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Gangtise投研日報 | 2025-04-27

2025-04-27 01:42

以下為4月25日熱點題材的漲幅表現

製造| 科技(3條)

01. 機器人分析師稱,2025年機器人行業零件企業訂單明顯增多,同比多翻3倍,甚至更高。伴隨行業發展,零部件價值量有減半趨勢,當產量達到5000台以上時這種趨勢更明顯,如新型減速器在不同訂單量下價格有較大降幅。上海車展上,小鵬和奇瑞機器人表現超預期,動作較絲滑。

02. Agent分析師表示,MCP服務器在部署時可能不穩定,存在有時成功有時不成功的情況,這是目前需要改進的問題;並且Agent對算力和tokens的消耗非常龐大,例如在進行簡單操作時,100萬tokens很快就會用完,而以前使用聊天機器人時100萬tokens可以使用較久。RAG技術即檢索增強生成,是大模型在企業端落地的核心技術,可將企業內部私有數據等作為大模型輸入,減少大模型的幻覺,提升準確性;Graph RAG即圖結構的檢索增強,未來可關注圖數據庫方面發展較快的公司。

03. 機器人分析師稱,北京機器人大會上,多家企業對機器人產業節奏有共識,2025~2027年部分處理場景應用落地,2028~2030年to B開始放量,2030年后to C逐漸放量各企業對大腦開發或研發關注度明顯提升,對小腦或運控情況的討論較少,更多在探討大腦架構、難點等。同時大腦訓練中的數據採集和訓練討論度顯著提高,數據採集包括實際數據和虛擬訓練。

材料| 能源(4條)

01. 鋰分析師稱,2024Q4澳洲鋰精礦中天齊成本為324澳元/噸,其利潤較豐厚,其它鋰礦接近平虧平衡或微利狀態,如果鋰價繼續下降,非洲和澳洲鋰礦將出現進一步減產現象2024Q4和2024年1月份鋰礦的集中停產減產帶動資本市場反彈較為明顯,近期供給端擾動對板塊影響較大。

02. 蒙煤分析師稱,目前蒙古焦煤進口量已同降20%,若蒙古政策和中國政策對衝,預計全年焦煤進口量會同比下降20%,甚至更多。2024年蒙古煤炭進口量在8300~8500萬噸,2025年計劃進口量同比持平,但估計總量會降低10%左右。

03. 蒙煤分析師稱,近期蒙煤通關車數為600~800車/日,環比下降100車/日,同比下降200多車/日,主要系:一是除四大家以外的貿易商,2024年競拍成本高,且庫存高導致銷售滯銷,新競拍參與度低;二是環保因素,特別是甘其毛都口岸不準新進的煤炭露天堆存,卸車慢影響通過量;三是有害元素檢測趨嚴

04. 煤炭分析師稱,2025Q1全國煤炭進口量為1.1億噸,同降1%,其中蒙煤進口量為1750萬噸,同增3%,但其焦煤下降20%,至1080萬噸。Q2蒙煤價格為60美元/噸左右,環比下降10.3美元/噸左右,四大貿易商長協到口岸成本為720~750元/噸,環比下降100元/噸,利潤約90元/噸。

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5條)

01.南亞新材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亮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顯著增長。營業收入達到9.52億元,同比增長45.04%,主要得益於公司積極拓展市場、優化產品結構以及產品銷量提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12.07萬元,同比增長109.04%,主要源於產品結構優化和毛利率提升。研發投入方面,公司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研發投入合計4813萬元,同比增長72.34%,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也提升了0.8個百分點至5.05%。從財務狀況來看,公司總資產達到49.59億元,同比增長8.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24.54億元,同比增長1.02%。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37億元,主要原因是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

02.納睿雷達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出色,實現營業收入5,819.04萬元,同比增長84.80%,主要得益於銷售業務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66.56萬元,同比增長412.07%,主要原因是銷售業務增長、應收賬款回款加快以及增值税即徵即退增長。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簽署合同金額約為11,183.48萬元,同比增長249.63%,顯示未來業務發展潛力巨大。從財務指標來看,公司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投資活動增加導致現金流出。總體而言,納睿雷達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強勁,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03.科大智能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6.48億元,同比增長28.19%,主要得益於數字能源業務收入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03萬元,同比增長97.55%,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451.97%,主要得益於數字能源業務盈利能力和銷售回款的提升。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1.02億元,主要由於本期支付上年計提的年終獎和上期税費。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為2.01億元,主要由於本期贖回理財產品淨流入增加。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為-1.36億元,主要由於本期歸還借款資金淨流出增加。公司於2025年1月完成1,961,000股股份的回購並註銷。第五屆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及證券事務代表任期屆滿,並於2025年1月完成換屆選舉。

