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2 11:29
"主要內容
2024年9月以來,國家多次對消費表態積極,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會多次強調提振消費,並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出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本文我們將探討作為消費市場重要組成的食品飲料行業將如何演化。
行業延續偏弱需求趨勢,政策助力需求預期改善。2024年消費需求持續偏弱,食品價格小幅走弱,行業整體受益於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行(如大豆、PET等),疊加2024年下半年國家出臺貨幣與財政政策組合拳,2025年政策重心轉向擴大內需,行業有望迎來景氣拐點,消費需求弱復甦與成本端壓力緩解共同支撐行業景氣度修復。
子行業分化顯著,健康化、高端化成為主要演進方向。乳品市場消費量繼續回落,但牛奶產量連續六年增長后首次回調,2025年或將迎來行業拐點;低温鮮奶、奶酪等高附加值品類受益健康消費需求,長期空間較大。軟飲料消費韌性較強,在食品飲料子行業中表現較好,功能性飲料、茶飲料賽道景氣突出。啤酒市場存量競爭下高端化提速(精釀、低糖產品佔比提升),疊加大麥、玻璃包材降價,利潤彈性釋放。休閒食品、調味品、預加工食品市場均處於市場整合階段,龍頭優勢鞏固。
"
2024年9月以來,增量財政、貨幣政策出臺,國家多次對消費表態積極;同年12 月12 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排在了明年宏觀經濟九大重點任務第一位;2025年3月,兩會再次強調提振消費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經濟政策的着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並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出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願。
食品飲料行業[1]系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人均食品消費支出佔可支配收入比重近年來穩定在18.30%左右。在社零整體增速放緩背景下,糧油及食品零售額仍保持較高增速。2024年我國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商品零售額為3.09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糧油及食品、飲料、菸酒類商品零售額分別為2.17萬億元、0.32萬億元、0.62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增加4.7bp、-1.1bp、-4.9bp。
2024年我國CPI呈現小幅上漲態勢,食品價格走弱。2024年12月我國CPI同比上漲0.1%,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5%,非食品價格上漲0.2%,食用油、牛肉、羊肉、蛋類、鮮果價格降幅在3.5%-11.6%區間。
從上市公司數據來看,在需求偏弱的持續影響及部分行業供給過剩的綜合下,食品飲料大眾品市場延續此前收入增速的放緩趨勢,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放緩至2.78%,收入增長空間收窄。2024年Q3食品飲料大眾品多數子項毛利率較2023年抬升,主要受益於上游成本下降,PPI指數保持下行趨勢增厚作為中游製造業的食品飲料大眾品行業利潤。
202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增速僅為4.6%,同期,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邊際改善有限。受就業壓力較大和居民收入增長持續承壓等影響,2024年消費需求仍偏弱,社零總額同比增速明顯放緩(2024年/3.5%、2023年/7.2%)。2025年1-2 月社消零售總額呈現温和修復,同比增長 4.0%。隨着各項拉動消費的政策落地,國內消費需求有望逐步好轉,食品飲料行業整體有望迎來景氣拐點,但行業內部差異較大,在需求回升的共同預期下將分化出不同走勢。
一、乳品
2024年以來,奶類消費市場延續回落態勢,牛奶產量六年來首次下降,行業過剩產能有望逐步出清,2025年或將迎來原奶價格拐點,長期潛在市場空間仍較大
乳品市場呈現「兩超多強」的競爭格局,近年行業收併購節奏放緩。我國乳製品市場參與者眾多,呈現出少數全國性大乳企以及眾多區域性中小乳企兩級分化但又二者並存的狀態,行業競爭尤為激烈。根據歐瑞國際數據,伊利、蒙牛兩家行業龍頭近年來市場份額穩中有增,2023年行業CR2為56%,光明、三元、新希望、天潤乳業等區域性乳企處於第二梯隊。目前,行業上下游綁定加深,各大乳品企業均自有農場或長期獨家合作農場,但隨着行業發展放緩,行業收併購節奏趨緩。
