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研究小組警告稱,全球緊張局勢將推動兩年期銅盈余

2025-05-02 20:08

全球銅市場未來兩年可能會出現顯着盈余,因為分析師預計,由於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產量將上升,需求將減弱。

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本周在里斯本結束了半年一度的會議,修改了預測。目前預計2025年盈余將達到289,000噸,是2024年盈余138,000噸的兩倍多。由於擔心美國關税和全球主要市場銅使用量減少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預計2026年盈余將較小但較高,達到209,000噸。

ICSG將盈余擴大主要歸因於礦山和冶煉廠產量的增加。預計明年全球銅礦產量將增長2.3%,達到2350萬噸,主要貢獻來自艾芬豪(OTCQX:IVPFA)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Kamoa-Kakula綜合體、力拓(NYSE:RIO)位於蒙古的Oyu Tolgoi以及俄羅斯的新Malmyz項目。

ICSG預計,2026年,受中國、智利和贊比亞新增或擴大產能以及印度尼西亞產出復甦的推動,礦山供應將進一步增長2.5%。伊朗、巴西、厄立特里亞、希臘和安哥拉等國的一波小型業務也將做出貢獻。

該集團預計,受中國冶煉擴張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新增產能的推動,2025年精煉銅產量將增長2.9%。

然而,由於精礦供應收緊,特別是一次電解精煉,2026年精煉產量可能會萎縮1.5%。隨着各國投資回收能力以減少對開採銅的依賴,二次精煉產量可能增長6.4%,將部分抵消這一下降。

ICSG還下調了銅使用量增長預測,理由是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全球經濟前景疲軟。預計2025年精煉銅使用量將增長2.4%,低於之前預測的2.7%,並在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1.8%。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預計明年的需求增長將從今年的2%降至0.8%。包括歐洲、日本和美國在內的其他主要市場預計將繼續低迷,而亞洲將成為主要驅動力。

雖然能源轉型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等結構性趨勢支持了銅的長期需求,但ICSG認為,當前的貿易中斷抑制了短期消費。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交易所銅庫存增加了25%,主要原因是上海期貨交易所持有量激增,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過剩的趨勢。

閲讀下一步:

照片由TimBrew通過Shutterstock拍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