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5-01 11:38
轉自:勞動報
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進入收官階段,36萬平方米的展館內,超百款首發新車與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同台競技,周末和五一當天都呈現出觀展大客流。
車展火爆,人氣超高,她的「流量密碼」是什麼?如果説過去是以車模為主的眼球經濟,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專業講解員與直播主播的崛起,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從營銷驅動向技術驅動的深刻轉型。
「去模特化」趨勢明顯
車模曾是車展的「流量擔當」。1993年上海車展首次引入車模,彼時海外品牌以異域風情吸引眼球。進入2000年之后,當時紅極一時的超級模特也會現身,將車模經濟推向巔峰。有段時間,各大品牌竟然有了自己的車模篩選標準與偏好。
但隨着廠商或者模特想要搏出位,車展一度出臺「限模令」。雖然這一限制在最近兩屆車展開始松動,但逛一逛2025年的上海車展還是可以明顯感到,車模數量明顯減少,其職能亦發生本質轉變,部分中國品牌車模身着改良旗袍或漢元素服飾,在展示車型時融入傳統文化解讀;外資品牌則偏好簡約科技風着裝,與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演示相呼應。
一位資深車模告訴記者,自己參加了三屆上海車展,規模大大小小的其他車展也參加了不少,感覺車展確實正在進行改變,一是很多品牌開始取消模特,改由工程師站臺講解技術細節,凸顯對產品力的自信。二是廠商對模特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單純站在車子旁邊的「花瓶式模特」少了,而是要求模特也能對自己的部分功能進行演示,「有的品牌還對模特有外語方面的要求,以應對國際觀眾的技術諮詢,導致不少模特朋友主動打了退堂鼓。」
直播主播「霸屏式」登場
與車模降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播主播的「霸屏式」登場。在本屆上海車展首個媒體日,記者在奇瑞展臺看到,幾乎每臺車子前面,都有一整排的主播,正對着手機滔滔不絕,實時解説車型性能、價格及優惠政策,直播間觀眾可通過虛擬試駕、彈幕提問深度參與。
在休息間隙,一位來自寧波的主播告訴記者,她原本就是4S店的銷售,是通過直播的形式,為區域客户「雲逛展」。據記者瞭解,上規模的品牌還會自己組建直播團隊,以「輪班制」實現全天候覆蓋,甚至將發佈會流量直接導入銷售轉化。
此次車展,極氪汽車更是大出風頭,邀請央視名嘴撒貝寧進行直播,並與中國首位F1試車手馬青驊對談,央視的直播畫面直接在大屏幕上播放,將整個展臺的人氣值拉到一個頂峰。
一年前的北京車展上,小米董事長雷軍和360董事長周鴻禕催生了車企高管IP直播的熱潮。本屆上海車展,雷軍沒來,周鴻禕玩起了個人秀,他在小鵬汽車展臺與人形機器人IRON的互動直播觀看量突破500萬次,他的一句「讓機器人也來當牛馬」更是火爆網絡。
此外,隨着新技術成熟,小米展臺通過AR技術讓主播「坐進」未量產的概念車內部,蔚來則利用多機位直播展現換電站全自動流程,觀眾點贊數實時影響展臺互動獎勵發放。
一場優質直播的獲客成本僅為傳統廣告的1/5,且數據可追溯、可優化。主播的崛起,標誌着車展從「線下引流」向「全域營銷」轉型。
技術正在迴歸C位
工程師講解雖然專業卻缺乏一定的親和力,主播直播雖然成本低,但畢竟與手機前的觀眾有相當的距離感。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原本的車模或禮儀人員,開始轉身為車展現場的專職專業講解員。
平時工作和生活在長春的王霖告訴記者,她原本就是一名模特,隨着模特數量減少,相應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自己面試失敗,轉而找到了現場講解的工作。
她表示,講解的要求確實更高,資料就有厚厚的幾十頁,不能説完全背下來吧,至少要對汽車的基本功能要比較熟悉,每天只有午飯時間可以休息一個多小時,客流高峰時間段,只能錯峰吃飯。
車模與講解員和主播的此消彼長,深層邏輯在於汽車產業價值座標的位移。2025年車展呈現三大核心趨勢,一是科技展區擴容: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館面積較2023年增加25%,地平線、商湯絕影等企業展示的自動駕駛芯片、車路雲一體化方案,成為專業觀眾關注焦點。
二是用户體驗升級:極氪9X搭載的L3級智駕系統、理想i8的「無感充電」技術等,均安排工程師現場拆解演示;觀眾可通過VR設備模擬極端路況下的車輛響應,取代過往的靜態觀賞。
三是跨界生態融合:嗶哩嗶哩、小紅書等平臺打造「科技+文化」體驗區,觀眾可拍攝AI生成的古風汽車海報,或參與人形機器人繪畫互動,車展的「破圈」效應持續放大。
當車模退居幕后、主播連接虛實、技術站上C位,這些變化不僅重塑了車展形態,更預示着中國汽車工業從「跟隨者」到「定義者」的角色轉換。正如展館內某塊屏幕上滾動的標語:「這里展示的不是汽車,而是未來。」車展也必然會在將來從「秀場」變為「創新成果檢驗場」。
頭圖為車展上的模特。勞動報記者顏筱依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