2024年以來,奶類消費市場延續回落態勢,但長期空間仍存;牛奶產量連續六年增長后首次回調,2025年或將迎來價格拐點。以表觀消費量計,2023年我國奶類消費總量同比下降1.0%;2024年前三季度,乳製品零售市場全渠道銷售額同比下降1.8%。從乳品上市公司營業收入(SW乳品)來看,2017-2021年均為兩位數增長,2022年起增速持續大幅下降,至2024年三季度為轉負;受益於上游原奶價格下行,2024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基本持平。但長期來看,當前我國乳品人均消費量仍較低,2023年為41.3kg,僅為亞洲平均的一半。中國農業農村部預計,2031年人均乳品消費量將達到63.2公斤/年,乳品長期潛在市場空間仍較大。
供給端,受奶牛存欄量回升、單產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2023年我國牛奶產量同比增長6.7%,連續第4個年頭增幅超過6%;2024年牛奶產量六年來首次回調,同比下降2.8%,未來1-2年,隨着上游牧業企業主動去產能,行業過剩產能有望逐步出清。本輪原奶周期自2021年9月至今,價格累計跌幅超25%,24年12月生鮮乳價格已經降至3.11元/公斤,是最近15年最低水平,隨供需關係改善,2025年或將迎來價格拐點。奶價持續低迷或可部分緩解主要依賴外購奶源的乳企成本壓力,但對於自有牧場奶源佔比較高的乳企而言,養殖成本仍處較高水平,仍將受到一定負面影響。
乳品細分市場需求表現出現分化,發酵乳、乳粉等市場萎縮,低温鮮奶、奶酪等營養價值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發酵乳在液體乳中產量佔比逐年下降,從2018年的33.60%降至2022年的23.19%,傳統發酵乳多為低温型產品,較為依賴冷鏈,基本面向城市銷售且幾乎處於飽和狀態;而常温型發酵乳無活菌成分,降低了消費者選擇的積極性。乳粉產量中嬰配粉佔比超過50%,新生兒逐年減少導致其需求減少。低温鮮奶及奶酪的營養價值較高,隨着人們收入水平和后疫情時代健康意識的提升,二者消費量有望提升。
二、軟飲料
軟飲料在食品飲料子行業中表現較好,行業需求回溫較快,功能性飲料、茶飲料賽道景氣突出,同時原材料成本回落,但景氣賽道行業競爭或將加劇
軟飲料消費韌性較強,需求回溫較快。主流軟飲料具備低價、高頻且休閒屬性較強特性,行業具有較強的抗周期屬性,同時受益於户外出行增加以及部分功能性賽道高增,飲料行業整體保持較高景氣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軟飲料產量為1.75億噸,同比增長4.1%,2024年1-9月軟飲料產量同比增長6.0%。軟飲料行業呈現行業競爭梯隊明顯、細分市場競爭加劇局面。2023年按零售額計軟飲料行業CR5為42.6%,其中康師傅控股、農夫山泉、統一企業中國等綜合性企業憑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在行業中佔據領先地位,市佔率保持相對穩定格局。從細分市場看,包裝水、碳酸飲料等主流飲品大盤增量空間有限,無糖化、健康化發展趨勢明顯,功能性飲料、無糖茶等賽道引領行業高增長,相應細分領域處於增量市場狀態,景氣向上。目前能量飲料仍處於行業發展期,東鵬飲料2024年Q3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高增。茶飲料板塊同樣增長迅速,無糖茶行業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下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龍頭企業紛紛加速佈局無糖茶產品,從2024Q2數據來看,農夫山泉、康師傅、統一飲料茶飲料營收分別同比增長59.5%、13%、11.8%。而以動植物蛋白飲料為主賽道的承德露露、李子園、維維股份(維權)營收增長均不高。
從盈利端看,主要原材料成本回落,軟飲料企業盈利能力得以改善。軟飲料企業成本主要由原料、包裝、生產及運輸成本構成,其中PET、紙箱等成本約佔30%,白糖成本約佔10%。受益於原材料價格走弱,2023年行業利潤合計503億元,同比增長7.01%,2024年1-9月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3%。2025年居民出行需求或將持續旺盛,軟飲料行業景氣度有望延續;但隨着軟飲料新品持續迭代,行業內的企業日益增加,無糖茶、功能飲料等細分行業競爭或將加劇。
三、啤酒
啤酒行業需求疲軟趨勢延續,主要廠商通過產品結構高端化提升單價尋求收益增加;原材料價格處於下行周期,為企業利潤空間釋放彈性,預期行業短期業績平穩
