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2 11:31
2025年春節過后,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領出了A股市場的科技主線,而后被特朗普來回橫跳的關税政策猝不及防地打亂了節奏。
關税博弈下,市場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對此,聯博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良用「市場濕度」這一概念進行了回答:「4月7日,我們的濕度計指標達到了81%,是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在此之后,則表現出向均值迴歸的狀態。」
經常看到有人用「温度」來描述市場,而鮮少有人使用「濕度」來註解投資情緒。
朱良表示,「濕度計」指標源於聯博集團的「量化基本面」研究框架,衡量的是市場波動中有多大的比例是由貝塔來解釋的。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羣體性行為給市場帶來了多大的影響,是投資者能夠直接體感到的市場情緒。
朱良補充道,「當貝塔解釋市場波動的比例很高時,市場情緒大概率是極悲或極樂。2018年10月,貿易戰1.0時期,濕度計指標達到了83%;去年‘9.24行情’中,10月8日的濕度指標達到了87%,都是階段性的情緒峰值——對比下來,我們認為,本輪關税事件給市場帶來的負面衝擊已大部分體現出來,其后續給市場帶來的邊際影響或逐步減弱,疊加穩市場組合拳顯效、提振內需政策有望加碼等因素,A股迎來佈局機遇。」
提到聯博,更多人對它的瞭解源自「木頭姐」。而這家在全球負有盛名的資產管理巨擘,進入中國市場已超過27年,並於2023年在上海成立獨資子公司聯博基金,深入踐行其對中國資產長線看好的承諾。
近日,聯博基金旗下第二支公募產品——聯博智遠混合(A類代碼 023921,C類代碼 023922)正式發行,擬任基金經理為朱良,其均衡配置的組合管理之道,兼具科學性與紀律性的投資框架,也許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能夠真正穿越周期的「全天候」投資解決方案。
均衡之道:風格切換中的「最大公約數」
風格輪動是市場永恆的主題,近幾年的A股市場表現尤其為甚:2021年新能源賽道一騎絕塵,2022年煤炭與銀行股逆勢崛起,2023年科技浪潮席捲市場,而2025年的關税衝擊再次將紅利資產推上C位……
下圖呈現了近五年來,中證800成長指數與中證800價值指數的走勢趨勢。可以看到,自2020年至2022年初期間,中證800成長風格整體領漲於中證800價值風格;而2023年一季度后,價值風格則更勝一籌——風格的演變如同難以預測的洋流,普通投資者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巨浪吞噬。
:Wind,數據選取自2020.4.21至2025年4.20,中證800成長指數代碼為H30355.CSI,中證800價值指數代碼為H30356.CSI。
面對這種極致分化的市場生態,朱良表示,聯博智遠混合選擇在風格切換中尋找「最大公約數」,「讓成長和價值都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配置比例,儘量讓我們組合的風格中性化,力爭減小波動,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不過這種價值與成長之間的平衡,並非簡單的「五五開」拼盤,而是一套精密的風險預算體系:通過量化模型分配成長與價值的風險敞口,同時應用相似的選股標準,即在成長風格中選擇已具備盈利能力、具有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在價值風格中配置現金流健康、治理結構良好的企業,從而讓組合避免過度暴露於單一風格,又能實現不同風格的有機結合。
這套方法論源自聯博集團「核心組」的策略積澱。該策略在全球市場已歷經多輪周期驗證,引入中國市場后,聯博基金投研團隊進行了有效性驗證及本土化改造,既保留了策略中全球視野的前瞻性與多元性,又納入了挖掘企業價值的本土智慧,這種「雙翼護航」的特性,在當前的市場中也許格外適用。
個股篩選:尋找「反脆弱」基因
個股篩選方面,聯博智遠混合秉承聯博集團的量化基本面投資方法,融合量化分析的科學性與基本面研究的深入性,十分注重個股質地。
朱良提到,在市場情緒波動較為不確定的當下,會更加註重基本面的分析。個股選擇方面,他更加偏好盈利模式可預期、現金流穩定且健康的企業,在他看來,具備這樣特徵的公司往往能夠展現出強勁的內生造血能力,有更高的概率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中實現複利的積累。
同時,在朱良看來,高質量的公司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執行力度,會有較為清晰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更高的分紅意願,這往往也是增強組合「反脆弱」性的關鍵因子。
當然,僅僅是找到這些「反脆弱」基因還不夠,在聯博基金的投資理念中,更重要的是「要在情緒的低點去買入高質量的公司」。
朱良強調,估值不是一個靜態的數字,而是更像一種動態的預期差,當市場受情緒影響而低估好公司的長期價值時,往往就是逆向佈局的窗口期,而在其他時刻,更多的是需要保持投資定力。「我們目前發現一些公司的基本面出現了變化,但是千萬不要跟着情緒走,我們會盡量減少交易頻次,耐心等待市場出現回調,再做適當的調整。」
本土化基因: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深耕
聯博智遠混合擬任基金經理朱良擁有25年行業經驗,數學專業出身的他曾任國內首支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
自2006年加入聯博集團以來,朱良主導構建了聯博集團的A股量化模型,並在19年間持續迭代更新,形成了根植於聯博全球策略、並與中國市場實踐深度結合的投資哲學。
而覆盤聯博的中國市場佈局歷程,亦不難發現其「全球驗證,本土適配」的內核:
早在1994 年,聯博集團就開始參與H股投資;1997年,聯博集團設立香港辦公室,通過管理大中華區股票組合,對中國資產進行早期佈局;2005年,聯博在上海設研究辦公室,開啟了對中國資產更為系統性的研究,彼時國內第一款自主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剛剛問世,聯博買了一部車送到德國工廠進行拆解分析,完成《混合動力車的崛起》黑皮書,成為全球機構理解中國製造業的經典範本;2006年,憑藉資深的全球化資產管理實踐經驗與本土化的實踐積累,聯博被納入全國社保基金的首批境外管理人名單……
從1994到2025,超過30年的時間足以證明,聯博對於中國市場的看好並非簡單的數據堆砌與寬泛的宏大敍事,而是腳踏實地、紮根本土的決心與信念——這也許是其穿越周期的又一關鍵因子。
風浪終會歸於平靜,市場也將回歸理性。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總有相似的韻腳——2018年貿易戰的恐慌消退后,消費等板塊成為反彈主線;2020年疫情衝擊下,醫療板塊表現強勁。
投資是相信未來的藝術。
當風暴來臨,有人看見風險,有人卻發現了重構的機遇,而那些勇於在風浪中起航的人,也許能率先抵達黎明的彼岸。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排版:鶴九
責編:艾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