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濟南提升城市軟實力創新案例,章丘這些入選!

2025-04-27 12:54

  4月25日下午,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北京大學城市軟實力研究院聯合山東商報,開展的「2024濟南‘提升城市軟實力’創新案例集中展示活動」舉行。活動中,章丘各級各部門共上報各類案例50多件。最終,章丘六個案例入選。分別是:

  1.開闢軟實力新路徑案例

  ①濟南市章丘區政協的《章丘工業記》一書一展徵編項目

  ②濟南市章丘區中醫醫院的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創新舉措案例

  2.塑強軟實力新優勢案例

  ③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的「標準化+個性化」廠房建設招引新路徑案例

  3.展現軟實力新氣象案例

  ④中共濟南市章丘區委宣傳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篷車」進村居(社區)案例

  4.打造軟實力新格局案例

  ⑤濟南市章丘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的打造親清會客廳、優化營商環境案例

  ⑥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的「村村互助」服務、強化基層治理案例

  01開闢軟實力新路徑案例

  濟南市章丘區政協:《章丘工業記》一書一展徵編項目

  工業是章丘作為傳統「鐵匠之鄉」的厚重底色和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其藴含的工業文化也是章丘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多維度反映章丘工業75年來的發展變遷軌跡,深入挖掘章丘工業歷史的寶貴財富,章丘區政協充分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重要作用,以「三親」(親歷、親聞、親見)史料為載體,開展《章丘工業記憶》一書的徵編工作。

  章丘區政協聯合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文化和旅遊局、檔案館、統計局等單位就全區工業發展狀況、工業遺存底數、工業文化保護利用等情況開展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與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區文聯等單位協調聯動,吸收老干部、老同志及文化文史人才組成編審組、採訪組;赴省市文史委及章丘區宣傳、檔案、黨史、市場等部門和街鎮,查閲、復錄了大量歷史資料,作為還原章丘工業記憶的重要依據。向全社會發出《關於開展〈章丘工業記憶〉資料徵集工作的啟事》,廣泛徵集1949年至今反映章丘工業行業和工業企業各歷史階段發展變遷歷程的各類文稿和照片。共徵集圖片近500張,文字50余萬字。並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為主題,舉辦《章丘工業記憶》圖片展,在龍泉大廈、區政協文史館、政務大廳巡展近60天。《章丘工業記憶》全書43萬字,收錄回憶錄、報告文學、新聞報道等文章70篇。

  濟南市章丘區中醫醫院: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創新舉措案例

  2024年,章丘區中醫醫院充分發揮區域內中醫藥文化傳播主陣地作用,聚力完善基礎設施,突出文化內涵建設,加大宣教活動力度,以「三借」促進中醫藥文化在章丘大地的守正創新,成功創建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與區政協、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合作提煉章丘歷史文化符號和與中醫有密切關聯的實物展品與文獻記載,優化提升了中醫藥文化展覽館。館內以實物和版面相結合的形式,設置了「風物章丘、光耀長河、千年醫脈、傳承有我」四個板塊,輔以館東西兩側「韓氏正骨主題文化牆」和「龍山文化主題展」,全面展示了章丘歷史文化、章丘中醫藥溯源及醫院發展歷程和內涵特色。從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説是中醫重要立論基礎的歷史價值出發,在鄒衍墓、史料記載的鄒衍廟等章丘文化遺蹟支撐基礎上,建設鄒衍主題景觀區、鄒衍名醫堂,藉助鄒衍雕像、鄒衍經典學術思想展板等文化載體,打造「鄒衍」中醫文化品牌。

  章丘中醫院內建設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心,整合治未病、鍼灸推拿、亞健康等傳統診療資源和文化特色。建設中醫藥文化體驗區,全天候免費開放。開闢中藥植物園,設山東道地中藥區、章丘常見中藥區、藥食兩用中藥區、採收種植體驗區、常用中藥區五部分,種植中草藥植物70余種,為研學等體驗活動提供了條件。

