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07 08:03
(轉自:電動汽車百人會)
4月24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聯通智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一屆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論壇在上海成功召開。本次論壇圍繞「完善自動駕駛產業生態 推進自動駕駛商業應用」這一主題,邀請到了來自有關部門、產業研究機構、整車與零部件企業及生態企業的多位嘉賓,共同探討自動駕駛發展的趨勢與路徑,推動產業實現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落地的跨越。論壇由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楊殿閣主持。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聯通智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 靳玉志以及各企事業嘉賓出席。
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表示,自動駕駛正處於關鍵發展期,亟須凝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討行業新問題、新機遇與新變化。他指出,堅持科學方法論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
一是要用系統工程的思維發展自動駕駛,因其涉及技術、市場商業邏輯,以及生產關係、社會關係等諸多方面,是一個需要多方協同的系統性工程;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產業演進,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具有階段性,無論是技術,還是監管體系建設,都難一步到位,不能奢求一套制度、一套方法直接解決終極問題;三是用跨界融合的思維發展自動駕駛,必須打破產業壁壘,與人工智能、網聯、信息通訊等產業深度融合,才能讓產業發展之路更寬廣長遠。
01
專家思辨:聚焦監管體系,破解立法困局
專題一圍繞「自動駕駛政策監管及配套體系」議題,邀請到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發展教授工作站主任、教授張柱庭,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江鴻,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靜,中汽中心智能網聯領域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秦孔建等嘉賓發表主題演講。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發展教授工作站主任、教授張柱庭提出,我國現行涉及自動駕駛機動車合法上路仍存在法律缺位的問題,唯有科學立法才能引領和規範自動駕駛走向坦途。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江鴻表示,自動駕駛已超越傳統汽車產業邊界,是連接通用技術與新質生產力躍遷的先導產業。一方面,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中最早找到應用場景和盈利模式,為其他產業應用通用技術提供示範,擴散產業與通用技術結合的知識;另一方面,自動駕駛發展有利於推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產業鏈本土化、自主化,降低通用技術在其他產業的應用成本。她指出,要發揮我國領先市場的潛在優勢,必須明確標準與准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產品合法性制度。自動駕駛立法與監管應推動統一市場加快落地。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靜從制度法理視角系統梳理了中國自動駕駛立法的現狀與挑戰。自動駕駛是技術、產業、法律與文化共同推動的產物。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1部地方性法規圍繞自動駕駛的測試、上路、責任劃分等方面作出探索。國家與地方齊頭並進是中國立法優勢,為自動駕駛保駕護航。
談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中汽中心智能網聯領域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秦孔建表示,汽車行業進入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關鍵機遇期,未來5-10年駕駛輔助、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領域將呈現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節奏。其中,組合駕駛輔助汽車產品迎來大規模爆發,預計今年滲透率超過70%,2030年超過90%,企業應注重功能迭代和安全性能優化;L3、L4 仍處於試點階段,主要集中在示範區的無人車和少量無人物流場景;車路雲一體化建設面臨六「不」困境,即標準不一不通用、信息不準不可用、覆蓋不全不好用,還需長期推進。未來,預計L3 有條件自動駕駛產品准入將在2027-2028年取得突破,人工智能與汽車融合、數據應用等方面也將有新發展。
02
整車與零部件企業論道:深耕技術實踐,突破發展瓶頸
在以「車企及零部件企業自動駕駛探索」為議題的專題二中,華為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李文廣,嵐圖汽車CEO盧放,北汽研究總院院長王磊,廣汽集團投資發展部部長、廣汽傳祺副總經理劉嘉銘、阿維塔科技副總裁雍軍等企業代表分享了最新的實踐經驗與前沿思考。
華為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李文廣從技術與產業協同角度出發,展望了自動駕駛的發展節奏。他認為自動駕駛是具身智能首個廣泛應用產業,車輛在數據和執行器方面比人形機器人更具優勢,且現階段L2 輔助駕駛的前期發展顯示了用户認可度,更容易實現商業閉環。未來自動駕駛作為平臺能力,將實現場景賦能和技術賦能。場景賦能可將乘用車自動駕駛能力拓展到干線物流、末端配送等領域;技術賦能體現在與人形機器人技術棧相通,能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如在充電、停車、洗車、保險等領域開展新業務,幫助用户節省時間。
嵐圖汽車CEO盧放指出,進入智能網聯時代,汽車集成了傳感器、算法和通信技術,極大提升了駕駛便利性和效率,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隨着傳感器、芯片、算法等軟硬件技術持續突破,組合駕駛輔助功能加快集成,加速進入規模化、深層次的應用階段。嵐圖堅持以整車能力為基礎,把「智能架構」與「智慧能力」融合起來,在推動智能化進階的同時,也推動安全的進階。