近年來我國啤酒產量基本穩定,行業處於存量競爭市場。啤酒主要受眾為中青年,隨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於2013年達到峰值后,啤酒消費需求也隨之下滑;同時受健康觀念及消費習慣轉變影響,近年來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也呈現下降趨勢。我國啤酒產量於2013年見頂,2021年以來產量規模變化不大,2023年產量增速僅為0.18%;2024年1-10月規上啤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1.8%。
啤酒行業為寡頭壟斷競爭市場,對下游終端有較強議價能力,行業結構升級延續。經過前期兼併重組,我國啤酒行業已形成穩定的五強格局,分別是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和燕京啤酒(即「啤酒T5」),2023年啤酒T5企業的產量佔全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全年總產量的97.30%,近年來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根據嘉世諮詢數據,低端[2]啤酒銷量佔比從2019年的近六成下降至2023年的四成,而同期間高檔及次高檔啤酒銷量佔比由兩成提升至超過三成。除傳統的工業啤酒外,各大廠商也對精釀啤酒下注,百威啤酒收購了精釀啤酒商拳擊貓、青島啤酒推出經典1903等精釀品類產品、燕京啤酒推出了「燕京八景」「獅王世濤」等系列精釀啤酒;同時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推動廠商在低糖低脂、無醇等賽道進行佈局。
原材料價格處於下行周期,有利於啤酒企業利潤釋放。啤酒成本以大麥及玻璃等包材為主,主要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對啤酒企業利潤影響較大。全球經濟疲軟導致下游需求整體走弱,玉米、大麥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行,2024年大麥價格持續回落;同時,房地產行業需求減弱,玻璃價格震盪下行。預期2025年,啤酒行業需求延續疲軟態勢,產品結構升級延續,成本仍處下行周期,行業整體業績平穩。
四、休閒食品
行業已進入微增市場,競爭加劇;量販零食企業搶抓零食集合店渠道資源大幅擴張,龍頭優勢鞏固
休閒食品市場規模增速放緩,行業供需兩端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休閒食品包括糖果巧克力和蜜餞、種子及堅果炒貨、香脆休閒食品、麪包蛋糕和糕點、肉製品及水產動物製品、餅乾、調味面製品、休閒蔬菜製品、休閒豆乾製品等,種類繁多。行業發展與經濟情況高度相關,近年增速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放緩而圍繞2%低位波動,行業競爭加劇,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23年中國休閒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為11,804億元。由於休閒食品需求多樣性、產品種類豐富,加之行業門檻較低,使得我國休閒食品市場的競爭格局較為分散,根據歐睿國際2024年數據,我國零食行業CR5約為16.5%,遠低於日(28.8%)、美(48.5%)。
烘焙及健康食品類利潤增厚,量販零食企業通過零食集合店模式以低價、便捷策略搶奪渠道資源,發展勢頭強勁。從上市公司數據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行業整體營業收入較2023年增速提升、淨利潤增速相對穩定,其中肉製品及熟滷類企業淨利潤增速下降較為明顯,烘焙及健康食品類企業則提速增長;毛利率水平相對穩定,變動區間不大。由於休閒食品存在衝動購買、所見即所得等特徵,線下渠道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根據歐睿國際2023年數據,線下、線上渠道佔比分別為82.6%和17.4%,其中零食集合店因具有低價、便捷、品類豐富等特徵,近年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由2020年280億元增長至2023年809億元。萬辰集團自2022年8月切入量販零食業務搶佔零食集合店市場,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在2023年基礎上進一步大幅擴張、為休閒零食行業整體營收增速做出較大貢獻,淨利潤亦回正。在當前微增市場中,預計2025年休閒食品行業整體將保持當前格局,其中量販零食企業龍頭優勢鞏固。
五、調味品
調味品行業競爭格局分散,隨出清進行龍頭定價權有望得到進一步鞏固;主要原料價格下行疊加提振消費政策助推,龍頭企業盈利水平或將提升
調味品行業市場格局分散,市場處於出清階段。我國地區間飲食習慣差距較大,導致調味品地區風格較為濃烈,細分板塊市場需求多樣,行業集中度較低。2023年調味品市場中,頭部百家企業將佔據30%至40%的市場份額,但單個公司的市場份額仍在個位數。隨行業優化,部分中小企業將在激烈的競爭中或將以併購、破產重組等方式得以出清,行業市場份額有望持續向龍頭企業集中。
