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共享充電寶異地歸還體驗調查!「電飽飽」條款太霸道

2025-04-27 08:21

轉自: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近年來

  充電寶易借難還問題困擾着不少消費者

  4月25日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

  共享充電寶異地歸還問題

  消費調查報告指出

  「電飽飽」共享充電寶

  用户協議存在不公平格式條款

  同一品牌計費規則可能存在差異等情況

調查樣本情況

  今年2月至3月期間,江蘇省消保委對美團、怪獸、街電、小電、來電、電飽飽和衝電狼7個共享充電寶品牌的異地歸還、計費標準、客服質量等方面展開了體驗式調查,共獲取18個有效樣本。

各品牌計費規則詳情。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各品牌計費規則詳情。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問題一:同一地點、不同樓層店鋪的同一品牌計費規則不同

  調查發現,位於江蘇省南京市花神大道1號的同一品牌共享充電寶,放置在1F商户的收費標準是2元/小時,而放置在3F商户的價格卻達到了4元/小時,並且單日封頂費用也有所不同。

同一品牌臨近地點計費標準存差異。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同一品牌臨近地點計費標準存差異。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分析該現象或許因為設備性能、充電效率等不同而導致計費規則存在差異。

問題二:「電飽飽」存在不公平格式條款

  調查發現,電飽飽品牌存在涉嫌責任規避的不公平格式條款,其在《用户協議》規定,若出現設備故障無法歸還,且用户未及時與公司客服聯絡導致歸還失敗,則由用户承擔相應責任。

電飽飽《用户協議》中的條款。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電飽飽《用户協議》中的條款。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江蘇省消保委表示,根據《民法典》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共享充電寶企業提供租借共享充電寶服務,有責任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保障消費者在付費后的服務質量。但是根據其協議條款,設備故障即使非因消費者造成,只要消費者未能及時聯繫客服則需承擔全部后果,該條款的責任義務不對等,且未做顯著提示,欠缺公平性。

  當然

  本次調查除了發現上述問題外

  也欣喜地發現了不少亮點

亮點一:異地歸還順暢,且無需額外費用

  本次調查中,體驗員從江蘇省泰州靖江市、無錫宜興市、蘇州崑山市以及安徽省馬鞍山市租借了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均在南京市的共享充電寶櫃機中成功歸還,且無額外收費。

亮點二:客服回覆、解決率高

  所有品牌的客服在3分鍾內均能針對問題進行回答,整體解決率較高。當體驗員表示因特殊情況無法歸還共享充電寶時,客服也均暫停計費,且暫停時間大多為24小時。

亮點三:多個品牌提供救濟解決方式

  此外,美團、來電、小電、電飽飽和街電5個品牌還提供郵寄充電寶歸還的救濟方式,體驗員通過將充電寶寄至指定地址,聯繫人工客服確認歸還。其中,來電品牌客服了解無法歸還的特殊情況后,免除了賬單費用;美團和電飽飽品牌客服在確認收貨后,根據實際使用時長退還了多扣的費用。

來電、美團、電飽飽退費情況。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來電、美團、電飽飽退費情況。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消保委建議

共享充電寶企業需完善規則提醒。重要條款應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收費價格需清晰且統一,長時間未歸還時,應當以醒目方式及時提示消費者費用情況或儘快歸還。

優化歸還機制。增加網點佈局和數量,定期檢測維護相關設備,增設清晰的指示標識,幫助消費者便捷歸還。

增加救濟措施。例如允許消費者郵寄歸還或歸還給網點管理人員,避免因設備問題導致消費者增加消費。

調整計費標準。採用更加公平合理的計費方式,當消費者確實難以歸還時,可以遠程暫停計費,並推薦附近網點或其他歸還方式。

加強客服培訓。確保客服人員瞭解機制規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及時高效地解決消費者問題。

消費提示:

查看計費規則與歸還網點。掃碼前,注意查看計費標準,警惕模糊的「低至2元」等類似表述;提前通過地圖確認附近歸還網點及空位情況,避免因「無位可還」導致持續計費。

檢查設備狀態確保使用安全。使用前,觀察充電寶外觀,避免使用老化設備,若發現異常,及時更換或歸還。

留意扣款情況確保歸還成功。歸還時,先確認櫃機品牌和充電寶品牌是否一致,歸還后,再確認設備是否亮燈,訂單狀態是否結束並扣費。如果出現異常,及時拍照或者錄製視頻,並在原地聯繫客服。

  如果遇到扣款存疑和歸還困難等情況,消費者應當及時聯繫企業官方客服,申請暫停計費,並要求提供扣費明細;若企業無法有效處理相應糾紛,請及時向12315等有關部門反映。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薛晶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