04.凱立新材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5.25%和90.48%,達到6.26億元和2189.96萬元。主要原因是催化劑產品銷量大幅提升,尤其是醫藥和基礎化工領域銷量分別增長174.88%和285.60%。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負,主要由於支付現金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較為分散,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71%。

05.金嶺礦業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3.56億元,同比增長26.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09.9萬元,同比增長122.53%。報告期內,公司鐵精粉、銅精粉銷售量增加,單位生產成本降低,帶動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大幅增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98.9萬元,主要系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加所致。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39.1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34.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5%。公司於2025年3月取得了齊河縣大張地區鐵礦普查探礦權證,為公司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港美股精選會議摘要(5條)

01.力勤資源(02245.HK)2024年度業績説明會力勤資源自貿易業務起家,2017年收購江蘇宿遷工廠涉足製造業,2018年在印尼奧比島投資建設Obi項目,產品應用於新能源電池和不鏽鋼生產。2024年,濕法onc項目建成投產,兩個月達產;濕法KPS項目按計劃推進。HPL項目設計產能5.5萬金屬噸氫氧化鎳鈷,首條生產線2021年5月投產,7月達產;onc項目年設計產能6.5萬金屬噸,2024年9月達產。火法一期hgf項目設計產能9.5萬金屬噸鎳鐵,2023年8月全面達產;火法二期kps項目年設計產能18.5萬金屬噸,預計2026年底前分標段完成。公司2023年淨利潤10.5億,分紅率29.5%;2024年預計分紅率30.6%。

02.神州控股(00861.HK)2024年業績發佈會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66.57億元,毛利22.92億,淨利虧損2.54億,同比收窄86%,主要因神州信息短期承壓及歷史投資影響。新簽約訂單113.77億,未銷69.44億。總資產223.07億,淨資產95.07億,現金流6億。公司推動綠色轉型,温室氣體排放下降37.9%,能源耗用減少8.5%,包材耗用降低14.8%。服務網點覆蓋全國,提供就業崗位超1.9萬個。出海戰略聚焦客户服務,涉及物流、供應鏈及智能決策,面臨營商環境與法規挑戰,同時進行雙向循環操作,審慎推進業務設計。

03.找鋼集團(06676.HK)2024年度業績交流找鋼集團在2024年實現逆勢增長,GMV達1,880億,交易噸位5,142萬噸,營收15.5億,同比增32%,毛利4.26億,同比增12%,經營性現金流流入4.19億,同比增98%。公司通過戰略轉型,深耕國內市場,拓展國際業務,打造多元化產業互聯網生態。國家政策支持產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為找鋼集團提供了有利環境。公司採用以銷定採模式,降低鋼價跌價風險,提升服務能力,提高國際業務毛利率。未來,找鋼網將拓展增值服務,提升整體收費能力,實現持續增長。

04.大唐環境(1272.HK)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2024年,大唐環境實現營業收入57.7億元,淨利潤5.52億元,同比增長9.7%,業績連續三年增長,創近五年最佳。脱硫脱硝業務推動新技術應用,生產指標優於行業平均,自主研發脱硫廢水技術成功調試。催化劑產量、銷量創新高,非關聯方銷售增長56.7%。新能源業務改革,承接設計任務200項,聚焦分佈式光伏及綜合智慧能源。公司定位明確,與同類上市公司無同業競爭。136號文對公司影響有限,業務穩定發展。

05.好未來(TAL2025年第四季度業績會2025財年,好未來學習服務業務穩步增長,線上線下拓展項目支撐,用户需求增加及對高質量學習體驗的關注是關鍵,新產品開發提升教學有效性。學習設備業務通過擴展產品種類、整合智能功能和學習資源實現同比增長。第四季度淨營收6.102億美元,同比增長42.1%;全年淨營收23億美元,同比增長51.0%。非GAAP運營收入6180萬美元,淨利潤1.495億美元。公司持有32億美元現金,重點優化資源分配,為股東創造價值,股票回購計劃延長一年,授權回購金額最高4.907億美元。

具備觀察研究事物進展能力的人,一定能夠獲得巨大財富

——吉姆・羅傑斯

(轉自:Gangtise投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