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產業丨RISC-V進入汽車市場進程加速,落地仍有挑戰

2025-04-24 20:30

英飛凌成首個推出汽車級RISC-VMCU的廠商

3月,英飛凌宣佈,計劃在未來幾年推出基於RISC-V的全新汽車微控制器,引領RISC-V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具體而言,這個新系列將被納入英飛凌的汽車MCU品牌AURIX,從而擴展公司目前基於TriCore(AURIX TC系列)和Arm(TRAVEO系列、PSOC系列)的汽車MCU產品組合。

新的AURIX系列將覆蓋從入門級MCU到高性能MCU的廣泛汽車應用,其範圍將超越市場上現有的產品。

英飛凌持續與半導體行業的領先企業通過合資企業Quintauris合作,致力於加速基於RISC-V的產品產業化進程。

迄今為止,英飛凌成為首個宣佈推出汽車級RISC-VMCU系列的半導體供應商。

多數西方MCU供應商並不傾向於將其決策與中國RISC-V熱潮的持續升溫直接關聯。

英飛凌堅持表示,其選擇RISC-V的原因在於客户在構建軟件定義汽車時提出了這一需求,這一需求是[與地理位置無關]的。

Yole Group的計算與軟件領域首席分析師Tom Hackenberg指出,即便是西方的MCU領導廠商,也無法忽視中國市場對RISC-V生態系統日益增長的需求——被排除在外的代價過於高昂。

中國推廣RISC-V的動機非常明確:旨在構建一個更少依賴西方技術供應商的自主生態系統。

國內眾多廠商已加入[RISC-V上車]行列

2024年9月,長城汽車成功點亮了基於RISC-V架構的車規級MCU芯片紫荊M100,該芯片的研發始於2023年。

該芯片具備顯著的產品特性,包括高計算能力、模塊化設計、內核可重構性以及四級流水線設計,在處理速度、耗時優化以及未來升級擴展方面表現出色。

其增強型ESD功能滿足了冬季和越野環境下對靜電的增強要求,性能提升了38%。

今年,搭載M100芯片的首批車輛預計將於三季度開始量產,預計在五年內將有250萬輛車輛裝配該芯片

同時紫荊半導體也已啟動了ASIL-D安全等級的域控制器芯片的自主研發工作。

同樣在2024年,東風汽車於11月發佈了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DF30。

該車規級MCU採用RISC-V架構,並使用了芯來NA900系列的處理器IP。它採用多核架構,主頻最高可達350MHz;

採用國內40nm車規工藝開發,實現了全流程國內閉環,功能安全等級達到ASIL-D。

值得注意的是,芯來的NA900車規級處理器是全球首個通過ISO26262 ASIL-D產品認證的RISC-V CPU IP。

國芯科技在最近的投資者活動中透露,2025年已經啟動了首顆基於RISC-V架構的高性能車規MCU芯片CCFC3009PT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作為RISC-V基金會的早期成員,晶心科技的RISC-V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已接近ARM商用水平,並支持車規級功能安全標準(如ISO 26262),適合於需要高可靠性的自動駕駛芯片設計。

目前,晶心科技已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合作開發定製化處理器,特別是在AI推理和實時控制領域。

RISC-V被選為汽車芯片首選優勢明顯

汽車芯片的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

RISC-V的開源特性為汽車產業鏈提供了更大的安心感。

鑑於目前汽車芯片領域,尤其是計算與控制芯片,對Arm架構的依賴性極高,而全球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芯片市場中,超過80%採用Arm架構。

RISC-V憑藉其開源特性,降低了技術應用的門檻,從而促進了芯片國產化的進程。

隨着汽車的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RISC-V的靈活定製能力得到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在電動智能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汽車架構呈現出高度碎片化的特徵,存在多種指令架構層級。

RISC-V的核心優勢在於,無論採用何種性能的處理器,從MCU到CPU再到AI處理器,其編程方法和工具鏈均保持一致。

這表明,熟悉MCU的開發者也能輕松轉向CPU相關的軟件開發工作,從而顯著提升了軟件的複用性。

對於汽車製造商而言,若其整車架構全面採用RISC-V技術,將實現產業鏈的高度透明化,為產品設計、升級等環節帶來極大的便利。

RISC-V面臨種類生態完善等挑戰

在產品層面,我國基於RISC-V內核的汽車芯片產品種類尚不完善,無法滿足全方位的應用需求。

我國基於RISC-V的汽車芯片產品數量有限,主要集中在中低計算能力的應用場景,難以滿足高性能計算、智能駕駛等複雜需求,且尚未形成規模化的產品線以應對各種應用場景。

IP提供商的角度來看,國內外市場上可供選擇的RISC-V IP數量較少,且周邊IP配套不完整,這給基於RISC-V的汽車芯片設計帶來了挑戰。

相比之下,ARM架構高度成熟,從入門級低計算能力芯片到服務器、AI應用的高計算能力芯片均有全面佈局,年出貨量約為300億顆,擁有超過2000萬名開發者。

這不僅為下游企業在產品設計時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還顯著降低了開發和市場化的成本。

在應用層面,工具鏈的適配尚不完善,開發軟件和應用生態系統尚未成熟,這進一步增加了RISC-V芯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難度。

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操作系統領域,RISC-V與主流操作系統的適配難度較大。

歷史上,微軟Windows與英特爾X86架構(Wintel聯盟)、ARM與谷歌安卓(AA聯盟)均耗時數十年才達到高效適配。

RISC-V要實現與Linux、鴻蒙、安卓等主流操作系統的高效移植,面臨移植代碼量大、設計模塊眾多、架構及優化難度高等挑戰,短期內難以形成商業化的閉環。

儘管RISC-V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預計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其大規模應用將逐漸成為現實。

結尾:

在智能化和電動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汽車芯片正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核心領域。

面對日益增長的高計算能力需求和技術封鎖的加劇,RISC-V作為一種開源架構,憑藉其靈活性和可定製化的優勢,被寄予厚望,有望成為推動汽車芯片自主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部分資料參考:半導體產業縱橫:《RISC-V,加速上車》,電動汽車百人會:《破解汽車芯片瓶頸,RISC-V的機遇與挑戰》,電子發燒友網:《汽車級RISC-V MCU引爆市場!頭部企業入局,市場加速洗牌》,蓋世汽車社區:《SiFive:RISC-V——塑造汽車行業的未來》,電子工程專輯:《RISC-V市場:高性能浪潮下的迅猛發展新紀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