濟轉型的主線方向。

互聯網板塊具備價值及成長的混合屬性,受益AI產業趨勢步入擴張期,板塊性估值回升首要決定因素仍是宏觀環境向好。

港股互聯網ETF(159568)跟蹤指數覆蓋互聯網軟件、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服務、家庭娛樂等細分領域。前十大權重股包括阿里巴巴-W(18.55%)、小米集團-W(15.77%)、騰訊控股(14.95%)、美團-W(11.43%)等,合計權重78.61%,頭部集中度高,指數深度受益AI應用端發展。

該指數近一年漲幅39.30%(截至2025年4月25日),顯著跑贏恆生指數(同期漲幅28.24%),核心驅動為AI大模型商業化加速與互聯網龍頭利潤釋放。疊加成分股平均研發投入佔比達12%,騰訊、阿里等頭部企業年研發支出超百億,深度佈局AI Agent、Sora視頻生成等前沿領域。

自從上次以來,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已經從61.8%分位上漲至80.9%分位,上漲至壓力位后迎來回調。往后看,此前指數已有漲至80.9%分位,因此后續指數可能將上攻至100%分位。

指數超萬億港元市值企業佔比50%(阿里、騰訊、小米),500-10000億港元中堅力量佔比29%(美團、快手、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嗶哩嗶哩、商湯、金山辦公),形成"巨頭引領+中部創新"格局,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