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上海車展的三個關鍵詞:輔助駕駛、性價比,AI生態

2025-04-26 11:30

原標題:2025上海車展的三個關鍵詞:輔助駕駛、性價比,AI生態

今年的上海車展少了幾分喧囂。

「車圈頂流」小米創始人雷軍和小米YU7的缺席,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雖成為本屆車展的焦點人物,卻沒有了「坐車頂」的故事。

車企們的宣傳少了些「火藥味」,高管們也少了些「串門」,但規模和受關注度是依舊的。

官方信息顯示,本屆車展共邀請到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相較於往屆參展國別範圍更廣,規模再創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車展上,各家緊鑼密鼓開發佈會的樣子也可謂盛況*。4月23日至4月24日這兩天的媒體日里,各大車企及相關參展企業舉辦的新聞發佈會多達193場,可謂歷年之最。

一改往日對流量的追求,這屆車展,終於將大眾視線拉回賣車本身。這背后,行業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車展前不久,小米SU7的智駕事故引發熱議,更引發外界對智駕的思考。車展前夕,工信部的一則公告更是讓車企們更加謹慎,大家對外統一宣稱「產品僅具備L2級輔助駕駛功能」。

當然,這不意味着智駕消失了。以往在市場宣傳中,部分車企模糊了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概念,如今,各家仍把智能化作為重點,只是變得更謹慎、更務實,更將安全放在*位。

與此同時,性價比、AI也都是本屆車展的關鍵詞。本屆車展,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展出面積達到約10萬平方米,參展規模和數量較上屆大幅增長。

作為年內*A級車展,上海車展是一場行業聚會,也是一個風向標,從車企,到供應商,各家都在摩拳擦掌,打出先發優勢。

智駕「去泡沫」,

今年車企怎麼説輔助駕駛故事?

今年上海車展,車企們很謹慎,也很匆忙。

車展前一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深刻領會《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簡單來説,工信部對智能駕駛宣傳口徑的規範化要求,終結了車企此前「高階智駕」「L2++」等模糊概念的營銷亂象。

風向變化之下,車企們抓緊一切時間修改宣傳物料。往年站在C位的智駕,如今也悄然被L2級輔助駕駛功能替換,「安全」是關鍵詞。

在首日媒體日上,「東道主」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表示,上汽要「All in 尚界」,並邀請華為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坐鎮。尚界是鴻蒙智行與上汽共同推出的品牌。但在發佈會上,雙方都沒有提及智能駕駛,只說尚界的*款車爲了加強被動安全,研發團隊把車身質量增加了100多公斤。

4月22日,華為乾崑正式發佈高速L3商用解決方案,華為車BU CEO靳玉志對智駕的宣傳話術是「智能輔助駕駛」。比亞迪、小米等主流新能源車企均未將智能駕駛作為宣傳重點,對外統一宣稱「產品僅具備L2級輔助駕駛功能」。重點發力智能駕駛技術的小鵬,在車展期間宣佈即將開啟AI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向消費者強化輔助駕駛的能力邊界。

讓智能駕駛的宣傳變得更務實,是對消費者安全負責,也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宣傳話術發生改變,但車企對智能駕駛技術的投入和突破沒有變。

在技術上,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大會無疑是本次車展的焦點。發佈會上,華為發佈了智駕ADS4 、華為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乾崑車控XMC等全新解決方案。其中,華為乾崑智駕ADS4共有四個版本,其中ADS Ultra旗艦版搭載高速L3專屬方案,若順利商用將填補國內空白。

傳統車企品牌也在快速推進智能化戰略。大眾集團在上海車展集中展示了5款新一代智能網聯車型,展示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長安啟源Q07車機系統接入DeepSeek,吉利極氪9倍首發L3智駕解決方案,長城梟龍Max搭載CoffeePilotPlus智駕系統等。

另一邊,合資品牌也通過本土化合作提高自身的智能化。上汽通用與Momenta聯合開發的車型、北京奔馳長軸距CLA搭載的智能駕駛系統,均展示了傳統車企在智能化下半場的反擊。上汽奧迪A5L則成為*搭載華為乾崑 ADS 3.0的燃油車。

實際上,隨着智能技術的不斷提高,車企將技術的不斷下放,智能輔助駕駛正從「選配」走向「標配」。根據工信部此前公佈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L2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已達55.7%,業內普遍預計今年底該比例有望突破65%。

行業對智能駕駛宣傳變得更加謹慎,消費者認知更清晰,但這並不影響消費者為汽車智能化買單。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在15-20萬元購車預算區間,超過一半消費者將智能輔助駕駛能力視為購車考慮因素之一。該趨勢在一線城市年輕家庭羣體中更為明顯,已成為影響品牌篩選的功能條件之一。

可以預見的是,從L2級別的組合駕駛輔助,到L3級別的有條件自動駕駛,在政策法規與市場需求的推動之下,智能駕駛宣傳「去泡沫」,車企再度把智能駕駛技術研發放在了*位,智駕技術競爭也進入深水區。

內捲到*,性價比成重點

這兩年,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用户不再為概念買單,而是為真實價值付費。在車圈,這個需求更加明顯。

從比亞迪秦Plus的「998」策略,到零跑2024年盈利、小鵬MONA M03賣爆,消費者用腳投票,性價比很關鍵。

市場需求推動着行業在變化,「加量不加價」,成為今年上海車展的又一關鍵詞。

隨着汽車配置的不斷升級,技術的不斷提高,曾經30萬以上新勢力纔會配備的高階智電技術正在進入15萬級甚至更低的價格區間。

五菱汽車官宣旗下*靈眸智能輔助駕駛車型五菱星光2025款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分別為10.98萬—12.98萬元,搭載輔助駕駛系統,提供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自動變道等功能,預售價爲10.98萬元起‌;

