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1 19:35
在經歷了連續10個季度的淨贖回之后,銀華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李曉星旗下代表作基金——銀華心怡在2025年一季度重獲淨申購。
4月21日,銀華基金李曉星旗下產品悉數披露一季報。以其代表作基金——銀華心怡為例,美的集團、比亞迪A股、中國移動、小米集團、美團在一季度新進銀華心怡持倉前十。其中,美的獲大幅加倉,成為頭號重倉股;小米則為該基金自成立以來首次被買入的個股。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中芯國際遭李曉星小幅度減持;比亞迪港股、五糧液、中通快遞、香港交易所、快手則退出銀華心怡的持倉前十。
「隨着一系列政策逐漸發揮作用,經濟預期逐漸好轉,市場的信心也在進一步回升。」李曉星在一季報中表示,看好全年的權益市場,維持了超過九成的權益倉位,看好港股科技、港股消費、港股紅利、A股消費、A股製造業,對於一些漲幅過大的板塊從相對收益的角度來説持謹慎的態度。他相對更為看好港股市場,以及A股現金流好且估值低位的消費股。
美的成頭號重倉股
李曉星在管基金目前有10只,分別為銀華中小盤精選、銀華盛世精選、銀華心誠、銀華心怡、銀華大盤精選兩年定開、銀華豐享一年持有、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銀華心享一年持有、銀華心興三年持有、銀華心選一年持有。
以其代表作基金——銀華心怡為例,2025年一季度期間,銀華心怡A、C份額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4.79%、14.62%,大幅跑贏同期2.64%的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
或受益於業績增長,銀華心怡2025年一季度末的資產淨值較2024年四季度末增長10.27億元,達53.90億元,已成為李曉星旗下在管基金規模最大的一隻產品。
與此同時,申購贖回方面,在經歷了連續10個季度的淨贖回之后,銀華心怡在2025年一季度獲1.40億份的淨申購。
資產配置方面,與此前連續6個季度保持90%以上的高倉位不同的是,銀華心怡2025年一季度的股票倉位降至89.74%,而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持股集中度則大幅提升,由2024年四季度末時的38.24%升至52.40%。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銀華心怡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美的集團(000333.SZ)、貴州茅臺(600519.SH)、寧德時代(300750.SZ)、騰訊控股(00700.HK)、比亞迪(002594.SZ)、中國移動(00941.HK)、阿里巴巴(09988.HK)、小米集團(01810.HK)、中芯國際(00981.HK)、美團(03690.HK)。
具體來看,美的集團、比亞迪A股、中國移動、小米集團、美團在一季度新進銀華心怡持倉前十。其中,該基金的頭號重倉股——美的集團在2024年上半年被銀華心怡清倉賣出之后,又於2024年下半年重新被買回,彼時持倉數量為134.63萬股。從加倉幅度來看,銀華心怡一季度對於美的集團的持倉數量為417.01萬股,增持比例高達209.75%。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為該基金自成立以來首次被買入的個股,持倉數量為561.41萬股;而中國移動則在2024年下半年首次被銀華心怡買入,彼時持倉數量為158.50萬股,后又於2025年一季度期間被買進持倉前十,持股數量達348.85萬股。
此外,貴州茅臺、寧德時代、騰訊控股獲加倉比例依次為104.26%、47.56%、22.32%。
與之相對的是,2024年四季度期間首次買入便位列持倉前十的阿里巴巴,在2025年一季度期間遭減持,減倉比例為5.74%;中芯國際再遭小幅度減持,減倉比例為1.75%。
比亞迪股份(01211.HK)、五糧液(000858.SZ)、中通快遞(02057.HK)、香港交易所(00388.HK)、快手(01024.HK)則退出銀華心怡的持倉前十。
AI投資轉為要看到產業進展和業績兑現
「隨着一系列政策逐漸發揮作用,經濟預期逐漸好轉,市場的信心也在進一步回升。」李曉星在一季報中表示,看好全年的權益市場,維持了超過九成的權益倉位,看好港股科技、港股消費、港股紅利、A股消費、A股製造業,對於一些漲幅過大的板塊從相對收益的角度來説持謹慎的態度。他相對更為看好港股市場,以及A股現金流好且估值低位的消費股。
