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9 10:31
最近,廣本全新純電SUV——P7正式上市了。對於這款車,很多人想當然的以為它就是「純電版的冠道」,這種理念並不見得是當初合資油換電留下的壞印象,而是海外品牌在新能源這個板塊,的確沒有真正驚艷過中國消費者,所以想當然的認為它仍是一個傳統思路的新能源車型。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今天就來細聊一下這台廣本P7。
關於P7本身的產品力,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跟東本的S7確實屬於「雙胞胎」關係,實際身份就是之前的燁系列。可由於上一次所有人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價格上,S7並沒有把這個系列的真實實力展現出來。而19.99萬起的廣本P7,雖然仍不是一個讓國產選手驚掉下巴的價格,但好歹是有一些競爭力了,這個時候也能更加理性的分析出它到底值不值。
基於值不值這個出發點,廣本P7的尺寸仍舊仍舊讓它位於一個「很危險」的價格區間,因為20萬級的國產SUV,普遍都是5米級+大三排的設定,而P7的軸距雖然超過了2米9,但不到4米8的車長,加上五座定位,在級別上它跟當初的冠道的確沒有拉開差距。
可相比於麥弗遜加多連桿的冠道,P7的地盤實打實的成績成了雙叉臂+五連桿結構,這一點確實值得肯定,因為這樣規格,以前哪怕是謳歌都很少能用上,站在本田自身的角度來講,這確實是一種突破了。可話又說回來,海外品牌還拿着當寶貝的高階懸掛,卻早已被國產普及,如果光是要一個結構的話,國產的零跑等等,早就賣出了十萬出頭的價格。
而一款車的底盤,一般不能「單獨食用」,得配合動力才能組合成一種或舒適或操控的畫風。在這方面,P7分單雙電機的設定屬於常見策略,可不管是單電機還是雙電機,官方都沒有給出明確的加速指標,而且對於電動車,光看一個馬力尺寸,也很難像當年燃油車那樣大概推算出加速性能。
那麼這帶來的結果是,在真正試駕之前,P7到底是個什麼風格,雙叉臂+五連桿這套懸掛到底能不能發揮價值,都處於一種開盲盒的狀態,這就有些讓人難以決斷了。至於續航,650公里的成績,處於中等水準,也就是強於那些500+的普通選手,但跟700+還是高壓快充的國產比,仍舊不具備優勢。
好在,除了實力未知的動力性能,P7在配置方面還是給出了誠意。其中最顯眼的地方在於它採用了滿配氣囊,較為少見的后排側氣囊、主副駕駛膝部氣囊、還有前排中間氣囊都屬於標配,加上基礎的L2駕駛輔助。P7相比冠道的第一個優勢已經比出來了,那就是在主被動安全這一塊,它實現了幅度不少的提升。
可關於今年很火的智駕話題,P7雖然能夠提供泊車輔助和高速領航等功能,但從配置表來看都需要選裝,14000的選裝價格值不值,本田自家的HONDA SENSING好不好用也不論,光是這種高配都得選裝的設定,參考汽車選配的麻煩程度,就足以把大多數智駕愛好者拒之門外了。
此外,對於其他智能化裝備,上下雙中控屏加液晶儀表再標配巨幕HUD的規格,在屏幕上是拉滿了,手勢控制和新語音識別系統也決定是實用性,但一個8155新品還是把它拉回到了十萬級水準。在這個8295已經開始普及,新一代車機芯片也即將面世的年代,只能說合資品牌在科技這一塊永遠抄不出滿分答案。再結合它配了車載KTV,但后排屏幕、車載冰箱無一涉及的狀態,只能説本田對於大熱的冰箱彩電大沙發品類,內心真就沒有一點觸動麼?
説到對標精品這個話題,特斯拉或許纔是本田燁系列的直接目標。跟它相比,P7的科技配置倒是有優勢。可論產品本身,特斯拉更具吸引力的部分還在於性能操控,這方面P7雖然給出了高階懸掛,但操控如何、性能怎樣,還是讓人滿臉問號。
聊到這個時候,P7實力如何、適合什麼人羣這個問題已經可以下初步結論了。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P7當初並沒有把國產車型當對手,所有的科技裝備,都是在對標特斯拉,並試圖達到一種尺寸比特斯拉大,配置比特斯拉高,有高階懸掛加持價格卻更便宜的效果。可把毛坯房狀態的特斯拉當對手,自然就難以跟科技領先好幾個唯獨的國產競爭了,要知道20萬級的國產SUV,除了普遍達到5米級,還是一副冰箱彩電加空氣懸掛再標配高階智駕的模樣。
那麼本田P7到底適合什麼人羣呢?坦白説就是那種追求大品牌,又實在受不了特斯拉毛坯房畫風的用户,基於這個出發點,P7更高的科技配置,更大的尺寸和更低的價格的確有優勢。可問題在於,一旦願意放棄特斯拉選其他,你覺得又有多少用户依然傾心於合資,而對技術、銷量、口碑都全面逆襲的國產選手視而不見呢?