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MCP,AI時代的「書同文,車同軌」

2025-05-08 20:5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AI智能體2025年的第二把火,燒在了「MCP」上。

4月25日,在Create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一口氣發佈了包括算力支出、AI大模型、工具鏈在內的九大AI產品。其中,MCP可謂是發佈會的重頭戲——首個電商交易MCP,搜索MCP,還有「全面擁抱MCP」的提法,都讓外界開始關注這個略顯生僻的詞。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即「模型上下文協議」,旨在打造軟件與大模型之間,類似「USB」或者「Type-C」這樣的通用接口,讓AI模型能夠有效控制計算機的各類軟件,令其實現「AI智能體」功能。

簡單來説,MCP 類似AI智能體領域的「書同文,車同軌」。

「現在,基於MCP開發智能體,就像2010年開發移動APP。」李彥宏如此描述MCP。而除了李彥宏之外,今年以來,阿里、騰訊、字節等互聯網生態巨頭也紛紛宣佈入局MCP,並逐步將這一概念帶火。

當然,AI智能體協議的江湖未定。此前大火的全華班AI智能體公司 Monica 便採用了與 MCP 差異較大的「虛擬機+雲計算」的模式驅動 Manus AI。哪種方式會成為AI智能體的終極解——兩者或多種方式同時存在,目前來看皆有可能。

而不論誰最后會勝出,MCP 的大火至少説明,AI智能體這個火了不足半年的概念,已經來到了各大勢力AI軍備競賽的正中央。

生態的「早鳥」

如果説上世紀70年代發明的「TCP/IP協議」是如今全球互聯網的基石,那麼今天,MCP正越來越接近成為AI智能體時代的「TCP/IP協議」。

公開資料顯示,知名大模型Claude系列的開發公司Anthropic於2024年11月首次提出MCP,旨在打通大模型與外部工具、數據源的開放標準。

雖然早期MCP的發表「不温不火」,但隨着Cursor、VSCode、Cline等AI智能體先后宣佈支持MCP,以及Manus AI出現,AI智能體快速成為全球互聯網和AI企業眾所瞄準的關鍵賽道。

作為「早鳥」的Anthropic MCP,則因其完全開源的特點,自然而然地迎來了全球AI大廠們的主動適配。

今年3月,OpenAI發佈了新版的AI智能體SDK(開發者應用包),其首次深度整合MCP協議,使開發者能夠通過統一接口快速接入網絡搜索、數據庫查詢、本地文件處理等工具。

同月,谷歌也宣佈為旗下Gemini模型​添加MCP支持。當然,靠着安卓系統成長至今的谷歌,也「警覺地」希望建立自己的生態,並推出了A2A(Agent2Agent)協議,為包括旗下Gemini在內的所有AI大模型提供調用與交互協議,並與MCP形成互補。

微軟則更多考慮借MCP為雲計算「引流」,其不僅宣佈Anthropic聯合開發MPC工具包,聯合OpenAI等企業推動MCP成為AI工具交互的開放標準,並快速推出了基於旗下雲計算業務生態的MCP服務(MCP Server),簡化AI智能體在其雲服務生態中的編纂交互流程。

短短一個季度,海外的AI巨頭們已經就MCP達成了統一戰線,這也使國內頭部AI玩家紛紛跟進。

如阿里雲效仿微軟推出了所謂的「百鍊平臺」,集成了包括阿里系旗下高德地圖、支付寶等MCP服務;騰訊則借其雲TI平臺推出MCP插件託管服務,面向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場景。

而字節跳動、華為也基於其模型和雲計算服務,相繼推出SDK、MCP Server等等。

AI與雲計算的又一次加速

而MCP的大火,客觀上加速了AI大模型、AI智能體以及雲計算的整體發展。那麼它是通過什麼方式做到的呢?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MCP與「大廠」們的關係,很像高鐵與不同的城市之間的關係。MCP負責建設鐵軌,並告訴每個城市如何建設高鐵站來適配自己的鐵路。

而大廠可以自己製作「MCP服務器」——就像城市建設屬於自己的高鐵站一樣,他們可以圍繞高鐵站建立高效的交通樞紐網絡與旅遊向導,高效地對接城市的各種資源,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種潛力。而這些資源和潛力就類似大廠們的各種服務與雲計算。

當然,城市之間客觀存在着競爭關係——這就像高德地圖和騰訊地圖,餓了麼與美團,拼多多與淘寶等等,所以城市們也希望儘快地建設屬於自己的「高鐵站」,即「MCP服務器」,以吸引更多的人購買他們的服務。

從這一層面來説,AI智能體則更像是鐵軌上的火車,由它帶領着用户探索各種城市資源。而由於MCP在連接各類資源的同時,避免了「大廠」們因商業機密無法採用通用鐵軌網絡,因此AI智能體才能暢通無阻地,不受懷疑地調用各種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同在AI智能體賽道之上,但此前大火的Manus並沒有使用MCP協議。

但是,與MCP開放的生態環境相比,Manus需要自己「製造火車、鋪設鐵路、建設高鐵站」,且會因為調用方式的問題,使得其在調用其他軟件的過程中功能受限。

簡單來説,Manus更像一個定製化的工具,其能力的延展有賴於Manus團隊的開發能力。相比之下,MCP則是一個開放式的生態,令整個AI世界開始加速形成。

而在強大的生態倒逼下,Manus AI可能會變成MCP生態下的一個客户端,即「MCP Client」。當然,在率先打響知名度的前提下,融入MCP環境,對於Manus AI來説,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中金公司近日在其發佈的研報中指出,MCP生態正處於「協議紅利期」,早期參與者可以通過定義接口標準、積累AI工具資產以及構建開發者社區形成結構性優勢。類比雲計算浪潮早期微服務、容器化技術概念的提出、亞馬遜雲定義EC2/S3接口標準的戰略價值異曲同工,儘早擁抱MCP的廠商會享受架構升級的紅利,未來甲方在進行業務選型過程中也會重視MCP的兼容能力,積極擁抱的廠商有望在市場份額中提振潛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