  開展中醫養生知識宣教、中醫義診服務、中醫適宜技術體驗、中藥茶飲品嚐、辨識中藥贈膏方、中藥香囊製作等互動性項目,開展中醫藥文化開放日活動,設置中醫健康小課堂、中藥版畫拓印、中藥植物拓染、中藥稱量體驗等項目。把脊柱側彎和扁平足義務篩查納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八段錦養生功法走進學校運動會,院校聯合開展中藥原植物採集辨識活動。章丘區中醫院依託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開展更多更受羣眾歡迎的中醫藥文化活動,推動中醫生活化、生活中醫化。

  02塑強軟實力新優勢案例

  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標準化+個性化」廠房建設招引新路徑案例

  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標準廠房建設破題新形勢下招商引資新路徑,堅持標準化建設和個性化定製相結合,有效保障了項目的快速落地,提升了招商質效,塑造了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極大助力了汽車產業的集聚。

  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由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任「鏈長」,抽調相關部門、街道的「精兵強將」組建汽車產業鏈工作專班,頂格統籌推進全區汽車產業招商。圍繞中國重汽、臨工機械等龍頭企業帶動,繪製了「專注整車製造,完善關鍵零部件配套,補齊原材料與工藝斷點,開拓汽車后市場服務」的招商地圖。邀請原長城汽車、原中國重汽高管等汽車界資深人士擔任「招商大使」,組建汽車產業鏈「智囊團」,為汽車產業集聚打下了堅實基礎。

  採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投資1.8億元完成原卓達工業園改造,立足打造重汽配套集聚區,設立濟南(明水)汽車製造產業園,盤活12萬平方米標準車間和7800平方米科研辦公樓,引入項目8個,實現產值5億元。以濟南明水汽車製造產業園為核心,按圖索驥,輻射帶動臨工、中鈺、中辰等9個重點項目落地,新增定製化廠房28.9萬平方米,集羣規模不斷壯大。與青島經開區合作共建,建設濟南青開科創園,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開啟合作招商新局面,成為全省國家級開發區合作典範。

  設立全市經開區首家企業服務中心,承接省市區三級審批權限100余項,建立「超前服務」「項目管家」等機制,聚焦工業類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推行「容缺審批+承諾制」改革,「線上+線下」聯動,線上實行「一站式審批+集成辦服務」,線下開設流動服務車上門服務,切實讓數據、管家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目前已累計為落地汽車產業項目辦理各類審批手續120余件次,有效保障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通過標準化+個性化相結合,形成了佔地1000余畝、以汽車製造為核心的重汽配套集聚區,引入項目17個,總投資46.6億元,新增產值50億元。2024年7月24日,全省開發區標準廠房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並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03展現軟實力新氣象案例

  中共濟南市章丘區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篷車」進村居(社區)案例

  「羣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3月,章丘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廣場等陣地,創新開展「文明實踐大篷車」進村居活動,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立貫通城鄉的服務平臺,將各種優質文化資源延伸到農村基層,着力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

  文明實踐大篷車是開展「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的創新舉措,以一場羣眾微宣講、一場惠民政策解讀、一場文化文藝演出、一場非遺項目展示、一場便民志願服務等文明實踐活動,實現「一次參與、多種體驗」,將陸續走進全區18個街鎮。「文明實踐大篷車」通過與各部門、各單位的協同合作,鏈接社會資源和社會組織,把常態化開展的、便於服務羣眾的、羣眾易於接受的項目、活動、培訓等吸收到活動當中,形成合力,更實、更細、更精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目前,「文明實踐大篷車」進村居(社區)活動已累計開展18次,服務羣眾1.7萬人次。「文明實踐大篷車」打破了傳統文明實踐方式的侷限性,以其靈活多變、貼近羣眾的特點,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載體。這種創新方式有助於推動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提高文明實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篷車」正引領時代新風尚,引導羣眾規範文明行為,不斷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04打造軟實力新格局案例

  濟南市章丘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打造親清會客廳、優化營商環境案例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對於提振發展信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章丘區結合實際依託區企業服務中心搭建「親清會客廳」,健全涉企問題收集—解決—回訪—提升機制,推動「親」「清」政商關係不斷深化,實現政企溝通常態化、長效化。截至目前,已開展「親清會客廳」活動83期,為191家企業解決各類困難問題247個,為市場主體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暢通反饋渠道

