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電聯張晶傑:電價機制發展機制應該與時俱進

2025-04-28 13:47

  4 月 23 日,由祥峰投資中國基金和淡馬錫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首屆「綠智未來」可持續發展全球挑戰賽在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正式啟動。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楊浦區委書記薛侃、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羅德傑、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領導,以及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創平臺、學術機構、非營利組織代表等 200 余人出席啟動儀式,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在以「新能源政策驅動下的市場重塑與全球機遇」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中電聯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晶傑女士受邀出席並分享觀點。

  張晶傑表示,中國電力發展規模在世界的份量越來越重。從2011年開始,中國電力發電裝機居世界首位,2024年發電裝機已經佔世界近1/3。在中國電力高速發展的同時,清潔轉型也在加快。在中國「雙碳」目標公佈之后,電力作為實現「雙碳」的主戰場,把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作為重要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新能源佔比逐步提高,2024年新能源發電量佔比(即新能源滲透率)超過了18%,今年年底將超過20%。電價機制、發展機制,也同時與時俱進。

  她指出,新能源面臨「穩價」與「入市」的雙重挑戰,國家層面也在「穩定投資」與「深化改革」間尋求平衡。在此背景下,國家決定強化市場機制作用,通過市場化的價格機制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系統調節成本合理分攤,調節各類型電源電價水平,推動新能源發展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

  她介紹,現在的136號文形成了新的上網電價機制,有幾方面內容:一是「保量保價」轉向「市場收入+機制電價」,即新能源度電收益由電能量市場收入+機制電價補償-輔助服務分攤形成。二是推動現貨價格充分反映時空供需,出清電價反映一天內新能源上網電量的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

  她指出,從新能源的發電項目而言,一是深化營銷體制機制改革,高度重視售電公司的價值,打造「新能源+」新業態,從硬件層面保障電量消納、減少偏差,提升經營效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在市場交易領域的應用。二是優化交易及報價管理流程,提升風光功率預測、中長期和短期電價預測能力,強化生產、規劃和營銷協同。三是建立適應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新形勢的投資決策模型,從原有的固定電價收入轉變為預測值,統籌考慮系統需求、空間價值、價格走勢和交易機制等關鍵市場,電價邊界逐步科學化、精細化,為新能源項目的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張晶傑主任圍繞CCER機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及市場價值提出以下核心觀點: 

  1. 市場機制驅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CCER作為碳市場核心機制之一,與電力現貨市場、中長期交易協同,為可再生能源提供額外收益渠道,彌補項目收益率不足(如海上風電項目IRR僅4.5%-7%),通過減排量交易可提升至合理水平。 

  2. 方法學開發與政策協同:首批CCER方法學(海上風電、光熱發電)已進入登記覈查階段,未來需推動更多可再生能源方法學落地。

  3. 投資邏輯轉向「技術+機制」耦合:戰略投資需兼顧技術經濟性與政策機制支撐,建議投資方參與政策研討,把握方法學開發中的市場預期,形成「技術-機制-政策」閉環。 

  4. 行業協作推動政策完善:生態環境部正通過公開徵求意見完善CCER制度,需企業、行業共同參與方法學設計(如碳足跡覈算、數據監測標準),確保政策透明性與實操性,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穩定市場環境。 

  總結來看,CCER通過市場化機制將減排量轉化為經濟收益,成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的關鍵變量,未來需強化政策協同與行業參與,釋放碳資產對能源轉型的支撐價值。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