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5 19:33
來源:投資家
作者 | 逸柳的知行之路
這篇文章是芒格2019年每日期刊股東會講話的一個閲讀筆記。其中我比較受啓發的是關於常識的評述,「常識是平常人沒有的常識」,以及投資中要懂得降低預期,預期太高,往往更容易做傻事。
一、常識是平常人沒有的常識
所謂常識,是平常人沒有的常識。我們在説某個人有常識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他有平常人沒有的常識。很多人以為具備常識很簡單,其實很難。
有時候覺得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概念,往往會是思維上的盲點,「常識」這個概念也是如此,我們以為「常識」是普通人都知道的,但是更準確來講,「常識」是普通人都能知道的,少了個「能」就有很大的區別,因為能不能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常識」,其中的「常」,可以理解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常」,也就是世界或者社會運行固有的規律、客觀的規律,永恆的那個「常」,那麼這個「常識」就不好獲得了。很多司空見慣的事情,雖然見怪不怪,但是並非「常識」。
而且,我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和他人在投資中、生活中犯的很多錯誤,都是些常識錯誤,比如説情緒失控、太過貪婪、沒有安全感、嫉妒心切等等,人們常説「三省吾身」,真正能做到反省到位的又總是少數。
其實后面説的那些點也可以説是常識,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長期堅持,並按照着去行動呢?
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意味着知道學到的東西,哪些是對、哪些是錯
教授説什麼,就是什麼,這誰都做得到。關鍵在於,你要有分辨能力,知道教授講的東西,哪些對,哪些錯。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纔算得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我們平常講一個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通常都會看這個人的學歷啥的,或者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而我們的教育有一種「填鴨式」方法,學生們常常是老師説什麼、就信什麼,一般不會質疑其對錯。
但是走上社會,可能卻發現是另外的場景,比如金融學中説的有效市場假説,那別買賣股票的,任何時候維持現狀都是最優的,因為市場沒有任何未被利用的投資機會,或者説方差來評估風險的理論,其實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而學校教的一些品質,就更不用說了,比如老師喜歡老實本分的學生,但走上社會之后,發現老實人會有更大的概率碰釘子。
對於教給我們的東西,缺乏辨識能力,不管這些知識是否正確,缺乏辨識能力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三、做投資的祕訣在於,少數幾個大機會,你確實能看出來
做投資的祕訣在於,少數幾個大機會,你確實能看出來。當屬於你的大機會出現時,你能看懂,別人看不懂。
在一生中,每個人能夠抓住少數幾個機會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條件,一是你確實能夠看懂,二是其他人看不懂。看懂機會是一種修行,需要應用常識。但是我們常常會忽略第二點,如果只是看懂大家都能看懂的機會,那麼顯然就不是大機會,投資世界沒有讓所有人都賺錢的大機會,事實上任何商業都是如此,幾乎總是少數人在賺錢。可以説這是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
看到了好機會,就要趕緊去做,猥瑣發育,最后獲得財富的人,在獲得財富之前都是默默潛伏着。所以説,我們要學會與孤獨為友,如果跟所有的其他人保持一致,那麼能做成什麼事情呢?
四、降低預期,能夠避免做傻事
你問我如何實現理想化的高複利,我的建議是,降低你的預期。我覺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投資應該很難做。降低預期,讓預期符合實際,這對你有好處,你不至於做傻事。
進入股市中,普通人都是抱着賺錢的目的,預期越高、心態就越容易承受大的壓力,這是一種心理規律,收益高低本身並不是帶來心態變化的主要因素,影響更大的是事實和預期之間的落差,落差越大,那麼對心態的影響越大。如果抱着很高的預期,自然容易出現不及預期的情況。滿腦子想着大賺狠賺的,通常就賺不到大錢。
此外,還有一點,如果預期過高,人們還容易出現鋌而走險的行為,也就誤判收益和風險的關係,要麼覺得收益過高,要麼覺得風險相對小。做投資中,不能只預期結果,很多人都羨慕那些獲得持續複利的,羨慕歸羨慕,誤以為自己也能夠輕易做到,那就是很不聰明的事情了。
五、要學會分析機會處於什麼階段
你已經認識到了好機會存在矛盾:一個好機會,早期潛力十足,晚期則危機四伏。你的腦子要保持清醒,分析機會處於什麼階段。
這段話告訴我們,要從兩分法的角度來看待機會,也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發展的過程性。我們在股市上也經常碰到過這種事情,比如新能源股票就是典型,行業爆發階段的那幾年收益率是很好的,但是過了幾年,當市場逐步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風險就越來越明顯,收益率也越來越低。
我們碰到的機會沒有絕對的機會,都是相對的機會,不同時候看同樣的「機會」,完全不同。機會的相對性,而其中之一的特點是,被大家看到之前,機會的特徵很明顯,而被大家看到之后,風險的特徵就越來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