  全面收集涉企問題

  「將來的新增土地指標不可能再富余很多了,只能靠挖掘存量,提高畝產效益,把土地真正的價值發揮出來。」2024年3月的一天,一場「親清會客廳·周末有約」針對項目現有廠區室內管網改造、室外環境改善提升、廠區道路修繕、電力增容等6個方面的問題分別發表意見。經協商,通過了項目土地盤活處置方案,逐環節明確了處置責任。根據「周末有約」會議紀要,3天之后6部門同時上門服務,幫助項目單位瞭解土地政策,並順利辦理完成立項手續。投資5667.4萬元的濟南能源集團和立新材料有限公司管材生產基地項目、7000萬元的山東歐適能新能源項目和投資4000萬元的山東星元實業有限公司項目已同時落户智造基地。智造基地項目負責人韓峰坦言,「親清會客廳·周末有約」讓企業家和各部門面對面暢所欲言,沒有障礙,確實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讓企業有了做大做強的底氣。

  章丘區「親清會客廳」通過建立線上+線下溝通方式,整合部門、鎮(街)、商(協)會等涉企服務資源,全方位多層次收集、受理企業問題訴求。線上,藉助政府門户網站政企直通車、區長信箱,讓企業訴求快速直達;依託「智慧導服」平臺和「泉惠企」平臺訴求服務模塊,實現企業訴求24小時全天候在線受理;開通83278100企業服務專線,企業訴求實現一號連通、即時辦理。線下,實行「領導干部+科長」包聯企業機制,深入調研走訪,徵集企業訴求;在區政務服務大廳企業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現場收集企業羣眾反映的涉及歷史遺留、邊界不清、需協同辦理等難點問題;在18個鎮街商會設立「親清」聯繫點。整合產業園區、特色樓宇等現有企業服務場所和人員力量,掛牌成立10個「泉惠企」企業服務站,構建大廳、園區、商會、行業協會一體化服務矩陣。

  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企業代表、法律工作者等領域公開選聘30名「營商環境體驗官」,定期開展體驗活動,收集各領域涉企問題,全力推動企業訴求「應收盡收」。走進「親清會客廳」的企業既有中國重汽等重要骨干企業,也有慶亮模具廠這樣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既有百脈泉酒業等本土老牌企業,也有江河綠色智造中心等新招引企業;既有精工鍛造等工業類企業,也有節點生態農業等農業類企業。收集到的企業訴求也是多種多樣,涉及用地、立項、環評、供電、供汽、供暖、融資、道路通行等各個方面。

  創新服務模式

  切實解決企業訴求

  堅持「事要解決」工作原則,對收集的企業訴求進行精準分類,定期開展「親清會客廳·周末有約」活動,以有解思維推動涉企訴求精準、高效解決。簡單訴求快速辦理,與各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對於涉及單一部門、鎮街的簡單企業訴求,按照「2110」工作機制,通過「智惠導服」線上轉單方式,明確辦理時限,確保企業訴求即接即辦。複雜問題聯動解決,對於涉及多部門的複雜問題,每周五邀請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聯合開展「親清會客廳·周末有約」活動,與企業面對面溝通,共同會商解決,實現涉企問題「一站式」辦理。

  在瞭解到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產教融合實訓中心建設項目需解決土地證、施工許可證、供電等6個問題后,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立即組織自然資源局、住建局等12個部門開展「親清會客廳·周末有約」,通過容缺受理,靠前服務,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瞭解決方案,解決了施工許可證辦理、雙電路供電等問題。難點問題提級處置,針對企業訴求範圍更廣、層次更深的問題,提級至區級領導推動解決。能當場解決的問題,區級領導當場「拍板」,當場無法解決的,明確責任部門、限時解決。

  山東瑞燁新能源裝備公司是省內規模較大的高性能鋁合金法蘭生產企業,計劃新上備用熔煉爐以解決企業因大修停產帶來的延迟交貨問題。區委書記馬志勇在「親清會客廳」現場調度發改、工信、環保等部門,為企業解決了卡脖子問題,企業2024年產值增加了25%。目前,已有14位區級領導先后走進「親清會客廳」,為企業解決訴求問題60余個,促成企業新上項目投資8.5億元,產值增加14億元。