李曉星認為,AI投資自初期從0到1的宏大敍事,轉為要看到產業進展和業績兑現。「我們看好港股科技龍頭,Deepseek的出現加速了國內AI產業發展的進程,國內互聯網廠商不論是在產品端還是資本開支端都出現較為積極的信號。業績層面,港股科技龍頭業績持續增長,同時估值水平仍處於較為合理的狀態。我們認為港股科技巨頭是產業趨勢和基本面趨勢共振的方向。」
AI產業層面,李曉星指出,隨着算力成本逐步降低,他看好端側方向AI終端投資機會,關注應用端產業進展。半導體國產化進入深水區,看好國內先進製程突破帶動的先進晶圓製造、先進封裝、國產算力芯片的投資機會。
國防軍工方面,李曉星稱,在經歷過去兩年的困境之后,行業景氣度在春節后從弱復甦逐步轉為強復甦,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過去積壓訂單預計將集中釋放,有望帶動產業鏈公司盈利能力觸底回升。展望2027年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指引2025年至2026年兩年國防裝備建設剛性較強,行業間景氣度橫向比較優勢明顯。
談及新能源行業,李曉星分析道,從股價角度來説,新能源板塊經過去年四季度的反彈和一季度的回調,目前處於一個估值合理偏低的位置,他更看好這一輪走下來,成本和技術優勢繼續拉大的龍頭公司。
2025年整體消費投資環境將有明顯改善
「國內汽車消費具有韌性,海外出口成爲了新的增長極。」李曉星認為,本土品牌整車出口以及對外技術輸出都有加速趨勢,汽車股整體估值和股價位置也都合理,未來還會疊加AI和機器人的成長空間,我們看好行業優勢公司。機器人板塊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大部分的公司估值都偏高,需要在擠泡沫的過程中選擇真正具備技術和成本優勢的公司。
對於消費行業,李曉星則坦言「2025年消費面臨的問題依然存在,人口紅利消失,線上流量放緩。」不過,他也表示,一系列相關措施會逐步出台且發揮效果,2025年整體消費投資環境將比2023年、2024年有明顯改善。整個消費依然充滿活力,消費羣體分層,該花花、該省省,更理性,更在意情緒價值,更追求新的東西。
投資上,李曉星稱,一方面迎合時代的變化,另一方面繼續追求更有性價比的組合。主要看好的方向:一是國產化,當下國潮的強勢代表着國力的提升和文化的自信,我們很多國產品牌逐步走向中高端深水區,與外資大牌進行競技,在美護、日化、黃金珠寶等領域,出現了一批中高端品牌,增長非常強勁。
二是消費升級,尤其是在審美、精神滿足上的升級持續存在,潮玩、IP文化、寵物等為主的「情感」消費、「體驗」消費,景氣度持續上升。
三是品牌國際化,出海成為越來越多行業龍頭在2025年的發展戰略,在調研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對國際業務更加堅定,以長期主義的視角去挖掘出未來5-10年的增長路徑。
看好受益於流動性改善的有色板塊
在醫藥板塊,李曉星認為「隨着醫藥政策的逐漸優化,當前行業的風險基本出清,疊加商業保險的開源,醫藥板塊本身的景氣度已經出現拐點。」他進一步指出,從業績表現看,創新葯板塊總體收入呈高增長趨勢,多家企業實現扭虧或虧損收窄。這表明創新葯的研發投入正逐漸轉化為實際收益,創新葯企業的商業模式得到驗證,他看好創新葯及其產業鏈的一些優質標的。
隨着美聯儲降息周期進入下半段,李曉星看好受益於流動性改善的有色板塊,結構上,他認為,服務業的邊際走弱和製造業重回擴張趨勢更有利於工業金屬;同時,因特朗普關税政策引發的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避險情緒增強,金價仍將維持強勢,但黃金股估值上或有壓力。
此外,李曉星指出,油價在當前位置面臨的長短期不確定因素均較多,但油服產業鏈確定性和股價位置較為合適。
李曉星表示,國內貨幣政策年內仍有降準降息的空間,二季度因基數效應同比壓力不大,他相對看好供給側剛性約束大的電解鋁和邊際減產較大的鋼鐵行業;煤炭價格跌破長協后疆煤等邊際產能有退出,疊加進口減少,有一定的價格自穩定效應,但向上彈性不大,他認為其中長協比例高的高股息品種相對更具吸引力;火電股電價下調利空基本消化,煤炭成本和財務成本降低將有助於改善業績;綠電消納政策和歷史欠補問題有序推進,他看好行業拐點機會。
對於銀行板塊,李曉星則指出,銀行的經營依舊穩健,第一批國有大行注資也已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推進當中。資本充實后,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在增強,保證了盈利的穩定性。目前行業的股息率水平雖有所下降,但仍明顯高於長期國債收益率,是長期資金配置的較好選擇。房地產市場在經歷長期調整后,近期有企穩跡象,仍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