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鋼鐵超模霸屏上海車展,車企搶灘人形機器人萬億市場

2025-04-25 20:27

本文來自:深網騰訊新聞 作者:胡世鑫

2025上海車展首日,董事長何小鵬攜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IRON首次公開亮相。這款機器人身高178釐米、體重70公斤,通體白色。像一位超模。在現場,不僅與何小鵬碰拳互動,還頻頻向觀眾們打招呼。

除了小鵬的IRON外,上汽榮威展臺邀請了智元機器人的遠征A2。在現場,這款機器人擔任着汽車顧問一角。另外,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則成為深藍汽車的AI員工,與觀眾握手互動。

此次車展,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部分車企標配據悉目前已有十幾家車企宣稱佈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其中包括小鵬、廣汽、上汽、比亞迪、蔚來、小米等。車企為何紛紛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具身智能作為未來產業之一被重點提及並加以培育。具身智能的核心產品類型除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外,還有自動駕駛載具(如商用車、乘用車、無人機和eVTOL)。

此外,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約27.6億元,並有望在2030年成長為千億元市場


人形機器人正搶走車模的「飯碗」


早在202310月,小鵬汽車便發佈了首款人形機器人PX5。時隔一年多,202411月,小鵬再次推出人形機器人IRON。車展這幾天,IRON直接化身為小鵬汽車展臺的「鋼鐵車模」,引來大量觀眾駐足。

而在展臺的互動環節,「紅衣教主」周鴻禕以及由法國前總理Jean-Pierre Raffarin帶領的法國汽車協會代表團都來到了小鵬汽車展臺前,與IRON互動。

周鴻禕要求人形機器人展示行走能力。他稱,在上次亦莊馬拉松大賽中,有些機器人走路姿勢着實令人忍俊不禁。他還半開玩笑地問何小鵬:「聽説有人要搞機器人的格鬥大賽,你們會參加嗎?」

何小鵬迴應道:「我認為機器人最開始應該先進入工業領域,然后再考慮進入家庭。」他進一步表示,機器人進入家庭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或許五年,或許十年。

目前,IRON已在小鵬廣州工廠參與了小鵬P7+車型的生產實訓。小鵬汽車方面表示,未來人形機器人將主要聚焦於工廠和門店等場景。他們的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機器人的規模化工業量產。

除了小鵬汽車外,在本次上海車展中,不少人形機器人公司與車企之間都存在着業務上的合作關係。

比如,與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邱現東一起開發佈會的「夸父」機器人,便是樂聚公司研發的產品。樂聚與一汽結緣於202411月。當時一汽向全行業發起國內汽車行業首個公開招標人形機器人項目,樂聚中標。就在前段時間,樂聚還發布了多臺「夸父」人形機器人在一汽紅旗工廠完成長時間循環作業的視頻。

另一款值得關注的明星機器人,是智元機器人的遠征A2,它作為「汽車顧問」,亮相了上汽榮威、北汽、長安等多個車企展臺。

據悉,智元機器人方面透露,今年1月公司已完成第1000台通用人形機器人的量產下線,並預計年內出貨量達數千台。而遠征A2有望在展廳講解、商超導覽、前臺接待、業務諮詢等場景加速商業落地。


車企為何紛紛加碼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這波熱潮始於2022年下半年。當時,馬斯克在特斯拉「AI Day」上推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此前,特斯拉設定了一個宏大的量產目標,計劃在2027年將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的產能擴大至每月10萬台。

在海外,除了特斯拉,寶馬、奔馳、本田、豐田等車企也紛紛提出自己的人形機器人發展思路。

目前人形機器人落地進度看,小鵬是國內緊跟特斯拉步伐最緊的車企之一。202012月,小鵬收購四足機器人公司Dogotix併成立鵬行智能,正式進軍機器人賽道。

廣汽集團發佈自主研發的第三代人形機器人GoMate,計劃今年實現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產,並率先在廣汽傳祺、埃安等主機廠車間生產線和產業園區開展整機示範應用。

蔚來汽車則有所不同,有消息稱,不出意外的話,它會從頭開始自主研發。目前,蔚來組建了一支約20人的團隊,專門調研機器狗項目,並由前Momenta算法專家徐抗任負責人。

此外,新勢力之一的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曾坦言,「100%會做人形機器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並將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

在國內,除上述提及這些車企外,華為、地平線等供應鏈企業也相繼投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而在新鼎資本董事長張弛分析稱,目前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的車企,大多也在開展自動駕駛研發工作。一方面,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的底層邏輯相同,都是通過智能系統與硬件的結合來實現特定功能;另一方面,未來機器人進入工廠是大勢所趨,與其使用別人的機器人,不如自主研發,這樣更能滿足自身需求。


人形機器人是一門好生意嗎


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發佈一份名為《Humanoid 100》的研報,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進行了統計。其中,中國有3家上榜車企,均為自研廠商,分別是比亞迪、廣汽集團和小鵬汽車。

人們不禁好奇,車企為何也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這是一門好生意嗎

公開信息顯示,佈局人形機器人市場對車企估值有顯著的加持作用。比如,特斯拉在2021年宣佈人形機器人擎天柱計劃后,股價在3個月內漲幅超40%

以特斯拉為例,其推出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已具備電池流水線搬運、分揀等功能。馬斯克曾表示,預計到今年,將有超過1000台擎天柱在工廠內投入試運行。

而在國內目前人形機器人市場備受市場和資本關注,政策層面也給予大力支持。2024年,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不過,在發展前期,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和售價都會很高,部分車企仍選擇繼續投入

據悉,特斯拉計劃將擎天柱的成本壓至2萬美元何小鵬曾將人形機器人分為L1-L5五個等級,直言當前行業整體處於L2階段,而小鵬的目標2026年量產L3級機器人,實現手眼腦協同

小鵬則通過工廠實訓積累數據,推動IRONL4自成長智能進化。何小鵬預測,只有當機器人達到L4級(僅需輕微監督),才能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何小鵬公開表示,車企下場自研人形機器人,不僅可以複用汽車製造和銷售的現成資源,還可以利用汽車銷售的現金流投入人形機器人業務,以確保充足的研發資金。

此外,高盛研究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而在更樂觀的假設下,市場規模可能達到2050億美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