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朗普預告降藥價80%,攪亂全球醫藥股?

2025-05-12 19:04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讓全球藥企戰慄。

特朗普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宣佈,當地時間5月12日將在白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美國將以全球最低價格購買藥品。

特朗普表示,美國的處方藥和藥品的價格會幾乎立即下降30%到80%,而全球其他國家的藥價將上漲,以實現價格平衡。

截至北京時間5月12日收盤,和黃醫藥股價下跌超3%,康寧傑瑞製藥跌超12%,百濟神州跌超9%,邁威生物跌超10%,舒泰神跌超6%。

日韓的大藥企也未能倖免。12日盤中,日本中外製藥株式會社的股價一度下跌7.2%,創下一個月來最大跌幅;第一三共株式會社、武田製藥株式會社股價下跌約5%,SK生物製藥株式會社、Celltrion Inc.和三星生物製劑株式會社的股價均下跌超過3%。

有港股投資分析人士認為,創新葯「出海概念股」的下跌,未必全然是受到特朗普「降價預告」的影響,也有可能是資金從創新葯板塊撤離,轉而投向了更可能受益於中美關税談判進展的其他板塊。此前,特朗普宣佈加徵關税時,曾給予藥品階段性豁免,因此,醫藥股在前一輪税戰中跌幅相對緩和。

「受影響更大的還是美國本土藥企和跨國藥企。」另一位醫藥投資人士對《財經》分析,無論特朗普這一次會做什麼,但他多次對醫藥價格「喊話」,已經讓跨國藥企開始轉變,除了在美興建生產基地,「MNC(跨國企業)要在全球價格體系上動腦子了,biotech(創新生物藥企)也要考慮在不同地區佈局」。

誰將受影響最大?

特朗普發文后股價跌幅較大的中國創新葯企,都是已經或被認為有潛在機會進入美國市場的。其中,百濟神州是中資藥企中,目前在美銷售額最大的。

2024年,百濟神州核心產品抗腫瘤藥物澤布替尼在美國銷售額達138.90億元,佔單品全球銷售額約四分之三。澤布替尼是中國藥企的首個「十億美元分子」,即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藥物,百濟神州全年總營收一半以上來自這一單品。

美國市場給予創新葯的定價空間較高,是澤布替尼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澤布替尼是百濟神州研發的一款BTK抑制劑,2022年,該藥在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的一項頭對頭試驗中,無進展生存期(PFS)率為79.5%,優於強生伊布替尼的67.3%,被認為有成為「同類最佳(best in class)」的潛力。因此,其在美國的售價定為,30天療程12935美元。這個價格,約為中國市場的16倍。

在美國,民眾願意為好的藥品支付更高的價格。這鼓勵了創新葯企,並促進了製藥行業的增長,然而也影響了藥價,同一款藥品在美國有時會比其他國家價格高出5倍—10倍。

特朗普不願意讓這個現狀繼續下去了。他的觀點是,重提藥價最惠國政策,即要求美國享有全球最低藥價國家的同等價格待遇。

2020年,特朗普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提出「最惠國」試點計劃,針對的就是沒有低價仿製藥競爭的新品,讓其價格與法國和日本等藥品價格低得多的國家保持一致。彼時,這一計劃涉美國公共醫療保險Medicare支付的50種B部分藥。政府估計,它將節省約860億美元。

然而,這一計劃被聯邦法院駁回了。原因是政府沒有正確執行規則、制定程序。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財經》分析,行政令雖然看上去影響很大,但美國法律禁止政府和藥企直接談判藥價,而是通過其他代理機構間接談判藥價,政策實施效果就會受影響。

隨着2022年民主黨《減少通貨膨脹法》的通過,形勢起了變化。該法案賦予了醫療保險每年談判少量藥品價格的權力。但該方案嚴格控制參與談判的藥品數量,如2025年僅有15種藥品將參與價格談判。

曾於紐約市政府供職的醫藥人士孟八一認為,特朗普政府可以逼迫像Medicare那樣使用便宜藥,使得政府支付的總醫療費不會上升。但對整個市場來説,最終很可能是降下幾個藥的價格,大多數藥品的價格還是不會下降。

今年以來,特朗普對美國的藥價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滿,直言要降低藥價、轉移產業。然而,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全球市場複雜,實際效果可能低於預期。並且,此次行政令若未獲國會支持,可能會再次面臨訴訟風險。

特朗普政府也考慮對進口藥品徵收高關税。然而令人憂慮的是,這一行為可能會加劇某些藥品(尤其是仿製藥)的短缺,由於美國仿製藥大部分都是從印度、愛爾蘭等國進口,高關税最終會傳導至美國仿製藥價格的上升。

美國市場之外,是哪里?

「和美國比,歐洲不算特別好的醫藥市場。」一位從事醫藥研發、出口的企業高管告訴《財經》。

據公開信息,澤布替尼在歐洲的定價約為 12750 歐元(約合人民幣 10 萬元),價格略高於美國。2024年,澤布替尼在歐洲的銷售額為25.64億元,佔全球總銷售額約13.60%,其七成以上的銷售額來自美國市場。

從事細胞治療的傳奇生物,其抗腫瘤藥物CAR-T產品西達基奧侖賽,在美國上市后的定價為46.5萬美元/針。雖然該公司尚未披露其在國內的定價,但可以參考國內已經獲批上市的其余五款CAR-T產品,它們的定價範圍在99.9萬元到129萬元不等,大約是西達基奧侖賽在美國售價的三分之一。

傳奇生物合作企業強生在2024年業績中提到,西達基奧侖賽全年銷售額達9.63億美元,距「十億美元分子」一步之遙。

此外,君實生物研發的PD-1、和黃醫藥研發的呋喹替尼,在美國的定價也都是在中國售價的數十倍。

從經濟發達程度看,歐洲市場是塊大蛋糕,並且有着審批便利性,一旦在一個國家獲批,可以通過快速流程在三個月內複製到歐盟其他國家。

但是,中國和美國都是統一的大市場,歐洲不是。

前述藥企高管介紹,「歐洲每個國家的醫保政策不同、銷售方式不同、區域有實力的合作商不同,就連説明書的要求都不一樣。」因此,進入歐洲市場,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也需要比開拓美國市場更多的耐心。

儘管如此,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發達國家,仍然是中國藥企在美國之外的較好選擇,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一帶一路」上的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

「新加坡的好處是,它不只是本國市場,東南亞的有錢人會去求醫。」前述藥企高管稱,沙特也同樣具有輻射整個中東地區的特點,「它們雖然經濟水平沒那麼高,但人口基數在那里」。

在關税戰之前,中國藥企已經尋找在歐美之外的市場,有些還賺到了錢。

2024年,復宏漢霖在亞太區(不包括中國大陸收穫)2.37億美元,僅次於北美,超過了歐洲的1.01億元。2023年末,復宏漢霖的抗癌藥物PD-1單抗藥斯魯利單抗在印尼獲批用於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成為首個進入東南亞市場的中國產PD-1。復宏漢霖採取的模式是與當地製藥龍頭企業合作,繼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開發和商業化。

不過,整體看,中國藥企在東南亞、中東等新興海外市場,掙的都是小錢。因此,藥企出海下一步該怎麼落子,還有待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