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蘇靜上任一周年,「換風水」能拯救魅族嗎?

2025-05-08 19:07

蘇靜上任一周年:「搬家」之外,魅族沒有新故事。

作者/無字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2025年春季,一眾智能手機廠商紛紛爭先恐后地推出重磅新品,魅族卻因「搬遷」而引發關注。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DoNews報道,星紀魅族內部搬遷文件顯示,公司將啟動重大組織調整,珠海營銷服務中心(含市場部、銷售部)及上海營銷服務中心員工將整體遷至深圳辦公。目前,星紀魅族集團新任CEO蘇靜、CO0廖清紅已着手安排搬家事宜。

針對為何從珠海搬遷至深圳,文檔顯示,主要系廖清紅認為珠海跟不上大環境,公司需要找個新的根據地開啟新起點,還要對標大疆、華為等身處深圳的偉大企業。

圖源:

圖源:

BOSS直聘

儘管星紀魅族官方並未公開回應上述傳聞,但在BOSS直聘,星紀魅族正招聘的手機系統產品經理、軟件質量工程師、PCB專家等崗位的工作地均在深圳。這似乎印證了魅族將搬遷至深圳的傳聞。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深圳產業結構多元且完善,適合科技企業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魅族在珠海曾創造亮眼的業績,並且現如今珠海也有諸多極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魅族自身囹圄,很大程度上在於創新力匱乏、產品競爭力有限,僅靠搬遷,或許難以走出「微笑曲線」。

吉利並未提振魅族,

沈子瑜已悄然卸任

儘管魅族是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開創者,並且也曾創造數千萬的年出貨量,但2020年前后,魅族手機的市場影響力已微乎其微。CINNO Research統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魅族手機的市佔率僅為0.5%,三季度更是下滑至0.3%

圖源:魅族

圖源:魅族

由於意識到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重新贏回市場,魅族選擇嫁入「豪門」。20227月,吉利旗下星紀時代收購魅族79.09%的控股權,並取得對魅族的單獨控制。隨后,魅族改名為星紀魅族,CEO由黃質潘變為沈子瑜。

吉利之所以選擇收購魅族,主要是因為意識到了萬物互聯時代,智能手機這一重要的大眾計算平臺,對提升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培育用户忠誠度至關重要。

對此,吉利汽車創始人、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的賽道不再單調,兩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係。」

圖源:魅族

圖源:魅族

有鑑於吉利在供應鏈、資金、渠道等方面擁有海量資源,沈子瑜對星紀魅族的發展寄予厚望。20233月,沈子瑜意氣風發地對外表示,「魅族將用三年時間重回國內中高端市場TOP 5」。

遺憾的是,沈子瑜並沒有充分的時間帶領魅族實現上述目標。20245月,星紀魅族高層迎來大換血,沈子瑜卸任CEO,蘇靜接棒,並擔任執行董事。

圖源:每日互動

圖源:每日互動

沈子瑜之所以草草卸任星紀魅族CEO,或許是因為其未能立竿見影地帶領公司踏上覆蘇之路。每日互動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Q2,星紀魅族5G手機的市佔率僅為0.2%,甚至比被吉利收購前還要低。

蘇靜加碼AIAR技術,

魅族並未上演奇襲時刻

沈子瑜和蘇靜交接之時,科技行業迎來了AI風口,星紀魅族也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20242月,星紀魅族對外表示,停止「傳統手機」項目,All in AI

事實上,由於在信息獲取、數據反饋、人機交互等方面均具備顯著優勢,AI確實有可能重塑智能手機,給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Canalys發佈的研報顯示,2024年全球AI手機出貨份額達16%,預計2028年將增長至54%

在此背景下,不止星紀魅族,OPPO、小米、vivo等智能手機廠商也紛紛加碼AI手機。比如,20242月,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在內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機元年。OPPO為此已做好充分準備,並專門成立了AI中心,資源將向AI集中。

