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9 09:42
原標題:離職OpenAI的大牛們,竟然創立了這麼多公司 來源:機器之心
硅谷新勢力已經崛起,這些創業者來自 OpenAI。
作為 ChatGPT 的締造者,OpenAI 堪稱當今人工智能領域最耀眼的明星。這家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飆升至 3000 億美元估值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離職創業的成員。
OpenAI 的光環效應如此強大,以至於 Ilya Sutskever 的 AI 初創公司 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 和 Mira Murati 的 Thinking Machines Lab 等企業尚未推出產品就獲得數十億美元融資。
這個新興生態圈還包括諸多明星項目,以下是離職 OpenAI 的研究者打造的最受矚目企業盤點。
Dario Amodei, Daniela Amodei, John Schulman — Anthropic
Dario Amodei 和 Daniela Amodei 兄妹二人於 2021 年離開 OpenAI,聯合其他 OpenAI 高管共同創立了 Anthropic,專注於開發安全、可解釋、對齊人類價值觀的 AI 系統。
隨后,OpenAI 聯合創始人 John Schulman 於 2024 年加入 Anthropic,承諾要打造 AGI,但他僅在 Anthropic 工作了大約不到 5 個月,於 2025 年 2 月初正式離職。
Anthropic 開發了名為 Claude 的一系列大語言模型,與 OpenAI 的 ChatGPT 競爭。Claude 以其安全性和對話能力著稱,設計上更注重避免有害內容和偏見, Claude 3.7 是現在*進的大模型之一。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從收入規模來看(2024 年 OpenAI 收入為 37 億美元,Anthropic 為 10 億美元),OpenAI 的體量仍是 Anthropic 的數倍。但 Anthropic 增長迅速,現已成為 OpenAI 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並在 2025 年 3 月達到 615 億美元的估值。
Pieter Abbeel, Peter Chen, Rocky Duan — Covariant
Covariant 創始隊伍 (從左至右):Peter Chen(CEO),Pieter Abbeel(總裁兼首席科學家),Rocky Duan(CTO),Tianhao Zhang(研究科學家)
Pieter Abbeel 是強化學習大牛、UC 伯克利教授,Peter Chen 和 Rocky Duan 是其博士生。三人曾在 2016 至 2017 年間在 OpenAI 擔任研究科學家,隨后創辦了 Covarian(公司另一創始人 Tianhao Zhang 也是其博士生),一家專注於為機器人構建基礎 AI 模型(foundation AI models for robots)的公司。
Covariant 的技術依賴於機器人與現實世界的交互產生的體驗和反饋,其 A1 系統 (CovariantBrain) 的特點之一是將大量真實機器人任務數據融入訓練環節。團隊為此開發了一種新型的人工智能架構,這種架構不受簡單化假設的限制,能夠內化與各種物品的無限組合中相互作用的經驗。
Covariant 在 2024 年 3 月發佈的機器人基礎模型 RFM-1 是當時世界上*基於真實任務數據訓練的機器人大模型,也是最接近於解決真實世界任務的機器人大模型。
Covariant 獲得了包括谷歌 Jeff Dean、斯坦福李飛飛、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 Hinton、LeCun,以及比爾・蓋茨等*科學家和企業家的投資支持
2024 年,亞馬遜聘用了 Covariant 的三位創始人及約四分之一團隊成員,此次「準收購」被一些人視為大科技公司在規避反壟斷審查背景下的戰略動作。
Ilya Sutskever — Safe Superintelligence
OpenAI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於 2024 年 5 月離開 OpenAI,據稱他曾參與一場試圖罷免 CEO Sam Altman 的未遂行動。不久之后,他創立了 Safe Superintelligence,簡稱 SSI,並表示其目標只有一個,產品也只有一個:打造「安全的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
目前關於該初創公司的具體動向信息非常少:既沒有推出產品,也尚無收入。但投資者的興趣依然熾熱,其已成功融資 20 億美元,最新估值在本月 reportedly 上升到了 320 億美元。
Andrej Karpathy — Eureka Labs
計算機視覺專家 Andrej Karpathy 是 OpenAI 的早期成員和研究科學家,2017 年離開后加入特斯拉(Tesla),領導其自動駕駛(Autopilot)項目。他於 2022 年 7 月離開特斯拉,之后短暫迴歸 OpenAI(2023-2024 年)。2024 年 7 月創辦了自己的教育科技初創公司 Eureka Labs,該公司致力於構建 AI 輔助教學助手。