  把握關鍵環節

  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壓緊壓實各部門工作責任,緊盯關鍵節點,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從制度上保障,制定《關於進一步健全區政府領導同志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工作措施的方案的通知》《關於建立區級領導走進「親清會客廳」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的實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堅持區級領導領銜,強化現場「面對面」解決,加快構建高效務實的領導干部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

  跟蹤督辦,對「親清會客廳」研究確定的問題,區企業服務中心制發《企業訴求辦理工單》轉相關責任部門限時辦理。相關責任部門在規定時限內上報辦理結果或辦理進度。對於暫時未解決的訴求,區企業服務中心跟進督導,實行銷號管理。對於沒有正當理由、未按要求辦理的,轉區政府督查室督辦。對於推諉扯皮,落實不力,造成不良影響的,移交區紀委監委機關處理。企業訴求辦結后,回訪企業進行滿意度評價,打造「發現問題、督辦解決、反饋評價」工作閉環。華明水泥有限公司擴產擬上新項目需要解決環評手續及電力增容問題。區委副書記、區長邊祥為走進「親清會客廳」,與審批、環保、供電等部門現場研究解決方案,制發《企業訴求辦理工單》,不到兩周時間企業順利拿到了環評批覆文件,並解決了用電需求,贏得了企業的高度評價。

  固化提升,通過解決企業訴求個案,進一步查找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並將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以制度進行固化。在這一過程中,很多苗頭性問題被提前發現、隱藏性問題被深挖出來、代表性問題被輻射帶動,企業訴求的解決由「零敲碎打」升級為「一件事」。「親清會客廳」解決山東天大倉儲項目拓寬廠區大門出入口問題后,召集公安、工信、交運、城管、園林綠化等相關職能部門,對該類問題進行了摸底和分析,進一步優化了道路挖掘修復「一件事」工作機制。企業再遇此類問題,可現場「吹哨」,職能部門在「接哨」中聯合行動,主動上門為企業紓難解困。

  下一步,章丘區將持續深化「親清會客廳」常態化政企溝通服務品牌打造,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建議,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提升市場主體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貢獻力量。

  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村村互助」服務、強化基層治理案例

  面對複雜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人口結構,「單村作戰」的工作模式難以滿足發展需求,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以深化「黨建引領在官莊」工作品牌為契機,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實踐中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村村互助」服務新模式,展現了鄉村治理的創新與活力,切實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這里,善治善為既是治理的理念,也是行動的綱領;村村互助既是發展的策略,更是凝聚的力量。

  從「單兵」到「協同」

  「一盤棋」思維聚勢能

  清晨,地平線泛起絲絲亮光,浸潤着淺藍色的天幕。薄霧如一尺紗,被鳥翼劃破,還不灼人的日光從縫隙中流溢下來,淡淡的金色灑落在三角灣村的青峰綠水間。山水掩映間的村落卻並不靜謐:這邊,石匣村和三角灣村的志願者正拿着鐵鍬清理着雜草;那邊,漁灣村的志願者推來了小車,搬運碎石亂塊。只聽「起!」一聲吆喝,原來是小辛村、馮張宅、下白秋村的志願者合力將亂堆亂放的枯木抬起搬走,好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些都是「人居環境攻堅志願隊」的成員。

  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如果每村各自為戰,費時費力;但若協同作戰,則可整合資源,全盤統籌,省時省工省力。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廣、任務艱鉅,官莊街道的各村聯合起來,共同服務於一個村。這種「村村互助」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各村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助氛圍。通過黨組織推動、黨員帶動、黨羣互動,各村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實現了「比翼齊飛」的良好局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自來水提升工程中,「村村互助」模式再次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面對地形崎嶇、岩石堅硬、道路狹窄等自然障礙,以及保障施工現場羣眾住房、石堰等安全的多重挑戰,各村在官莊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協調下,通過「村村互助」模式,相互支持、凝聚智慧,共商解決方案,優化人力物力資源配置,形成「問題共解、資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工作機制,成功克服了施工中的種種困難,確保了工程的順利推進。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山區羣眾的飲水安全問題,也提升了鄉村的整體形象和發展潛力。

