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30 15:12
由於外圍不確定性增加,4月,國際資金流出中國等亞洲股市。不過,南向資金仍在持續流入港股市場,4月至今大幅湧入超1600億元,今年已超6000億元,市場預計全年仍將突破萬億元。
本輪香港牛市底色是中國科技資產的集體重估,新消費是主線休息時的完美支線。蜜雪冰城、泡泡瑪特、老鋪黃金則是三大明星消費股,被投資者稱為「港股三姐妹」。建銀國際首席港股策略師趙文利對記者稱,短期內,港股仍面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帶來的波動風險,尤其需警惕潛在的非關税類制裁衝擊,但較大的外部衝擊會加快中國推出增量政策,預計19000點區域將形成較強防禦支撐。中長期來看,港股投資邏輯正逐步由「低估值修復」向「新質生產力重估」轉型。
當前,公募基金約20%的股票配置在港股,機構在港股持倉佔南下持倉一半甚至更高。
南向資金流入或突破1萬億元
4月,港股市場整體震盪上行,恆生指數截至4月29日報收22008點,4月累計漲幅約3%。恆生科技指數4月表現也穩步回升,月內累計上漲近2%。
這一表現已大超預期。4月初至中旬,港股經歷短暫調整,市場情緒在關税衝擊下波動,但整體抗跌性較強。4月下旬,隨着中國重申對出口和就業的支持、美國部分關税政策調整,以及內地資金持續南下,港股迎來反彈,科技和消費板塊表現活躍。
儘管存在對不確定性加劇的擔憂,南向投資者今年至今的淨買盤仍達到780億美元,相當於2024年全年流入規模的75%,併成為港股主要的資金來源,定價權日益增強。
Wind數據顯示,南向資金買入AI科技股和高股息收益率股,分別貢獻了290億美元和220億美元,佔到今年至今南向資金流入的65%左右。 南向投資者的港股持倉持續攀升,已經達到5770億美元,佔到南向合格標的總市值的13%(1年前為10%)。
高盛已將2025年全年南向資金流預測從750億美元上調至1100億美元。趙文利對記者表示,今年南下資金很有可能會突破1萬億元大關,年初至今淨流入已經超過6000億元。
港股買盤來自哪些投資者?當前,境內散户(資金賬户余額大於人民幣50萬元)和機構投資者均可通過南向機制買入合格港股和ETF。根據多家海外投行測算的數據,基於已披露持倉信息,估測機構投資者至少佔到南向持倉的一半,並且可能是今年至今資金流的主要貢獻力量。
在內地公募基金方面,監管規定要求,基金名稱中如帶有「港股」字樣,則應當將80%以上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於港股。其他基金投資港股的比例不得超過50%。
從已披露資產配置情況的基金來看(約佔總資管規模的20%),港股基金將84%的資管規模投資於港股,其他基金的配置比例為28%。已披露的港股總持倉佔到所有基金總資管規模的8%。如果假設所有內地公募基金都將約20%的資管規模投資於港股,則其港股持倉可能達到2150億美元左右,佔到南向總持倉(6100億美元)的35%左右; 如果假設內地對衝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境內外配置比例與公募基金相同,即港股、A股各佔20%、80%,則其港股持倉可能達到700億美元左右,佔南向總持倉的10%左右。
此外,內地養老金和保險公司的資管規模約為6.5萬億元,股票配置比例約10%~15%。假設股票投資的20%配置於港股,估計其港股持倉可能在200億美元左右,佔南向總持倉的3%。
科技是主線,新消費為支線
分行業看,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對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持倉較高;分個股看,阿里巴巴、騰訊和中國移動今年獲南向資金買入額最高,表明稀缺價值和股東回報仍是投資者主要的考量因素。
在投資圈看來,本輪香港牛市底色是中國科技資產的集體重估,新消費是主線休息時的完美支線,尤其是在風險事件來襲時,更具有韌性的消費股則可能跑贏。
老鋪黃金、毛戈平、泡泡瑪特、蜜雪集團、古茗、布魯可、小鵬汽車等一眾新消費股票的大漲營造出了港股的牛市氛圍,也吸引了眾多外資入場。這不禁讓看淡「消費股」許久的一眾投資者捶胸頓足。
3月5日,老鋪黃金以每股600港元的價格超越騰訊,成為港股新一任股王,沒有人會想到老鋪黃金去年6月上市后,股價一路飛漲,至今漲幅已超20倍;近期瘋狂上漲的還有雪王和泡泡瑪特。3月,「雪王」港股敲鍾上市,成為新一代港股凍資王,最新市值超1800億港元;最具戲劇性的是泡泡瑪特,該公司於2020年在港股IPO,而后在低谷時期股價曾跌落至9.4港元,但從2024年開始,國內消費回暖、海外市場爆發,泡泡瑪特營收大漲,股價漲幅超340%。
在市場人士看來,新消費股的上漲是市場和公司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本輪南下資金佔港股成交比重明顯提高后「新常態」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