Andrej Karpathy 長期致力於人工智能普及和教育。他在斯坦福大學開設的 CS231n 課程、YouTube 上的 AI 教程以及「Zero-to-Hero AI」系列廣受歡迎。Karpathy 認為,當前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稀缺,而生成式 AI 的進步為「人人都能獲得高質量個性化輔導」帶來了可能。
Eureka Labs 的*產品是 LLM101n—— 一門本科級別的課程,旨在指導學生訓練自己的 AI 模型。課程材料將在線開放,並計劃組織線上和線下學習小組,實現「教師 + AI 助教」的共生教育模式。
Mira Murati — Thinking Machines Lab
Thinking Machines Lab 的 CEO 為 OpenAI 前 CTO Mira Murati,她曾在 OpenAI 領導過研究、產品與安全方面的工作。去年 9 月,Murati 離開了 OpenAI。
在 OpenAI 工作期間,Mira 在 ChatGPT、DALL-E、Codex 等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此以外, GPT-4o 以及 OpenAI o1,都是在 Mira 的領導下完成的。
Thinking Machines Lab 於 2025 年 2 月正式成立,旨在打造更可定製、更強大的人工智能。
這家位於舊金山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目前沒有產品或收入,但擁有眾多前 OpenAI *研究人員。
在這份創始團隊名單中,有很多行業大佬。比如 John Schulman 擔任首席科學家,他是深度強化學習的一位先驅研究者,創造了著名的 PPO 算法。同時也是 OpenAI 的創始人之一,曾共同領導過 ChatGPT 和 OpenAI 后訓練團隊。
又比如 Barret Zoph 擔任 CTO,也曾是 OpenAI 的一位技術主管,領導過 OpenAI 的后訓練團隊,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對齊、工具使用、評估、ChatGPT、搜索、多模態等等。
據報道,該公司正在籌集 20 億美元的種子輪融資,估值至少達到 100 億美元。
Aravind Srinivas — Perplexity
Aravind Srinivas 曾在 OpenAI 工作一年,擔任研究科學家,直至 2022 年離開,之后共同創辦了 AI 搜索引擎 Perplexity。
Perplexity 利用大型語言模型(如 GPT-4、Claude、Llama 等)結合實時網絡檢索,能夠理解用户的自然語言查詢,自動從互聯網和多種數據源中收集、分析並生成簡潔準確的答案,同時在回答中附帶信息來源鏈接,提升答案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Perplexity 還提供「焦點」功能,用户可以限定搜索範圍,例如只搜索 Reddit、YouTube 或學術論文等特定領域,以獲得更精準的結果。
Perplexity 吸引了傑夫・貝索斯及英偉達等一系列高知名度的投資者。儘管 Perplexity 也因涉嫌不道德的數據抓取行為引發爭議,但目前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正在以約 180 億美元估值籌集約 10 億美元融資(截至 2025 年 3 月)。
Kyle Kosic — xAI
Kyle Kosic 於 2023 年離開 OpenAI,成為創業公司 xAI 的聯合創始人及基礎設施負責人。xAI 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 AI 公司,旗下擁有對標聊天機器人的產品 Grok。然而到了 2024 年,Kyle Kosic 又回到了 OpenAI。
Grok 的最新版本為 2025 年 2 月發佈的 Grok 3,被馬斯克稱為「地球上最聰明的人工智能」。Grok 3 由 xAI 自建的超級計算機「Colossus」支持,使用了約 20 萬個 NVIDIA GPU 進行訓練,累計訓練時長高達 2 億 GPU 小時,是目前規模*、計算能力最強的 AI 訓練之一。
xAI 收購了已更名為 X 的前推特公司(Twitter),合併實體的估值達到 1130 億美元。全股票的交易模式引發了一些質疑,但若看好馬斯克帝國的前景,則被視為一筆不錯的交易。
Emmett Shear — Stem AI
Emmett Shear 是 Twitch 前 CEO,亦曾在 2023 年 11 月(在 Sam Altman 重返公司之前)短暫擔任 OpenAI 臨時 CEO(僅數日)。
根據 TechCrunch 2024 年的報道,Shear 正在運營自己的隱匿型初創公司 Stem AI。雖然目前關於該公司的業務和融資詳情不多,但已獲得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投資。
Jeff Arnold — Pilot
Jeff Arnold 曾於 2016 年在 OpenAI 任職五個月,擔任運營主管,之后於 2017 年共同創辦了會計初創公司 Pilot。
Pilot 專注為高速成長的科技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提供專業的財務服務,主要包括記賬(bookkeeping)、税務(tax)和首席財務官(CFO)服務。
Pilot 在 2021 年完成了一輪 1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估值達到 12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傑夫・貝索斯。Arnold 在 2024 年離開 Pilot,創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
