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12 18:45
(轉自:和顏閲色)
5月12日下午三時,中美兩國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國互降加徵關税為10%。同時,雙方表示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
早前,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長達2日的經貿高層會談。會后,中方代表團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雙方就經貿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事實上,此次會談已被認為是兩國和解的重要信號。截至12日收盤,A、H兩地股值均已回升至4月初水平。其中,上證指數和恆生指數在雙方的聯合聲明發佈前,已高於4月3日水平。美股方面,歷經多輪波動后,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9日收盤價也均高於4月2日水平。
受此影響,金價於12日大幅回調。COMEX黃金期貨盤中一度跌破3270美元/盎司。國內金飾價格跟跌,周生生足金飾品標價1007元/克,較前一日1021元/克的價格下跌14元/克。周大福足金飾品標價1008元/克,較前一日1022元/克的價格下跌14元/克。市場避險情緒有所緩和。
摩根士丹利指,中美貿易會談達成達成重要共識和實質性進展,雙方同意建立經濟和貿易磋商機制。對中國市場是近期一個實質性的正面催化劑。
0
1
貿易戰現「停火協議」
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為期兩天、總計16小時的經貿談判,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當地時間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
同一天,美國財長貝森特向媒體表示,「我很高興地報告,美中在這場非常重要的貿易談判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則説道,「中美將達成一項協議,將有助於減少美國1.2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逆差。」他還稱,「中美能夠迅速達成協議,反映出雙方的分歧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與此同時,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透露,除中美協議外,本周可能宣佈更多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上周美英達成的有限協議仍保留多項英國產品的10%關税。
不過,此次談判取得進展,並不等同於貿易戰已經結束,雙方只是進入了戰略緩衝期。
根據最新的談判成果,中美雙方取消自4月2日后的額外加徵關税,但仍保留10%的額外關税和此前已經生效的關税措施。
而未來這些關税措施是否會進行變動或是取消,仍需要看后續的談判進展。因此,綜合來看美國當前對華商品的平均關税税率仍高達50%。
另外,雙方並未提及此次會談中是否討論了半導體、新能源等競爭最為激烈的核心領域的相關議題。而對於諸如上月18日宣佈的「港口税」等其他對華限制措施,雙方的聯合聲明中也未有提及。
故有市場觀點認為,未來中美兩國全面脱鈎的風險將大大降低,但在部分領域內的競爭仍會非常激烈。
0
2
雙方還剩哪些分歧未解決?
此次日內瓦會談最大的意義,是雙方同意設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從而使兩國經貿摩擦的解決方式從「單邊施壓」轉向「制度化談判」。
過去幾年,美國頻繁使用關税大棒、科技封鎖等手段打壓中國,而中國則不得不採取對等反制措施。如今,磋商機制的建立有助於減少突發性政策衝擊,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然而有市場觀點認為,即使中美雙方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兩國也難以重建互信關係。
首先,美國減少貿易逆差的目的並未達成。
據瞭解,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高達1.2117萬億美元,較上年攀升了14%。其中,中國則成爲了美國最大的逆差對象國,其后依次是歐盟和墨西哥。
根據中國方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高達4.90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全年貿易總額的11.17%。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高達2.57萬億元人民幣,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2025 年 1月,美國貿易逆差再增34%,達到1314億美元,成為1992年以來單月最高的貿易逆差。中國以297億美元再次位列第一貿易逆差國。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的觀點認為:隨着中國經濟持續轉型升級,中美之間關係 從「供需互補」階段發展到了「需求爭奪」階段。中國供給範圍不斷擴張,與美國供給發生重疊,於是出現了對存量蛋糕的爭奪。
其次,在美國的製造業迴流長期戰略中,中國依舊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近年來,美國政府大力推行製造業迴流政策,從奧巴馬的 「再工業化」 戰略,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的 「製造業迴流」 戰略,再到拜登政府的 「供應鏈彈性」戰略。同時,包括減税、財政補貼、加徵關税、限制採購等系列政策相繼出臺。
而面對中國企業的領先技術和雄厚產能,美國採取多種措施,逼迫中國企業進行產能或技術轉移。
2022年,美國發布《通脹削減法案》,並附加多條技術共享條款。受制於此,多家中國光伏、新能源領域企業不得不赴美投資建廠。
2023年,寧德時代與美國福特達成合作協議,由福特出資35億美元在美國新建一座動力電池工廠,寧德時代負責提供技術支持。
2024年,隆基綠能(601012.SH)與當地能源巨頭Invenergy合資建廠,其中,核心原料硅片前置到馬來西亞工廠,並與美國硅料供應商Ferroglobe簽訂本土硅料協議。
同年11月,天合光能(688599.SH)將位於得克薩斯州威爾默的5GW組件工廠,出售給美國上市公司 FREYR(NYSE: FREY),天合光能獲得 FREYR部分股權。
據Reshoring Initative的統計,2010—2023年間從中國迴流美國的企業共1425家,迴流的就業崗位共21萬個。
不過,中國企業赴美建廠依舊無法解決問題。美國當地所存在的工人工作效率、法律法規、產業集羣度、供應鏈密集度等因素大大提高了在美國構建生產線的成本。
其次,政策風險仍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美國政府的持續換屆,以及各州對華資本的不同態度。例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雖對中資持開放態度,但得克薩斯、南卡羅來納等州早已豎起政策壁壘。
但直至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中美仍然有合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