原材料價格回調,成本端壓力減輕且有望保持減輕趨勢。調味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大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和包裝材料等,直接材料約佔總成本的80%。2024年以來大豆、小麥、玉米等原材料的價格呈下行態勢,有助於調味品企業利潤空間釋放。同時,由於 「0添加」、「有機」等新的健康概念帶來的價格提升,以及行業內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鞏固龍頭企業的定價權,多數調味品企業的盈利水平改善。
我國調味品下游渠道當前主要以餐飲渠道為主,2024年餐飲社零同比增速較弱,調味品B端餐飲渠道仍然承壓。根據歐睿國際數據,調味品下游渠道中,餐飲、食品加工、家庭分別佔比50%、20%、30%。在提振消費政策推動下預計2025年B端復甦將驅動調味品需求的擴容。C端健康化趨勢持續推進,近年來調味品行業持續以「零添加」和減鹽為重點進行產品升級。
六、預加工食品
速凍火鍋料及預製菜餚市場仍處於市場規模擴張、市場份額爭奪階段,行業競爭加劇,企業利潤空間或將被壓縮;產品高端化及大單品研發系企業的主要策略,頭部企業的研發能力更強、試錯安全墊更厚,有望持續享有份額紅利
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持續為速凍火鍋料及預製菜餚市場提供擴容基礎,市場保持較快增長,行業格局亟待整合。預加工食品以速凍食品(主要包括速凍米麪及速凍火鍋料)及預製菜餚[3]為核心構成,速凍米麪市場由於起步較早,目前已處於成熟階段、競爭較飽和,三全食品、思念、灣仔碼頭三大龍頭佔據市場超六成份額,下游以C端渠道銷售為主,競爭格局穩定。速凍火鍋料及預製菜餚的下游主要為B端,當前餐飲行業正處於階段性低點,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餐飲市場延續收入增速放緩、同時利潤未隨收入同步提升的趨勢,餐飲企業繼續面臨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原材料成本高企且成本難以傳導向下游消費者的問題,降本增效需求迫切性不減。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使用預加工食品后人力成本及租金成本佔比合計可下降8%。除成本因素外,餐飲市場結構變化也為預加工食品市場提供了增長動力,2023年外賣市場規模增至1.53萬億元、佔餐飲市場總規模比例增至29.4%;團餐市場規模增至2.24萬億元、佔比增至42.4%。在需求的助推下,速凍火鍋料、預製菜餚市場繼續快速擴容,預計2024年預製菜餚市場規模增速不低於20%,大量競爭者湧入導致行業格局仍處於分散階段,安井食品作為速凍火鍋料絕對龍頭佔比約為9%、行業CR5約為15%,預製菜餚平均企業規模在1,500萬左右,行業亟待整合。
從上市公司數據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相較於2023年,預加工食品企業普遍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的下滑,盈利水平保持相對穩定,行業競爭加劇。為搶佔B端市場,速凍火鍋料及預製菜餚企業以大單品、高端產品為主要發力點,行業內預計出現分化。速凍火鍋料行業正處於出清階段,為搶佔B端空間,企業普遍選擇在高端產品發力,同時進行大單品研發,如安井食品佈局中高端火鍋料鎖鮮裝、千味央廚在覈心大單品油條基礎上不斷進行更新迭代。預製菜餚市場目前仍處於行業發展早期,由於生產壁壘較低、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目前以研發大單品提升知名度,並不斷迭代產品跟蹤市場為主要方向,頭部企業研發能力及試錯安全墊更高,有望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但隨行業競爭加劇,或將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1] 食品飲料大眾品包括食品加工、啤酒和其他酒類(非白酒)、飲料乳品、休閒食品和調味發酵品,本文主要聚焦於飲料乳品、啤酒、休閒食品、調味品、預加工食品。
[2]啤酒價格帶:6元以下系低端、6-8元系普通端、8-10元系次高端、10元以上系高端。
[3]根據《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預製菜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籤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餚,不包括主食類食品。
作者 I 王鈺 王鵬 許露 陳俊松 譚棋 李佳
部門 I 中證鵬元 工商企業評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