比亞迪帶來了海豹系統的新車,其中海豹06EV定價12-15萬區間,基於e平臺3.0 Evo打造,將搭載「天神之眼C」駕駛輔助三目版以及雲輦C多項硬核*技術。

‌零跑C11‌,全系標配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包括車道保持、車道居中、道路標識識別、ACC全速域自適應巡航等功能,中配車型起售價爲17.58萬元。此前,定價10.98-13.98萬的零跑B10,讓激光雷達成為12萬級車型的標配,上市13天已完成超8000台交付,驗證了用户的熱情。

上汽集團旗下的榮威,推出新品純電D6,將CTB、智能熱管理等尖端技術下沉至10萬級市場,限時優惠后實際入手價僅7.98萬元起;

本質上,這並不是車圈內卷的結果,而是技術下放的表現。雖然上述車型並未搭載更為複雜的功能,但已經實現了成本控制與技術下放的平衡,也推動了技術的普惠。

除了智能技術的技術下放,一些車企也在尋找性價比佈局的組合拳,性價比產品承擔着提升銷量的重任。

比如,蔚來帶着蔚來NIO、ONVO樂道、firefly螢火蟲三大品牌11款車型、12項全棧技術集體亮相。

其中,螢火蟲前不久才以11.98萬元的售價進入市場,對標的是寶馬旗下的MINI,將在4月底開啟交付。新車還將在今年進入全球5大洲16個國家的市場。

另一邊,蔚來將樂道放在了重要位置,此次車展蔚來為樂道單獨設展,樂道L90將於第三季度上市交付,是一款針對大家庭用户而設的六座SUV。同時,樂道L80將在第四季度上市。

雖然尚未公佈L90的價格,但從定位上看,一個定位10萬元價格帶,一個定位15萬元-25萬元價格區間,螢火蟲和樂道都是蔚來爭奪中低端市場的關鍵。

「蔚小理」三家中,小鵬此前憑藉MONA M03嚐到了性價比的甜頭,本次車展小鵬G7以20-25萬元定價切入中型純電SUV市場,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本,不僅有5C超充電池和智能化配置,還有大空間,主打同類車型的性價比。

可以看到,同樣是內卷,但今年上海車展的內卷已超越單純降價,反而是轉向技術、場景與用户需求的深度結合。

AI融合,車企打響生態之爭

大模型行業的持續火熱,車展早已不是主機廠一家獨大的局面。隨着大數據、AI與智能車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科技企業與車企的合作日益緊密,這也成為車展的一大重要變化。

今年上海車展,汽車產業邊界被徹底打破。科技企業、芯片廠商與車企的跨界融合,重構了競爭邏輯——生態能力取代單一產品,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

較為明顯的一個趨勢在於,國產汽車供應鏈商站到了臺前。過去,合資品牌主導的燃油車時代,海外供應商佔據了主導地位,如今,隨着國產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國產供應鏈體系掌握了話語權。

本屆上海車展,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的展出面積達到約10萬平方米,參展規模和數量較上屆大幅增長。除了博世、寧德時代等常見的世界*零部件供應商,還有智能駕駛領域的小馬智行、元戎啟行、禾賽等超過5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首次單獨參展亮相。

實際上,車展對於供應商而言是個交流的好時機。尤其是對這些首次參展的企業來説,車展有助於參展商與車企等其他相關企業尋求合作。

汽車本就是上下游環節很多的產業,車企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屢見不鮮。本次車展上,理想煥新款L6標配激光雷達,根據車型版本搭載地平線J6M與英偉達Thor-U芯片,支持城市與高速輔助駕駛功能配置。此前,禾賽科技與零跑的合作也備受關注,4月7日,后續零跑預計將採購約20萬台的禾賽ATX激光雷達,覆蓋零跑2025年起多款量產車型。

更重要的是,車展也是各科技公司「秀肌肉」的好時機。圍繞智能駕駛技術,智能駕駛公司的動作也有很多。

以禾賽科技為例,在車展期間的技術開放日上,禾賽推出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千釐眼」,以及新一代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 ETX 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AT1440 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和 FTX 車規級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

其中,面向中高端車型的ATX已經獲得了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等11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幾十款車型定點合作,並已經於2025年*季度啟動大規模量產。

無獨有偶,另一家自動駕駛企業Momenta也發佈了其由L2向L4進階的重要計劃,並與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凱迪拉克、上汽奧迪、智己六大品牌宣佈進一步戰略合作。

首次參展的小馬智行,在車展上宣佈,第七代車規級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方案正式全球首發,三款第七代Robotaxi家族量產車型也首次集體對外亮相,開啟量產。小馬智行CEO彭軍透露,小馬智行將同豐田、北汽、廣汽三家車企共同推進Robotaxi前裝量產。

這背后,自然離不開AI技術的進步。當前,AI不僅應用於智能駕駛和座艙交互,更滲透至研發、生產、銷售環節。

爲了讓車機生態落地,為用户打造更智能、個性化的體驗,AI座艙也是一大重點。像科大訊飛基於Spark大模型的AI座艙解決方案、德賽西威的智能解決方案3.0,均通過情感交互與健康監測提升用户體驗。商湯絕影發佈專為車載AIOS打造的AI內核「絕影千機」……

作為汽車行業的年度盛會,上海車展猶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當下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智駕的規範化、性價比的技術升維、AI的生態化,共同勾勒出產業未來的三大座標。這場變革中,沒有永恆的贏家,只有持續進化的「新物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