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暴跌!一季度汽車出口銷量榜出爐

2025-04-20 08:50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為747萬輛,同比增長11.2%,其中新能源汽車307.5萬輛,同比增長47.1%,佔汽車總銷量的41.2%。此外,整車出口保持增長,海外影響力不斷提升,一季度汽車出口142萬輛,同比增長7.3%,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44.1萬輛,同比增長43.9%。

根據易車統計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量排名前十的汽車品牌中,自主品牌呈現出兩極分化,悦達起亞是唯一進入前十的品牌,特斯拉中國則出現大幅下滑。

具體來看,奇瑞汽車25.25萬輛的銷量成績穩居第一,但是同比下滑0.1%。出口一直是奇瑞的優勢,作為中國汽車出口的「老將」,奇瑞多年來深耕海外市場,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網絡和生產基地。尤其是在俄羅斯、中東、拉美等地區,奇瑞汽車深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此外,面對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奇瑞加速推進海外本土化生產,有效規避了關税壁壘。同時,其新能源車型在東南亞、南美等地也廣受歡迎,一季度新能源車銷量16.3萬輛,同比增長171.8%,為出口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比亞迪緊跟其后,一季度累計出口20.07萬輛,同比增長105.0%,是前十車企漲幅最大的廠商。憑藉在電池、電機和電控等核心技術上的優勢,比亞迪推出一系列深受海外消費者青睞的車型。此外,比亞迪積極推進本地化生產和自主船運,有效應對了歐美等地區的高關税壁壘,進一步提升了其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上汽乘用車以10.44萬輛位居第三,同比下滑17.1%,是銷量同比下滑最大的自主廠商,一季度出口量下滑,或許與部分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不穩定等因素有關。上汽乘用車出口的主要品牌是名爵,儘管出口量出現下滑,但名爵品牌在歐洲、東南亞、印度等地區都有不錯的市場表現。上汽深化改革成效顯著,自主品牌與新能源車成為增長主要驅動力。不過,上汽一直致力於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未來有望在海外市場重新找回增長動力。

吉利通過一系列的海外併購和戰略合作,快速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旗下沃爾沃、領克等品牌在歐洲市場表現出色,尤其是領克品牌,以其獨特的設計、先進的技術和高端的定位,成功吸引歐洲年輕消費者的關注。此外,吉利還在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積極佈局,不斷拓展海外市場版圖。通過本地化生產和營銷,吉利汽車更好地滿足了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推動出口業務的增長。

長安汽車出口9.81萬輛,同比增長10.1%,保持着穩定的增長態勢長城汽車出口7.63萬輛,同比下滑7.3%。長城汽車在皮卡和SUV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品牌知名度,其產品在海外市場也備受關注。

上汽通用五菱出口5.29輛,同比增長7.7%。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車型主要以小型車和微型車為主,在東南亞等地區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業務面臨一定壓力。

江蘇悦達起亞出口3.88萬輛,同比增長29.1%。作為合資品牌,雖然悦達起亞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一般,但通過國產出口也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近年來,隨着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崛起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合資品牌在海外市場面臨着越來越大的挑戰。江蘇悦達起亞需要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提升技術水平,以適應市場變化,重振出口業務。

特斯拉中國出口3.81萬輛,同比下滑56.9%。特斯拉雖然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出口表現卻出現嚴重下滑這可能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部分海外市場政策變化等因素有關,以及馬斯克的一系列政治行為有關。

前十榜單之外,雖然大部分廠商的市場份額都不大,但都實現在大幅增長,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例如東風汽車同比增長120.4%,北京現代同比增長2366.9%,小鵬汽車同比增長370.4%。

從排名不難看出,中國自主品牌的出口已經越來越具備優勢,前十排名中除了特斯拉和悦達起亞,其它均為自主品牌,其中奇瑞汽車亞迪遙遙領先,特別是比亞迪,同比增長105.0%,成為出口海外最具增長潛力的廠商,這與比亞迪瘋狂佈局海外市場有關,而包括悦達起亞、北京現代、長安福特、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大多數都是在國內市場出現銷售壓力,開始將產品出口至海外市場銷售。

中國汽車出口取得如今的成績並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對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一系列鼓勵汽車出口的政策措施,如優化出口退税政策、加強海外市場開拓服務等,為汽車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

在貿易政策方面,關税壁壘、貿易摩擦等因素對汽車出口有着直接的影響。近年來,隨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一些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汽車設置了較高的關税壁壘和貿易限制措施。比如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税,這無疑增加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成本和難度,一定程度上抑制相關車型的出口增長。不過,中國車企也在積極應對,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優化供應鏈佈局、加強本地化生產等方式,來降低貿易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多元化產品線來對衝貿易壁壘衝擊,繼續鞏固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國際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眾多國際知名車企早已在全球市場佈局多年,擁有深厚的品牌底藴、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中國汽車企業要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與國際車企相比,中國汽車在品牌知名度、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曾經存在較大差距,但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產品品質,中國汽車的競爭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能夠與國際車企一較高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