  在產業發展方面,官莊街道南部山區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條件適宜中草藥種植。柳峪村與三角灣村通過與山東中科中藥材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農户+合作社+企業」模式,統籌資源、技術等要素,流轉土地近200畝,全力打造「原生態中藥谷」,助力村集體增收和羣眾致富。在柳峪村和三角灣村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官莊街道通過「村村互助」模式,積極推廣中草藥種植經驗,預計中草藥種植面積將逐步擴展到3000余畝,進一步壯大中草藥產業規模,帶來更大經濟效益。

  官莊街道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積極打造「紅映青山」品牌,推動粉皮、雞蛋、小米等農產品的品牌化、市場化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黨建引領和「村村互助」模式的協同推進,各村共同參與品牌建設,形成了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共繪黨民「同心圓」

  黨建引領聚合力

  「村村互助」服務模式中,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起到了關鍵作用。官莊街道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積極推動「村村互助」服務模式的實施,精心構建「黨組織推動、黨員帶頭、羣眾參與」的聯動工作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繪就了一幅黨羣同心、共謀發展的生動圖景。

  官莊街道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壓實各村黨支部主體責任,細化分工、明確任務,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黨員干部積極落實分片包乾制度,深入羣眾,傾聽民聲、瞭解民情、解決民憂,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衝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着初心使命,彰顯了新時代黨員的擔當精神。在「黨建引領在官莊」的品牌帶動下,官莊街道形成了「黨旗在前,示範引領,羣眾在后,助力向前」的良好氛圍。

  在官莊街道,老百姓們口中常常唸叨着「建設‘一條街’、暢通‘兩條道’」的新舉措。這是官莊街道爲了答好「民生卷」,切實增進民生福祉而採取的創新實踐。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官莊街道進一步拓寬了民生服務渠道,暢通了反映訴求的途徑,聽取了羣眾的意見建議,打通了服務羣眾的「最后一米」,讓「我在羣眾身邊,羣眾在我心上」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成爲了官莊街道的努力實踐。

  爲了暢通反映訴求的途徑,官莊街道各黨建工作區設立了「民生會客廳」和「內部熱線」兩條通道。「民生會客廳」的設立,不僅是羣眾工作新模式的探索,更是官莊街道黨建工作區「我在羣眾身邊,羣眾在我心上」服務理念的生動實踐。在這里,工作人員會認真傾聽羣眾問題,並採用「村村互助」的服務模式盡力解決。同時,「民生會客廳」也為羣眾參與議事協商開闢了新陣地,有效激發了羣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倡樹了「人人爭做主人翁,美麗鄉村我先行」的新風尚。

  以文化「軟實力」

  鑄就鄉村振興「硬支撐」

  和煦的微風拂過樹梢,明媚的陽光普照山村,馬鬧坡村獨居老人家門口,巾幗志願者們正在一針一線製作純棉花被子,大家邊做被子邊拉家常,其樂融融。「您晚上蓋上這個睡覺肯定暖和……」志願者們將嶄新的被子放到了獨居老人的手中,老人開心極了,連聲感謝。這是官莊街道「早敲門晚問候」志願服務項目的温馨場景。

  時代浪潮起伏,燈塔引領航向。官莊街道堅持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深挖鄉村文化資源、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以鄉村文化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讓鄉村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和着「鄉音」帶着「泥味」的理論宣講,傳遞温情「點單配菜」式的志願服務,移風易俗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面對時代所需、使命所繫、羣眾所盼,官莊街道努力走出一條貼近羣眾又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道路。加強陣地建設,讓文明實踐有「根」;強化隊伍建設,讓文明實踐有「枝」;加強項目引導,讓文明實踐有「葉」;強化「五為」服務,讓文明實踐有「果」……就這樣,一朵朵文明實踐之花在官莊街道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成為一道道多彩亮麗的文明風景線。

  2024年以來,官莊街道「理響官莊」宣講團開展各類宣講520余場,不僅深入宣傳了黨的政策、傳播了文明理念,更激發了羣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力。他們將「講臺」搬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校園教室等,圍繞黨的精神、文明實踐等內容,以「家常話」解讀大道理,用「身邊事」傳遞正能量,使宣講工作更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有效豐富了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鄉村治理的深入開展。

  官莊街道以善治善為為理念,以村村互助為實踐,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其成功經驗不僅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了新的動力。展望未來,官莊街道將繼續砥礪前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步伐,再譜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