David Luan — Adept AI Labs
David Luan 曾擔任 OpenAI 的工程副總裁(VP of Engineering),於 2020 年離職,隨后經歷了在谷歌的短暫工作后,於 2021 年共同創辦了 Adept AI Labs,一家開發面向辦公人員的 AI 工具的初創公司。
Adept 的旗艦產品是 AI 助手 ACT-1。它通過自然語言理解用户需求,能夠自動在瀏覽器、招聘軟件、表格等多種應用中執行操作,比如自動整理數據、填寫表單、導入信息等,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ACT-1 以「覆蓋窗口」的方式工作,直接在現有軟件之上操作,無需用户切換應用。
Adept 在 2023 年完成了 3.5 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但 Luan 於 2024 年 6 月離開,加入亞馬遜,領導其新的 AI 智能體實驗室(AI agents lab),此前亞馬遜已聘請了 Adept 的創始團隊。
Tim Shi — Cresta
Tim Shi 是 OpenAI 的早期成員之一,據其 LinkedIn 資料,他於 2017 年在 OpenAI 工作一年,專注於安全的 AGI 建設。
此后,他創辦了 Cresta,這是一家專注於 AI 客服中心(AI contact center)解決方案的公司。Cresta 是全球最早將生成式 AI 大模型(如 GPT)大規模應用於企業生產環境的公司之一,2019 年便已在財富 500 強客户中部署相關係統。
據瞭解,Cresta 已從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 等*風投機構累計融資超過 2.7 億美元。
Tim Shi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以*名成績),后在斯坦福大學攻讀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和強化學習。也曾在 DJI 和 Dropbox 等公司從事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相關工作。
Maddie Hall — Living Carbon
Maddie Hall 曾在 OpenAI 從事「special projects」,但於 2019 年離職,並聯合創立了 Living Carbon。
Living Carbon 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初創公司,旨在研發能夠吸收更多空氣中碳元素的植物( engineered plants),以應對氣候變化。
據一份新聞稿稱,Living Carbon 在 2023 年完成了 21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使其迄今為止的總融資額達到 3600 萬美元。
Shariq Hashme — Prosper Robotics
根據 Shariq Hashme 個人資料顯示,他於 2017 年在 OpenAI 工作了 9 個月,期間開發了一款可以玩熱門電子遊戲 Dota 的機器人。離職后,Hashme 加入初創公司 Scale AI 。
之后,Hashme 於 2021 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 Prosper Robotics 公司,總部位於倫敦。
該初創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家居機器人管家,它可以做早餐、打掃辦公室、整理牀鋪等等。目前,他們已經推出了*機器人產品 Alfie。
Jonas Schneider — Daedalus
Jonas Schneider 在 OpenAI 工作期間,創立並領導了 OpenAI 機器人軟件工程團隊,該團隊致力於通過學習與物理世界交互的「軟件 + 機器學習 + 硬件」系統推進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研究。該團隊訓練了一隻類似人類的機械手來解開魔方,並以前所未有的靈巧度操控其他物體。
Schneider 於 2019 年離職,之后成為 Daedalus 聯合創始人。
Daedalus 公司主要研究*進的精密零部件,致力於為機械、航空航天、半導體、能源等領域的公司生產零部件。
去年在 Khosla Ventures 等公司的投資下,該公司完成了 21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
Margaret Jennings — Kindo
Margaret Jennings 曾於 2022 年和 2023 年在 OpenAI 工作,在此期間擔任 OpenAI 應用 AI 部門負責人,之后離開併成為 Kindo AI 的聯合創始人。
Kindo AI 成立的初衷是讓企業能夠安全地採用和管理人工智能技術,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
該公司於 2023 年 9 月完成了由 Riot Ventures 領投的 7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目前,該公司已籌集超過 2700 萬美元的資金。
另據 LinkedIn 個人資料顯示,Margaret Jennings 於 2024 年離開了 Kindo AI,前往法國 AI 初創公司 Mistral 擔任產品和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