衆所周知,AI技術很大程度上屬於「規模經濟」,海量的數據與用户,才能推動AI技術行穩致遠地發展。儘管星紀魅族是手機行業第一批擁抱AI技術的企業,但由於缺少豐沃的數據以及用户基本盤,其AI手機的發展步調明顯比競爭對手慢一拍。

圖源:魅族

圖源:魅族

比如,20245月,通過接入第三方企業提供的基座模型,星紀魅族的Flyme OS才升級為Flyme AIOS,引入Aicy助手。對比而言,早在202310月前后,OPPOvivo等智能手機廠商就推出了自研大模型,並在當年年末,將AI大模型接入自家手機的操作系統。

星紀魅族不光AI技術的推進速度慢於競爭對手,AI手機的推廣節奏也極度迟緩。近年來,智能手機行業紅利消失殆盡,諸多智能手機廠商都致力於通過「機海戰術」搶佔為數不多的存量紅利。比如,2024年,OPPO推出了16款手機。對比而言,同期魅族僅推出了魅族21 Pro、魅族21 Note和魅族Lucky 08三款手機。

圖源:京東

圖源:京東

由於競爭力有限,星紀魅族智能手機產品的銷量遠不及競爭對手。在京東平臺,魅族21 Note的評論量僅為2+,反觀同期發佈的同檔位產品一加Ace 3的評論量高達50+,是前者的數十倍。

圖源:每日互動

圖源:每日互動

一方面,缺乏新奇的技術吸引消費者買單,另一方面,推出的新品數量又十分有限,蘇靜治下,星紀魅族依然沒有成功打開市場。每日互動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星紀魅族5G手機的市佔率為0.21%,與沈子瑜「掌勺」時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樣樣通,樣樣松,

魅族未來想象力在哪?

或許是因為意識到智能手機行業已邁入寡頭時代,星紀魅族很難輕松突圍,蘇靜正致力於帶領公司佈局新興智能終端,包括AR眼鏡、智能指環等,甚至還效仿華為的鴻蒙智行,推出了智能汽車互聯解決方案無界智行。

圖源:魅族

圖源:魅族

不過遺憾的是,魅族的新興業務並沒有展現較強的成長性,幫助公司打開想象空間。天眼查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R眼鏡市場銷量僅28.6萬台,雖然星紀魅族位列第一梯隊,但銷量規模也不過數萬台。

無獨有偶,在汽車領域,星紀魅族也難掩外強中乾的現實。星紀魅族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2月,無界智行平臺累計裝車22款,總搭載量突破60萬,確實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圖源:魅族

圖源:魅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無界智行僅覆蓋吉利旗下部分車型,並不像鴻蒙智行,成爲了外部傳統車企巨頭追捧的「座上賓」。

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星紀魅族不像華為,在通訊、智駕、芯片等方面擁有深厚的技術,無界智行平臺難以與鴻蒙智行一樣,為車企提供數字座艙、智慧底盤、智能駕駛等「硬核」解決方案,只能在系統層面做文章,難以引領汽車行業變革。

現有手機基本盤和新業務均后繼乏力的背景下,蘇靜為星紀魅族開出了「換風水」的藥方,希望帶領公司搬遷至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深圳。

不可否認,深圳孕育了華為、大疆、騰訊等高新技術企業,確實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更適宜的環境。不過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的經濟特區,珠海也擁有不少享譽國際的科技企業。

比如,格力的總部就位於珠海橫琴新區。i傳媒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格力在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的銷售規模市佔率超15%,位列第一。目前,格力正積極佈局生活電器、工業製品、智能裝備等新業務,有望開啟第二春。

由此來看,星紀魅族新舊業務青黃不接的背景下,蘇靜帶領公司搬遷的決策頗為耐人尋味,背后或許隱藏着轉移高層和公眾視線的深層考量。

不過搬遷畢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蘇靜還是需要直面星紀魅族的成長性難題。如果不能儘快帶領星紀魅族打開想象空間,蘇靜或許也難逃與沈子瑜類似的悄然卸任宿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