北汽研究總院院長王磊表示,隨着政策支持、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搭載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逐漸下沉至7萬-20萬元級大眾市場,一場圍繞「技術領先性」與「技術普惠性」的雙線戰爭已全面打響。隨着市場競爭態勢加劇,車企在進行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開發過程中,面臨三大挑戰:技術方面,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相關技術領域仍處高速進化期,技術路線迭代更新速度快;成本方面,系統開發涉及的技術棧複雜,無論是所需頂尖人才還是算力、測試等基礎設施,均需要高昂的研發資金投入;車型研發周期方面,由原來的3-5年壓縮到1-1.5年,有些已經壓縮到1年以內,而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固有的開發驗證周期一般在1.5-2年,兩者產生了嚴重衝突。
廣汽集團投資發展部部長、廣汽傳祺副總經理劉嘉銘表示,中國的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場,數據顯示,我國乘用車市場上,L2輔助駕駛的新車滲透率已經接近60%,每年會有接近2000萬臺新車搭載輔助駕駛功能,為消費者帶來了便捷的智能出行體驗。2030年,L2以上輔助駕駛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90%。他呼籲,安全是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的前提與基礎,希望通過深度融合更多合作伙伴的聯合開發與合作實現自動駕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滿足消費者對於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的體驗要求。
阿維塔科技副總裁雍軍認為在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初期,「野蠻生長」和地方立法鼓勵創新、吸引資本進入是必要的,這使得智能輔助駕駛得以實現從0到1突破。如今,隨着行業逐漸具備自生長、自造血能力,就像新能源車補貼逐步退出一樣,國家開始對智能輔助駕駛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這是對前期成果的肯定,也是行業成熟的標誌。近期加強監管,不僅提升了整體標準,也讓更多用户認識到,並非所有智能輔助駕駛技術都是安全的。
03
生態企業協同:創新實踐探索,賦能產業升級
專題三以「自動駕駛生態企業實踐及思考」為議題,聯通智網科技總經理張然懋,美團副總裁、自動車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T3出行副總裁、創新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季棟輝,京東物流X科技部智能駕駛負責人王梓晨等自動駕駛生態企業分享了各自的企業實踐和思考。
聯通智網科技總經理張然懋表示,近年來,隨着汽車智能化,尤其是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行業對於通信在內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只有「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場景化、低成本」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才能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在不同場景下對信息交互、數據存儲和應用響應的相關需求。為滿足行業新場景需求,聯通智網科技基於中國聯通「算-數-模-安」四位一體的智算能力基礎設施體系,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多種網絡協同,實現分級賦能,打造面向場景的動態網絡能力;二是多級算力融通,提供全場景、全覆蓋的智算基礎設施服務,實現從場景出發的算力互補;三是多源數據融合,挖掘高價值場景,通過數據融合,構建智駕仿真高質量數據集;四是多種應用共榮,探索開放的智能體協同通信基礎,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全出行鏈關鍵智能體應用。
美團副總裁、自動車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提出,驅動自動配送升級需依託車輛、算法、場景、路網、基建五大要素系統。他坦言,當前也面臨三大挑戰:路權准入壁壘高、審批流程複雜漫長、基建標準滯后,比如一段幾公里的路權平均審批需47天,且涉及多級多部門審批,極大制約了創新速度。為推動發展,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支線、末端分階段放寬路權;二是建立跨部門互認機制,推行負面清單管理;三是統籌盤活存量場站,促進充換電設施共建共享;四是倡導市長掛帥設立專班,以提升決策效率。
T3出行副總裁、創新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季棟輝認為,自動駕駛對網約車行業意義重大。首先,司機成本在出行鏈路中佔比超過60%,自動駕駛能顯著提升平臺盈利性。其次,當前出行存在諸多痛點,包括安全事故高發、司機與乘客衝突、夜晚出行安全隱患等,自動駕駛有望改善服務體驗。同時,自動駕駛將為傳統司機提供向AI監管師、陪伴服務等新職業轉型的機會,推動就業結構升級。他強調,當前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有五大關鍵因素:政策監管日益完善,技術由規則驅動轉向數據驅動,量產前裝車降低成本,運營經驗加速複製,市場接受度大幅提升。自動駕駛商業閉環需要科技公司、整車廠、運營平臺三方協作。
京東物流X科技部智能駕駛負責人王梓晨表示,當前推動L4級自動駕駛存在三大核心挑戰:一是規模化受限,路權審批繁瑣、周期長,導致自動駕駛只能小範圍試點,無法快速連點成網,阻礙了城市級運力體系的構建;二是場景化不足,建議在封閉場地建設豐富的測試場景,以仿真和標準化測試替代過度限制的道路審批,推動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三是有序化待完善,智能駕駛后續的事故判責、維修保養、充電標準等缺乏統一體系,急需行業共建規範,確保新技術有序發展。應通過明確標準賦予無人車合法身份,規範扣分、罰款和判責體系,避免「一刀切」的不信任和管理真空,防止病態式發展。
通過本次論壇的深入交流,業界在政策制定、技術研發、場景落地與生態構建等多個層面達成了廣泛共識,為推動自動駕駛產業實現商業化落地和規模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執筆: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